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蒙学流传版本
蒙学流传版本
鹿军士
¥4.20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文学评论精华
文学评论精华
鹿军士
¥6.8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清代经典文学:孽海花·二
清代经典文学:孽海花·二
(清)曾朴、金天羽
¥8.99
《孽海花》共三十五回,但其精华部分只是1905年出版的前二十回。作者通过上流社会中的达官名士的活动和言论,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这三十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并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这正是《孽海花》小说值得珍视的价值。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上册)(套装共6册)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上册)(套装共6册)
单周尧,许子滨,陳岸峰,马彪,张伟保
¥134.99
《中信国学大典:历史地理(上册)(套装共6册)》包括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六部著作。分别为春秋、战国、三国时期、两汉等各朝代历史经典书籍。 《左传》据事直书,以史传经,得史学之真;书中阐明经义,含有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得哲学之善;其叙事写人,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得文学之美。兼真善美而有之,其现代意义不容置疑。自《左传》自宋以来,列于“五经”,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故虽非专门史学家亦当一读。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史记》共130篇,五十二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经唐虞夏商周至秦,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两千多年的历史。本版本由马彪进行导读及注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通俗贴切,部分段落附有“赏析与点评”,对经典进行适当引申,启发读者思考。书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参考。 《史记》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等人编纂的这部《汉书》(又称《前汉书》)就是中国部断代史,而且是二十四史中一部出自家学的断代史著作,其价值不容低估。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传记体史书,全书共分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和志三十卷,记载了从王莽末年起至汉献帝之间约二百年的历史。其价值正如章太炎所言:“《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也说:“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陈寿的《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脉络分明、文章简练,“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体系庞大,相对独立地记录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读者概括了解陈寿的《三国志》,需要做合理而讲究的取舍;此次对《三国志》的编写,以魏、蜀、吴三国全部君主作为纲领,再挑选具代表的人物,反复考量,确定篇章。定为曹魏六帝、蜀汉二帝、孙吴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个传记。对曹操、刘备、孙权三地的内容稍加删节,以说明他们的关键角色及作用,而其余各帝则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国历史的基本情况。
宋纪
宋纪
读书堂
¥2.90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真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征王入辅。王留子义康为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寿阳。义康尚幼,以相国参军南阳刘湛为长史,决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王甚重之。
59元6本 运书日记(附《胶海逭暑日记》)(精)
运书日记(附《胶海逭暑日记》)(精)
陈训慈著 周振鹤,周旸谷整理
¥25.20
1937年,日寇战火蔓延中国,为保存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省图书馆馆藏各善本古籍,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奔走于因避战火而南迁永康的浙江省府与迁至方岩的各省厅之间。《运书日记》记载其自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2月28日两个月间为搬运保存馆藏善本图书的所作所为和所遇所感,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文化的珍爱,读来令人动容。 《胶海逭暑日记》乃陈训慈于1936年7、8月间北上青岛,出席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并避暑胶海的日记。日记记录其此行前后一个月间的行程和日常生活,颇多记录其与业师柳诒徵及其他赴会的文化图书界同仁的相遇及交谈内容,从学界杂闻、文化界时议到军政界时局讨论,不仅展现了陈训慈的交游、见闻和所思所悟,更是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在战火硝烟中对待民族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关切之心,和他个人在国务、公职、家事间的一系列态度看法。 陈训慈《运书日记》《胶海逭暑日记》两册日记手稿,为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先生所藏,《运书日记》为周先生亲自校整理而成,《胶海逭暑日记》亦为周先生亲自审订,是研究近代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全三册)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全三册)
关长龙 辑校
¥228.00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一书对迄今所能见到的全部敦煌本数术文献行辑录、校勘、厘定、缀合,条分为阴阳类、易占类、拟易类、栻占类、占候类、堪舆类、相术类、杂占类、禄命类、巫祝类、其他等。又在前人已有校录成果基础上一步研读考证,在卷子收录以及校勘、定名、缀合、考辨字词文意方面颇有创获,特别是图文校录和补正方面用力尤多。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
郑有慧
¥348.00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作家,一生笔耕不辍,交游广阔。本书收录各界名人书札、诗笺、书画等二百余件,如近现代著名学者金松岑、胡朴安、容庚、夏承焘、谢国桢、顾廷龙、俞平伯、潘景郑、冒效鲁、陈从周等,民国旧派文学翘楚李涵秋、包天笑、徐枕亚、程小青、张恨水、范烟桥、平襟亚、周瘦鹃等,新文学代表作家叶圣陶、赵景深、孙大雨、施蛰存、柯灵、端木蕻良、唐弢等,书画名家、鉴藏名家马公愚、张伯驹、王蘧常、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陆俨少、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方去疾等。另附郑逸梅先生旧藏明清近人如董其昌、赵之谦、翁同龢、吴大澂、叶昌炽、陈三立等人之书札、诗笺十四件,作为附编。今由郑逸梅先生长孙女郑有慧女史编订,并请专家释文,四色影印出版。另附人物小传,以便利读者使用、阅读。   2015年适逢郑逸梅先生120周年诞辰,本书的出版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同时这些书信的问世,为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名家手札赏心悦目,也有难得的艺术欣赏价值。
59元6本 初明诗歌研究
初明诗歌研究
李圣华
¥41.97
《初明诗歌研究》由李圣华所著,本书以明初越中派、吴中派、江右派、闽中派、岭南派五个诗歌流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兼论元遗民诗和明初宗藩之诗,从而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明初诗歌流派、群体构成、诗歌创作成就和诗歌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书稿资料丰富,剖析细密,评骘精审,显示了明初诗歌研究的新进展。
59元6本 向楚集
向楚集
陶道恕,蓝泽荪
¥41.97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向楚集》为向仙乔先生之著述汇编。《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向楚集》分为三编:有关辛亥革命之回忆文章、《巴县志》亲撰部分及其他单篇文章,汇为“空石居文存”;诗作原有四川大学出版社《空石居诗存》,黄稚荃先生加以注解,今仅保留向氏原诗,并作补遗,仍用“空石居诗存”力名;家藏之学术文稿抄本,沿用原题“般公汇稿”。
59元6本 秦力山集(外二种)
秦力山集(外二种)
中华书局编辑部
¥27.50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秦力山集(外二种)》共收录秦力山、樊锥、毕永年三人的文集。之所以将他们的文集合编为一册,不仅仅是因为合并后篇幅相宜,而且是鉴于他们生平活动时间大体相同,事迹和思想大体接近,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也大体一致。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秦力山集(外二种)》收集了秦氏的现存全部著述,搜罗完备,编排合理,集中展现了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59元6本 李兴锐日记:增订本
李兴锐日记:增订本
廖一中,罗真容
¥26.06
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清末重臣,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闽浙总督、两江总督。在职期间,创设农工商局,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在晚清政坛产生过相当影响。《李兴锐日记(增订本)》是其日记稿本的整理本。 本书所记史事比较具体、生动,涉及李兴锐亲身经历的政治、洋务、外交、军事、官场实况、社会状况以及个人的生活与交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59元6本 思接千载
思接千载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编辑部
¥25.80
本书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四辑,其中收录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一年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邀集的十一位知名学者在复旦大学演讲的演讲稿。
59元6本 双清集(精)
双清集(精)
王能宪,董希平,程苏东
¥26.62
《双清集(恭祝袁行霈教授八秩华诞文集)(精)》为纪念袁行霈先生八十寿辰的回忆录,作者王能宪、董希平、程苏东既有袁行霈先生的弟子,也有同事与朋友,收文章凡三十余篇。“双清”取自杜诗《屏迹二首》中的名句:“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双清”既是袁行霈先生在诗歌艺术研究中十分注重的美好意象,也寄予了先生对弟子和朋友们的深切期望。
59元6本 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
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
朱炯
¥27.03
本书呈现了袁毅平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上的个人记忆,其中大多数影像是首次面世。不自觉地以专业的素质与精神,进行非专业目的的拍摄。所谓非专业摄影或者业余的摄影,核心问题是他的大部分照片拍摄不是为了发表,不直接服务于国家意志的传播。他的拍摄动机出自于一种自觉,是认为应该拍摄。他的六组近百张核心影像作品包括: 1962年江苏省苏州甪直村,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农村面貌的社会调查;1963年河北涿鹿县“送文艺下乡”影展;1964至1965年山东曲阜焦河大队“四清运动”面貌;1950年代十三陵水库等水利建设和1960年代工业生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与人的面貌;1969年天津“五七干校”等等。这些题材本身在中国的视觉档案中是缺失的,是陌生的。
《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刘后滨、李晓菊
¥27.00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的杰作,堪称对大学生行通识教育的经典读本。本书是刘后滨教授、李晓菊教授主编的历史读本,选编、解析《资治通鉴》关于中国古代历史重大问题的记载,旨在普及大学生与历史爱好者的历史知识,培养其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与历史赏析水准。
59元6本 三国志
三国志
(晋)陈寿 撰 ,(南朝宋)裴松之 注
¥44.00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撰,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59元6本 左传(全二册)
左传(全二册)
(战国)左丘明 撰 (西晋)杜预 集解
¥40.90
《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比《春秋》增多27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
唐摭言校证--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唐摭言校证--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全二册)(试读本)
[五代]王定保撰 陶绍清校证
免费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是现存唐五代史料中一部详细、系统地记载唐代科举制度及相关诗文掌故的专著。本书不仅记载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变迁史实,反映科举制走向成熟的制度历程,还保存了与科举相关的大量诗文作品,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文人士子们的生活情状和行为举止,直观呈现唐代举场风气和文人风貌,为研究唐代科举制度和文人生活、思想以及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文献。 《唐摭言校证》以清乾隆间雅雨堂刻后印本为底本,广泛参校多种明、清时期的抄本、刻本,并考索传世文献,积极吸收学界成果,对《唐摭言》做了详细的校勘和笺证,书后还附有作者王定保年谱、本书著录及题跋题记等相应材料,是当前《唐摭言》较为规范完整的整理本。
事类赋注(精)(试读本)
事类赋注(精)(试读本)
[宋]吴淑撰注 冀勤,王秀梅,马蓉点校
免费
吴淑(947—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人,宋代学者。吴淑是徐铉的女婿,学问优长,兼擅文史,所撰《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类事的类书,开创了类书的全新模式。全书二十卷,分十四部,一百目。吴淑为每个子目作赋一篇,把古今典故以骈俪文的形式融为一炉,精妙异常,历代评价极高。难能可贵的是,吴淑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为自己的赋作了注,而注文征引的典籍很多在今天已经失传了,于是这本合赋、注为一体的著作,因为保存了大量遗失的文字,又有了独特的文献价值。本书以明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为底本,以宋绍兴十六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等为校本,点校出版,另外编制了引用书名片名索引附后,以方便读者使用。
59元6本 阿登纳回忆录(套装共4册)
阿登纳回忆录(套装共4册)
(德)康德拉·阿登纳
¥34.99
《阿登纳回忆录》是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1963年退出政坛后撰写的回忆录,记载了他在1945—963年期间所经历的国内外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他个人的主要观。全书共四卷,其中第四卷为其家人根据阿登纳遗稿整理而成。阿登纳一生经历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时期、盟国占领期和联邦德国五个重大历史时期,从政经历丰富,回忆录内容丰富而庞杂,它展现了德国作为一个战败国,如何面对新的政治、社会问题,如何行思考和行动。由于阿登纳异常丰富的经历和他对德国在战后复杂的形势下重新快速崛起及在倡导法德和解、欧洲统一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再加上联邦德国在冷战初期所具有的独特地位,《阿登纳回忆录》自出版起就成为国际政治、德国史、欧洲史和整个世界史领域的广受关注的重要文献。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