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思想的“连锁”:以章太炎为中心
¥19.99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着西方的巨大冲,许多知识分子以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已经“现代化”的日本为媒介,直面西欧文化。本书即主要考察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艺术家李叔同(弘一法师),在面对时代课题与西欧思想的冲时,如何行中华民族思想与哲学的建构,以及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精神轨迹,特别重关注他们的思想与佛教的关联。另外,这些与佛教哲学行思想搏斗的知识分子们都患有“神经”症,因此本书还将说明,从心身医学的角度思考他们对佛教的关注和“神经”症,也是我们反思“近代”时要面对的重要主题。


燕闲清赏:晚明士人生活与书法生态(精)
¥29.40
本书以晚明为研究断限,以士人生活为考察基,立足书法艺术的本体范畴,从社会学、思想史和艺术史诸角度,对书法在晚明士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呈现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观念变革,行延伸性的解读与阐释。

中国村落史
¥127.40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这样一种文明结构中,星罗棋布生长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基础构成,也是在中国广博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演中,一种历时悠久、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时空坐落。涵养衍生于传统村落中的组织结构、传统智慧、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气质,构成了极为牢固又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形态。 在城市化高歌猛的现代中国,传统村落面临急剧消失的生存危机。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行抢救性发掘与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本书作者在数十年间寻访中国境内传统村落5000余个,积累了海量的田野考察资料。通过对新材料的整理研讨,对历史文献典籍的引述探究,本书徜徉古今,从文明发源写到现代中国,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完整呈现并深阐释了中国传统村落的演变发展,讲述了不同时期传统村落的特征,其文化意义及其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间的交互影响。在层次递的历史爬疏和条分缕析的引经据典背后,中国传统村落的全景式面貌跃然纸上。 遍布中华历史天地间的传统村落,既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聚落,又凝结着在其间生产生活的中华各族人民的生活传统、社会交往、生存哲学、艺术审美。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一种文化聚合体。当今天我们重新触摸传统,这些村落遗存的价值已经突破其所存在的时空,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是理解传统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记录民族记忆、激活文化传统,连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更是构建中国文化研究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方法。?

李翱文集校注(试读本)
免费
《李翱文集校注》十八卷,附录四卷,唐代李翱撰,郝润华、杜学林校注。李翱,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人物,早年师从梁肃,后与韩愈交游,其文各体兼善,尤擅赋与碑传,为苏洵、宋濂、全祖望等所推崇。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十一年冯孜刻、嘉靖四年舒瑞重修本《李文公集》为底本,以汲古阁本、日本刻本、光绪本为校本,参校《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两《唐书》、《唐摭言》、《八琼室金石补证》、《唐诗纪事》、《中山诗话》等文献,全书加以笺注,并补遗文八篇,诗六首,书末附录有关传记资料,以及文集序跋等。


汉晋南朝长江中下游环境与农业发展(精)
¥46.80
书稿对汉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行系统梳理。全书分五章,首章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环境与农作的基本情况;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着眼于环境自身的变迁、对环境的改造与对环境的适应三个方面,阐述环境因素在汉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五章考察汉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书稿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对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间辩证关系的剖析,突破了前人成说,指出农业同样具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人与自然和谐的机能,尤其是农业发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其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要远超负面影响。


科技简史
¥19.98
我们生活在科技世界,当我们为科技的便利和不便夸奖或者抱怨的时候,当我们谈论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们由猿人化到智人,学会使用工具,利用工具拓视野,改造生活,认识世界。然而,技术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吗? 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它是我们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映射,是我们存在于世间的注脚,并且烛照了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这本书不是列举某些具体科技的作用,而是试图通过鲜明的案例研究,来展示技术之于人类的意义,或者说其对我们身体和认知的影响。本书融合了认知科学、认知考古学、美学、技术哲学、生物学等学科,多角度分析科技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塑造和影响,试图理清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发展历程、重大脉络,漂亮地回答了“我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构建的”。科学技术并不是近出现的,不是全球化世界专有的,技术从始就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我们观照科学技术的缘起、现状和未来,就是观照人类化的历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69.99
地方志是当今存世历史资料中数量丰富、类型复杂的文献之一。本书是迄今为止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的细致考证与诸多新论,对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与地方社会史研究均有禆益。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34.80
西康是中国旧省名,设置于1939年,是西藏与内地交流孔道,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交通、商贸枢纽。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西康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抗日战争时期,西康建省、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农业改,客观上有利于抗战大后方的巩固;各民族积极投身抗战,展现了民众的爱国热忱。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川院长的论文集,囊括了作者近年来对抗战前后西康地区研究的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项目成果之一。从政治联系,民族文化交流、经济交往三个方面,剖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川康地区政权建设、藏族民众抗战、民族生活文化交融、地方农商发展等方面情况。


宋代家礼(精)
¥46.80
《宋代家礼》一书将宋代家礼作为一种集体写作规范的历史场景来观察,探讨了这一时期书写者在家礼文本中的自我设定与书写时的立意、取径,叙述了宋代家礼文本的书写概况,分析了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不同家礼文本的续写、更新与知识类型的变化,并以朱子《家礼》为个案,勾画了宋代以后家礼文本的经典化与知识的通俗化过程,以此说明后世对整个宋代书写者所创造的家礼知识的检验与实践。研究中结合了知识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法,既有对文字记载的精细分析,又有对图像的解读与阐释,为家礼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敦煌守望四十天
¥34.80
作者以四十天守望敦煌的独特经历、超出一般旅行者的深广视角,深浅出地展示了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你我相关联的敦煌。在此文化之旅中,我们得以窥见壁画和彩塑背后那些神佛、帝王、英雄、凡人的故事,揭众多洞窟的神秘面纱,领略窟顶治沙、洞窟数字化采集、壁画修复等绝技,感受莫高窟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真正学会欣赏敦煌之美。


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精)
¥52.80
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本书系作者追忆郑天挺、梅贻琦、陈寅恪、刘半农、白涤洲、胡适、傅斯年、夏承焘、魏建功、向达、罗庸、郑奠、雷海宗、翦伯赞、商鸿逵、邵循正、周一良、王永兴、何炳棣、裴文中、余逊、白寿彝、林庚、谭其骧、孙毓棠、王亚权、张政烺、王锺翰、吴晓铃、李光璧、杨翼骧、胡钟达、马大任、马寿千、萨本仁、邓瑞、冯承柏等师友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以及作者读书治学的经历。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包括老照片和学者信函手迹等,除郑天挺、郑克晟家人亲友外,还有20世纪以来中外文史学界著名学者一百余人,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作者与所写人物多有密切交往,并引用日记、信函等手资料,内容翔实丰富,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国科学院历史所、中华书局、南大学历史系的教学科研状况,以及1949年后史学界的一些重要工作,诸如高校文科教材建设、“二十四史”校、《中国历史大辞典》、南大学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等,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并可补一些学者的生平事迹,鲜活真实,极为珍贵。


从唐诗走进历史
¥48.99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从狂放不羁的五陵年少,到神鬼不惧的市井恶少,京都少年随着社会的变动,长安城的兴衰,经历了怎样的沉浮?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所写诗歌多为讽喻时弊,为何他的辞世却能引起宣宗皇帝如此的悲伤? ………… 以诗为媒,简读唐史;感受历史的生动,看见唐朝的二十九个侧面。著名唐史学者宁欣,以多年授课经验为基础,从唐诗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唐朝的官制、科举、城市风貌、文化生活、交通运输、赋役制度,乃至社会结构变迁、民族交流融合等行了深浅出的讲述。 随书附赠价值69元《宁欣:隐藏在唐诗背后的历史》音频解读,并赠送精美书签。


五代那些事儿.贰:唐晋争雄卷
¥29.99
《五代那些事儿·贰·唐晋争雄卷 》,从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始,到后晋出帝被废结束。 书中客观描写了李嗣源、石敬瑭、石重贵等五代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抨了丑恶,弘扬了正气,重现了五代那段乱世。作品集知识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充满了活力。


五代那些事儿.叁:五代归宋卷
¥29.99
《五代那些事儿·叁·五代归宋卷》从后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始写起,到后周恭帝柴宗训被废、赵匡胤夺得了天下,五代归宋结束。书中客观描写了刘知远、郭威、柴荣、赵匡胤等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重现了五代那段乱世。作品集知识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充满了活力。

中国史研究历程.
隋唐五代卷
¥182.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7篇,内容涵盖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清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既方便读者惠存检索,又是对《动态》新老几代编辑的工作表示致敬。

中国史研究历程.先秦卷
¥180.8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先秦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先秦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吴荣曾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228.00
为有效凝聚学术力量,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持续发展,并集中展示以本中心科研人员为主的学术成果,我们决定编辑《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将收位于前沿、专业质量优秀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心科研人员、兼职人员、参加中心项目成员和海外长期合作者的个人专著、文集及重大项目集体研究成果等。

中国集装箱船研发史
¥79.90
本书是“中国船舶研发史”丛书之一。集装箱船系现代船舶三大主力船型中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船型之一。本书共分九章介绍了中国集装箱船的研发过程及取得的巨大成绩。、二章简要介绍了集装箱船的由来、发展和种类。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集装箱船的构成、关键系统及建造技术,帮助人们对集装箱船行全面的了解;第四、五、六章介绍了我国集装箱船的设计与建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第七章主要介绍了支线集装箱船的发展。第八章介绍了集装箱船的研发设计团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为发展我国集装箱船所做出的贡献。第九章从船型、智能、绿色环保等方面展望了集装箱船的未来与发展。


掌故(第九集)
¥46.80
较之前八集,本集体量明显增大,堪称“特大号”,三篇长文撑起主干。篇《钱锺书旁记》,是钱锺书先生的堂弟钱锺汉四十年前所写,虽说是“旁记”,却不得不承认,自家人“旁记”的深度与生动,迥非他人所能及。第二篇《一个陌生女读者的来信——胡适与龚羡章、文公直“夫妇”交往钩沉》,从胡适秘藏的一通读者来信,钩沉出他与一对出身名门的年轻夫妇的交往,如同掀起了厚重的时光幕布;作者夏寅年少新,令人欣喜。高林重新梳理、充实、考察名记者浦熙修在1949年之前的工作与生活,也不妨说是在书写对祖辈那一代新闻工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 新作者序列,本集还有黄大德、牛风雷、叶康宁、吴真四位学人加。黄大德作为邓尔雅的外孙、黄般若之子,写起汪精卫的侄子、奇人汪希文来,少不了珍秘的家族记忆。留心掌故家及其著作,是《掌故》的一贯偏好。牛风雷写北京掌故家金受申,以丰富的藏品为后盾,是难得。吴真关注东京文求堂的涉华商业活动及文求堂两代主人的生命史,叶康宁关注与袁世凯“洪宪”朝廷相始终的洪宪金印乃至印蜕等等,人之悲欢,物之浮沉,隐身其后的,无不是时代的翻云覆雨手。俞汝捷、赵珩、胡桂林、胡文辉、艾俊川、宋希於等几位资深作者,也都各有佳构。尤其是俞汝捷,因为特殊的机缘,触到后来轰动海外的“蝴蝶君”原型时佩璞,记下了他作为戏曲演员的日常一面,正是其传奇经历的绝妙对照。还有在清宫掌故领域里绕不过去的“德龄公主”,早有人指出并非真正的公主,但笼罩在她父亲一家头上的迷雾,直到本集的艾俊川文章才得到全面廓清。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
¥374.40
A STUDY OF MONOGRAPH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IN THE OFFICIAL HISTORY BOOKS OF THE WESTERN & EASTERN HAN, WEI, JIN,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是同作者《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长期研究西域史和古代中外关系史,对塞种、贵霜、嚈哒以及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的论着。 作者就各篇西域传所见西域文化、宗教、习俗、制度,以及人种、语言、文字作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结集而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本书和《两汉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为姊妹篇。两书不仅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西域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注解,而且首次解读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这对于深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均有参考价值,其意义已经逸出了西域史研究的范畴。


傅熹年论文选(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34.72
傅熹年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泰山北斗,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伊始,即当选为院士。同时,他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成就卓著,饮誉中外。列“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的《傅熹年论文选》是傅先生的自选集,大致涵盖了其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史、书画鉴定和古籍版本等学术领域的重要成果,可谓字字珠玑、灿若列星。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方面,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南殿金代壁画中所绘建筑的初步分析》《明清都城北京城》四篇论文,除研究具体的古建筑实物、古遗址及其发展概况外,重探讨中国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和单体建筑物的设计规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等一系列的规划设计方法,从而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风貌。 在古代书画鉴定方面,收《浅谈做书画鉴定工作的体会》《古代书画鉴定中的真伪和是非问题》等论文。作者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提出书画鉴定不仅需要坚实的书法史、绘画史的功底,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文献考据能力,一步达到“有目的地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建立起书画鉴定所需要的微观的标准系列和宏观的综合概念”。*后,作者还以《学术研究与艺术鉴赏的完美结合》为题,漫谈学习启功先生艺术史及书画鉴定论著的体会。 在古籍版本方面,收《访美所见我国善本书籍简记》《参观静嘉堂文库札记》两篇文章,记录了作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访问美国、日本期间,在各大公私图书馆经眼的孤本秘籍,虽是“匆匆一瞥而过”,然则披沙拣金,颇足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