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道不是人生(试读本)
免费
人生如戏是假,因为人生比戏更精彩。曾经的“兄弟”再次得手,将大哥送监牢。反复遭厄运的大哥酒醉越狱不成,万念俱灰却无力回天。大哥在痛定思痛之后始佯装洗心革面,出狱后却发现已一穷二白。是折戟沉沙还是逆天而起?大哥很纠结……


伤寒论特解
¥54.06
《伤寒论特解》为日本人斋宫静斋著、浅野徽补注而成,于日本宽政二年(1790)成书。斋宫静斋注释至103章(即至宋本《伤寒论》第229条)即逝世,后由弟子浅野徽补注而成。全书共十卷,载录六经病证的主要条文,包括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证治。全书以六部代替六经概念,以阴阳变化解释、分析和总结各部、各章(条)、类证、类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次整理以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日本宽政二年(1790)拙庵藏本为底本。

治疗与预防
¥2.00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对于一个冠心病病人,更应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性情、增长见识、锻炼体力,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阳光雨露、清风明月,这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但要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去选择适合于本人的活动范围和项目。


山田正珍医书二种
¥12.21
山田正珍(1749—1787),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号图南、杏花园主,人称图南菅公。著作有《伤寒论集成》《金匮要略集成》《伤寒考》《新论》《败鼓录》《桑韩笔语》等多种。本书收录山田正珍医书二种《伤寒考》《桑韩笔语》。 《伤寒考》撰于1779年,为《伤寒论》考释之作,记载著者研究《伤寒论》心得四十五则,内容大体可分为文献考订、临证应用两部分。本书虽篇幅不多,若学者藉此以研究《伤寒论》原文,可受启悟。本书以日本永安8年己亥(1779)刻本为底本进行校注整理。《桑韩笔语》撰于1764年,是在朝鲜通信使团出使日本的背景下,记录山田正珍与朝鲜通信使团中众人的唱和笔谈活动,涉及医学、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医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本草方药、病证诊疗及医事活动等方面。现仅存1764年稿本一部,本书即以此稿本为底本进行校注整理。


银海指南
¥34.45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眼科12):银海指南》又名《眼科大成》,是一本中医眼科学专著。全书分四卷。卷一叙述中医对眼生理的认识一即五轮、八廓的理论一以及眼病的病因与病理(即六气、七情与眼病的关系)。卷二主要讨论各种眼科疾病以及伤寒、中风等十六种常见疾病所兼有的眼病;后列诊断一辨舌、辨脉一、用药等法。卷三为应用方药,载方近两百首,其中既有经方,又有顾氏自创方;既有内服方,又有外用药。卷四为医案,所载一百七十七例,有一剂而愈者,亦有连续复诊达十数次,皆详实记载,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眼科病案资料。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刻本湖州嘉业藏书楼藏本为底本。


本草通玄
¥21.36
《本草通玄》内容简介: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知识宝库,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法、生命理论和医疗经验,不仅对于传承中医学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步的源头和根基。保护和利用好中医药古籍,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学术的必由之路,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


外证医案汇编
¥30.52
《外证医案汇编》由晚清余景和所辑。共四卷, 选辑了清代名家如陈学山、薛生白、缪宜亭、叶天士 和徐灵胎等人的外证医案凡七百余则,分为13部73门 ,间附余氏自己的洽验案,并总结其病之成因、证之 变化及内外方治之法,论其利弊,辨其异同。本次整 理以光绪二十年(1894)苏州绿荫堂本为底本。


活幼心书
¥23.54
采用珍本古籍原版影印,以求保持古籍原貌,真实反映珍本古籍的版本特征。本书由中医药专家参与撰写导读并进行校勘、注释、点评,大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脏腑性鉴
¥15.26
《脏腑性鉴》为明代贾所学(九如)著,清代尤乘增补,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基础理论10:脏腑性鉴》分为卷上、卷下两卷。卷上首篇为脏腑总论,继之分论肝、胆、心、小肠、脾各脏腑;卷下分论肺、大肠、肾、膀胱、三焦、心包等脏腑,每篇均论述脏腑的性质特、生理功能、病证表现、重症诊断、病理传变、预后推测、脏腑图注、治疗原则、代表方药、补泻要旨及针灸手法等,间附著者的心得、按语,充分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特。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为底本。


秘传女科
¥17.44
《秘传女科》清代医家周震著。全书共2卷,内容涉及经、带、胎、产诸病的治疗。是书阐述甚为透彻,尤其着重论述产后众多病证的理、法、方、药。对每种病证先论述生理及病机,次则细述其中变化及证治,后详列验方。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四年(1878)周之干校刻本为底本。


喉科杓指
¥17.44
采用珍本古籍原版影印,以求保持古籍原貌,真实反映珍本古籍的版本特征。本书由中医药专家参与撰写导读并进行校勘、注释、点评,大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常见药用植物识别图鉴230种
¥27.49
《常见药用植物识别图鉴230种》共收载了常见药用植物230种。按照木本药用植物、藤本药用植物、草本药用植物、水生药用植物四大门类行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文字介绍包含了植物中文名、科属名、拉丁名、形态特征、分布、功效、药部位、主治用法、其他用途(如作为绿菜食用、园林用途)几大专业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常见药用植物识别图鉴230种》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中医、医药、园艺、园林、林学、农业、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常见药用植物的快捷、直观指引。


茅氏女科秘方
¥7.85
《茅氏女科秘方》,全书二卷,内容涉及经、带、胎、产诸病的治疗。对每种病证首论生理及病机,次述其变化及证治,*后详列验方。阐述甚为透彻,尤其着重论述产后众多病证的理、法、方、药。此次整理以清光绪四年周之干校本为底本。


冰壑老人医案
¥7.85
金九渊*吴天泰辑录苏同生、张香妮校注的《冰 壑老人医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由明代吴天泰 、朱茂晖、薛行等辑录明末浙江嘉兴名医金九渊医案 而成。全书载案七十余则,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 科、产科、儿科、痘疹等。本书医案书写文笔流畅, 叙事简洁,风格平实,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及临床价值 。此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明崇祯 十四年刻本(孤本》为底本


节斋公胎产医案
¥9.59
《节斋公胎产医案》,一卷,系明代医家王纶所 *,成书年代不详,重刻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本 书首论全孕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方药,以及临证加减 ,次论产后生化血论及生化方的机理,再述产后三十 余种病证的病因机理、误治变证的表现及其辨证施治 。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年(1711)退思堂刻本为底本 。


吴门治验录
¥20.93
《吴门治验录》内容涉内科、妇科及目、耳、鼻、咽喉各科病证以及时病等。书写体例为先案后按,每案有患者姓氏里籍、临床表现、机理分析、治法方药、治疗过程,按语以问难形式释疑解感,详析病因、病理,以及辨证用药的原因。顾氏治法灵活,能随证而变,临证多效。


胡文焕医书三种
¥18.31
《胡文焕医书三种》包括《医学要数》《应急良方》《养生食忌》,均为明代儒医、藏书家胡文焕纂辑,分别介绍古代养生相关的医学理论、居家应急偏方与饮食禁忌。《医学要数》二卷,辑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后世医书中与数字相关的名词术语69则,将其按顺序前后串连。《应急良方》一卷,分列通用、妇人、小儿三门,收集居家应急药方173则,多为单方偏方,所用药品有不少是平常生活可及之物。《养生食忌》一卷,载录五谷、五昧、五果、五菜、六畜、诸禽、虫鱼等饮食配伍禁忌者11篇,辨认有毒而不可食之果、兽、禽、鱼4篇,及饮食害人、饮食相反等内容本次整理,《医学要数》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朱格抄本为底本,《应急良方》以《寿养丛书》清抄本为底本,《养生食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虎林文会堂乃历壬辰刻本为底本。


高注金匮要略
¥31.39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高注金匮要略》为清代高学山所著,是一部对《金匮要略》行注释的著作。高氏注释《金匮要略》,以个人研读心得、见解为主,融合前学说,阐述病因、病机别生面,分析治法、方药不落窠臼,间以个人临床经验佐证,颇有启发性,实为研究伸景学术之重要参考。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高注金匮要略》以该书稿本为底本。


女科百效全书
¥20.06
《女科百效全书》由明代龚居中于1630年根据《校注妇人良方》辑录,清代刘孔敦增补并于1667年春题序刊刻。全书分四卷,包括众疾、调经、求嗣、胎候、胎前、产育六大类,对妇人内外科病证、经带病、妊娠病的诊治及其孕前和孕期的保健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


救急易方
¥15.26
《救急易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明代医家赵季敷所辑的一部方书*作。该书内容分为四部分. **部分病证未注明临床科别,计148种;第二部分(妇人门).计31种病证;第三部分为(小儿门).计53种病证:第四部分为「附录」,附述锁喉风、缠喉风、狐臭等S种病证。全书共收载240种病证,以临床急症为主,选方用药突出简、便、验、廉特.意在使「稍知医识字者,能对证检方.执方寻药」。本次整理以明成化十四年(1478)刻本为底本。


察病指南
¥9.59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宋代施发撰,成书于宋淳桔元年(1241)。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内容以脉诊为主,兼及一般诊法。卷上论述三部九候脉法、五脏六腑的四季常脉以及脉诊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等;卷中按七表八里九道脉分类法,论述24种脉法的形象和主病以及七死脉;卷下叙述伤寒、瘟病等二十一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妇人、小儿杂病脉法以及听声、察色等内容。另有脉图33幅。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察病指南》以日本正保三年(1646)中野小左卫门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