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复方治大病
复方治大病
吴海锋
¥9.00
书中疑难病,多以复方获效,故名“复方治大病”。检近年之案,精益求精,编辑成册,拟膏丸两章,计200例,分门别类,详加论述。本书旨在简化疑难病之治法,提高其疗效,为疑难病之思考和治疗打开另一扇“窗口”,实用性强。
满3件5折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余浩,郑黎
¥11.78
医学指南针将理、方、法、药一一括囊无余,把纷繁庞杂的医学理论进行高度的浓缩,由博返约。大有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之功。一图在手,医学无忧,若非已将医道一以贯之,曷克臻此 本书更有诸多精妙之处,不能一一细说。至若《内》《难》《伤寒》,言辞古朴,义理深奥,虽智者亦一时莫能解。后世医家著述,各呈己见,或有所偏颇,不能得睹医学全貌。惟本书从上智至下愚,莫不适合,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也。本书能令初学者,登堂入室,提纲挈领,不走弯路;能令徬徨迷茫者,破迷开悟,指明方向;能令医道精湛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自学中医者和中医爱好者来说,更是案头,不可或缺的好书。
满3件5折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1
李可临证要旨:李可学术经验研读21讲.1
孙其新
¥58.00
本书为 “执业药师考试通关题库2000题” 系列丛书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分册,为执业药师考试备考用书。本书严格按照2016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编写。根据新考纲中各章比重和题型新变化,精编试题,基本覆盖所有考。本书所载2000题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近5年的真题,大概有600题;另一部分为根据近5年考试的出题思路编写的“仿真题”。考生通过做这样的考题才能起到巩固知识,检查复习效果的目的。本书所有考题均附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不仅避免了考生们做完题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的情况,也能通过解析掌握出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2020年大纲全面修订,此次为根据新大纲修订再版。
满3件5折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胡希恕 传授
¥54.50
《胡希恕医学全集》,是胡希恕及其弟子整理胡希恕先生代表性作品的精品系列著作。胡希恕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伤寒思想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其经方学说尤其注重“谨守病机”,创了以“八纲气血”为核心的“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作为“谨守病机派”代表的胡希恕先生”,与 “脏腑经络派”代表的刘渡舟先生、“方证药证派”代表的叶橘泉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伤寒学术史上的三座高峰。
满3件5折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医书解难问答录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医书解难问答录
傅文录
¥11.40
本书以师徒对话的形式,针对郑钦安医书中关键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与探讨。因为郑钦安医学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之中,诸多的理论性问题,分散在三书的各个章节与内容之中,这给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本书把其三书中理论性问题,分为十八章节:乾坤与坎离、君相与二火、真龙与阳气、阴阳与主导、阴阳与万病、先天与后天、正气与邪气、脉诊与一气、阴阳与五行、伤寒与六经、三阳与三阴、外感与内伤、阳虚与辨治、阳脱与辨治、血证与阳虚、服药与须知、阴虚与辨治、症状与阴阳。本书可供学习郑钦安医书的重要参考,是火神派扶阳医家学习不可多得之佳作,也可为广大中医药院校及中医扶阳养生爱好者阅读与学习。
满3件5折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医临床六步辨治程式应用医案集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医临床六步辨治程式应用医案集
贾先红
¥58.50
本书共收集贾先红主任临床病案60例,分导读和各论两部分。导读部分列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六步程式的创立和应用,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六步程式:四诊审证→审证求因→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立法组方→组方用药,及其诊疗思想;其二为中医各家辨证体系概览,包括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微观辨证、证素辨证、方证辨证、汤方辨证、藏象辨证、病机辨证;其三为贾先红主任应用中医辨治六步程式病案的具体步骤;其四总结了中医辨治六步程式的思维模式。
满3件5折 中华宇泉罐诊罐疗秘要
中华宇泉罐诊罐疗秘要
李玉泉
¥55.50
当今传统医学领域的项目,以传承居多,创新较少,理论和临床都取得巨大突破的,更是少之又少。宇泉罐诊罐疗发明人李玉泉先生在传承“李氏脊柱拔罐诊疗法”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革罐具。二是发明罐诊。三是发展罐疗。四是完善理论。本书拟通过介绍宇泉罐诊罐疗的发展历程的同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细化部分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罐疗方案,希望对罐诊罐疗的学习者、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有缘人,都能够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满3件5折 针灸经穴速记歌诀
针灸经穴速记歌诀
胡波 主编
¥14.14
本书系统整理了十四经经穴定位歌诀,详细介绍了十四经循行线路与经穴及常用经外奇穴,包括取穴法、定位、刺灸法、功用等内容。每一穴位都绘制了定位示意图,并标示了重要的体表、解剖标志及骨度分寸,形象直观,便于掌握。并附经典针灸临证歌诀《标幽赋》、《百症赋》、《玉龙歌》等,以及临床常用经穴的主治病症和配伍应用。 本书图文互参,取穴定位准确,歌诀朗朗上口,适用于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及初学者。
满3件5折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
刘新民、王涤非、凌敏 主编
¥31.99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从结构框架上来说,仍以内科疾病为基础,也包括常见的外科疾病及骨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疾病,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常见疾病。本次改版增加了18种疾病,并对治疗方案和使用说明行了全面细致的升级调整,更方便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查阅参考。从具体内容设置来说,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更注重实用性,每种病包括概述、诊断要及详细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以预案的形式出现,使全科医生更快捷地找到疾病的合理处方。治疗方案后均有说明,包括疾病诊疗应警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保证医疗安全的知识。 改版后的《全科医生诊疗手册》不仅可作为区、县、乡镇医院全科医师的常备用书,对于大中型医院的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也有指导意义。
满3件5折 温病条辨:附: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
温病条辨:附: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
吴瑭;宋咏梅;臧守虎
¥46.50
全书六卷,立温病证治法238条,并于诸条之下自注自辨。卷首“原病篇”,引《内经》原文并加以诠释阐发,以原温病之始;卷一至卷三将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等四时温病证治分录于上、中、下三焦篇;卷四为杂说;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男。
满3件5折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胡希恕
¥88.50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日本弟子的录音,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满3件5折 中医舌诊临床图解
中医舌诊临床图解
许家佗 主编
¥32.20
中医舌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系统性强,尤其是其直观形象的特,易于学习和掌握,不仅在临床受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广泛重视,在个人健康保健领域也被广为应用。舌象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证、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还可以用来辨识体质、管理健康、指导食疗食补等,已成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广大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以及中医爱好者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舌诊的基本技能,作者团队从多年临床诊疗和研究资料中精选了具有典型特征的舌象照片400余幅,以及一批真实舌诊病例,为读者提供了难得的*手学习资料。除了传统舌诊内容方法之外,本书还融了部分现代舌诊研究的内容,细致地阐释了舌象在疾病诊断、遣方用药、疗效评价、体质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增强了舌诊学习的实效性,是一本精彩的舌诊门和提高之书。
满3件5折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郑洪新
¥14.99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满3件5折 图解针刀疗法
图解针刀疗法
郭长青、张义、李石良 主编
¥10.43
针刀疗法是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医学手术疗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为一步总结和发展针刀疗法,作者编写本书,系统介绍了针刀疗法的基本内容、特、器械、操作规范,对针刀疗法治疗显效的60余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方法行了详细讲解,并附有清晰的局部解剖图和针刀施术图,便于读者参考实践。本书可供临床针灸师、医学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满3件5折 明清温病名家临床诊治精华
明清温病名家临床诊治精华
李鑫辉、喻嵘 主编
¥55.99
温病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本书以温病学家生平和历史为纲,以各家临证治疗精华为目,纲目结合展介绍。本书分十四章,章重在阐明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概况、明清时期各学说流派的临床指导意义及对中医的贡献。第二章到第十四章着重选取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具有重要贡献,且是各温病学派为代表性的十三个著名医家为主要整理对象,分别阐述他们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对其名著精华部分行选释,对其诊治经验、代表方药及验案精粹部分行选析,编写重在临床适用性,突出温病学家在防治温病及其他疾病方面的专长及独到之见。 本书有助于读者理清温病学学术发展脉络,继承其精华,领悟其精髓,对临床具有广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
满3件5折 中医食疗学(十三五)
中医食疗学(十三五)
施洪飞,方泓
¥25.84
《中医食疗学》是研究通过饮食营养来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病人的治疗、康复不仅需要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而且需要饮食调理。本书以病为纲,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及食疗原则,并详细论述了辨证施用食疗方的过程,帮助医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食疗的精髓。
满3件5折 大六经证治分类的系统性研究:三阳病证类
大六经证治分类的系统性研究:三阳病证类
张莹莹;刘英锋
¥41.50
1.六经可统万病,如何统摄,说法众多?本书从统一中医证候系统分类的角度出发,试阐述清楚六经为辨治万病立法的底层逻辑。 2.本书传承了江西一代宗师姚荷生先生的学术思想特色,充分阐述中医辨证目标(病理三要素原理)和辨证分类的思维构架,同时秉承刘英锋教授“寒温内外辨证汇通”的学术主张,本着集成创新的精神,运用六经、六气结合八纲的疾病分类方法,对证治分类进行系统化构建。 3.本书充分联系临床实际,立足于中医经典医籍,通过收集筛选经典经方和时方,对三阳经系病变进行证治分类的系统拓展。采取以病位为纲,下分表里,再细分证型、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医案等内容,以期拓展六经辨证的内涵及临床运用。充分展示六经病既不是独立的病种,也不是百病之外的疾病。诚如柯韵伯所言:“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
满3件5折 徒手治病40年:正骨理筋疗法集萃
徒手治病40年:正骨理筋疗法集萃
王英杰
¥39.50
全书共有11章,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介绍了骨、关节(骱)和筋的主要特和作用,以及筋伤的病因、诊断、中医传统治疗手法等;也对正骨理筋的要术、观、禁忌及常用内服、外用中药及功能锻炼(导引),行了阐述。在各论中介绍了各种常见筋伤疾患85种及相应的治疗手法,在载我院已故著名骨伤科刘寿山前辈正骨理筋传统手法基础上,又将其中医伤科理论观编部分章节中,以便于学习者继承和发扬。本书附有插图,图文并茂,内容简练扼要、实用。
满3件5折 舌诊十讲
舌诊十讲
张坚
¥50.50
舌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临床价值巨大。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同时擅长中医科普,个人自媒体影响力巨大,自媒体舌诊系列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喜爱。 本书特色:不仅对中医专业从业人员临床有所帮助,亦能为普通中医爱好者所看懂。受众面广泛。
满3件5折 跟*名老中医毛德西做临床
跟*名老中医毛德西做临床
禄保平
¥58.00
毛德西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通晓经典,熟悉流派,勤于临床,乐于笔耕,总结出“辨证论治八要”的辨治思路。本教材分为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两部分。在编写体例上,以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编撰,力求概念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启迪思考,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临证医案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妇科病证及疑难杂病,每个医案均按照诊疗的时间、次序、过程进行叙述,并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以启迪学生思考,较后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析。
满3件5折 伤寒杂病论类编
伤寒杂病论类编
(日)内藤希哲
¥54.50
《伤寒杂病论类编》,原名为《金匮玉函经类编》,初由内藤希哲执笔,撰成太阳病三卷、阳明病一卷、坏病篇二卷,共计六卷。希哲去世后,门人小岛伯玉继承其业,耗时近三十年完成全书十二卷,于明和二年(1765)脱稿,京都大学藏其写本。后又经馆林藩医大岛仲和与其侄小岛伯象重加修定,编为十三卷,于文政二年(1819)刊行。本书将《伤寒杂病论》条文分类重编,并加注解,卷一为序论、脉法、辨证、治法篇,卷二至卷五为太阳篇,卷六至卷七为阳明篇,卷八至卷十为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篇,卷十一至卷十三为辨坏病脉证并治,末附《伤寒杂病论类编》附言、平脉法贬伪及后序。如果把内藤希哲所撰《医经解惑论》看作是希哲学术思想体系的总论,那么后人为希哲整理的《伤寒杂病论类编》则可以看作是研究各论,二书互为根本与补充,构成了内藤希哲医著的完整框架。若将二书相互参照研究,对于我们系统、全面研究内藤希哲的伤寒学术思想体系将大有裨益。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