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说晚清
¥30.99
《马勇说晚清》是著名近代史学者马勇的*作品,书中收马勇先生几十年研究成果,时间上横跨“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有见地有深度。全书章节共分四部分: 章 国故,以*研究的历史事实为主,收包括《慈禧太后归政考》《宗藩体制解体与东北亚乱局》等; 第二章 姑言,以人物评传为主,收包括《毁誉摄政王》《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 第三章 听闻,以历史谜团的重新考证为主,收包括《康有为衣带诏真相》《袁世凯告密考》等; 第四章 说法,以历史评述、政论为主,收包括《甲午战后的中国和日本》《辛亥革命中的三种力量》
溥仪的前世今生:讲述溥仪从皇帝到公民的传奇人生
¥25.99
《纵横》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亲历、亲见、亲闻的视角,努力发掘众所周知的任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跨越时空的广阔视角,纵览百年历史风云,横观人生社会百态。本书是对《纵横》杂志所收文章进行碎片化整理,汇集了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通过其独特侧面来述说历史。 世事沧桑,时代巨变。历史总喜欢作弄人,总喜欢同人们开玩笑。王侯会变成布衣,皇帝也会变成平民。在时代的洪流中,这些曾经的皇族也会如一叶扁舟,在岁月的巨浪中飘摇不定,令人唏嘘,令人感慨,令人叹息。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61.60
《正说清朝十二帝》以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在央视10频道的大型系列讲座《清十二帝疑案》为基础修订而成,讲述了自努尔哈赤到宣统296年间的十二代帝王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明清朝代更替的轨迹以及清朝衰落的原因,是了解清史很好的门书。
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46.80
本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他们既未公然蔑视权威,亦非俯首帖耳,而是在反抗与服从的“中间地带”运作,以期将需要付出的代价降到,同时使利益化。 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福建军户在原籍、卫所和军屯的生活。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家谱、地方志、口述史等民间资料,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军户生活中有趣的故事。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辅以严谨、细致的考辨,构成了这本讲述百姓自身历史的社会史著作。
大宋开国
¥49.90
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历史读物。范学辉教授以北宋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限,为读者展示了北宋国史上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剖析了宋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的考证,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这段历史,不是“抄史料式”的转述,而是颇有深度的分析。譬如“陈桥兵变”,作者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行还原,特别是人物的关系,每个人在事变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何等作用都行了分析。程度达到了阅读的通俗性和历史考证的可信度完美结合。
重返:三国现场
¥49.00
《重返:三国现场》以历史、文物、遗迹为线索,通过对收藏于各大文博机构中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物的梳理和对全国三国文化遗迹的调研,借助“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趣的三国时代。历史现身说法,大过一切讲述。书中涉及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庙宇、壁画、书法、碑刻、瓷器、漆器、钱币、兵器、建筑、服饰、饮食、社会生活、宗教、中外交往等与三国相关的诸多领域,收400多张国家宝藏级文物及三国遗迹现场照片、手绘地图。视角新颖,图文并茂,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看得见的三国”。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全十卷)
¥99.99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方面的重磅力作。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国内学者许宏、罗运环、王子今、黎虎、阎步克、邓小南、姚大力、李伯重、步平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十问“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先问一个读者关心的问题,“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的中文版是否做过一些内容调整,如删改、增添? 这套书中文版出版了其中的十卷,对于这十卷,中文版几乎未作删改、增添。合同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增删,一切增删均需原作者同意。原来的丛书还有一卷“当代中国卷”,中文版未收;一卷“中日关系史”,中文版未收。 中文版图书以日本原书为模板,版式、要素、编排、呈现都力求接近;所有地图,中文版几乎重新全部依样制作;黑白图片以及彩插,中文版以日文原书为线索,在配图上有所更新。 2.这套书是如何编撰出来的?在日本有怎样的评价? 这套书是日本讲谈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这个历史时段*代表性的学者撰写。日本学者有大学者为大众著书的传统。这既是一套大众读本,读来让人不觉艰深,又兼具现有知识边界的学术前沿性。是一套严谨、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读本。 3.理想国引进中文版,对于今天中国的读者,有怎样出版价值? 我们希望让国内的读者看到一套真正专业、前沿、有创见的中国通史。给大家提供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学界*秀的学者是如何跟普通读者讲述中国历史的。我们也相信,专业的历史书不一定艰深晦涩,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联结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桥梁。 4.与国内以往几套中国通史相比,讲谈社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有哪些特色? 一是,表达活泼,严谨专业,每卷写法不拘一格。十卷书虽然在统一的编委会的指导下进行编纂,有统一的体例,比如都是章节体,都是三级标题,除正文外,都有相同的附录(主要人物传略、历史年表等),但在写法上却不拘一格,各有各的特色。这是因为,每个断代有每个断代的历史特点,每位学者有每位学者的研究所长和治学方式。所以呈现出“横看西岭侧成峰”的有趣面貌。 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史学家在中国史领域的成绩和地位,让人钦服。讲谈社这套书是在三十多年来中外史学研究成果、考古发现成果的基础上,用心编纂而成。 三是,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可分册购买阅读,也可套装收藏。 所以,尽管国内好的中国历史读本不少,但是像讲谈社这套规模的、这样的作者队伍的、如此写作方式的,既有学术价值又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读本,这套书可谓。 5.国内是否有资深学者对这套书进行过评价? 中文版推出时,我们在每本书中配有一篇专家学者的推荐序言,其中有些段落可以分享: 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所说:“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先生说:“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 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先生说:“我并不以为,当下的出版界之所以希望引入外国人写的、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的、能引人入胜的大众史学作品,只是因为中国学者都放不下‘专家’身段去从事那种创作的缘故。这里面更多的,其实还是写得出、写不出,或者说得更尖锐一些,是即使写出来了,能不能让人看得下去的问题。尽管不必采用绵密引征和系统论证的阐述形式,大众史学在需要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 6.为何想到给每本书增加一篇中文版导读?都请了哪些专家学者撰文? 在日本,原书是有一套总编委会团队,读者可以看到中文版图书扉页前,有四位“编集委员”,他们是史学界很有分量的人物,负责丛书的体例、构架、分卷等重大事项。但简体版出版时,我们仍在每个断代中找一位中国重量级学者,写推荐序,进行郑重推荐。每一卷的推荐序,都是专家们通读了原书的译稿后撰写的,剖析了作品的优胜之处和价值所在,对读者来说,是一篇篇很好的导读。 十位推荐学者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按卷册顺序)。 7.简要介绍一下这套书的分卷方式,以及单本书的内容结构。 这套书大致是按照从上古至近代的时段来分卷的: 第01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第02卷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第03卷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第04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第05卷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第06卷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第07卷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第08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第09卷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第10卷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因为整套丛书有十位不同的作者,出版社非常尊重每位作者学术上的独创性和行文风格。细读每卷,你会发现,每卷对材料的把握、叙述的展开、史实和观点的表达风格,都不尽相同,没有千篇一律之感。比如第八卷,从来没有学者把辽、西夏、金、元这几个跨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政权放到一起来写。这样写看似陌生,却又合情合理。 每本书配有地图及彩色、黑白照片近百幅,并在各本书后面,编排了主要人物略传、历史关键词解说、历史年表等附录。 8.这套书十卷中,哪几本,对于中国读者来有特别的意义? 这套书,每卷都可以给中国读者不同程度的启发。它们的话语体系、侧重点和视角原本就与中国学者不尽相同。不能说哪几本对于读者有特别的价值。特色相对更鲜明的,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作者是集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于一体的专家,他把三国的历史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比较着叙述历史的真实;并将三国历史放到整个东亚史中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再比如刚才说到的第8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没有像一般中国人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演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也正因为如此,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沿着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脉络,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再比如,第9卷《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作者说:“从古代式的明朝为何能够跳跃到近代式的清朝?如果把从明到清的变化看做中国内在的发展来理解,我们会感到混乱。但是,只要从东欧亚这一更大的体系,把与大海相对的中国看做其中的一个元素,就能够描绘出这五百年的活力。这正是本书的意图。本书完全不用于以往的中国史。”这是一本把海洋贸易的历史与帝国的历史并行讲述的特别的断代史。 9.这套书从计划出版到正式出版用了几年时间,为何如此耗时? 这套书从我们提出报价,到出书,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期间各个环节精挑细琢,碰到的问题各式各样,比如地图制作花了大半年反复核对;地图送审等了大半年;版式调整了至少五遍;封面至少做了十版;黑白图片替换到后一刻(总有比我们选用图片角度更好的、更清晰的、更合适的),至于编辑上逐字逐句地润色,就更不用多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译者,有的本人就是这个领域内的专家,比如第八卷的译者乌兰女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元史专家。 10.单本书、整套书,如何购买?何时可以买到?今后是否会有电子版? 本书将在2月份中旬后全面上市,10卷同步推出。在各大网站、实体店,都有销售。盒装套书也会于随后推出。因为合同的约定,暂时不会推出电子版。(以上十答by杨晓燕,理想国大众馆主编)
畅销套装-塞北帝国史系列:匈奴简史+契丹简史+西夏简史(共3册)
¥46.86
这套作品是三位史学新锐作家的人气之作。水木森、陈海波、苏伶三人出于对中国历史以及少数民族历史的热爱,在精研民族发展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廊中曾风云一时、建立强大帝国终又走向衰亡的三个少数民族帝国兴亡史。 这套书均配有精美插图,在帮助我们了解三个帝国珍贵史料的同时,也能增强美的感受。 ? 匈奴简史?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地区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程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作者水木森是一位资深的史学爱好者,尤其喜爱中国民族历史。本书是他在尊重历史、多方考据的基础上写成的,他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近500年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部落兴衰、政治演变以及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但语言简明、通俗,引人胜。 ? 契丹简史? 契丹,曾经雄霸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个神秘民族的兴衰历史,以独有的历史角度为读者再现了契丹帝国曾经的灿烂与辉煌。然而,这样一个称霸北方,享誉欧亚的民族,却在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后,骤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拂去历史的烟尘,揭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 ? 西夏简史? 西夏,一个承载诸多未解之谜的神秘草原帝国,它的存在,让中原边境的人民唯恐避之不及,它虽然算不上是个血染的民族,但其勇猛好战的特性也足够将西夏历史谱写得跌宕起伏,风起云涌。 广阔的草原见证了西夏的成长,也包容了它为获取强大而发起的种种杀戮行为。不断的战争扩张,让西夏国曾显赫一时,但母党干政导致的腐败内政终将它推向了衰落、灭亡的深渊。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历史常识.(中国卷)
¥3.57
如果有人问你,皇帝是谁?春秋五霸是发一个霸主?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王莽为什么要改制?三国都是谁建立的?马可·波罗何时来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这些历史常识性的我都能答得出来吗?本书把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然而又较零散的两千多个中国历史常识编辑成册,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国历史的同时,丰富知识,阔视野。
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26.49
这是一条元朝皇帝候鸟般春去秋来往复的路。 北大学者罗新,在他华发之年——五十三岁之时,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从大都走向上都。 “到了我这个年纪,一切希望、梦想、信心和理想都被‘雨风吹去’,只剩下难以言说的无奈、郁结、愤懑和迷惑。是啊,我了解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吗?我所研究的那个遥远迷蒙的中国,和眼下这个常常令我大惑不解的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历史学家罗新用艰苦的徒步行走,始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当下、关于自我的深刻探寻。
历史的叙述方式
¥26.00
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历史学所追求的,只是揭露和批判吗?历史学家对真实负有怎样的责任,如何叙述历史事实? 本书为茅海建教授近年学术随笔、演讲等结集而成,大体分为四部分,包括与历史观察和思索结合的游记(西伯利亚铁路、张库大道、贝加尔湖、满洲里,越南),近代中外交流与关系的关键时刻与转变(马嘎尔尼使团、甲午战后中日博弈、乾隆时期的澳门角色),康有为思想晦暗不明之处,晚清思想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的反思,史学研究反思与回忆故人、故事等。 伴着驼铃从张家口到库伦,随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行,实地踏勘让历史的魅力更加饱满。从马戛尔尼、谢清高,赴日清使刘学询和庆宽,为什么时间没有磨平知识与认知的差距?从甲午到日俄战争,中、日、俄三国东北亚利益争夺与力量博弈从未间断,后来的二战与朝鲜战争,主线在哪里?历史并未远去。晚清思想革命与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其推动者除激的维新派和在野的新派士人还另有其人。辛亥革命一百年,抛历史定见,明晰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革命中各派势力的消长与动作、思想与现实的差异、历史的徘徊,应该做什么样的反思?对师长的怀念,对学生的期待,回忆终生挚友交往滴,同道学友的砥砺支持,追求的还是思想比生命跟绵长。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
¥31.26
【作者简介】孙皓晖 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 历时十六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同时以创建“中国民族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理论,成为整体研究中国文明的重要理论家。 另著有《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中下)《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大争之世:战国》。
百年中国·最具争议性十大人物结局
¥4.00
《百年中国》一套三册,乃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旗下月刊《今古传奇·人物》三年三十期之集萃。我们希望这一套书的出版,于国家而言是一次回望,于杂志而言是一次检视,于读者而言则是一次战栗——这战栗来源于阅读与收藏。
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赏析
¥0.99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
中国大历史——中国近代史
¥7.06
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七堂课穿越牛熊(电子杂志)
¥1.99
2007年疯狂大牛市后的一地鸡毛,让无数高位买入的小散成为接盘侠;2015年的股灾1.0、2.0、3.0,让大家措不及防,牛市变脸成熊市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行情在无人问津的时候悄悄开始,在怀疑中继续上涨,在癫狂的时候戛然而止……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每次埋单的总是小散。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7.06
国内本有态度的历史年表,全书采用陈寅恪、王国维、吕思勉、钱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观点独特,分析透彻,发常人所未见,揭示难得勘破的历史规律。可谓是当今历史出版当中的难得佳作。 除此之外,本书用年表贯穿全书,标明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朝代兴衰、帝王更替、战役、改革、政争等,世界史大事夹杂其间直接与之对照。每个朝代的重要史实,标题清楚,叙事明白,与年表相呼应,方便查询,实为及其适合学生与一般读者阅读的中国历史读物。
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系列·历史丰碑—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15.42
本书是“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系列”之一,本丛书已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广东省原创精品出版资金扶持项目。全稿以抗战这一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全面展现抗战期间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在祖(籍)国遭遇空前危机时,与国内人民一道,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在爱国侨领和华侨团体的组织领导下,通过捐款捐物、直接投身抗日战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分八个章节进行叙述,分别是:抗战时期的侨情与侨务;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1931—1937);华侨抗日救国团体的兴建与发展;战时华侨对祖国的财力捐输;战时华侨对祖国的物力支援;亲赴祖国抗日战场;华侨战时汇款与投资;华侨在居住国的反日战争。全书力图全面掌握并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突出华侨抗战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全面、深刻地书写一部华侨抗战的历史。
关键十六天: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
¥28.32
没有二二八,台湾绝非现在的台湾。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现代台湾历史上*惨痛的悲剧,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至今仍未消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二八是当代台湾历史的一个起点。事件爆发后,白崇禧受国民政府派遣,前往台湾宣慰,止痛疗伤,抚慰民心,弭平动荡,前后16天,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白崇禧之于二二八事件,甚至对今天台湾的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两岸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对白崇禧赴台宣慰这段历史,却仍然没有专门、详尽的讨论。 《关键十六天》是白崇禧将军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寻访耆老,搜集湮没的史料,收录历史照片约70幅,还原关键十六天的史实真相。本书抱持“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运用各项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记录,重建白崇禧奉命赴台宣慰的前因后果,尽量以每个小时作为单位,近距离观察这平抚伤痛的关键十六天。书中回答了诸如“白崇禧作了什么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期间遭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挠?”“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发展与善后,还有往后的台湾,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疑问,同时也披露了当时台湾军政当局千方百计想要隐瞒的滥施捕杀的真相,阐明二二八事件背后当时台湾社会“三青团”、CC系、中统、军统等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民间团体、中共的力量等等之间的纠葛。 除了完整收录与白崇禧宣慰台湾相关的函电、讲词之外,为弥补官方档案之不足,更收进白先勇与“二二八”见证人萧锦文、受难家属杨照等人的6篇口述访谈,以*新的史料提供读者来自民间社会的不同观察角度。 这是一段被隐藏湮没多年的故事,也是台湾历史上不可不知的关键十六天。
重新发现上海:一个名流社区里的百年中国(1843-1949)
¥19.00
如果说上海是一座见证了中国近代跌宕沉浮的城市,那么天平社区,则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标本,这个面积仅仅2.68平方公里的社区,因为它独特而辉煌的历史,注定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之地。 天平之独特,不仅在于它是上海的一部分,更因为它与这些人的命运曾交错相连:盛宣怀、蒋介石、宋子文、陈毅、宋庆龄、汪精卫、马歇尔……一百多位历史名人,都曾聚集在此,他们与天平一起,亲身经历着中国由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 今天的天平,依然保留着这些人的旧宅故居,留存为历史的见证。它们一座座矗立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繁华与动荡。
战国子家叙论 史学方法导论 史记研究(傅斯年文集)
¥11.99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