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非疼痛篇
纬脉针灸特效疗法精要.非疼痛篇
贾海忠
¥74.00
本书作者贾海忠教授、主任中医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理论研究30多年。受中医“带脉”、西医人体胚胎学中体节现象的启发,用中医思维驾驭现代医学知识,首次提出“纬脉理论”,认为经脉是纵行的,纬脉是横行的,纬脉是在纬向上约束经脉之脉,全身有43对纬脉。将纬脉理论用于临床后发现疗效显著,往往能立竿见影。 本书是贾海忠教授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公其独创的“纬脉理论”,具体讲授其对70多种非疼痛性疼痛的针灸特效疗法讲座实录。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银屑病关节炎分册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银屑病关节炎分册
王承德,马桂琴
¥63.00
本书是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之一,体现了风湿病专家的智慧,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对促风湿病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9元5本 金匮要略讲稿
金匮要略讲稿
庞鹤
¥53.50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但其成书久远,流传版本多样,对其内容的理解尚不统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对《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至今仍是中医学者的重要工作。庞鹤教授曾跟从刘渡舟老专家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并于早期从事《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对《金匮》学术思想体系、条文的理解掌握、古籍文献搜集、各家学说的认识、组方特、用药药味特性、剂量等都有较为深刻的研究与临床经验。与刘渡舟、苏宝刚共同编写出版的《金匮要略诠解》至今仍是《金匮》经典的诠解性著作。庞鹤教授从事教学工作期间,秉承严谨的学术精神与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了《金匮要略方论》讲稿,内容丰富,对条文方药的认识深刻且有见解,且讲解深浅出,易于理解。其内容不仅丰富了《金匮》应用的研究,也为中医工作者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提供参考。 全书包括二十三章,*章为序言,对《金匮要略方论》一书行简要介绍,并指明学习方法。第二章至第二十三章分别讲解条文。每章包括三个部分:概说、条文讲解、小结。
49元5本 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
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
谢胜,刘园园
¥55.50
脾胃学说,发挥于仲景,建立于东垣,充实于叶桂。 《古今医统》:“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将息法等方面匠心独具,重视脾胃之气的盛衰在疾病传变及预后中的关键作用,主张养胃扶正以祛邪或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则。 谢胜教授在脾胃病及中医治未病学术理论创新、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诊疗模式制定及中医外治技术应用诸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创新精神,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理论观,率领团队创了“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优势。
肝脾论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
肝脾论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
谢晶日
¥96.00
笔者在医疗、科研、教学*线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内科各种疑难杂病。临床上一直以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理,中医药和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面对临床病证的千变万化,三因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医疗技术精湛,并在多年学习与临证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经验。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没有有效的排解途径;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喜静少动,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笔者认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通过精研古医籍以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笔者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临床上笔者重视肝脾在机体的重要性,善以“肝脾论”为指导,从调肝理脾手,肝脾同治,运用于临床疾病。笔者临床虽重视肝脾不调,但证治却十分灵活,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多见,但治疗绝不局限于泻肝、补脾。笔者强调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肝脾,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本书中,作者从“学术思想”“病因新解”“方药心得”“养生保健”“医案分析”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肝脾论学术思想在疑难杂病中的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各个病种的诊治验案、诊疗体会等。?
49元5本 赵氏百笑灸疗法
赵氏百笑灸疗法
赵百孝
¥58.00
本书主要介绍了赵百孝教授所创的百笑灸疗法。为了让艾灸能为更多人服务,赵百孝教授克服传统灸法操作繁杂、易致烫伤、浓烟弥漫等缺陷,并一步结合热疗、磁疗、芳香疗法、药物渗透、穴位刺激等作用,创了新的艾灸疗法——百笑灸法,该疗法应用其发明的新灸具“百笑灸”筒,具有“绿色、环保、安全、方便、高效”五大特,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许多急、慢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及亚健康状态的保健。百笑灸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治病防病经验和案例。为了让更多人能享受到百笑灸疗法便捷、安全、绿色、有效的调养和照护,以改善自身的疾病状态和体质,提高免疫防病的能力,赵百孝教授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百笑灸法的基本知识,中篇介绍百笑灸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具体应用,下篇介绍百笑灸法在养生保健方面的运用方法。
经脉、极联针灸特效疗法精要
经脉、极联针灸特效疗法精要
贾海忠
¥65.50
本书作者贾海忠教授、主任中医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理论研究30多年。受中医经脉和西医人体胚胎学、解剖学的启发,贾海忠教授提出了慈方“经脉理论”,并首次提出了“极联理论”,将其运用于临床后发现疗效显著。 本书是贾海忠教授2017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公开慈方医学的“经脉理论”和其独创的“极联理论”,并具体讲授其在针灸临床中应用的讲座实录。
49元5本 《针灸甲乙经》配穴发挥
《针灸甲乙经》配穴发挥
王元昭
¥48.50
本书是一本实用针灸临床方面的著作。全书全面、完整、系统整理了《针灸甲乙经》关于配穴的理论,分别从配穴来源、单穴位置、单穴功用、伍用功能、伍用主治、刺灸方法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予以发挥,重介绍作者长期临床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针灸治疗疾病的配方经验。     本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精心编写,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适合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针灸医师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中医眼科百案
中医眼科百案
鲍道平
¥41.00
本书系统整理了作者数十年在临床中所积累的医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眼病方面的特,是作者*四代中医眼科和个人几十年经验之总结。书中所录疾病60余种,医案150余例,既有作者的效案验案,亦有误诊误治的误案,内容详实,涉及面广,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书中效案理法圆活,用药独到,颇具可读性。
49元5本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社区及居家康复指导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社区及居家康复指导
许建文、韦庆军、王玉龙
¥34.80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画,系统、科学地介绍骨与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科普知识。主要介绍骨与骨质疏松症的知识,骨质疏松症的干预,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关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及大众对骨质疏松认识的常见误区等,重介绍社区及居家康复的特及其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康复的促作用、社区及居家康复的方法和技术等。
温病学派
温病学派
盛增秀等
¥71.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9元5本 邯郸遗稿
邯郸遗稿
赵献可;余凯
¥29.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9元5本 三部六法治紫癜
三部六法治紫癜
雷根平
¥26.50
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优势。本书详细介绍作者从医30年来总结的三部六法治疗紫癜性肾炎的宝贵经验。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介绍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概况,中篇介绍“三部”的概念,及紫癜性肾炎“三部”的临床表现、病因及病机的关系,下篇介绍“六法"的适应症、临床应用、代表方药等。本书丰富了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为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一步理论依据。适用于广大医疗工作者,尤其基层医疗工作者。
实用中医乳房病学
实用中医乳房病学
陈红风;裴晓华;陈前军
¥148.50
《实用中医乳房病学》将中医乳房病学行系统梳理,理清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卓有成效的治病方法和治疗思路,是一本反映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汇集古今中医临证经验,面向中、高级医师的权威性的高层次学术专著。 本书特为理论系统、内涵丰富、临床实用。
何时希医著三种校评
何时希医著三种校评
何时希;何新慧;孔祥亮;徐满成;英洪友
¥148.50
本书收录了28世何时希的三种著作,另外四种著作属妇科,故归本套丛书《何氏妇科专著与评析》中,这七种著作虽未包括他的全部著作,但这些著书是为主要,具有代表性,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和观,以及临床经验和特色。这些书目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其中不少为影印抄本,舛误较多,今对这些文献作整理、校注、评析,并合为一部出版,使何时希的医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完整体现,便于领会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何氏伤寒温病六书校评
何氏伤寒温病六书校评
何渊等;何新慧
¥148.50
本书整理何氏6部现存的伤寒温病类著述,均经28世何时希编纂。由于年代久远,诸多著书为影印抄本,舛误较多,今对这些文献作整理、校注、评析,并合为一部出版,使何氏伤寒温病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完整体现,便于领会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何氏四家医案校评
何氏四家医案校评
何古心等;何新慧;姚亮;李顺达;何婷;英洪友
¥126.00
本书所收录医案以前均有出版,但由于年代久远,著书有为影印抄本,舛误较多,或编著散乱,且欠规范,今对这些文献作整理、校注、评析,并合为一部出版,使何氏中医辨治的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完整体现,便于领会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何鸿舫医案及墨迹校评
何鸿舫医案及墨迹校评
何鸿舫;何新慧;周毅萍
¥126.00
何氏名医辈出,累世传承,何鸿舫是其中之出类拔萃者,他医道精湛,擅长书法,留下的众多方笺,既是医案,又是艺术隗宝,受到人们的争相追索和珍藏,亦是深研究的宝贵资料。本书以此为旨,将何鸿舫的相关资料作一较完整的疏理、展示、校注、评析,以冀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
医经学派
医经学派
郑红斌
¥70.50
医经学派滥觞于东汉,后世多指传承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派。浙派中医之医经学派为浙江学者群体研究《内经》的学派,是医经学派的最重要的力量。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学派形成的环境与基础,第二章介绍学派的渊源与发展,第三章总结了学派的主要学术传承与创新,第四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位医家,介绍各医家的生平、学术成就、医著医论原文选释、临床诊治特色等内容,以展现各医家在传承创新《内经》理论及临床应用特色,第五章讨论医经学派对后世医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书对浙江医经学派行了较全面深的介绍,内容深浅出,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和理论研究者阅读。
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
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
庞国明
¥126.50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极佳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展现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对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合中医院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中西医结合疑难医案百例荟萃. 上
中西医结合疑难医案百例荟萃. 上
徐侃;王峻
¥65.50
针对我国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手段的不断开展,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需特殊治疗且有意义的疾病,此书邀请临床一线专家将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分享给大家,同时让读者学习了解到相关疾病的中西医防治方法及相关领域的一些医疗技术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让读者进一步提高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避免在临床上发生误诊、漏诊等,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服务于患者和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