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鹰之爪:二战美军单兵武器装备
¥9.99
本书详细介绍了二战时期美军所使用的各种单兵武器装备,包括枪械、弹药、手榴弹、轻型反坦克武器、火焰喷射器、军服、徽章、标志、单兵口粮和战地用具等,对每种武器装备都全面讲解了研发历史、作战性能和实战表现等知识。此外,书中还加了不少与之相关的趣闻,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收藏的绝佳对象。
大国工程
¥23.50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港珠澳大桥这四项中国超级工程是如何决策上马的?实现了哪些关键创新?如何行组织管理?如何拓国际市场?如何与国际同行行合作与竞争?经历了哪些波折与困难?为什么在中国能取得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哪些带动效应?如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深*线调研采访,真实记录了中国企业管理者、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如何创造大国工程奇迹,全面反映了中国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创新是如何同向同行的。可谓“不虎穴,焉得虎子”。 ???书中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科技和发现本身的故事,以及科技创新与社会、人类之间联系的故事,并试图走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的思想活动。
海权论
¥9.50
《海权论》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马汉海权理论的部成功之作。该书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希望我们精心再版的这本书,能够让每位读者认清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助力中国走向破冰和辉煌,让你对中国的未来不再迷茫。
空地奇兵:全球战地空降师百科图鉴
¥23.56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空降兵的历史、特、使命、编制、战术和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还精心选取了七支现役或历史上的空降部队(涉及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对每支部队的发展历史、组织架构、作战能力、著名指挥官、重要装备等都行了深讲解。 本书不仅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学习军事知识的不二选择,也是资深军事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出剑:1950—1951
¥9.51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乃至整个近代中国历史上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辉业绩,是新中国的光荣和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它与日月同辉,永恒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该书以生动的笔墨、详实的史料极其详尽地记录了志愿军朝作战的前五次战役的全过程,既客观地反映了志愿军的各种困难,更讴歌了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奋不顾身的精神、大智大勇的事迹,为读者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我军为取得胜利所作的牺牲,提供了更直、更具有冲力的资料。
敌人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61.81
“敌人”既是人们建构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国家需要敌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来,“敌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理性计算之后得出的政治判断,必须在“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中获得诠释。内部敌人和外部敌人延续和再造着“民族—国家”的观念。外部敌人是典型的“外部他者”,而内部敌人则是将国民对象化为“内部他者”,是外部敌人扩展的产物。把敌人从你死我活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其实是在解放我们自己。在本体论层次上,化敌为友意味着“我们”和“敌人”彼此开放。化敌为友就是要将*的敌人转变为相对的敌人,将对敌人惩罚的无限性转变为有限性。化敌为友需要人们由冲突世界理念转向和谐世界理念。化敌为友的可能性存在于自我之中,不仅要有化敌为友的意愿,而且要有化敌为友的能力和行动。
施米特论战争与政治(经典与解释辑刊52期)
¥22.42
施米特是欧洲20世纪*重要的公法学家之一,一生中对欧洲和全球的政治秩序思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大地的法》中,施米特以为,欧洲现代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法秩序从现实到理论上都已经严重不足,必须要引大空间的秩序,才能为欧洲和世界确立被实证主义和自由主义所败坏的国际秩序。本辑的主题论文包括施米特基于此而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著名的施米特学者韦伯对施米特《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一文的分析,深其思考。集中另有国内学者对《政治的概念》和《大地的法》这两部*重要的著作的学术论文。本辑的其他常设栏目也各具特色。
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
¥14.99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认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本书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在编写过程中,因编写者对史料以及军事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有不足和错漏,恳请读者指正
上海国企党建实践与探索
¥24.00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上海国企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本书主要从大型国有企业党委书记的视角,结合具体工作案例,介绍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国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建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嵌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24.99
1914年8月,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英国皇家海军远程封锁政策的重重围困下,德国耗费大量人力和金钱建立的公海舰队几无用武之地。 为破英国人的围困,德国以刚问世不久的潜艇作为主要海战武器,对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展以海上航运线路为主要目标的潜艇贸易战。1917年2月,为彻底败英国,德国施行了无限制潜艇战政策,对所有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实施不加警告的攻,计划在5个月内断绝英国航运通道。但是在英国护航体系和多重反潜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无限制潜艇战以失败告终。1918年11月,一度称雄海上的德国潜艇部队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同覆灭。 本书以贯穿世界大战的德国潜艇战为主要线索,结合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展的一系列反潜措施,全面介绍了德国潜艇技术和战术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以及无限制潜艇战的政策渊源与政治影响。
欧盟的危机:关于欧洲宪法的思考
¥22.99
2009年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拉开了欧盟债务危机的序幕,虽然目前欧盟债务危机得到缓解,但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设计弊端依然存在。欧债危机之后,英国又上演脱欧大戏……这一切不禁让人们发问:欧盟的前景如何?它还能持续发展吗?哈贝马斯认为,为了欧盟的长治久安,必须推进政治一体化改革。然而这个改革的方向不是使欧盟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要通过国际法的宪政化,为欧盟的决策提供合法性基础。面对生态和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人权等全球性问题,国际法的宪政化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而国际法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国际性和地方性两方的利益,并得到公众的充分讨论和论证,只有如此,才能建成国际共同体和世界主义共同体。
邓小平的政治信仰
¥16.00
本书记述了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后为什么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记述了邓小平在*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前后的腥风血雨中表现出的坚强党性;记述了邓小平在“三落三起”时对党的无限忠诚;记述了邓小平在东欧剧变后对党始终充满信心,记述了邓小平在推中国改革放程中提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行政行为原理17187-8
¥32.00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学上所普遍受和广泛使用的法学范畴,也是行政法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的核心。对行政行为的系统研究,几乎需要行政法学的所有技术、涉及行政法的全部领域。 本书讨论了行政行为这一概念性工具的发展、演变、边界及其法治价值,行政行为的分类和模式,抽象行政行为概念的由来、范围、合法要件以及实践案例,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作为依申请行政行为领域的受欺诈行政行为和政府信息公实践,需合作行政行为的制度,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原理,以及行政协议和行政合同的实践。 本书在写作上努力探索行政行为原理的中国化,确立了行政法的司法中心主义,展示行政行为原理研究的*成果,探索和运用了判例研究的方法,尝试了一条从判例来概括和总结理论的研究道路。
审美政治化:德国表现主义问题(德国学术 第三辑)
¥25.00
《审美政治化:德国表现主义问题》是“德国学术”系列丛书的第三辑,全面呈现了前纳粹时期德国艺术思潮对历史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发生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种对世界的全新感受方式及生活触觉得以表达。艺术家汲取了强烈的时代危机意识,以尼采酒神式的审美精神,对抗自我标榜为资本主义的、机械论的、相对主义的时代,借此将现代人从内心的贫乏和苦难中解脱出来。作为一种激的保守主义文化运动,表现主义是世俗化时代的哀歌,是对时代的否定,在这种否定中,产生出对一个祛魅的世界、一个分裂时代的洞察。表现主义者们期待,艺术将引领堕落的物质主义文化转向伟大的精神性新纪元。本书在详述这一运动的思想史图景之外,甄选翻译了该运动中的经典文献,深度还原思想史现场,带动读者对政治、艺术等永恒问题的反思。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探索与构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0.80
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着力研究“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发展程中交汇融合的两条历史线索,拓展研究视野、更新理论硬核、纳现代方法,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Delphi Complete Works of Sappho (Illustrated)
¥16.27
Whether a scholar of the classics or an admirer of fine poetry, this is the only digital version of Sappho's work that presents each fragment in the original Greek alongside a concise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A brief biography is also included, as well as an Ancient Greek pronunciation section, allowing you to read aloud and experience the true beauty of Sappho's original text. (1MB Version 2) Bonus edition: this eBook also includes the recent 2005 discovery of a near complete poem by Sappho. And still offered at the most affordable price! Contents: Introduction Brief Biography Pronouncing Ancient Greek The Fragments Poem Table of Contents
帝国陷阱(美国政府如何保护海外商业利益)
¥19.99
本书运用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案例,解释说明并论证分析了美国政府在19世纪末之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代表美国商业利益对外国行干涉,以保护美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利益的兴衰史。 关于“陷阱” 一、为什么叫帝国陷阱? 一旦美国某届政府承诺代表美国投资商出面予以干涉,以保护其在海外的财产等权益,那么未来的政府要想避免此类干涉就更加困难。如果某位总统令人信服地承诺动用美国的强大势力保护在外国的美国财产权益,那么,这个国家可预见到的投资风险就会降低,更多的资本就会大量涌。未来的政府可以拒不履行含蓄的承诺,但是这样一来必须带来政治成本,政治成本越大,投资商拥有的财富所面临的风险就越高。简言之,代表海外投资商行的成功干涉,将引致更大的海外投资;而这些更大的海外投资一旦受到危险,又会制造成更大干涉压力。结果就是一个“帝国陷阱”,而落这个陷阱,美国政府就会发现,他们很难抵抗保护美国海外财产利益的强大压力。 二、资本操作陷阱的方式 20世纪的美国投资商,在压制国内反对派和战略利益方面普遍获得成功。他们所运用的特定政治战略随时时间的推移也已发生变化。20世纪初期,海外投资商绝大部分都是动用个人的政治关系以影响政策。随着帝国陷阱这一模式始实施,个人政治关系变得更容易。20世纪30年代,投资商始运用更为复杂的战略,将保护他们的利益与政府当时高度重视的其他利益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投资商们鼓动公众和国会舆论,向行政部门施加压力。这些公司试图将国家利益,如反对共产主义,与他们的财产权益捆绑在一起,争辩说,保护他们的收来源,对否认敌对国家诸如此类的收来源发挥了有益的影响作用。美国各类公众认为,没收他们同胞的财产,就是针对美国的攻和损害。其他公众担心,一个国家对美国财产的没收得到允许,其他国家可能会随之效仿,如此这样,在某个时刻,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有可能高达一定程度,足以影响到公众他们自己的利益。诸如此类的担心并不一定是现实,它们只需要被人们相信。干涉成本往往都是分摊,范围覆盖全社会,借助了所有这些战略,海外投资商正是从这一事实中受益。 三、帝国陷阱经历的三个阶段 美国非正式的帝国,在整个20世纪没有因总统的更迭而不断地移动,反而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兴起与衰落。20世纪初期,当政治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必须保护其国家的海外利益时,*个“帝国”出现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更多地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大萧条摧毁了维系该帝国的政治联盟时,这个非正式的帝国就此寿终正寝。第二轮经济利益驱动的干涉行动崛起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直持续到80年代。第二个“帝国”的地域范围更加广阔,受到富于挑战的反共产主义的影响,而且几乎不可能圈直的军事干涉;但是,第二个帝国(与*个类似)也使得投资商操纵了美国政治系统,且常常相当成功,或者保护他们的投资,或者确保他们的损失获得赔偿。第二个帝国并没有彻底地终结,而是被司法化的争端解决机制所取代,私人投资者发现,司法化争端解决机制的制定与发展,与求得华盛顿的支持一样极具吸引力。这也是帝国陷阱的第三个阶段。
粮食安全
¥19.99
钟文峰所著的《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知识简明读本)》综合研究了上述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认真审视、严密推断,指出了美国等推行粮食霸权、企图控制其他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国际政治战略图谋,提出中国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
¥25.99
在分析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背景、概念、必要性和治理路径的基础上,作者对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国际人权机制等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一一行了剖析,指出了上述国际机制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制约因素。作者认为,上述国际机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提供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在于其过程不符合公共产品供应的“三角结构”,即这些国际机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并没有实现决策的公共性和收益分配的公共性。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国际机制中由权力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民主赤字”、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缺位、各国的经济利益驱动,以及巨大的南北公共卫生差距等。此外,本书还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2003年“非典”危机为例分析了中国的公共卫生外交所存在的问题。
日本的选择
¥19.99
国家利益究竟是什么?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将如何选择?日本前驻沪总领事、东京大学教授小原雅博从“放的国家利益”出发,探讨何为日本的国家利益,而剖析在世界秩序变化的过程中,日本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全面阐述日本外交政策新思维。作者认为,日本要在协调他国利益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
大公报报道与评论(上)
¥75.00
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大公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作为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之一,《大公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派遣、在中国两国的调查活动、报告书的出台,以及中日之间的外交斗争和国联讨论中日冲突的历次会议情形,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是了解和研究李顿调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