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
袁枢
¥90.08
由《汉通西南夷》《淮南谋反》《汉通西域》《武帝伐匈奴》《武帝平两越》《武帝击朝鲜》《武帝惑神怪》《巫蛊之祸》《燕盖谋逆》九篇组成,通过汉通西南夷、淮南谋反、汉通西域、武帝伐匈奴、武帝平两越、武帝击朝鲜、武帝惑神怪、巫蛊之祸、燕盖谋逆等历史事件,展现汉武帝靖边拓土、平定内乱的雄才大略,也记录汉武帝晚年惑神怪兴巫蛊之祸终遭丧妻失子之痛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九)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九)
袁枢
¥90.08
由《曹操篡汉》《孙氏据江东》《刘备据蜀》三篇组成,通过曹操篡汉建立魏政权、孙氏据江东建立吴政权、刘备据蜀建立蜀政权等历史事件,真实再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二)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二)
袁枢
¥90.08
由《肇忠用事》《邢峦寇巴西》《梁魏争淮堰》《元乂幽后》《元颢入洛》《元魏之乱》六篇组成。通过肇忠用事 、元乂幽后、 元颢入洛、 元魏之乱等历史事件,再现了北魏中后期政治腐败、日趋没落的历史面貌——北魏宣武帝、孝明帝元诩两朝,以高肇、于忠为代表的外戚、勋贵专权用事;宣武帝、孝明帝交替之际的宫廷政变;孝庄帝时,以北魏宗室元颢为首的政治动乱;孝明帝至孝武帝时,中枢政局的动荡及变乱过程。通过邢峦寇巴西 、梁魏争淮堰等事件,叙述了北魏名将邢峦率军南征、攻打南梁之梁、秦、益等州的故事,以及南梁与北魏为了争夺寿阳,围绕淮河堰的争斗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
袁枢
¥90.08
由《马氏据湖南》《晋王灭燕》《后唐灭梁》《庄宗灭蜀》四篇组成,主要记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楚国和五代之后唐灭后梁灭蜀的历史。《马氏据湖南》详细记述唐末五代时期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马殷之后诸子争位,导致马楚政权灭亡的历史过程。《晋王灭燕》叙述了五代初期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建立燕国,以及晋王李存勖攻灭燕国的历史过程。李存勖攻灭燕国,免除了晋国的后顾之忧,从此得以全力与后梁争战。《后唐灭梁》叙述了五代时期晋(后唐)与后梁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以及晋王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和攻灭后梁的历史过程。《庄宗灭蜀》叙述了五代时期前蜀太子王元膺之乱,后主王衍时政治败坏,以及后唐乘势攻灭前蜀等史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二)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二)
袁枢
¥90.08
由《刘展之叛》《李辅国用事》《仆固怀恩之叛》《元载专权》《吐蕃入寇》《两税之弊》《裴延龄奸蠹》《吐蕃叛盟》八篇组成,记叙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内政和边患。通过刘展之叛、仆固怀恩之叛等历史事件,叙述了唐肃宗时军将刘展发动叛乱、唐代宗时西北军将仆固怀恩被朝廷逼反,两次叛乱终被朝廷平定的历史过程;通过李辅国用事、元载专权、裴延龄奸蠹等历史事件,讲述了唐肃宗朝的大宦官李辅国与张皇后联手干预朝政、唐代宗朝的权相元载弄权、唐德宗宠信的奸臣裴延龄陷害政敌的故事;通过记述两税法改革和两税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反映了唐朝前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通过叙述吐蕃入寇和吐蕃叛盟等历史事件,记录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唐与吐蕃之间时战时和,终双方订立盟约,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一)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一)
袁枢
¥90.08
由《李林甫专政》《奸臣聚敛》《杨氏之宠》《安史之乱》四篇组成,叙述了唐玄宗朝由盛至衰的过程,生动展现了安史之乱的前因、经过、后果。《李林甫专政》讲述权相李林甫在唐玄宗朝如何玩弄权术的故事,其中有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重大的政治事件,贯穿着唐玄宗时代皇权与宦官、相权、储权之间的微妙关系,文学(即擅长诗词、学术)之臣与吏干(即精于行政事务)之臣的矛盾纠葛,中央政府与藩镇将领的复杂关系,等等。《奸臣聚敛》叙述了唐玄宗任用宇文融、杨慎矜、韦坚、王鉷和杨钊(即杨国忠)管理国家经济事务、聚敛财富的过程。《杨氏之宠》叙述了唐玄宗如何迷恋上寿王妃杨玉环,杨玉环又自愿度为女道士,并被册封为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安史之乱》叙述了唐朝东北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的始末,对安、史二人的族群背景和发迹史,对安禄山造反的来龙去脉、叛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斗争过程,都作了翔实描述。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四)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四)
袁枢
¥90.08
由《伾文用事》《宪宗平蜀》《宪宗平吴》《魏博归朝》《宪宗讨成德》《宪宗平淮蔡》《宪宗讨淄青》《河朔再叛》八篇组成,主要叙述顺宗、宪宗两朝事。顺宗朝,重用王叔文、王伾革新朝政,但遭遇代表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反对、反抗、反扑,后失败。宪宗朝抑制藩镇跋扈,平定西川节度副使刘闢、镇海节度使李锜叛乱,征讨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定淮西吴少诚、平定淄青李师道,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归朝,朝纲复兴,史称“元和中兴”。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六)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六)
袁枢
¥90.08
由《庞勋之乱》《回鹘叛服》《吐蕃衰乱》《蛮导南诏入寇》《李克用归》五篇组成,主要记叙唐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庞勋之乱》叙述了唐末以庞勋为首的桂林哗变戍卒,打回老家徐州,建立政权,后被镇压的历史过程。《回鹘叛服》叙述了回鹘与唐朝时服时叛、时密时疏,后归附唐朝的关系。《吐蕃衰乱》叙述了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的经过,赞普荒淫残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终致吐蕃帝国崩溃。《蛮导南诏入寇》记述安南经略使引南诏兵入侵西南,唐朝与南诏经年战争,终以和亲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征战。《李克用归》记录唐朝末年沙陀李克用军叛乱,唐朝与李克用妥协,李克用率兵讨伐黄巢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
¥18.00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xi王阳明心学的*基本的著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
袁枢
¥90.08
由《霍光废立》《赵充国破羌》《匈奴归汉》《恭显用事》《成帝淫荒》《河决之患》六篇组成,通过霍光废立、赵充国破羌、匈奴归汉、恭显用事、成帝淫荒、河决之患等历史事件,主要记录了西汉宣帝、元帝、成帝三朝的内政外交和汉代治理黄河的历史:汉昭帝后大将军霍光辅佐朝廷、废君立君;汉宣帝时击破羌人部落,匈奴归附汉朝;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陷害朝臣;汉成帝不专朝政,生活淫乱。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五)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五)
袁枢
¥90.08
由《丁傅用事》《董贤嬖幸》《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四篇组成,通过丁傅用事、董贤嬖幸、王莽篡汉、光武中兴等历史事件,记叙了西汉末年外戚专权、佞臣当道、荒淫误国,王莽乘机篡夺西汉政权、复古改制,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群雄奋起推翻王莽新朝,刘秀韬光养晦、苦心经营、建立东汉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七)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七)
袁枢
¥90.08
由《伪楚之乱》《卢循之乱》《谯纵之乱》《吕光据姑臧》《乞伏据金城》《秃发据广武》《蒙逊据张掖》《秦灭后凉》八篇组成。《伪楚之乱》《卢循之乱》《谯纵之乱》,叙述了东晋末年围绕着争夺东晋皇权而引发的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东南沿海地区民众起义、西南地区以谯纵为首的地方势力叛乱以及平定的整个过程。《吕光据姑臧》《乞伏据金城》《秃发据广武》《蒙逊据张掖》《秦灭后凉》,记录了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吕光建立后凉政权、鲜卑乞伏氏建立西秦政权、鲜卑秃发氏经略河西地区并终建立南凉政权、匈奴族首领沮渠蒙逊篡立北凉政权、后秦灭亡后凉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三)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三)
袁枢
¥90.08
由《魏分东西》《高氏篡东魏》《宇文篡西魏》《侯景之乱》四篇组成。《魏分东西》叙述了元魏政权因高氏和宇文氏集团的对立而分裂为东、西魏,以及东西两魏之间的政治及军事斗争。《高氏篡东魏》《宇文篡西魏》分别叙述了东魏丞相高澄、高洋兄弟谋篡并取代东魏、建立北齐的历史背景及过程,西魏权臣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的过程。《侯景之乱》叙述了东魏大将军侯景叛魏降梁,继而乱梁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六)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六)
袁枢
¥90.08
由《突厥朝隋》《隋讨高丽》《炀帝亡隋》《高祖兴唐》四篇组成。《突厥朝隋》《隋讨高丽》,叙述了隋朝建立后与北方的突厥和东北方的高丽的关系——对突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终于使其大部归附中原;与高丽发生冲突,连续三次征伐高丽。《炀帝亡隋》《高祖兴唐》,叙述了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四处巡游,穷兵黜武,后导致豪杰并起,唐高祖李渊乘势在太原起兵,终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八)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八)
袁枢
¥90.08
由《诸镇相攻》《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郢王篡弑》《李氏据凤翔》五篇组成,详细记载了唐末藩镇混战和朱温篡唐建后梁的历史。《朱温取淄青》《朱温篡唐》记述朱温在唐末藩镇混战的过程中,成为势力为强大的藩镇之一,并利用宦官与朝官的争斗,逼迫唐哀帝让位,进而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的历史。《郢王篡弑》记载了后梁郢王朱友珪弑杀后梁太祖朱温,篡夺帝位,后被均王朱友贞平定的历史。《李氏据凤翔》详细记载了唐僖宗光启年间至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间,李茂贞父子占据凤翔约四十余年的历史。
每满100减50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一)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一)
袁枢
¥90.08
由《邺都之变》《安重诲专权》《秦王之乱》《契丹入寇》《孟知祥据蜀》《石晋篡(后)唐》《范杨之叛》七篇组成,主要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政局演变、后晋代后唐、后蜀建立的历史。《邺都之变》《安重诲专权》《秦王之乱》主要记载后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权力更替、政局演变的历史过程。《契丹入寇》主要记载了五代后梁、后唐时,中国北方民族契丹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中原政权后梁、后唐之间的战和关系。《孟知祥据蜀》主要记载了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联合东川节度使董璋对抗朝廷,后又攻灭董璋割据东西两川,并终登上帝位、建立后蜀政权的历史过程。《石晋篡唐》主要记载了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太原,以割地、输岁币、称臣等条件贿赂契丹为援军,打败后唐军队,取得帝位的历史过程。《范杨之叛》主要记载了后晋时手握重兵的天雄节度使范延光和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先后背叛朝廷、发动叛乱的历史过程。
每满100减50 洗冤集录注评
洗冤集录注评
关信,罗时润,宋慈
¥12.99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从13世纪到19世纪沿用了600多年,是审判官们的法学经典著作。《古典文库:洗冤集录注评》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本次刊行,加以标、注释、评,并附有案例,以便读者理解。
每满100减50 大画《朱子家训》
大画《朱子家训》
潘志平
¥18.00
        本书以孩子与父母之间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读古圣贤人的家训,用古人的家训指导家长如何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规矩意识。这是一部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的家训,一部孩子一定喜欢的家训,一部公益中学学生、家长、老师合力编写的家训。
每满100减50 大画(《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套装共2册)
大画(《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套装共2册)
潘志平
¥43.00
        本书以孩子与父母之间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读古圣贤人的家训,用古人的家训指导家长如何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规矩意识。这是一部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的家训,一部孩子一定喜欢的家训,一部公益中学学生、家长、老师合力编写的家训。
每满100减50 校雠广义 校勘编(修订本)精
校雠广义 校勘编(修订本)精
程千帆 徐有富著
¥41.40
《校雠广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强调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全书共四编,分别为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 ?? 校勘编主要介绍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校勘的资料、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内容。 版本编主要介绍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 目录编主要介绍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结构及其功用、目录的著录事项、目录的分类沿革、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目录的编制等。 典藏编主要介绍典藏学的建立与典藏的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书籍亡佚、图书保管、图书流通。 《校雠广义》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从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该书被誉为“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曾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此次修订本,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纠正文字讹误,吸收新观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
范仲淹全集(全四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试读本)
范仲淹全集(全四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试读本)
(宋)范仲淹撰 李勇先,刘琳,王蓉贵点校
免费
《范仲淹全集》,李勇先、刘琳、王蓉贵点校,内容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二卷、《补编》一卷及《续补》二卷。并将范仲淹相关传记、年谱、著作序跋、制敕公文、祠庙记、义庄义田记、学记书院记、亭堂泉记、祭祝赞文、历代评论、纪事、作品本事、遗迹汇录、著作历代叙录及参考书目等,全面搜罗,收入附录。故《范仲淹全集》兼具“范仲淹文集”及“范仲淹人物资料汇编”双重性质,是对范仲淹这一知名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次整理,《文集》部分以北宋本为底本,《别集》《奏议》《尺牍》《补编》部分以康熙四十六年岁寒堂刻本为底本,参校元天历刻本、《四部丛刊初编》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宣统刻本。《续补》据历代文献资料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