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著 黄霖等 导读
¥14.00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国维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本书约请当今著名专家黄霖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词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个性。
每满100减50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第一辑)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第一辑)
刘跃进,程苏东主编
¥28.28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主要对重要的古典文献尤其是先唐文献的研究方法及思想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以经典文本为例做了新的示范性解读。本书提出了先唐研究的三种重要观念:根据钞本还原历史、重新解构经典,文学史的书写需要重视历史背后的人的因素,以及文学史的研究应走近古人、深入文心。
每满100减50 书目答问补正
书目答问补正
张之洞撰 范希曾补正 徐鹏导读
¥21.00
      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每一类都列出该类*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作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故而在当时流传极广。后因新书和善本不断问世,清末民初学者范希曾又对原书行了补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也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它的出现,得到了当代学者的普遍重视,从而为我国目录著作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每满100减50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龙榆生
¥12.96
  《词学十讲》是龙榆生先生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时所撰的教材。全书循序渐,由宏观的词史、词学规律,述及具体作法、欣赏鉴别等各方面,以至于哪些词牌适宜抒写苍凉激越之情、哪些适宜儿女柔情,平仄韵各自的作用、如何用适当的转换达成情感效果,长短结构安排的作用等等;若非龙榆生这样兼擅理论与创作的大家,是不容易写得如此深浅出、具体可学的。本次出版新增附录三篇:首先根据正文所涉及词牌、人物,从龙榆生本人词作中挑选出十首,或和古人韵,或体现作者对前人词学评价;每首词后加编者按,注明正文中论及该词牌之页码,以便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照阅读,加深理解。附录二、三分别选择《今日学词应取之途径》和《论平仄四声》两篇,与正文部分既不重复,又有所关联。且正文为白话写成,这两篇为浅近文言,俾全书较富变化层次,亦可使读者更全面地感受龙榆生论学的各种路径。
每满100减50 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
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
袁宏道,张谦德,高濂
¥26.99
李渔曾说: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引花室、瓶中供花是古代文人雅士消遣寂寞日子的赏心乐事。借花以寄情,是为生活之美。 《瓶史》《瓶花谱》被誉为中国插花典籍双璧,《瓶花三说》为风气之作。《瓶花三说》分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三部分;《瓶花谱》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八部分;《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十二节。三部著作正是中国式文人花之正宗源流。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古人追求雅趣的生活状态,也希望能投射在现代人身上,在忙碌之外,心慢下来,引花室,于一瓶一花中获得一个延展的精神世界。 愿你室有花香,灵魂亦然。
每满100减50 《唐诗三百首译注》
《唐诗三百首译注》
(清)蘅塘退士编选,史良昭、曹明纲、王根林译注
¥34.80
《唐诗三百首》为流传*广、影响深远的唐诗选本。此版每首诗均由题解、原诗、题解、注释、译文五部分组成,书末附诗人小传。题解,交代诗篇或诗人的创作背景,简述主旨,介绍内容、章法和风格的特色;注释,阐明词义,介绍必要的古汉语知识;译文,与注释互相映发,用现代语言译写,能启迪读者一步联想,收到阐发主旨、掘诗意、体现美感的效果。
每满100减50 《王阳明家训译注》
《王阳明家训译注》
(明)王阳明著,陈椰,林锋选编、译注
¥23.40
本书正编选录王阳明重要的家训十四篇。由于阳明一生并未写作专著性质的家训,因此本书所选家训,多来自他写给家中子弟的书信。 本书附录阳明弟子家训十篇,其中王畿家训三篇,邹守益家训两篇,黄绾家训三篇,薛侃家训两篇。所以在阳明弟子中选取这几位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与阳明关系亲近,曾亲身参与到王家子弟的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他们都是阳明重要弟子,且家教理念与阳明一脉相承。阅读他们的家训,可加深对阳明家教思想的了解。  每篇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实践要”四部分。其中“实践要”或者是对正文内容行材料补充,或者是对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观、现象行阐释,但*重要的,则是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阳明学派家训对我们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 王阳明可谓一代儒宗。他提倡“心外无理”、“知行合一”,创出以“致良知”为宗旨的儒学流派,后世称为“王学”或“阳明学”,又将之与南宋陆九渊之学并称为“陆王心学”,与“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对应,同属于宋明儒学中的两大流派。阳明自身的人格境界、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简截明快的修学风格,让他的学说在明代中后期迅速风靡全国,后来还传到朝鲜、日本,对东亚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旷世大儒。 阳明深信:“古人所有教其子者,不外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故此,他能做到的就是言传身教,居家躬行慈孝,外任则通过书信反复督导、训诫子弟以追求圣贤之学为首务,勤勉读书,磨砺人格,在日用伦常中去“致良知”。他颇倚重族叔克彰太叔,多番致信嘱咐他严管家众,晚年离家乡南征广西时,更把家事托付给学生魏廷豹。关于子嗣问题,则在他44岁时将堂弟王守信的第五个儿子王正宪过继到自己名下,由王畿、钱德洪这两位忠心耿耿的高足来担任家庭教师。嘉靖五年(1526),归乡调养五年多的阳明终于喜得贵子,取名正聪(后改名正亿),那一年他已经55岁了。 在给亲族子弟的书信里,王阳明有诚挚的关切、严肃的教诲,也有深重的忧虑,还常常带着自责,都凝聚着他家庭教育的一番思考,基本都是围绕“良知”来指导家人加强道德修养,视家人为同道,热切地盼望他们能继承家学,以家庭为基,加到“良知”的信仰共同体中。可以说,他的家教观是他“致良知”学说在家庭伦理教育上的运用。
每满100减50 本草文献十八讲
本草文献十八讲
王家葵著
¥12.60
本草文献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王家葵老师在此领域深耕多年,以深的研究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汇成这本《本草文献十八讲》。本书从东汉《神农本草经》谈起,一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共以十八部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为线索,全面系统介绍本草文化。对读者而言,既是一本很好的本草文化的门书,也可以借此深理解中医文化。
每满100减50 茶经 续茶经(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
茶经 续茶经(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
杜斌译注
¥26.60
要想了解中国茶文化,有两部经典不能不读,一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一是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陆羽《茶经》分上、中、下三卷,由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和十之图组成,详细介绍了茶的来源、茶具、茶的制造、茶器、煮茶之法、品茶、茶事、茶的产地等诸多方面,是我国*部系统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茶文化的综合性著作。《茶经》使茶的品饮从粗放性走向程序和艺术化,成为茶文化著作的山之作,陆羽也因此被誉为“茶神”“茶仙”。 自唐至清的数百年间,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以及烹煮器具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茶经》中提到的茶具、茶器和品饮方法等已不可行。陆廷灿《续茶经》延续《茶经》体例,通过搜集唐以后茶文化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部“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的著作。《续茶经》在“续”中有创新,在《九之略》中突破《茶经》体例,收录《茶事著述名目》《诗文名目》《诗文摘句》等篇章,极大丰富了《续茶经》内容。《十之图》中收录《茶具十二图》等三组图版,使我们能目睹其形制。附录中的《茶法》清晰梳理自唐榷茶制度建立后其在宋元明清诸朝的发展情况。《续茶经》虽名为“续”,实则是一部独立的著述,通过它可以了解唐以后茶文化的发展。 从《茶经》到《续茶经》,大致拼勾勒出了一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史。同时,两部书中记录的茶人、茶事、茶诗文,展示了茶与人的关系,从中可以见到民生、民俗、宗教、医药、养生、社交等各方面的资料,可以说这是以茶为中心的一部缩略的社会史。
每满100减50 俞樾函札辑证(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俞樾函札辑证(上下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俞樾著;张燕婴整理
¥69.00
《俞樾函札辑证》辑录俞樾致友人信札近八百通通,收件人二百有奇,按人编排,系年整理,并对信札中涉及的重要人物或事件予以钩稽、说明。清晰展示了中国学术*后一位“朴学之殿军”的生活、交游、学术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每满100减50 徐兆玮杂著七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徐兆玮杂著七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徐兆玮著;苏醒整理
¥41.00
  徐兆玮(1867—1940),民国学者、藏书家。字少逵,号倚虹,又号虹隐,别署剑心,江苏常熟人。《徐兆玮杂著七种》是对徐兆玮个人著述的一次整理成果。该书已被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辑,整理收录了《黄车掌录》、《三国志回目异同考》、《演义弹词传奇存目》、《新书目录》、《读译本小说诗》、《女子题壁诗录》、《女子题壁诗》七种著述。常熟图书馆常年关注徐兆玮的学术研究,馆内藏有其个人著述60多种,其中多数为未刊稿本。徐兆玮以蝇头小楷书写成文,令人叹服。《徐兆玮杂著七种》从这60多种著述中遴选出较有代表性的七种,集中体现徐氏的研究兴趣及治学方向。   《徐兆玮日记》,自光绪二十年二月十二日(1894年3月18日)年始,终于民国二十九年六月十二日(1940年7月16日)。中间1894年记得比较简略。缺1895年到1897年和1904年四年,1911年缺3、4、5月。日记每年均有名称。另有宣统元年(1909)《讲习馆日记》一册,附于日记之后。本次整理按照日记原有时间段,使用简体字,采用横排格式。
每满100减50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周光倬著;周润康整理
¥33.00
1934年英国侵云南边境造成“班洪事件”,周光倬为“外交部特派云南边地调查专员”,经昆明、楚雄、腾冲境,将调查经历与沿途山川风貌、人文风情等作《赴滇缅边界调查日记》与《滇缅南端未定界调查报告书》。
每满100减50 邓华熙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邓华熙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邓华熙著;马莎整理
¥21.00
邓华熙(1826-1916),字小赤,又作小石,卒谥“和简”。曾任云南按察使。后历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山西巡抚、贵州巡抚等。《邓华熙日记》详细记载了其从正式仕到临终前浮沉宦海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之种种,对清末民国事态时局变迁所做的观察与实录。日记时限跨越清末咸、同、光三朝直迄民国,除对史实时政的研究价值之外,也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晚近人物生活写照。邓华熙是典型的传统士大夫,有着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清廉直节的操守。他的日记中保留了大量诗文,往往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在文学研究价值之外更可与其生平事迹相互检照,发明心迹。此次整理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文献丛刊《清代稿抄本》所收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日记手稿为底本行辨认及校。
每满100减50 智囊
智囊
(明)冯梦龙
¥16.80
《智囊》一书一共收录了自先秦起到明代止的历代智谋与才略共存的人物的故事达一千多则,分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书中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军事家的用兵计谋,普通民众的持家手段以及妇女儿童的远见卓识。展现了古人们的聪颖机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每满100减50 东坡书传笺译(上下册)
东坡书传笺译(上下册)
林冠群
¥99.00
  《东坡书传笺译》是目前国内为《东坡书传》行整理、诠释的创新之作。它在学术思想及学术观上的一大特是充分揭示东坡的民本思想。从历代《尚书》学中,可以看出最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意识的,惟独东坡此书。纵观历来的各家《书传》可以发现,朝代愈往后,崇尚德政、仁政的观念愈加淡漠,而尊崇皇权、以帝王为中心的诠解意识愈加浓烈。忽略民众的利益、忽略民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帝王为中心、以民众为被动的从属的治理对象,成为普遍的解经宗旨。这种观与《东坡书传》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也成为《东坡书传笺译》一书的创新之处。   在诠解方法上,本书采取了"省略注解,着重译述"的新方式。一般解经多以注解为重,但《尚书》的成文,原以古文字为载体,并且流传年代达数千年,是一个动态的成书过程,可谓"真伪"错杂,难于达诂。故本书省略注解,采取"以意逆志"的经解办法,以正确理解经文原意为主,以现代词语完整地表述经文原意,以便今人理解。这一"以意逆志"的读经法影响甚大,也可以说是解经方法上的一种创新。
每满100减50 孟心史日记·吴慈培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孟心史日记·吴慈培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孟森、吴慈培著,谭苦盦整理
¥18.00
孟森日记根据纪年先后存五种:《粤行随笔》《留都交涉记》《观察蒙古郭尔罗斯后旗报告》《旅行松花江日记》《养疴日记》,此次整理各据手稿或者期刊校。吴慈培日记根据纪年先后存两种:《吴慈培日记》《贩书日记》。
每满100减50 袁昶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袁昶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袁昶著,孙之梅整理
¥88.00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浙江严州府桐庐县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汉章京、陕西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等要职。其日记从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本次整理,收括了《毗邪台山散人日记》《袁爽秋京卿日记》《乱后日记残稿》三种。
每满100减50 吉城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吉城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五辑)
吉城著,吉家林整理,柳向春审订
¥65.00
《吉城日记》自光绪十三年(1887)至宣统三年(1911),历时25年,记述了吉城本人读书、科举、教学、著书立说的经过,反映了清末民初苏、皖等地的政治动态、经济走向、风土人情等实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与文献相互印证,可补方志遗缺,可供研究国学者作参考资料。
每满100减50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胡可先选注
¥28.80
杜牧,字牧之,唐朝后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致力于经世致用。他的诗情思高远,笔力劲拔,又能在俊爽之中融风华流美之韵。在各种题材中,杜牧的怀古诗受后人赞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杜牧善于在借景抒情中融深沉的历史感,往往借怀古抒发对现实的关怀。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85首,分为编年与未编年两个部分,在题解和注释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典故、字词行讲解,以辅助读者阅读。
每满100减50 论语全集:世事洞明的处世智慧
论语全集:世事洞明的处世智慧
孔子 著 刘乔周 主编
¥16.90
  《论语全集:世事洞明的处世智慧》实为世事洞明的处事智慧。孔子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语》是其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每满100减50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诸雨辰
¥25.92
   诸雨辰译注的《梦溪笔谈(精)/中华经典名*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 ? ? ? ? ? ? ? ? ? ? ? ? ? ? ? ??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