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动物未解百谜
动物未解百谜
王兴东
¥10.39
我们揭开动物奥秘,就能与动物和谐相处与共生。《生物科学丛书:动物未解百谜(彩图版)》包括白色动物从何而来、猛犸象为什么会灭绝、巨型鲸鱼之谜、海豚是飞毛腿吗、海龟为什么埋自己、鱼也能当医生吗、动物可以自己疗伤、动物因何能充当信使等内容,具有很强系统性、科学性、可读性和新奇性。
耕耘中的坚守——Z民办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叙事研究
耕耘中的坚守——Z民办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叙事研究
夏苗
¥8.49
本书将作者所在Z园放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态系统下,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以Z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时间为脉络,将Z园园本课程开发分为初创期、探索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四个时期,通过对每个时期里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目标、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状况、课程评价丰富等的解读,对Z园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实际状况进行叙事展现和深入剖析,对其他民办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
王一川
¥20.80
  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化符号,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领域与行动方案。
49元5本 图说日本艺伎
图说日本艺伎
石林唐诗
¥14.99
艺伎是日本文化的载体也是日本的文化宠儿。《图说日本艺伎》全景展现了日本艺伎兴衰史,详实介绍了艺伎的日常生活、人生遭际以及她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沉浮,同时亦从日本独特的审美及民族特性出发,分析了艺伎业在情色与文化中游离的社会根源,以及文学作品里的艺伎之光。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
林之满,萧枫
¥5.00
暂无相关内容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陈聪颖
¥3.48
  刀耕火种的炊烟尚未散去,原始祭祀的钟声依然清晰,机器的轰鸣刚开始喧嚣,蓝色的太空已经留下人类的足迹。随着宇宙和地球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人类似乎站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可是还没有等人类欣然庆祝自己的“胜利”,一个个谜团不时出现在人类眼前:旧石器时代的神秘枪击、各种不明飞行物的频频光临、深海人鱼踪影的若隐若现、古代尸体的千年不腐等等,光怪陆离的事件让骄傲的人类困惑不已。时至今日这些谜团仍没有得出完美的解答,但是它们却激起了人类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加开放,引导人类的思绪找到奇迹的源头。
神奇野人科学美图大观
神奇野人科学美图大观
刘干才
¥2.98
《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神奇野人科学美图大观(彩图版)》针对广大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全面编撰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探索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读者思考、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读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世界神秘现象
世界神秘现象
曹东辉
¥3.48
这个世界有太多人类无法想象的现象。 这些现象,超出人类可以掌握和控制的范畴,也不在科学能完全解读的领域之内,更是普通人无法探寻的神秘之处。从古至今,人类就对各种神秘现象充满了好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和猜测也从未停止。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些神秘现象并没有随着人类的研究而减少,反而会在不同的时期出现新的种类。 有了好奇,便有了探索,于是也就有了各种各样骇人听闻的神秘讯息。藏匿于苏格兰高地的大灰人、无法靠近的死亡公路、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预言、徘徊在孤岛的无根幽魂、惊现在麦田的神秘符号……这些令人瞠目的现象,至今都环县于渎欐开的谜题。
东方的文明(上册)
东方的文明(上册)
[法]勒内·格鲁塞
¥37.50
《东方的文明》是法国著名东方学家雷奈?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分别为“近东与中东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国的文明”“日本的文明”的四卷本从1929年起陆续问世。由于其线索明晰、资料翔实、插图丰富、观明确、文字简洁,在东西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很快就被译成英文出版,成为世界东方学的书之一。
经典国学:庄子(内篇)
经典国学:庄子(内篇)
刘强
¥8.99
《重读经典?庄子:平民的生活心态》由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构成。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读了无为,解读了自然,解读了生命的真谛、道家丰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49元5本 好规矩共遵守——乡规民约代代传
好规矩共遵守——乡规民约代代传
王广
¥16.20
本套丛书的整体设计、写作思路是凝结编委会成员及众多学者的智慧而成的,而每一分册,甚至每一章、每一个标题都经过了大家反复讨论,多次论证,都渗透着众多学者的心血。由于我们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已经习惯于写作学术专著与学术论文,深知为文之艰难,而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大众可亲近、可接受、读得懂且愿意读的作品更非易事。我们相信,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少数知识精英的名山事业,更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责任承担。文化只有走进寻常百姓之家,只有化为大众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才能滋养文化永续生长的丰厚而肥沃的土壤,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代代相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有客观保证。
49元5本 北京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
翁立,丁幼华
¥23.45
  在丰富悠久和色彩斑斓的北京历史文化长廊中,胡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舞台。本书以胡同的形成、命名和发展为框架,把格局与变迁、趣味与风情、历史与传说、人事与环境、既往与现实,纵横交织于一体。既脉络清晰,提纲挈领,又兼顾到胡同历史文化内涵的各个方面。
婆罗岸全传
婆罗岸全传
佚名
¥8.99
轮回之说,佛氏言之凿矣。共曰:“孰为往世因?今生受者是;孰为来世因?今生作者是。大抵惝恍无凭,无怪其动俗子之听,而适增学者之疑耳!抑知道物不孳孳与群生较铢两之善恶,而自己出之,自己反之,恒有历历不爽者。世人之见浅,以为今世报施偶不如量,辄谓天道无知,何愚且惑欤!盖淫为恶首,报尤惨毒。所谓:淫人妻女,得妻女淫泆报。
俗话倾谈
俗话倾谈
邵彬儒
¥8.99
《俗话倾谈》是广东清末著名的小说家邵彬儒创作的通俗短篇小说集。内容表现世间人伦关系,父子、兄弟、主仆、嫡庶之间矛盾,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借助神鬼仙怪叙事,含鬼话成分。为岭南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小说运用了大量通俗浅近、生动风趣的粤方言,是研究清末粤方言词语难得的宝库。
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
兰保民
¥4.60
本书系共12册,通过文化典籍(原文选读、文意疏通、义理揭示)、文化倾听(阐述所选句段的文化价值)、文化传递(传递优秀的文化信息)、文化感悟(启发学生读后思考)等栏目来全面阐释这些主题,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从中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此来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为中华学子的精神成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域外传播
域外传播
黄荣华
¥4.40
本书系共12册,通过文化典籍(原文选读、文意疏通、义理揭示)、文化倾听(阐述所选句段的文化价值)、文化传递(传递优秀的文化信息)、文化感悟(启发学生读后思考)等栏目来全面阐释这些主题,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感悟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从中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此来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和爱国精神,为中华学子的精神成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49元5本 不知礼  无以立;礼仪文明伴我行
不知礼 无以立;礼仪文明伴我行
于媛
¥19.45
中国是礼仪之邦,经过长期的历史演与文化积累,形成了洋洋大观的礼仪文化。作者以吹沙见金的精神,力图从浩如烟海的传统礼仪文化中,找出那些至今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规范,如仪表举止、日常居家、人待物、往来寒暄、公共礼仪等,并通过推陈出新,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对礼的本质、礼仪文明的发展程以及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一一做出说明。本书还对传统礼俗,如诞生礼、学礼、冠笄礼、婚嫁礼等作了简要介绍。语言清新雅致,自然晓畅,说理透彻,深浅出,不时穿插一些生动故事,活泼有趣。 本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之一。
49元5本 中国国学常识
中国国学常识
曹伯韩
¥10.20
《中国国学常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及艺术等学术的演变,并评述了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性人物,内容通俗流畅,要完备,条理清晰。 读者可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对国学的完整概念。对年纪尚轻的大学生或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国学常识》也可以作为探索国学门的捷径。
漆语时代论文集
漆语时代论文集
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福州市博物馆
¥45.60
中国漆艺术享誉世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工艺精美,有多项技艺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书收录了14位漆艺名家、评论家的相关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经典国学:中庸(天道至诚)
经典国学:中庸(天道至诚)
刘强
¥8.99
作者从一位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注析解读了经典著作《中庸》。本书按章句解读的形式,逐步解析了《中庸》。让“中庸之道”这门处世哲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变迁,而再次焕发光彩,成为真正经世致用的学问。
I.A.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
I.A.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
容新芳
¥16.62
世界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I.A.瑞恰慈从1927到1979年6次来到中国,在华度过了近5年的时光。他对中国的研究、访问和工作,以及他在清华和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加深了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从中汲取了大量中国文化的营养。《I.A.瑞恰慈与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及其影响》运用文化研究理论,从瑞恰慈与中国文化的多次触中、从他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从他在中国普及“基本英语”的艰苦努力中所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对话与相互影响手,研讨了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和他对中国学界的影响。本书由荣新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