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
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
陈漱渝
¥23.00
本书为资深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的自述文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回顾自己的一生。本书的前两版书名为《沙滩上的足迹》,此版为其增订版,更名为《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我活在人间”五字取自鲁迅《华盖集•题记》。
49元5本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伴随编辑部
¥11.50
  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但是后来,靠自己耕种田地,也养不活一家老少。亲戚朋友劝他出去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当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渊明一不会搜刮,二不懂贪污,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比起他在柴桑家里过的穷日子,当然要好一些。再说,他觉得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也还比较自在。《家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49元5本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老舍
¥16.90
  《四世同堂(全本 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描写了北京城内“小羊圈”胡同里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的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人的心理和遭遇,再现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北平人民由惶惑苦闷、忍辱偷生到逐渐觉醒、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小说展现了日本侵略时期人们的反抗与觉醒,故事情节描写细腻,刻画了在残酷压迫下的北平人们抗战决心,弘扬正能量。
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周作人
¥9.00
本书收录了周作人《苦雨》《乌篷船》《喝茶》《山中杂信》等七十余篇散文精品,根据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分为四个专辑。他写故乡的野菜,写喝茶、鸟声、乌篷船、北平的春天,也写中秋的月亮、梅兰竹菊,确乎很需要一些闲适的心才能注意到的事物,他都一一写下来,他平和、淡泊、娓娓说来、毫不浮燥凌厉,读来令人心生闲适。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让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49元5本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郑逸梅
¥16.90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卷之中尽显知识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一编在手,读者可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书中记载了很多名人,有画作方面,也有书法方面的,无所不包。本书不但将作者生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同时也将作者生前未曾发表的作品收录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想要研究郑逸梅先生作品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
志摩的书信日记:我没有别的天才,就只有爱
志摩的书信日记:我没有别的天才,就只有爱
徐志摩
¥9.00
这是一本徐志摩的书信日记集,从中可以窥见徐志摩的真实点滴。书中收录了志摩写给梁启超、胡适、梁实秋以及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陆小曼等人的信札,还有志摩留下的部分日记,既能满足读者的八卦欲望,又具有突出的文学色彩。爱、美、自由是志摩终其一生的理想追求,他为之生,亦为之死。全书配有大量精美插图,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9元5本 一支扣针的故事
一支扣针的故事
陈衡哲
¥10.00
本书精选陈衡哲小说、散文、书信及自传作品,陈衡哲对中西文化都有突出造诣,形诸笔端,思辨意识浓厚却不失之抽象,她的作品兼具较高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同时附有亲人述说陈衡哲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而丰富的才女陈衡哲。
赌运
赌运
(德)霍夫曼,杨武能译
¥7.68
敢做敢当当
徐志摩诗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诗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
¥8.90
  徐志摩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由和理想。在他的文字里,他的故事里,在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几位名媛的爱情纠葛里,我们都能感悟到徐志摩率真而诚挚的人品、良善却不乏孟浪的个性。他创立了新月社,搅动了中国文坛一池春水;他艺术至上、笔无遮拦,他追求自由,勇敢却不无残忍地摆脱了旧式婚姻的束缚,成为民国离婚地一人;他35年短暂的生命历程,是那么潇洒自如、轰轰烈烈。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情诗64首及部分散文,分为几个篇章,并配以清新文艺的插画,两者相得益彰,令读者在阅读中体悟诗人的真挚情感。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法)儒勒·凡尔纳
¥8.90
在这部海洋小说中,凡尔纳用神来之笔,循循善诱,引导读者随同阿罗纳克斯教授参观*号船长尼摩的图书室、博物馆,漫步海底平原,饱览无奇不有的海洋生物,尝试海底森林打猎,穿越阿拉伯水下通道,参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礼,访问沉沦海底的大西洋古城,目睹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让读者耗时十个月,行程两万里,去认识这个神秘莫测的海底未知世界。
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尘归尘,土归土
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尘归尘,土归土
章泥
¥2.88
敢做敢当当
德国巴陵会馆藏文献中的中国叙事
德国巴陵会馆藏文献中的中国叙事
陈悦
¥60.00
作为近代最早来华传教的德国新教团之一,巴陵会对中国的描摹与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了德国读者受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本书对德国巴陵会图书馆有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来华传教士的馆藏文献行史料爬梳和学历分析,涉及小说杂文、工作日志和故事文集,涵盖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文化礼俗、在华传教工作境况等题材。这些珍稀的史料文献承载着传递中国社会文化信息、塑造中国民众精神风貌的媒介功能,横跨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文学等多重领域。 在巴陵会传教士虚构、想象与真实杂然并呈的叙事话语下,中国既是反衬西方文明的晦暗底色,也是传教士确证文化身份、缓解信仰危机、实现自我审视与想象的对照物。而其对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转写和译介,以及对中国文学与篇章典籍的征引和赏鉴,亦是西方文化中心松动与文化融合意识增强的体现,为德国读者提供了遥看中国的独特视域。 
德语犹太流亡者笔下的中国故事
德语犹太流亡者笔下的中国故事
徐冠群
¥62.40
“二战”前夕,在德奥犹太难民无处避难的情况下,中国伸出援手,收了大量犹太难民。在流亡中国期间,犹太流亡者真正触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破了对中国原有的刻板印象,并对其产生了新的更真切的认识。他们在上海及中国其他地区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行文学创作、创办刊物、演出戏剧等,不仅团结了在华犹太流亡者,帮助其融人中国社会,而且也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本书收集并翻译了犹太流亡报刊(如《上海犹太纪事报》《八钟晚报》《犹太信息报》等)中的杂文、小说、诗歌等,文本虽短小精悍,但视角丰富,塑造了立体多维的中国形象。此外,本书也收录了犹太裔德国作家、戏剧学家马克斯·路德维希·莫尔赴华途中和在华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件。这些作品由身处中国的犹太流亡者所作,在呈现其生活和心理诸多面向的同时,也有利于读者了解当时的德语犹太流亡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为国内的犹太流亡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新素材和新思路,对加强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叙事
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叙事
陈丽竹
¥68.00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动荡、思想纷争、政治派别林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德语国家的左翼知识分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法西斯主义、实现平等民主的愿景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创作契机。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识的德语作家,如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和埃贡·基希等将书写视域延展至正在经历无产阶级革命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并选取中国革命题材行文学创作。 本研究正是由此展。作者选取其中典型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等作品,在“政治神话”(politischer Mythos)这一理论视域下剖析德语左翼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情节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切文本,探讨这一类型化文本的叙事特征及内在逻辑。 
摸索仁道:随笔集
摸索仁道:随笔集
张祥龙
¥94.40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新近编著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期待儒家再临”“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品味人与思”“中华之大美”和“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该书较全面地记录了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思想上的追求历程,是其与师友一起在大时代中颠簸后的思考,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仁道。阅读这部随笔集,读者能够了解张祥龙先生这一辈人所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仁道的摸索。或许这些记录和思考也将启发和影响下一代人对“仁道的摸索”。
文章读法
文章读法
王俊鸣
¥38.40
解读即把文章读懂,是统理、鉴赏的基础。全书讲析了解读文本的三条基本规律。第一,关键信息导引律: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词句、段落有主次、轻重之分。抓住作者最想让读者把握的关键信息,就能准确而迅速地整体把握文本。第二,文内诸因互解律:构成合格文本的诸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发的关系,因此可以文解文。第三,文外诸因互解律:文本必然体现着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着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事(与文本相关的事实)解文、以理(事理、文理)解文、以情(人之情感态度)解文。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经典文段、高考用文等实例解说上述三条规律,简明,好懂,有用。
琴史与琴器
琴史与琴器
王凤
¥86.40
本書藝舟雙楫,兼收作者琴史與琴器方面的研究成果,互為映襯。琴史集中在南宋至元至明前期,先是董理宋元江浙兩操之對峙消長。繼而話分兩頭,考證元明時期“浙操徐門”和“江操劉門”兩個最具勢力的琴族。二文彙集散碎資料,各橫跨數百年,涉及家族七八代人,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情境。琴器部分所論八床唐宋元明古琴,既有王世襄、鄭珉中先生已有結論的高古器,亦有作者新近發現並獨立斷代的重器。論元代的古琴一文,是繼鄭珉中《論唐琴的特點及其真僞問題》《兩宋古琴淺析》之後的綱領性論文,對古琴器鑒定具有指導意義。而為鄭珉中先生藏琴手記所作長篇“箋釋”,娓娓而談,存前朝掌故,成一代信史。
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镜像
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镜像
陈雨田
¥64.0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行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加之“新写实主义”文化思潮使游记阅读与书写成为时代风尚,魏玛共和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德语中国游记。近代中国城市是古今中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审美等多重领域内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因其文明与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历史空间的复杂性与放性成为诸多魏玛共和国旅行者寻访与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时期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立足魏玛共和国时期社会文化语境,通过考察德国旅行者对中国城市现代性的微观与宏观叙事,探究身处“经典现代性的危急时刻”的德国民众矛盾复杂的民族与文化认同
“京派文学”鼻祖冯文炳作品集(套装共21册)
“京派文学”鼻祖冯文炳作品集(套装共21册)
¥90.09
冯文炳以废名作为笔名,发表了多篇经典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文学家,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本套书精选冯文炳作品,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还是业余消遣阅读,都可以有所收获。 小说《桥》被认为是废名精心营造的通向宁静禅境的美丽桥梁。作品中的史家庄,处处是“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式的平和宁静,人们男耕女织、知足常乐,人性淳美,古风习习。小林、琴子、细竹无论是儿时还是长大后均天真、纯朴,他们和睦相处,一反一般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三角恋爱的生活模式,丝毫没有情人与情敌之间的种种猜测、怀疑与色心斗角。 《莫须有先生传》是一部在风格上与《桥》截然不同的作品。以作者西山卜居这一段现实生活为蓝本的自传体作品,是现实的。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以及后来的贾平凹等文学大师产生过影响。
鲁迅作品集: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鲁迅作品集: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
免费
《鲁迅作品集》收录《鲁迅小说全集》《朝花夕拾》《野草》三本书。其中收录《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收录鲁迅的全部小说作品,共计33篇。这些小说多描写底层社会普通人的悲剧,鲁迅以他如匕首般犀利的文笔批判着“麻木的国人灵魂”,希望藉此警醒世人。鲁迅小说的主题多是反封建、反礼教、反传统、反迷信,善于创造典型形象,讽刺人物的阴暗面,故事多以故乡为背景。小说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中国众所周知。
一周特价2.21-3.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合集(套装共28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合集(套装共28册)
促销价:¥7.99|¥455.40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作品者。本套书精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些经典之作。其中包括1907年奖项获得者吉卜林,他当时年仅42岁,是至今为止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13年奖项获得者泰戈尔;1946年奖项获得者黑塞;1949年奖项获得者福克纳;1950年奖项获得者罗素;1954年奖项获得者海明威。作品有英文版,也有翻译好的汉语版,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能获奖的作者可以说是佼佼者,阅读他们的作品,获益匪浅。这样一套经典之作,值得收藏、反复翻阅。不管是作为学习之用还是业余消遣,都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