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医体质营养学
中医体质营养学
王济;郑燕飞
¥69.00
1.出版价值 中医体质学作为21世纪中医基础理论的新突破,自创立以来对中医教学、科研、临床、治未病工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医体质学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亟待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分化出新的学科分支。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而饮食养生又是调理体质偏颇的重要方法。因此,中医体质学和营养学有很好的结合。本书将体质学和营养学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性和临床实用性,并且可促中医体质学的学科分化。 2.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体质学和营养学概况、体质营养学评估方法、体质营养学干预方法、常见偏颇体质易发疾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干预、特殊人群的饮食调理和营养。 3.本书特色 饮食养生是中医体质调理的重要方法,主要利用食物的性味调整机体体质偏颇来预防疾病,而现代营养学注重膳食营养成分搭配。本书将中医饮食养生和现代营养学的理念和方法相互结合,使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调理偏颇体质和行相关疾病预防时从食物性味和营养成分两方面充分考虑,获得更好的效果。
中医舌诊与临床研究:汉英对照
中医舌诊与临床研究:汉英对照
丁成华;孙晓刚
¥94.50
舌诊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舌诊对病证的诊断,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均有其他诊法不可替代的价值。为弘扬中国医学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医舌诊这一既便捷、经济、无创,又能客观综合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诊断理论与方法传播给全人类爱好中医学的人们, 本书以舌诊为研究对象,中英文对照阐述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理论与临床研究及应用。 本书图文并茂,文字精炼,通俗易懂,图象清晰、逼真,译文流畅、道地,科学实用。
49元5本 粤西名医临证经验拾遗
粤西名医临证经验拾遗
蔡柏;廖凯明
¥38.50
本选题是湛江市中医院20位广东省、湛江市的名医经验集萃,以专科特色经验为主,突出专家的方药体悟和临证实例,资料翔实,实用性较强。
49元5本 黄仕沛经方师传录
黄仕沛经方师传录
潘林平
¥46.50
本书是全国著名经方临床家、广州名 中医黄仕沛教授师生团队共同创作的“经 方师承实录”。分为两部分 :上篇为“黄仕 沛经方师传”,下篇为“诸弟子经方学用”, 堪称中医师承教育的生动示范 黄仕沛教授是全国知名“经方家”,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南粤*美中医。 黄教授1945年出生于广州,中医世家五代为医,父亲黄继祖是广州名老中医,自幼受中医药的熏陶,由十六、七岁便在其父的指导下背读《灵枢?经脉篇》、经穴分寸歌。后越秀区中医学徒班学习。其勤奋好学、强记博识,七十年代中任教越秀区中医士班,自后为越秀区培养多批中医人才。1979年发表论文《温柔补肾法及其临床上的应用》。八十年代初一次会诊时,力排众议,以大黄庶虫丸治愈一继发性闭经、消瘦食难、肌肤甲错的患者,此后便留神于仲景经方。九十年代初更觉自己所学今是而昨非。临床渐弃昔见,回归《伤寒》、《金匮》。主张方正相应论。胸臆顿广,疗效突显。 黄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致力于经方的应用与研究,学验俱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遣方用药讲求方证对证,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疗效卓著,行内知名度高。多年来培养了多批中医人才。多次应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香港注册中医学会等全国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邀请为特邀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比如“首届国际中医经方临床(疑难病)高级研修班”、“全国经方临床应用研讨会暨经方(国际)论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培训班”。近年和他的弟子们共同撰写的《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等专著出版后备受推崇。现仍为实践经方、推广经方、培养中医班人不遗余力。鉴于黄教授在中医经方领域的杰出贡献,2018年国家中医药局成立“黄仕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室在黄教授直指导下,众弟子系统总结了黄老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经验,对于传承黄老的经方思想与临证经验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陈国成教授与黄仕沛教授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目前是主任医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越秀名中医”,也是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广州市中医重专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陈教授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和“陈国成广州市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积极培养后人、传承经验,他长期工作在中医领域的*线,曾经作为中医院的院长、地方中医学会会长,在管理好中医事业、发扬好中医传统、培养好中医继承人方面不遗余力,在肩负着医院发展管理重任,行政业务繁忙的情况下仍不肯放下为病人治病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临床,坚持每周三个上午专家门诊和一个上午的住院查房带教工作,陈教授常说:“为医者不善临床,非良医者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坚持以“三要”为宗旨,即‘研究要耐心、视野要博览古今、治疗要剑胆琴心’,认为只有通过对中医理论学习和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深对中医古典医籍的研究,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技能得以创新和提高,作为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在对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他思古而不拘泥于古,临床上善于随症思变,常常结合中医辩证论治思想,在忠诚于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敢于探索与发挥,带领医院专科不断创新发展二十多年,亲自组建医院脑病专科病区,发挥中医药在专科中的作用,使专科多次获得行内专家和群众的认可,包括近年根据其临床经验创制的“冰麝液”加氧鼻吸静注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用以中风病外用康复辅助治疗的“红丹活络熏蒸液”、治疗肌肉、关节疼痛的“星夏止痛膏”等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全书共分为示教篇、跟师篇、实践篇、体会篇四个部分,示教篇选取了黄教授亲自书写的医案、医话及答疑。跟师篇选取了黄教授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病的医案,还原黄老的临证诊治思路及独特的临床经验。实践篇选取了两位教授及众弟子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医案,体现了经方的可传承性、可重复性、可推广性。体会篇收录了黄教授、陈教授及众弟子对经方的代表性见解、经验和医论,一步整理、总结了老师的学术思想与特色。 《黄帝内经》以岐伯、黄帝师生问答而为师承之肇始,故中医之学为岐黄之学,此其后者,每以“岐黄传人”称之。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道之所存,师生同工,史实皆可稽也。中医之学,璀巍光灿,垂二千余年。然其推移演,繁衍传继者,师承之教,未曾离之。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感谢老师们的循循教导与无私帮助!中医之学,博大精深,学之不尽。限于笔者理论水平与临床经验有限,在编写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希冀读者予以斧正。
49元5本 欲郁致病论
欲郁致病论
刘大新
¥54.50
本书以郁证为主线,解释何为郁证,郁证与疾病的关系,并紧密联系临床,介绍刘老治疗郁证相关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写作角度独特。主要分为三篇: 上篇——论郁 一、何为“郁” 二、古之郁与今之郁 三、今人为何而郁 四、郁的自我评估 五、郁后调节方法 中篇——郁证与疾病(分为郁证独立为病和伴随其他疾病两方面) 一、郁证(郁证作为相对独立疾病的内容) 二、百病皆有郁(重论述:“郁”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一部分) (一)中医认识病因——百病生于气(病因病机论述) (二)无形因素支配有形疾病。当代社会,“郁”伴随绝大多数疾病始终。 (三)审证求因,深分析疾病根源。(辨证过程) (四)临证施治重视“解郁”。(治疗思路及方式) (五)郁证与耳鼻咽喉相关疾病关系 (六)郁与癌症(可单独作为一篇论述) 下篇——病案精析 耳部 鼻部 咽喉部 其他
名师经方讲录.第七辑
名师经方讲录.第七辑
李赛美
¥72.00
学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成为当今中医人才成长*重要途径。 广州经方班已经创办20余年,同时创办国际经方班7年,每年举办1-2期。受到海内外中医界广泛关注和好评。邀请授课老师均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突出经典临床运用,其个人独到见解和临床疗效、独到的思维方式让人折服。培养了一大批铁杆中医粉丝。本书稿基于专家授课、访谈与病房查房指导等视频翻录整理而成,有如让读者身其境之感。
肝脾论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肝脾论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谢晶日
¥96.00
本书中,作者详细论述了肝脾论学术思想的形成及战略思想,并在各论以“肝病”和“胆病”两部分手,详细介绍了各个病种的诊治验案、诊疗体会等。“诊疗体会”又包括了中医古典文献对本病的相关论述、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治疗特色、预后与调护等。    笔者在医疗、科研、教学*线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内科各种疑难杂病。临床上一直以中医“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理,中医药和现代理化检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面对临床病证的千变万化,三因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医疗技术精湛,并在多年学习与临证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经验。 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与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人们也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精神压力。或愤怒郁闷,思虑忧愁,情绪多变,没有有效的排解途径;或应酬往来,以酒为浆;或追逐享乐,喜静少动,过食肥甘……凡此种种,日复一日,极易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肝脾之病常常互相影响而酿成肝脾不调之肝脾同病之疾。笔者认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病机之演变多与肝脾两伤有关,通过精研古医籍以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笔者提出了“肝脾论”,“肝脾论”正是从肝脾生理、病理相关及肝脾同 治的角度探讨肝脾与临床。临床上笔者重视肝脾在机体的重要性,善以“肝脾论”为指导,从调肝理脾手,肝脾同治,运用于临床疾病。笔者临床虽重视肝脾不调,但证治却十分灵活,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多见,但治疗绝不局限于泻肝、补脾。笔者强调肝脾相关理论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视肝脾,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49元5本 正常就好
正常就好
蔡民坤
¥24.50
本书分四章。从医学对生命的认识始,着是医学对生活过程的认识和建议;第三章介绍医学及相关内容,以帮您求医问药;第四章对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作了分析。另外,我们还在每个主题之后,附上相关常见问题的答疑。
49元5本 微中医.第二辑,基础理论论中医
微中医.第二辑,基础理论论中医
张洪海
¥24.50
书名《微中医》,理论与实践兼具,带您从身边的中医滴始,逐步深杏林,感悟中医之美。书中保留了原作者日记风格,尺寸短小,便于携带,封面古朴,典雅大方,整体犹如一本雅致的中医笔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检查与诊断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检查与诊断实践
尹训涛,曾宪春,张笑春,韩丹,吕圣秀,刘军,吕发金,王荣品
¥96.60
新冠肺炎是新发重大传染病,而影像学是重要的诊断和研究手段。本书重点是围绕新冠肺炎及其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归纳讲解,同时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总结。本次疫情有可能会对未来的医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编者也讨论了AI技术、医联体会诊和区块链技术。
49元5本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
陈延;黄穗平
¥48.50
罗恩病属于世界范围的疑难疾病,目前尚无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这种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克罗恩病属于现代病名,因此那些中医文献资料能够帮助我们在临床中学习和运用,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目前尚无相关的中医专著,阻碍了对中医师对这种疾病的深研究。 本书以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药研究,名医典型医案,古籍汇编等内容为纲,以年代为目,系统总结了从秦汉至现代的有关克罗恩病的中医文献,可以为中医理论研究者提供基础,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思路,能够有力的推动中医药诊治克罗恩病的诊疗水平。 主要内容如下: 上篇克罗恩病中医文献研究 *章克罗恩病的中医病名 *节中医病名源流 第二节中医病名现代研究 第二章克罗恩病的病因病机 *节病因病机的古代文献研究 第二节病因病机的现代文献研究 第三章克罗恩病的辨证治疗 *节辨证治疗的古代文献研究 第二节辨证治疗的现代文献研究 第四章克罗恩病的方药研究 *节方药的古代文献研究 第二节方药的现代文献研究 第五章名医经验综述 危北海,周福生,刘沈林,叶柏,姜树民,李飞,沈继泽,谷云飞,谢晶日等 第六章名医典型医案 吴焕淦,严季澜,谢晶日,谷云飞,李飞,王新月,危北海,周福生,刘沈林等 下篇克罗恩病古代文献汇编 *节先秦两汉时期 第二节魏晋隋唐时期 第三节宋金元时期 第四节明清时期 特色方面: 主编及编写团队研究中医药诊治克罗恩病已经超过1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指定的克罗恩病中医诊治指南的主笔单位,可以有力保证书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克罗恩病中医文献研究的空白。 本书涵盖了克罗恩病中医诊治的全过程,虽然以文献整理研究为主,但更倾向于临床,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治克罗恩病提供思路。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养生与杂论卷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养生与杂论卷
李金田;朱向东
¥63.50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理、研究与应用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其与“中医”“西医”不是等同概念,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命名相呼应。敦煌医学卷目前公布的有一百三十余种,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本套敦煌医学丛书出版的《诊法卷》《本草卷》《医方卷》《医方网络药理学卷》《针灸卷》《本草卷》《养生与杂论卷》 《藏医卷》《形象医学卷》《教学卷》《专著与人物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是*权威性的敦煌医学研究系列专著。
49元5本 中医药美发秘方精粹
中医药美发秘方精粹
王智民;刘晓谦
¥38.50
1、中医药大健康发展的大好形势;2、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的中医药世界热;3、挖掘中医药宝库,迄今没有相关的专著。 2、主要内容:经典中医药著作中的著名方剂,并给出出处与重评述。 3、特色:来源确切,传统知识汇总。
49元5本 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
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
杨舒淳;李龑
¥36.00
李玉贤中医主任医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领衔人,新疆知名中医临床家。 本书汇集了李老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涉及内、外、妇等科的典型辨证和经验用药。全书分为上篇从医之路,中篇学术思想,下篇临证经验。是一本较为全面的临床学习用书。
49元5本 慢性胃炎浊毒论
慢性胃炎浊毒论
李佃贵
¥39.50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慢性胃炎浊毒的概念、诊断、治疗、调护,内容倡导创新、实用、切合实际。全书共分八章,*章浊毒学说概述,对浊毒学说的定义、渊源、认识、成因病机、致病特、与脏腑关系、体质、辨证和诊法行了总的论述;第二章介绍了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第三章针对慢性胃炎现代医学在解剖生理、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策略上的认识行了简要的论述;第四章是慢性胃炎浊毒的辨证论治,主要针对慢性胃炎浊毒的论治原则、辨证要、治疗方法、常用中草药、常用中成药、经验用方、特色疗法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论述,对临床诊断用药有确切的指导意义;第五、第六、第七章分别对慢性胃炎的预防、防护及预后做了详细的论述,对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行日常调理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随后添加了慢性胃炎浊毒证的典型病例,可供临床医生参考借鉴。文后附有李佃贵教授的学术成就,使读者对李教授的成长历程、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成就有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浊毒思想,将其广泛、深地应用到临床诊治工作中。
古中医道:关于中医学术史的几点思考
古中医道:关于中医学术史的几点思考
路辉
¥109.00
中医流传悠久,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本书作者路辉长年研究中医,对于中医源流探索相当深,提出“古中医”概念,以显其学术特色。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搜集整理了海量典籍,察同存异,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一些意义深远的观,对历史传承中逐渐式微甚至失传的学术精华重新发掘,工作浩繁,价值连城。对于想深研习中医精髓的读者,本书有很大参考价值。本书属于古中医丛书系列,目前已出版的有《无极之镜》《古中医难》,读者反响强烈,后续图书会陆续出版。
49元5本 我开门诊二十年:一个普通中医学者的亲身经历
我开门诊二十年:一个普通中医学者的亲身经历
王邦旺
¥32.00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自己诊所,但由于没有经验,常常无疾而终。本书介绍了作者自己真实的经历,把遇到的问题写了出来。并且以医学博士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有高度的见解,并不是简单的从经营出发,对于医学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都有阐述。这对于想诊所的人是一部难得的经验之作。本书作者是新加坡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的博士,所以作为一个国际人,更加有自己独特的观。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也可以从这里了解诊所的一般情况。
社会药房中药药学服务指南
社会药房中药药学服务指南
魏骅
¥78.00
2020年6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规范》(试行版),为规范安徽省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起到了引领和促的作用。但规范作为纲领性文件,很多具体内容未展,社会药房从事药学服务的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未深介绍。本书旨在通过结合各级政府对中药的相关管理要求和中医药的相关理论知识,融汇成一套适合推安徽省社会药房中药药学服务工作的指导资料,为保障中药使用过程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中药专业技术服务的优质、人性化提供参考。包括中药药学服务理论基础、中药药学服务、常见疾病的中药用药指导、中药政策法规及健康类产品服务指导等四大部分。此书针对性强,体例有所创新,贴近社会药房中药药学服务实际。
国医大师刘尚义温病条辨序集录
国医大师刘尚义温病条辨序集录
杨柱
¥187.50
刘尚义,男,汉族,1942 年 12 月出生,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 1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医 50 余载至今不辍,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批贵州省名中医、第二届“国医大师”。此书为刘老手书《温病条辨序》的书法集。
49元5本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风险控制与质量管理
高蕊;陆芳
¥52.00
本书作为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手册,囊括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内容,它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40年的临床试验管理经验,同国内外基于风险的质量监管要求相结合,编写成册。本书从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伦理委员会、申办者等视角出发,就临床试验风险识别、分析评估、监控审查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做出阐释,并探讨了各方参与者在其中应履行的职责,为临床试验提供了行业范本。
寿世秘典
寿世秘典
(清)丁其誉
¥155.00
《寿世秘典》十八卷,清·丁其誉编,成书于1673年,现存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维扬丁其誉颐吉堂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存九卷)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存十四卷)。两馆合璧出版有影印本面世。第1卷为月览, 包括岁时通典、物华纪丽、农家占候等内容; 第2卷为调摄, 其中分养生要论, 保生月录, 颐真秘韫, 食治选要, 饮食禁忌等篇; 第3、4卷为类物, 包括水、谷、菜、果、鳞、介、禽、兽等部, 介绍五谷, 菜蔬、禽肉等日常饮食物的医用; 第5卷至第9卷为集方, 包括内、外科诸证及刀刃、虫兽诸伤等部分, 介绍内外科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外伤处理等。现存顺治十八年 (1661) 颐古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