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防与治
¥13.95
本书分别从认识疾病、预防治疗、日常保养三个方面介绍了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配以简单清晰的图片,使读者能够很容易地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广大民众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泌尿系统疾病基础知识,从而有助于预防这些疾病。
中医医政史略
¥25.29
医政,即医疗行政管理,所谓医疗行政就是贯彻、执行、督促、检查医疗法规执行。本书以中国古代预防保健政策和医政法规形成的历史为脉络,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医医政从先秦到当代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对我们研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和医疗政策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作者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学术性的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梳理中医医政史及其主要特色。 本稿分隋代以前医政、隋唐两宋时期医政、金元时期医政、明代医政、清代医政、民国时期中医医政、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政、中国历代医政对当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启示八章对我国中医医政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其特色和历史启示。
古代名医真假疑似病案赏析
¥17.87
古代名医真假疑似病案赏析
李金庸金匮要略释义
¥14.50
《金匮要略》,东汉伟大医家张仲景所撰,是我 国现存中医学 重要文献之一。它综合《内经》《难经》医学理论, 博采众方,参 以己见,全面论述了中医学“杂病”脉证并治,是一 部完整的理法 方药悉具的始祖“方书”,它集中体现了中医学“辨 证论治”精髓, 故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中医学经典之本。 《李今庸金匮要略释义》一书,原为当代著名中 医学家李今庸 教授1963年主编的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统编教材《金 匮要略讲义》。 该讲义对《金匮要略》原文作了整理分段,适加校勘 词解,以通俗 语言作了阐释讲解;且每篇篇首均有提示,篇末有结 语,提钢挈领, 便于领会。 由于该讲义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废话”,故自 出版以来,深 受同行及广大读者的赞誉和喜爱,它虽历经50余年, 但其影响力仍 经久不衰。今应广大读者要求,再予重新刊印,并对 其中存在的有 未释疑难之处给予适当的说明和解释,同时对书中遗 漏掉的经方和 附方也给予补充。 此书可供各中医药大学、专科院校师生,广大西 医学习中医者, 中医学爱好者学习、参考之用。
孕产妇药食宜忌
¥19.62
本书详细介绍了孕产妇妊娠前准备与禁忌;妊娠期及合并证药食宜忌,产褥期日常生活调养,饮食宜忌及误区以及疾病药食宜忌;哺乳期饮食用药特及常见病药食宜忌。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实用性强。是孕产妇全程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用书,亦可供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小儿常见病预防与调养
¥12.65
郭力、李廷俊主编的《小儿常见病预防与调养/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共十一章,详细介绍小儿常 见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及调养方案,具体内容包 括:中药方剂、药茶、药粥、药汤、果蔬汁、保健菜 肴、药浴、按摩、刮痧、拔罐、敷贴等方法。本书从 各方面综合考虑,提供的预防与调养方案,既有效又 安全,还省钱。 “爱心小贴士”从医生的角度,以一问一答的方 式针对读者关心的小儿常见病的预防、治疗以及生活 中的注意事项等疑问给出解答,方便读者找到适合的 预防及调养方案。 本书主要是向小儿家属提供一些小儿常见病预防 与调养的方案,是家庭的参考书。
上医本草
¥24.50
《上医本草》四卷,明代赵南星撰。作者为明季名臣,《明史》有传。其罢官家居时,因久病用药不效,遂依据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自行食疗调治,终至痊愈,乃知饮食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因辑此书。作者认为用药多则有损脾胃,终至不能用药,节饮食合“上医治未病”之理,又合“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义,因以《上医本草》名此书。《上医本草》除极少数条目外,均摘录于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书中分水、谷、造酿、果、菜、禽、兽、鳞、介、虫10类,辑录本草所载之食物470余条,简述各物别名、品种、形状、性昧、主治、宜忌等,多附有食治单方。虽少发明,然于食物之性用提要钩玄,亦有益于今之养生者。本次整理以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赵忠毅公全集》为底本。
《黄帝内经》二十论
¥30.08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首先对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及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汉的《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相关文献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司马迁《史记》之后、刘歆编纂《七略》之前,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知识应当是“黄帝时代”以降,我国先民养病治病经验的结晶。其次,厘清了“养生”“阴阳”“五行”“精气”“神论”“天论”等重要命题演的历程。再次,应用“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知识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及论“神”、论“气化”等内容的相关原文行再认识,使其内涵更近传统中医文化的原本含义。*后,对“为何学、怎样学《黄帝内经》”做了回应。
瞻山医案
¥23.50
《瞻山医案》,清代任贤斗(号瞻山)*。成书于 1814~1823年间,初未付梓,仅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刊印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作。主要记载任贤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作。后另附方176条。本书反映了任贤斗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本次整理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
曹炳章方药论著选
¥18.50
《规定药品考证》分上下二卷。该书是曹炳章有鉴于当时药界在中药的采、炮制、贮藏等存在问题及一些商家为谋求暴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种种的弊端,本着“革除乱真伪品,改不良炮制”之宗旨,以其平日经历所得,结合各种本草著述、前贤诸论,从产地、形态、修制、效用、主治、用量、炮制、贮藏等方面对中药予以阐述,以期“医者对病用药,自然着手成春,效如桴鼓”。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增订伪药条辨》为《伪药条辨》增辑而成。分为四卷,全书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内容更加充实,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经验。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增订伪药条辨》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今取民国十七年(1928年)绍兴和济药局初刊本为底本予以整理。 《经验随录方》成书年代不详。该书记录了临床行之有效的各种单方验方52首,详细阐明了各方的证候主治、药物组成、使用方法以及方剂来源,个别方剂还附有病案记载加以说明。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卢朋著方药选
¥28.50
《岭南名医卢朋*方药论*选》精选卢朋*方药 学论*两部,即《药物学讲义》和《方剂学讲义》。 两部*作均成书于民国十八年(1929)前后,分别为广 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药物学和方剂学教材。 《药物学讲义》按药物功效分为平补、补火、温 散、平散、散寒、驱风、散湿、散热、吐散、敛涩、 镇虚、滋水、温。肾、渗湿、泻湿、泻水、降痰、泻 热、泻火、下气、平泻、温血、凉血、下血、杀虫、 发毒、解毒、毒物等二十八类。作为早期的中药教材 ,该书未采用总论、各论分述的编写体例。对于每味 药物的介绍,则采用集注的方式,以历代本草所述性 味、功效、主治为核心,后附各家相关论述。在内容 上*多的侧重临床用药,特别是对功效相近的同类药 物行了仔细的鉴别,*具临床实用价值。但该书与 当时许多中医学校教材一样,对本草学知识介绍相对 较少,体现了该校以培养临床人才为主的办学宗旨。 《方剂学讲义》包括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 要介绍七方、十剂等方剂配伍理论。各论按方剂功效 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导、 理气、理血、驱风、驱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 、除痰、救急等十七类。每方介绍主治病证、方剂组 成、服用方法等,部分方剂附有加减变化等内容,后 附历代名家方论。本书编排体例与传统方书迥然有别 ,已具有鲜明的教材特征。在民国时期众多方剂学教 材中,本书编排体例较为成熟,内容难易适中,方论 选择精当,体现中医思维特,适合课堂教学及学生 自学使用。然各论部分缺少对每类方剂概括论述的章 序,有所不足。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
¥38.80
****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独特的理论、诊疗技术和方法、文化内涵,既需要认真继承、深研究,还要不断创新。中医临床研究是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探讨机制,发现理论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但需要科学的评价。上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召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上提出:世界要以放的头脑受传统医药,传统医药被广泛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而疗效确定关键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随着医改的深和对慢病防治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中医临床科研的支持力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实施中医临床科研项目的同时,还展了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学的专题研究,旨在建立既遵循一般科研规范,又符合中医自身特规律的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学,并取得了重大展。为总结经验、荟萃成果,编著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一书,是中医临床科研方法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王志勇研究员从事中医药科技管理与研究多年,大力推动中医药科研方法学和组织模式的探索,此次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相关领域的管理者和研究者一道,结合在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优化、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既学习借鉴现代医学方法学,又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医药学自身规律和特的临床科研方法学,系统总结,提炼成果,主持编写了《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对中医临床科研的立项选题、设计、方案优化、伦理审查、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从学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行了较系统阐述,并附有具体案例。《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既符合当前公认的临床研究规范,又较好体现了中医临床科研的特,具有创新性,且实用性强,适合中医临床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教材。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中医药法》的颁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将为当代复杂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原创思路和有效方法。坚持以增和维护人民健康为目的,坚持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路线,针对重大临床问题展系统深研究,协同攻关,为提高临床疗效,制定有中医药特的诊疗方案和路径提供科技支撑,也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正值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局之年,“健康中国2030”保障计划将要实施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倍受关注。《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一书的出版,将对提高中医临床科研的设计水平,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培育标志性成果和一批科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17.87
本书作者是权威的中医专家,针对美容祛斑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美容祛斑的中医学理论,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探讨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机理,提炼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作者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创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脏腑灸法、美容祛斑冲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经灸法、美容祛斑回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体系。
肾脏病药食宜忌
¥18.00
本书分别介绍了原发与继发、感染及其他肾脏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饮食宜忌(保罗饮食原则、食疗药膳方及禁忌)及药物宜忌(包括中西药治疗与禁忌)均做了详细介绍。重突出了饮食及中西药物宜忌。其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科学实用。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
¥88.51
內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又名《黄帝内经素问完壁直讲详注》九卷.清代高亿*.罗济川、张映川注,大愚子、乾一修订,成书于同治十一年(1872).是详细注释讲解《素问》的一部重要书籍。?《黄帝内经素问》历代多有整理注释,高亿认为诸家对《素问》诠释末尽,故以自己几十年的理解体会对《素问》全文作以全面的讲解,撰成《素问直讲》。撰写期间,同里大愚子偶得《黄帝内经素问》古本.认为比世传版本*为完整,遗篇尽在,于是加以整理.称之《素问完壁》。高亿命其弟子罗济川、张映川等详细注释,*成《素问详注》。由高亿*的《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对内《素问》精注详讲,其中不乏独到见解,而且语言浅显易懂,为学习《素问》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对于初学者有*大的帮助。?本次整理以清同洽十一年(1872)绿云冈刻本为底本。
脉微
¥12.00
《脉微》上下二卷,上卷为脉微总说,引用《素间》《灵枢》《难经》《脉经》精华以释脉理;下卷将纷繁复杂的脉学理论变成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精致图解和朗朗上口的歌括骈语等。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为底本。
舌鉴辨正
¥14.50
《舌鉴辨正/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二卷,舌诊专*。清代医家梁玉瑜传、陶保廉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首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书中上卷分论白舌、黄舌和黑舌,下卷分论灰舌、红舌、紫舌、霉酱色舌、蓝舌和妊娠伤寒舌。每舌先作总论,后逐条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的方法,共计 149条。书后附有治白喉方及案例一则。全书图文并茂,条分缕析,有证有方,对内伤病的舌诊法行了补充和完善,对后世舌诊法有一定影响和贡献。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州固本堂书局刻本为底本。
读《黎庇留医案》
¥19.00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是克强先生读《黎庇留医案》(简称《黎案》)之分解、之申说。 医者读案,一人有一人的读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强先生读《黎案》,即会于心,悟于神,把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通过其“方机对应”之学术,活脱脱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案中“云遮雾罩”之处一下通透起来;而对于原案中可商榷之处,为读者考虑计,亦非随声附和,而总是申张己意。 克强先生更以黎案为切,以其独特之视角,纵横裨阖,娓娓道来,而倡经方之根本,明经方之道术。可见,此册“黎案之读说”,更是克强先生研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读者尤可观也。
何廉臣方药选
¥28.50
? 《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选》包含了何廉臣的 《实验药物学》与《温热验方》(出自《重订广温热论 后部》)?br/> 《实验药物学》初刊于1924年。该书共9卷。全 书按药物功效分为了发散、涌吐、清凉、和解、透 、通利、攻泻、温热、消化9类药物,共收载药物373 种。每一类药物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如发散剂分温散 风寒、凉散风热、燥散风湿、解散风毒、升散郁火5类 ;清凉剂又分轻清气热药、轻清血热药、大凉气热药 、大凉血热药4类。在论药时,先简述每药的属性分类 、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然后附以何氏的按语。何氏 结合临床心得,并引用了大量文献,来说明药物的实 际应用,所引文献不但有《神农本草经》《千金方》 《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还引用了日本的一些药 学研究文献,并参以西医的药理知识来解读中药?br/> 《温热验方》节选自何氏的《重订广温热论》?br/>该书初刊于1914年,初本为戴天章所撰的《广瘟疫论 》,后经陆懋修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再经 何廉臣参考前贤*作,行综合印证、增删补充、悉 心重订,*终订名为《重订广温热论》。《温热验方 》分为温热验方、验方妙用两章。“温热验方”介绍 了320余方剂,何氏还为其中部分方剂加按语,指出方 子的出处、适应证、加减化裁等;“验方妙用”则以 发表、攻里、和解、透、清凉、温燥、消化、补益 等八法为纲,辑录总结了何氏与其老师樊周的温热 验方,并详述了辨证与临证化裁的方法?br/> ? ? ? ? ? ? ? ? ? ? ? ? ? ? ? ??
片石居疡科治法辑要
¥12.00
《片石居疡科治法辑要》二卷,清代沈志裕著。上卷论述疔疮、流注、肠痈、肺痈等42种外科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内外治法及禁忌等,并附应用方剂87首,下卷记载经验良方108首,分为肿疡、溃疡、小儿和杂症四类,其中自订方30首,每方简述功用、组成、剂量及用法。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八年(1828)志古堂刻本为底本。
丁甘仁方药选
¥17.00
《药性辑要》,作者丁甘仁,初刊于1917年。该书分为三篇,分为药性总义、药性辑要卷上与药性辑要卷下。药性总义介绍了药物的气、味及其运用的总则;“药性辑要卷上”辑录了163种草部药;“药性辑要卷下”辑录了83种木部药、45种果部药、8种菜部药、23种金古部药、3种土部药、8种人部药、19种兽部药、5种禽部药、24种虫鱼部药以及药性赋。所选药物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又从《本草从新》中补人了部分药物,并标以“增补”二字以示区别。该书的文体以李士材《雷公炮制药性解》的骈体为主;对于增补部分,亦采用骈文,以便于诵读。该书对药物所增补的注释则采用《本草纲目》及《本草从新》。对于部分药物,还加了按语,专门介绍了用药的宜忌等。 《沐树德堂丸散集》,作者丁甘仁,初刊于1907 年。该书先以功效与证类为纲,辑录了补益心肾、脾胃泄泻、痰饮咳嗽、诸风伤寒、诸火暑湿、痧气的 162种丸散膏丹剂;又以科别为纲,辑录了妇科、儿科、眼科、外科63种丸散膏丹剂;后以剂型为纲,辑录了胶、膏、花露、药酒香油、膏药的64种方剂。书末,还辑录了丁氏经验内科33种、丁氏经验外科53种丸散膏丹剂。所辑录的方剂,并未列及药物组成、剂量、制作方法等,而是重介绍了方剂的服用方法和功效。尤为可贵的是,篇末还附录了丁氏戒烟局的批示及膏丸及单稿、丁氏加减林文忠公真方戒烟补正丸、丁氏参燕百补戒烟膏丸等。该书是民国时期较全面的中成药集大成者之一,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药论*选》是“民国名医临证方药论*选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