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套装特惠下单19.99元 中国简史 套装共四册(少年简读版)
中国简史 套装共四册(少年简读版)
主编:毛瑞方
¥68.00
撷取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从君主制的建立到青铜器的发明,从分裂割据到王朝统一,从鼎盛到低谷、从没落到崛起,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屈不挠、不断向前,缔造了群星闪耀、光辉灿烂的历史天空。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分册】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分册】
樊树志著
¥83.76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次套装本随赠一册同款笔记本,以答谢读者厚爱。
49元5本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研究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研究
罗连祥
¥27.60
苗族传统伦理是苗族先民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一种典型的伦理文化形态。这种伦理文化形态不仅是我国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生动表达,同时也是我国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视角,在全面系统梳理苗族传统伦理主要内容、分析概括苗族传统伦理基本特质与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全球性发展的时代特阐释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具体路径,为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49元5本 三国风云:群雄逐鹿
三国风云:群雄逐鹿
蓝水飞舟
¥19.92
《三国风云》是一部讲述三国历史的通俗历史作品。本书涵盖了从公元184年—公元280年将近100年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共分为四卷——《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三家归晋》,以史料为基础,以人物与事件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现代人喜欢阅读的轻松活泼的语言,以小说的笔法和诙谐幽默的风格书写一个精彩有料的三国。 本书全景式书写了三国时期的帝王将相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也有奸诈狡猾的卑鄙小人,同时也对战争谋略、政治斗争、人物心理等行了充分的着墨。作者通过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分析、梳理与归纳,以人性洞察历史,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感,解了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也体现了个体复杂的人性对历史发展或直或间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那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国风云:群雄逐鹿》从汉灵帝统治时期爆发的黄巾起义写起,到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统一北方止。这一时期虽属于东汉末年,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国历史的序幕已经拉,各地诸侯割据,群雄并起,中原逐鹿。同时,三国历史上的大批英雄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之中激烈角逐,刀光剑影,鲜血淋漓。
话说中国·话说元朝那些事(下)
话说中国·话说元朝那些事(下)
林之满
¥7.00
本书包括有蒙元帝国征战南宋、关汉卿和元代杂剧、 元定宗贵由汗、杰出科学家郭守敬、蒙哥汗台州遇飞矢等内容。
49元5本 春秋时期历史讲坛
春秋时期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周平王迁都洛邑、郑庄以阵破敌、石碏不徇私情、祭足将计就计、屈瑕巧计伐绞等内容。
49元5本 战国时期历史讲坛
战国时期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韩赵魏瓜分晋国、韩昭侯严谨治国、魏文侯成就霸业、魏文侯礼贤下士、西门豹治理邺城等内容。
49元5本 大秦王朝历史讲坛
大秦王朝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传奇皇帝嬴政、少年登基为帝、铲除嫪毐和吕不韦、秦朝宰相李斯、尉缭助秦灭六国等内容。
49元5本 西汉王朝历史讲坛
西汉王朝历史讲坛
萧 枫
¥10.00
本书包括有刘邦登基称帝、西汉*功臣萧何、张良不恋权位、著名说客郦食其、叔孙通制定礼仪等内容。
故宫与名人:百年前的人,百年前的事
故宫与名人:百年前的人,百年前的事
肖伊绯
¥70.80
从皇家禁地到保藏文物、服务公众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创办前后(1900—1949)的发展史,内涵丰富、蕴藉深远,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与学术史上地位堪重。本书叙写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陈寅恪等知识分子与故宫的相关史事,透露出特殊历史背景下个人与国家、学术与政治、道义与世情的诸多细节,也提供了以故宫博物院院史为个案,观察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历程的特殊角度。全书约40万字,配图百余幅,图文并茂;披露大量第一手资料及近现代学者的珍罕文献,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故宫博物院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变迁。
隋唐:帝国的形成
隋唐:帝国的形成
孙英刚
¥90.99
  隋唐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帝国时期。孙英刚教授提炼出五大关键词:“世界主义”“佛教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以中古政治史的宗教面为线索,展现隋唐盛世的完整面貌。三册书将隋唐时代划分为三个阶段:   《隋唐:帝国的形成》始自隋文帝,迄于武后掌权。这一时段,贵族政治仍是中国历史的主线,尤其表现在大量的皇子政治集团的涌现。统治阶级中的各大家族各自下注,甚至两边下注,希望能延续自己的政治地位。   《隋唐:盛衰的痕迹》自女皇登基始,跨越元盛世至安史之乱前夕结束。这段时期是唐朝盛极而衰的关键转折,也是隋唐“世界主义”特征最鲜明的时期。浑厚、包容,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再造了中国文明,而带来了宗教、文化、制度、知识的璀璨和辉煌。   《隋唐:文明的转向》完整展现安史之乱全景,详细解读晚唐的藩镇割据。这段时期的主要的特征是唐朝试图中兴与藩镇割据、党派之争、宦官专权交织在一起。   这套书跳脱了传统上以政治史为主线的写法,选取各色政治军事事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丰富的维度,如家族网络、宗教信仰、地域特性等,介绍了隋唐统治阶层与其国家性格的形成。每册书分十个章节,主要按照时间顺序,精选重要历史节、历史人物论述考辨。全书既保留原始文献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说,可以让读者有选择地行阅读。脚注处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论文,可辅助有需要的读者一部延伸阅读。每章节末还附有“多说一”单元,为读者介绍读史方法以及章节要。
49元5本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
陈恭禄
¥14.90
1934年完成的《你一定爱读的中国近代史》是陈恭禄著作中影响优选的一部专著,曾被目为代表民国时代优选学术水准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全书共19篇,约60万字,叙述起自晚清鸦片战争,迄于20世纪30年代初。跨越时间长,涵盖内容丰富,论断公允。其所论及领域极广,地理、民族、政治、经济、交通等。本书一书是陈恭禄著作中影响*的,时至今日,仍被公认为代表民国时代*学术水准的中国近代史著作,是代表该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独立立场和观的著作。本书19章,近70万字,以叙述为主,分析辅之。本书根据近代以来发生的大事,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民国以来状况等几大主题,为中国近代史架构了基本的叙述轮廓。尤为令人称道的是陈恭禄尝试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他认为“本书论断,著者非诋毁时人,或为之辩护,不过以公平之态度,说明其立场”,比如在讨论中外冲突及中外关系等问题时,“对于侵略之罪恶,决不为之稍讳”,但更要以事实为根据,不能一味诋毁。由于本书持论公允,资料翔实,详略得当,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史*完善的教材。
49元5本 全球史下看中国:从大河文明到地缘文明
全球史下看中国:从大河文明到地缘文明
翁启宇 著
¥24.90
中华文明何以长盛不衰? 从全球视野审视中华文明 这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的全球史,中国历史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对比,是这部全球史的重内容;全球史也将对照中国历史各时期行划分。在这里,被分割的世界历史将被重新拼合。 约公元前2000—前950年,大河文明虽然仍是世界文明的主流,但海洋文明、山地文明等新型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始从大河流域向其他地域扩散。随着各大文明向四面八方衍生,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从相对孤立走向逐步联系,各文明通过贸易、军事、外交、文化等方式相互影响、共同演。在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中,早期洲际性帝国诞生,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令人赞叹的文明,古代文明由此走向鼎盛。然而辉煌过后是令人震惊的没落…… 世界各文明走向了何方?中华文明为何能在一片衰败中迎来新生?综观世界古代文明史,对照上古中国史,让我们一一厘清世界与中华文明的共同演变与发展。
49元5本 庙堂与江湖:范仲淹传.第二部,忧乐人生
庙堂与江湖:范仲淹传.第二部,忧乐人生
滕非
¥23.20
《庙堂与江湖:范仲淹传》以北宋端拱至皇祐年间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为线索,以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吕夷简、韩琦、富弼等诸多著名历史人物间的交集为视角,以《宋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为依据,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北宋真宗、仁宗两朝6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共分为两部。 本书为第二部《忧乐人生》,主要介绍范仲淹青年时期的奋斗历程,包括南都求学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以及他早年的政治生活和取,他终生引以为傲的三三退、景祐党争,范仲淹在西北战场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范仲淹中后期的人生。他在担任副宰相之后厉行改革,以及改革失败之后的晚年生活。其中有庆历新政兴起、失败的原因分析。此外,还介绍了他以一个人的力量影响和改变一个家族的人格魅力。
49元5本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第二版)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第二版)
[美]罗芙芸;译 者:向磊
¥47.50
作者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本书揭示了随着帝国主义暴力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外国人和中国的精英们往往认为,中国人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卫生怎样在中国的现代性中成为一个矛盾的概念。作者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49元5本 他者之镜: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他者之镜: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杨洪俊
¥34.00
中国文化自觉的当下,在跨文化及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尤其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在此基础上以较长时段的日本人游记为材料展形象学研究成为可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间,清末的中国和幕末明治时代的日本关联日益密切。这种关联来自西力东渐近代潮流的强大推动,《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成为标志性事件,两国人员往来日渐频繁。来到清末中国的日本人出于不同目的,留下了大量游记。 本书所说“游记”不单指文学意义上的纪行散文,而是扩展到所有行走甚至居留清末中国,以实地考察所获亲身体验为基础撰写的作品。本书确定在清末中国政治、经济、地理空间上占据特殊位置的长江中下游三重镇——上海、南京、武汉的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从形象的三个构成成分,即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出发,以游记为基本史料,白描呈现幕末明治日本人眼中的清末长江中下游三重镇的城市形象,并分析在日本实用主义华夷观逐步确立的呼应下日本的清末中国形象的建构逻辑。
49元5本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为什么蒋介石在日本侵占中国后采取不抵抗政策?美国知名史学专家柯博文从局外视角, 剖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为什么蒋介石在日本侵占中国后采取不抵抗政策?美国知名史学专家柯博文从局外视角, 剖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美]柯博文
¥49.99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对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升降分合,行了相当细致独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胁、攻和各种无理的经济要求给国民党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民众的愤慨。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的挑衅,多次作出让步,因为其首要目标是与国内竞争对手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蒋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造成紧张局势,政府内外其他主要领导人纷纷提出替代方案。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不断加剧,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力的中央政府,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出口。概言之,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促使民众觉醒和团结,后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团结国内各种力量一致抗日。作者提出,中国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之路,其建筑师是,而非蒋介石。而30年代因日本侵所形成的权力结构,也恰好成为蒋介石留给的政治遗产。
49元5本 帝国经济风暴
帝国经济风暴
张昕冉
¥49.99
一本书讲透经济问题如何搞垮一个帝国。 ———————————— 为什么晚清已被外国得千疮百孔,仍旧能屹立不倒? 将清廷从内外交困的绝境中挽救出来的,竟然是厘金的横空出世? 鸦片和茶叶这两种普通的经济作物,如何改变了整个东方贸易格局?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如何从中洞见新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过程? 为什么商业的萧条反倒给了高利贷以兴盛的机会? 山西票号这个“巨无霸”的横空出世,如何一举改变了整个民间金融业的游戏规则?但其受限于经济主体、组织关系、操作手段三个方面,无法脱离为帝国体系服务的命运,只能随着清王朝一同走向没落。在这其间,它如何错过了转型的机会?如何被清政府的监管断了生路?它的种种自救手段因何难以见效? 一个日渐衰颓的庞大帝国,与一个野心勃勃的新兴强权,在世界逐步联为一体的过程中,两者不可避免地碰撞在一起,“天朝上国”的体面在现实的压力面前被彻底垮。这时,满是烂账的财政状况既是问题之因,也是问题之果。在全面危机下,任何一种激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局部的小修小补也不能阻止整体性的财政系统崩溃。 本书讲述了清政府针对外贸、财政、货币、银行、海关、商会这六个部分行的改良,但财政是庶政之母,在帝国经济风暴之下,种种改革不仅无力回天,甚至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终导致整个政权的彻底崩溃。 在这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变革、封建与共和,种种思潮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中古国家与现代国家、封建社会与工商社会,种种矛盾集中上演。本书透视了晚清的风云变迁,以通俗的语言揭示了清廷困局的形成原因及其经济改革的发展规律。 从现代化中国的原,看清时代变迁。 ———————————— 《中国国家历史》杂志、澎湃历史驻站作者、湖北大学史学博士张昕冉作品 著名经济学家李炜光、清史畅销书作家金满楼联合推荐 。
49元5本 马镫、骑士与文明
马镫、骑士与文明
杜君立
¥40.99
轮子、马镫、弓箭、火药和帆船,在历史的时间线上,每一个器物都有它值得诉说的故事,它们引发国家变革,让不同的文明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形成了人类的文明史,而历史的神秘和趣味也在于此。本书是“历史的细节”系列的第二卷,讲述从人类驯服马、发明马镫始,马与马镫结合的骑兵成为战场主角,所带来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文明碰撞、世界征服,以及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文化等。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像马镫这么简单,但也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像马镫这样,对历史有如此的催化作用,直改写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演变历程。
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岸本美绪
¥54.60
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五部。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作者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将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放在广域性的视野下,用比较史的眼光行把握。
49元5本 藏在成语里的中国史.4
藏在成语里的中国史.4
韩明辉
¥29.99
《藏在成语里的中国史4》,从隋炀帝“矫情饰行”到赵匡胤“黄袍加身”,所涉历史起于隋朝建立,至唐朝,经五代十国,止于宋朝建立,时间跨越近四百年。 作者按照历史时间顺序编排,追溯成语源头(原典),讲述历史故事,帮助孩子明白成语含义和用法,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在有趣的成语故事中,学到一部完整的中国史。 并在解读中嵌了很多其他成语,拓展孩子的成语知识和信息量。在故事的结尾处设“作者说超有料”,拓展趣味知识,辨析历史故事中的真伪或不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