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秦法之变
秦法之变
黄中业
¥39.99
     《秦法之变》是秦汉史研究学者黄中业的代表作。本书从秦国法制建设的角度对商鞅变法以来的秦行了考察和详述,是该领域研究绕不过去的话题。   七国称雄中其他六国变法高潮后成果得而复失,唯有秦国变法*为彻底,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的变法改制,不仅使秦国富民强,而建立了历史上*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且其建立的法律体制,在后来的统治中无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后世的法律体系也无不受秦法的影响。此书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商鞅的“改法为律”,从秦法建立之初谈起,论及指导思想及法治理论,而探讨了秦国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立法及其他法律等,为我们了解法制形成之初的原始形态提供了范本。
49元5本 风雅大宋(二):庆历党争
风雅大宋(二):庆历党争
王佳
¥29.99
本书是对北宋从宋真宗到宋仁宗时期的历史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对比了正史和古代笔记的内容,详细解读了宋代从创业到守业的历史。用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推理,厘清了多年来人们对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见,令人耳目一新。 文本通俗易懂,同时兼具了可读性和学术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众史学著作。
49元5本 风雅大宋(三):熙宁变法
风雅大宋(三):熙宁变法
王佳
¥29.99
本书是对北宋从宋仁宗到宋神宗时期的历史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对比了正史和古代笔记的内容,详细解读了宋代从创业到守业的历史。用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推理,厘清了多年来人们对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见,令人耳目一新。
49元5本 说不明 道不清
说不明 道不清
杨光
¥46.50
本书是历史通俗读物,采用学界观,以非西方中心论的视角,重新阐述17—19 世纪中英经济发展程,从供给侧角度解释工业革命与近代化成因,解释中西发展大分流之谜。全书秉承通俗诙谐的语言风格与叙述方式,精心设置文章结尾部分,“邀请”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维多利亚女王、柳如是、郑板桥、张履祥、周莹、林肯、伍秉鉴、徐光启、乾隆、嘉庆、时传祥、瓦特、俾斯麦、博尔顿等中外名人聊天座谈,形式新颖,读之有味。
49元5本 大唐变局
大唐变局
高成
¥42.00
       在各类作品中,唐高宗的形象并不突出,可当我们仔细研读历史,拨岁月留下的层层迷雾,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李治。本书追随历史的脚步,细数大唐变局的关键人物唐高宗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政治生涯、历史功绩,以及他和武则天之间的恩恩怨怨,力求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李治和他统治下的大唐宫廷及社会状况。
秦谜
秦谜
李开元
¥108.00
秦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史料已经散佚,许多史实已无从考证。但在《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中,李元教授基于田野调查、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穿越千年迷雾,侦察你所好奇的有关秦始皇的一切。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还原被历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对秦始皇及其周围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场、政治活动和秦代宫廷政治网络做了全面的勾勒,从而使得如谜的秦朝历史,有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
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
黄博
¥69.00
北宋年间,传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动乱,王朝中枢与地方官府由此展怎样的合谋与博弈?建立南平军,重新布局西南边陲军事重镇,特殊地缘条件下,宋朝启了怎样的文化大整合?度正不远千里寻找朱熹,李处和在战争年代“获利百倍”,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图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多重生存之道?本书为新锐历史学者黄博力作,在独特的时空坐标上寻找巴蜀的复杂性,权力关系的再书写,透视两宋王朝的边缘与中心。
套装特惠下单19.99元 侃史官(套装6册)
侃史官(套装6册)
¥119.99
这是一套有灵魂、有内容、有猛料的清朝、明朝、唐朝、宋朝、汉朝、三国的历史,那些陷落在历史深处的人物在作者笔下的这一刻,不再是一个个生硬刻板的名字,而是一个个灵魂都散发着趣味的时代见证者。本套书给历史人物注入新鲜有趣的灵魂,让历史的真相扑面而来跃然纸上!课本上正经且严肃的历史人物们,都在这里露出了本来的鲜活面目!能填补你历史知识的空白,让你聊天调侃能显摆,学习从此不枯燥,生活变得更有趣!
49元5本 中国简史 四册(少年简读版)
中国简史 四册(少年简读版)
主编:毛瑞方
¥17.00
撷取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从君主制的建立到青铜器的发明,从分裂割据到王朝统一,从鼎盛到低谷、从没落到崛起,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屈不挠、不断向前,缔造了群星闪耀、光辉灿烂的历史天空。
49元5本 信仰之旗与历史主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仰之旗与历史主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范美香
¥22.66
【内容简介】 顺应历史大势,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优良传统。*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信仰建设,以增进党和人民*的历史主动,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本书按照“为什么信?”“信什么?”“怎么信?”的线索,系统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仰建设的规律和当代价值,以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信仰建设提供参考。言必有据,本书引用*的文本,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仰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全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魏氏文化源流研究
魏氏文化源流研究
魏成刚
¥63.00
魏姓,此姓氏有出自姬姓、芈姓等多种说法。魏姓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省南部-带,现已遍布全国各地,是当今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魏姓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名人,如魏武子、魏无忌、魏徵、魏源、魏良辅等。魏姓是以委蛇肥遗龙虺为图腾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魏姓族徽由三部分组成:左边的女性象征炎帝魁隗氏的母亲任姒,手举着颗粒饱满的麦穗,右边的肥遗龙( -头双身龙)象征鬼(远古时指祭祀的巫师) , 中间的禾代表其农业发明。当代魏姓的人口已近570万,列在中国第44位,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4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魏姓人口由45万增到570万,增长了11倍多,魏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 ,其欺分布于湖北、陕西、陈、江苏甘肃、安徽,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魏姓人口。河南为当代魏姓大省,居住了魏姓总人口的9.6%。中国魏姓的分布形成了秦川、豫冀两块魏姓聚集区。
49元5本 中国简史 二册(少年简读版)
中国简史 二册(少年简读版)
主编:毛瑞方
¥17.00
撷取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从君主制的建立到青铜器的发明,从分裂割据到王朝统一,从鼎盛到低谷、从没落到崛起,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不屈不挠、不断向前,缔造了群星闪耀、光辉灿烂的历史天空。
东观汉记校注(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东观汉记校注(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东汉]刘珍 等撰 吴树平 校注
免费
《东观汉记》是一部以纪传体撰写东汉一代历史的鸿篇巨著,由东汉刘珍、蔡邕等几代史学家相继修撰而成,记载东汉自光武帝至灵帝一百三十余年史事。它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当代史,此后诸家东汉史书多取材于此。《东观汉记》在汉末六朝时代极受重视,曾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后来逐渐散佚,元代即已不存,直至清代,有姚之骃辑本八卷和四库全书馆臣辑本二十四卷。 《东观汉记校注》是吴树平先生利用古代类书、史书古注等多种文献重新辑佚、校注而成。全书分为二十二卷,其中纪三卷、表一卷、志一卷、传十五卷、载记一卷、散句一卷,辑佚文字皆注明出处,并通校两个清代辑本,方便东汉历史研究者参考。
袁同礼年谱长编(套装全五册)【*分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袁同礼年谱长编(套装全五册)【*分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雷强撰
¥117.60
袁同礼(1895—1965),字守和,中国现代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被学界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的祭酒”、“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先驱”。1929年起长期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馆务,其后分别在斯坦福研究中心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编著有《西文汉学书目》、《新疆研究丛刊》等。 袁同礼亲身参与见证了新文化运动,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筹建,现代敦煌学发轫,故宫文物、平馆善本和西南联大南迁,平馆善本运美,《永乐大典》海外寻踪,欧美汉学发展等历史事件,与梁启超、蔡元培、李大钊、张元济、胡适、赵元任、顾颉刚、傅斯年、董作宾、王重民等名家,以及伯希和、钢和泰、恒慕义、费正清等西方汉学家交往频繁。《年谱长编》利用报刊、公文、书籍,以及袁家珍藏书信与众多海内外档案,逐日梳理出这位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中枢式人物”的一生行迹与学术交往,详实呈现了中国学术现代化转型、现代图书馆博物馆事业奠基的恢宏历程。 雷强博士竭十数年之力,搜集整理了大量中、英、法文史料,逐条考源辨疑,详加按语,整齐排比,成此巨制。其中2800多件手札、档案,为初次整理披露,具有重要的文史资料价值。并编有人名索引,殊便查检。
袁同礼年谱长编(套装全五册)【第三分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袁同礼年谱长编(套装全五册)【第三分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雷强撰
¥117.60
袁同礼(1895—1965),字守和,中国现代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被学界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的祭酒”、“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先驱”。1929年起长期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馆务,其后分别在斯坦福研究中心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编著有《西文汉学书目》、《新疆研究丛刊》等。 袁同礼亲身参与见证了新文化运动,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筹建,现代敦煌学发轫,故宫文物、平馆善本和西南联大南迁,平馆善本运美,《永乐大典》海外寻踪,欧美汉学发展等历史事件,与梁启超、蔡元培、李大钊、张元济、胡适、赵元任、顾颉刚、傅斯年、董作宾、王重民等名家,以及伯希和、钢和泰、恒慕义、费正清等西方汉学家交往频繁。《年谱长编》利用报刊、公文、书籍,以及袁家珍藏书信与众多海内外档案,逐日梳理出这位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中枢式人物”的一生行迹与学术交往,详实呈现了中国学术现代化转型、现代图书馆博物馆事业奠基的恢宏历程。 雷强博士竭十数年之力,搜集整理了大量中、英、法文史料,逐条考源辨疑,详加按语,整齐排比,成此巨制。其中2800多件手札、档案,为初次整理披露,具有重要的文史资料价值。并编有人名索引,殊便查检。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第三分册】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第三分册】
樊树志著
¥83.76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次套装本随赠一册同款笔记本,以答谢读者厚爱。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第五分册】
重写晚明史(套装全五册)【第五分册】
樊树志著
¥83.76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次套装本随赠一册同款笔记本,以答谢读者厚爱。
袁同礼年谱长编(套装全五册)【第四分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袁同礼年谱长编(套装全五册)【第四分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雷强撰
¥117.60
袁同礼(1895—1965),字守和,中国现代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被学界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的祭酒”、“中国近代目录学的先驱”。1929年起长期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馆务,其后分别在斯坦福研究中心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编著有《西文汉学书目》、《新疆研究丛刊》等。 袁同礼亲身参与见证了新文化运动,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筹建,现代敦煌学发轫,故宫文物、平馆善本和西南联大南迁,平馆善本运美,《永乐大典》海外寻踪,欧美汉学发展等历史事件,与梁启超、蔡元培、李大钊、张元济、胡适、赵元任、顾颉刚、傅斯年、董作宾、王重民等名家,以及伯希和、钢和泰、恒慕义、费正清等西方汉学家交往频繁。《年谱长编》利用报刊、公文、书籍,以及袁家珍藏书信与众多海内外档案,逐日梳理出这位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中枢式人物”的一生行迹与学术交往,详实呈现了中国学术现代化转型、现代图书馆博物馆事业奠基的恢宏历程。 雷强博士竭十数年之力,搜集整理了大量中、英、法文史料,逐条考源辨疑,详加按语,整齐排比,成此巨制。其中2800多件手札、档案,为初次整理披露,具有重要的文史资料价值。并编有人名索引,殊便查检。
49元5本 中国通史(修订本)--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中国通史(修订本)--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吕思勉著
¥36.00
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为青年学生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在这部作品里,吕先生对中国自上古时代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地理、社会与文化等作了全面、简明的叙述与梳理,文字平实,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部上佳的中国通史读物。此次再版,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全书作了全新修订,文字较为完善。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七辑)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七辑)
金程宇
¥76.80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译作。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域外古逸汉籍研究、域外汉学译丛、汉籍交流研究五个专题,涉及域外佚存的中国经、史、子、集四部汉籍的佚文辑佚、版本考证、文献价值及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有周健强《从类聚和名到参酌四库——中国古典小说目录在日本的发展》、郭帅《日藏金泽本〈春秋经传集解〉卷旁校记新探》、任健《古逸咏物诗集〈晚香园梅诗〉在日本的刊刻与受容》等。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
孟森
¥7.99
全书分两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行了评述。    全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