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炙全书
¥23.54
稻生宣义撰刘训红、吴昌国、许虎校注的《炮炙全书/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日本江户中期稻生宣义撰。全书共四卷,收药470余种,分为草、谷、菽、造酿、蔬、果、木、竹、鳞、介、羽、毛、虫、金石、水、火、土、附录共十八类。记述了常用中药的药性、药材质量的鉴别、炮炙的方法、药物的配伍和禁忌等。结合日本本土药材的使用情况,增加了日本所产药材的产地、采收及市售、鉴伪等内容。内容上博采群书,所收药物切于临床实用,修治内容亦易于操作。本次整理以日本元禄十五年(1702)平安书坊太和屋重左卫门刻本为底本。

玉函经
¥7.00
《玉函经/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唐代杜光庭 撰,宋代黎民寿注。杜氏原*仿《王叔和脉诀》形式 ,为七言歌诀体。全书重论述了脉证关系及脉象反 映的生理病理情况,并以死脉为中心,兼论各脉主病 ,论脉理,辨五色,察五气,辞简而义深,对于临床 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生死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黎民寿注解,则征引《内经》《难经》《伤寒论》《 脉经》等脉学理论,并以“七表八里九道脉”为系统 ,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对《玉函经》逐句疏释,多 有发明,从而为阅读理解杜氏原*提供了*大方便。 本次整理以清代阮元《宛委别藏》本为底本。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简明史志
¥99.00
本书为一部“史志”类资料性工具书,力图收录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自成立以来历届委员会及各省市肾病专业委员会的人员名单、主要成员的简历、及主要学会活动的内容梗概。


张仲景伤寒原文点精
¥14.00
《张仲景伤寒原文精》由清代医家孟承意*。 成书年代不晚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本书共二卷。卷一为伤寒总论、太阳脉证及阳明脉证上、阳明脉证下,卷二为少阳脉证、太阴脉证、少阴脉证、厥阴脉证。编次遵柯琴之例,注释则荟萃数位名家精论,包括程应旌、魏荔彤、柯琴、喻嘉言等,并在名家注文后参以己意,为之阐发校正。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本为底本。


药征
¥12.21
《药征》由日本吉益为则著,陆翔等校注。《药征》是“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药征》关键词:本草、汇编、日本。《药征》由保定市中画美凯印刷有限公司印刷。《药征》由各地新华书店经销。《药征》本710×10001/16。《药征》为2016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药征》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古典艺术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艺术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国古典艺术包括了琴、棋、书、画、戏曲、建筑艺术等,其与中医学颇有相通之处,同源于包容性强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古典艺术的表现内涵而历久弥新,形成了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养生观和养生术,同时从古典艺术吸取丰富营养,创造了独特的养生文化。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艺术与中医学》从中国古典艺术的源流、传世作品及其与中医的渊源讲起,通过阐述古典艺术中的中医文化现象,尝试在继承传统文化,挖掘其艺术价值基础上,拓新时代的中医文化研究,希望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国际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
¥25.73
《儒家文化与中医学》分为5章,首章为源流概述,第2章从儒学的“道中庸”、“谨孝道”、施“仁术”、“乐从和”与“以致用”诸方面探讨其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第3章从 “太极图说”“遏欲存理”“气化”理论和“格物致知”等角度谈儒学与中医理论的关系;第4章在儒医考辨基础上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49位儒医;第5章从清代朴学的今古文之争探析近代中西医汇通的背景;*后,从当代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展望了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愿景。


象数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象数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全书共6章,将象数与中医学的内在关系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是书以《周易》中的象数思想为基础,分别从象数的含义、内容与功用,象数与五运六气、象数与中医脏腑经络、象数与中医诊断辨证、象数与中医治法方药、象数与养生学说等视角,全面阐述象数源流与发展。 象数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及中医的哲学思想都可以用象数的原理来分析与诠释。象与数分别从原创思维和科学方法来理解和认知中医药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象数的角度审视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厘清中医理论的源头,对于中医药学的研究与步都有莫大的借鉴意义。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象数与中医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饮食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医学素有“医食同源”之说,饮食文化与中医学息息相关,相互促,共同发展。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饮食文化和中医学的关系,介绍了饮食文化与中医学的源流、儒释道饮食观与中医学、《黄帝内经》与饮食文化,民俗、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与中医学,以及食品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与中医学,并重介绍了中医食疗学,遴选出了经典实用的中医食疗食谱。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既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支持;又具有实用价值,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益寿延年、防病治病之食疗方法;更具有文化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义重大。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饮食文化与中医学》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选用,特别可供从事饮食文化与中医学研究的人士阅读参考。


典籍文化与中医学
¥21.36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立足于典籍探讨中医药文化,对古代医籍的特、编纂、传播及发展历程行了全面的概述,重探讨了书目、类书、丛书与中医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内容不仅涉及《医藏书目》《医籍考》等中医专科书目、《济生拔萃》《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皇汉医学丛书》等中医丛书,更将视线聚焦在此前中医界较少关注的综合性书目、类书、丛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发掘、整理、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医文化内容。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典籍文化与中医学》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老医甲子医验:朱炼之六十年学术经验集
¥21.36
朱炼之(1925—2011),生前是海宁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1952年发起创建“硖石中西医联合诊所”(后扩建为海宁市中医院),从医60多年,悉心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传承中医精华,为海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名中医”称号。擅长治疗时证与内科各类慢性病,在慢性病中长于“肝胆脾胃”的证治。朱炼之积累数十年实践体会,曾在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老医甲子医验--朱炼之六十年学术经验集》主要整理了朱炼之先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以及20 世纪70年代钱菁跟随朱炼之先生学习时的医案,体现出了老一辈中医人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


妇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35.00
中医药在妇女医疗保健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应用,加强中医药医疗技术在妇幼保健领域的应用,发挥中医药在妇女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降低群众就医负担,促家庭社会和谐。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力量,为推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规范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幼健康服务司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成药合理使用。为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规范操作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培训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专家编写了《妇科中医医疗技术和中成药用药指导》。 针对妇科诊疗技术的特,编写专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疗技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筛选出部分对妇科疾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医疗技术,从技术的概述、常用器具、基本操作方法、禁忌证、注意事项及适应病种等方面行了详细描述。针对妇科的中药用药特,编写专家筛选出部分妇科疾病常用中成药,根据疾病临床表现,对相应中成药的用药时间、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行了详细描述。简便、易懂、便于查询是本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本书以现代医学的疾病分类作为主线,症状描述中尽量将西医医师不善于理解的中医术语转变为现代医学的表达方式,同时按照现代医学疾病的分期、分型等与中医辨证分型行对应,对中医各证型的症状要行提炼总结,使西医医师能够比较准确地根据症状要素分辨出所对应的中医证型,并依据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医医疗技术方法或中成药。


中医医政史略
¥25.29
医政,即医疗行政管理,所谓医疗行政就是贯彻、执行、督促、检查医疗法规执行。本书以中国古代预防保健政策和医政法规形成的历史为脉络,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医医政从先秦到当代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对我们研究、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和医疗政策法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作者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学术性的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梳理中医医政史及其主要特色。 本稿分隋代以前医政、隋唐两宋时期医政、金元时期医政、明代医政、清代医政、民国时期中医医政、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医政、中国历代医政对当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启示八章对我国中医医政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了其特色和历史启示。


《黄帝内经》二十论
¥30.08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首先对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及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汉的《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相关文献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司马迁《史记》之后、刘歆编纂《七略》之前,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知识应当是“黄帝时代”以降,我国先民养病治病经验的结晶。其次,厘清了“养生”“阴阳”“五行”“精气”“神论”“天论”等重要命题演的历程。再次,应用“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知识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及论“神”、论“气化”等内容的相关原文行再认识,使其内涵更近传统中医文化的原本含义。*后,对“为何学、怎样学《黄帝内经》”做了回应。


瞻山医案
¥23.50
《瞻山医案》,清代任贤斗(号瞻山)*。成书于 1814~1823年间,初未付梓,仅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刊印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作。主要记载任贤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作。后另附方176条。本书反映了任贤斗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本次整理以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


读《黎庇留医案》
¥19.00
《毓涵斋中医夜话:读<黎庇留医案>》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是克强先生读《黎庇留医案》(简称《黎案》)之分解、之申说。 医者读案,一人有一人的读法,一人有一人的理解。克强先生读《黎案》,即会于心,悟于神,把黎氏经方运用之圆机活法、通权达变,通过其“方机对应”之学术,活脱脱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案中“云遮雾罩”之处一下通透起来;而对于原案中可商榷之处,为读者考虑计,亦非随声附和,而总是申张己意。 克强先生更以黎案为切,以其独特之视角,纵横裨阖,娓娓道来,而倡经方之根本,明经方之道术。可见,此册“黎案之读说”,更是克强先生研用经方之心得、日趋成熟之思想,读者尤可观也。


曹炳章方药论著选
¥18.50
《规定药品考证》分上下二卷。该书是曹炳章有鉴于当时药界在中药的采、炮制、贮藏等存在问题及一些商家为谋求暴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种种的弊端,本着“革除乱真伪品,改不良炮制”之宗旨,以其平日经历所得,结合各种本草著述、前贤诸论,从产地、形态、修制、效用、主治、用量、炮制、贮藏等方面对中药予以阐述,以期“医者对病用药,自然着手成春,效如桴鼓”。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增订伪药条辨》为《伪药条辨》增辑而成。分为四卷,全书凝集了两位医学家的智慧与经验,内容更加充实,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8部,对药品的鉴别、采集、炮制等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经验。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在国内广泛流传。《增订伪药条辨》对于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有着较大影响。今取民国十七年(1928年)绍兴和济药局初刊本为底本予以整理。 《经验随录方》成书年代不详。该书记录了临床行之有效的各种单方验方52首,详细阐明了各方的证候主治、药物组成、使用方法以及方剂来源,个别方剂还附有病案记载加以说明。今以曹氏手稿本首次行整理。

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
¥88.51
內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又名《黄帝内经素问完壁直讲详注》九卷.清代高亿*.罗济川、张映川注,大愚子、乾一修订,成书于同治十一年(1872).是详细注释讲解《素问》的一部重要书籍。?《黄帝内经素问》历代多有整理注释,高亿认为诸家对《素问》诠释末尽,故以自己几十年的理解体会对《素问》全文作以全面的讲解,撰成《素问直讲》。撰写期间,同里大愚子偶得《黄帝内经素问》古本.认为比世传版本*为完整,遗篇尽在,于是加以整理.称之《素问完壁》。高亿命其弟子罗济川、张映川等详细注释,*成《素问详注》。由高亿*的《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对内《素问》精注详讲,其中不乏独到见解,而且语言浅显易懂,为学习《素问》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对于初学者有*大的帮助。?本次整理以清同洽十一年(1872)绿云冈刻本为底本。


脉微
¥12.00
《脉微》上下二卷,上卷为脉微总说,引用《素间》《灵枢》《难经》《脉经》精华以释脉理;下卷将纷繁复杂的脉学理论变成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精致图解和朗朗上口的歌括骈语等。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为底本。


脉诀乳海
¥17.87
《脉诀乳海》,六卷。清·王邦傅撰,叶霖(字子雨,号石林旧隐)参订。成书并刊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


解围元薮
¥17.20
《解围元薮》共四卷,明代医家沈之问撰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为现存较早的论述麻风病专著。前两卷为总论,详述风癞症病因病理及药治总则,后两卷列方近250首,分述其调配、适应证和临床应用注意点。内容涉及麻风病的病因、三十六风、十四癞,以及其与经络的关系、治疗方剂等,并对麻风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提出许多精辟见解。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黄钟校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