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苑生春
¥68.50
《杏苑生春》,明代芮经、纪梦德辑。共分八卷:卷一、卷二为总论部分,所收资料上自《内经》《难经》,中及汉唐,下逮宋金元明,尤以宋金元医家的医论文章汇集较多,并载有人体经脉穴位图;卷三载方药制度,论述外感、内伤等病因的脉证病治和方药;卷四至卷八为临床各科内容,记载了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外科、妇科等病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所载各证,先明病源,析其机理,继而辨脉理,随证施治,按治处方,间议药性及方药加减。本次整理以金陵书坊蒋氏石渠阁刻本为底本。
林氏活人录汇编
¥34.00
《林氏活人录汇编》,又名《活人方汇编》《活人方》,清代林开燧在刘默《证治石镜录》基础上增补改编而成。全书十四卷,六十二门,列中风、中寒等62种内科杂病证治方药,先述病源,次备方药。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十八年(l753)三原张在浚刻本为底本。
本草发明
¥32.00
《本草发明》作者为皇甫嵩、皇甫相父子。皇甫嵩号灵石山人,明代武林人。《本草发明》计六卷,卷一总论药性及制方之义;卷二至卷六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论各药。本书主张重新认识《神农本草经》中所提出的三品药物,对以人治人提出异议。对药物品种使用、治法等多有所发明。本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为底本。
医级
¥60.17
《医级》,又名《医级宝鉴》,清代董西园撰。全书共十二卷。正文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卷首为“必自集”,总论医理,以示必须之要;卷一、卷二论伤寒,以明传变之机;卷三至卷五论杂病,以备治疗大法;卷六论妇科;卷七至卷九为各科类方;卷十为脉诀;卷末附“无问录”,辑医论若干篇,讨论阴阳、脏腑、四诊、八纲、治则等。本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文苑堂本为底本。
榆林百年医粹
¥96.7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医。榆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榆林百年医粹》总结了这个地区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医药经验,原生态地再现了榆林中医药状况,尤其是珍贵的医方及地方中成药。 全书共分五卷,即医史卷、医论医话卷、医案卷、医方卷及成药卷。医史卷:介绍榆林中医药历代发展概要。医论医话卷:以医家为纲,介绍医论医话。医案卷:以医家为纲,病证为目,介绍该医家经验。医方卷:按内、妇、儿、外、皮肤、五官、肿瘤分科,以病证名为纲,以医方为目,介绍各医家经验方。成药卷:收录地方中成药。
太医院医事春秋
¥12.00
·本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项目“北京太医院医事制度研究”的*终成果。本书,分为十个部分: *章:太医院历史概述,对金、元、明、清四代太医院行简要历史介绍;第二章:太医院遗址考证,根据现存史料考证了明清两朝太医院遗址;第三章:太医院太医名录,主要收录了正史所记载的历代太医名录;第四章:太医院医方秘籍,主要介绍了四本太医院秘方医书;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梳理了四代太医院的职官制度、诊疗制度、教育考试制度以及祭祀制度;第九章:太医院与相关机构关系,主要介绍了太医院在元、明、清三代与相关职能机构的关系;第十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太医院医事制度研究现代价值。*后,附录部分对清代太医任锡庚所著《太医院志》行了整理。
胃肠疾病药食宜忌
¥19.62
孟靓靓、孟现伟主编的《胃肠疾病药食宜忌》详细介绍了食管、胃肠常见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饮食表现、辅助检查、饮食宜忌(包括饮食原则、食疗药膳方、饮食禁忌)、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与禁忌)行了详细阐述?br/>简繁得体,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实用性强,是胃肠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常备用书,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参考?br/> ?
颈肩腰自我保健操
¥6.54
本书详细介绍了颈、肩、腰自我保健操,以及相关穴位、注意事项,通过真人动作示范,文字细解动作,使保健操生动直观、容易理解,加之动作简单、易于学习、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广大读者养生保健、防治相关疾病的指导书,亦可作为从事康复、保健教学和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为家庭“肘后推荐书”。
罗浩医书二种
¥14.00
罗浩医书二种,系清代医家罗浩所著。 《医经余论》一卷,刊于1812年。其荟萃24则医论、30首医林杂咏,关涉《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脉学、金元四大家,以及师道、读书、运气、伪书、病家等杂论和对医家评议之诗词,从中可鉴医史、医古文、医理、临症心得,非泛泛之作,乃医籍之力作。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为底本。 《诊家素隐》二卷,刊于1799年。其珍集45种古今脉书之精粹,上卷参照李中梓28脉,增补张石顽四脉,共计32脉。每脉列脉象、考辨、主病、参变;下卷列医家127条脉论,及《芤脉》《阴搏阳别》《持脉论》等六论。作者聚数十年之功,聚历代脉学之成,可谓有功于杏林。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四年(1799)郑柿里刻本为底本。
本草真诠
¥28.50
《本草真诠》为明代杨崇魁著,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共2卷,每卷分为3集。卷上一集讨论五运六气学说。,二集讨论经络,并附十二经络图,三集讨论药性分类,列风、热、湿、燥、寒、气、血、痰、疮、毒、妇人、小儿十二门,门下分类,类下列药,每药简介功效主治,共载药1231种(包括重复药物)。卷下一集首列诸品药性阴阳论,继分温、热、平、凉、寒五类,每类药略述其畏恶、性味等,后介绍了诸水之应用;二集为(食治门),分为米谷、菜蔬、果品、走兽、飞禽、虫鱼六类,收药141种,简介其功效主治;三集为用药杂论,主要摘取金元医家及本草序例中的相关内容,论述中医辨证用药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次整理以万历三十年(1602)建邑余良怡庆堂刻本为底本。
一推一按小妙招
¥8.72
本书以生活中常见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和其他疾病为纲目,介绍了近百种常见病证的诱因、特、治疗方法以及操作注意事项。每个疾病分为“小案例”、“小妙招”、“小提示”三个板块,以文字叙述配真人彩图的方式展介绍。所选择的疾病日常多见,文字通俗易懂,图片清晰直观,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用性强、覆盖面广、图文并茂的特。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中医爱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的业余生活读物,也可以作为青年医师、医学生的课外拓展读物。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解除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困扰,不用看病和吃药,您也能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一贴一敷小妙招
¥8.72
穴位敷贴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乎历经了整个人类文明。现代大多数人由于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行针刺治疗或者出于对针刺的恐惧心理,所以无法受针灸的治疗与保健,穴位敷贴无痛、无创、易于操作,整个过程“简、便、廉、验”,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目前国际上提倡的自然疗法和逐渐兴起的中医热,《一贴一敷》一书选取了49种临床病症,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个方面。每种疾病均以“小案例”、 “小妙招”、“小提示”的方式行讲解,详细介绍了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及注意事项,并有大量的真人彩图,方便读者直观掌握“小妙招”。 本书图文并茂,真人彩图展示,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编写语言通俗易懂,更贴近大众百姓,亲切的词汇使读者对本书更加爱不释手。不仅可以作为中医爱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的业余生活读物,也可以作为青年医师、医学生的课外拓展读物。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朋友,解除常见病起到一定的裨益。
树蕙编
¥11.34
魏祖清*林士毅、周坚、李青卿、滕依丽校注的 《树蕙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清代医家魏祖清 所*,成书于清乾隆戊辰年(1748)。全书共一卷,分 为修德、调元、药饵、及期、避忌、护养、保婴、置 妾、受胎总论、补遗十篇。是阐述求齣之专*。作者 有感于当时求嗣方书每多助阳暖宮之药误人,搜集古 今种子名论方药,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编撰而成。全 书内容精要实用,学术思想鲜明,对现代防治不孕症 及提高生育质量都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本次整理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光绪五年(1879)丹阳 魏树慧堂刻本为底本。
医学汇函:全3册(上)
¥33.26
《医学汇函(套装共3册)》包括《医学汇函·上》《医学汇函·中》《医学汇函·下》,共三册。《医学汇函(套装共3册)》共十三卷,另有序目及首卷,明代聂尚恒编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首卷列释方、历代医学姓氏、医学或问及诸家要论,卷一为《王叔和脉诀》,卷二为《八十一难经图解》,卷三至卷十一为临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卷十二至卷十三列本草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代崇祯年间跃剑山房本(首刻本)为底本。
家藏蒙筌:全2册(上)
¥48.65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为清代医家王世钟编纂,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属综合性医书,共16卷(其中卷二又分上、中、下三部分)。卷一主要论脉学、经络、五脏苦欲补泻、十剂、服药法等。卷二上为伤寒门,论述三阴三阳寒温表里、汗吐下法、看目辨舌、阴厥阳厥辨、温病署病辨、伤寒攻补论、六经病脉证洽法、合病、并病、两感等;卷二中、下摘录诸家注释《伤寒论》之精义,编为“订正伸景伤寒六经论注”。卷三至卷十四分别论述内科、妇产科、儿科、痘疹、外科等各科计250余病证的证治,并附针灸法,间载医论,如“肝无补法辨”“洽诸郁实邪药”“妇科经脉病本”痘疹部位吉凶论一等。卷十五、十六为本草,载药387种,记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家藏蒙筌(套装上下册)》取历代著述精言要旨,考古证今,辨疑订误,间附己意,论述详尽。本次整理以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文盛堂重刻本为底本。
证治合参
¥62.00
《证治合参》为清代医家叶盛所辑,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属综合性医书。全书共十八卷。卷一至卷二阐述脏腑、病机、四诊、用药等;卷三至卷十七为内、妇、儿、外科疾病证洽;卷十八汇集食疗单方。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藏博古堂据清雍正七年(1729)文蔚堂初刻重印本为底本。
伤寒折衷
¥79.35
《伤寒折衷/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明末清初林澜撰,刊刻于康熙十九年(1680)。本书搜采历代《伤寒论》注释诸书汇编而成。卷一至卷十二以仲景《伤寒论》之旧,参考前贤论述,参以己说,逐条注释原文;卷十三至卷十六为类证,以症类方统条:卷十七、十八为杂说,讨论病名、辨证、治法、脉法、传经等:卷十九为附方:卷二十为舌诊。全书收罗广泛,文献丰富.检讨各家,裁量辩驳,直言《伤寒论》的残缺、内注解伤寒论》的错误.主张寒温异治,变通经方,为学伤寒、治伤寒之舟楫。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九年(1680)家刻本为底本。
李氏医鉴
¥39.99
朱姝、刘源香、张蕾、刘国伟、魏珍珍校注的《李氏医鉴/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清·李文来撰,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全书共十二卷,其中正文十卷,续补二卷。正文以疾病为纲,每一种疾病下**医论,精述疾病证洽,次列常用古方,末附《本草备要》等*作中相关药物的主治注释。卷之一为头面、口鼻疾病,卷之二为口、舌、齿、耳疾病,卷之三为身体各部杂病,卷之四为脾胃、外感疾病。卷之五为暑病、黄疸等疾病,卷之六为肺脏杂病,卷之七为疟疾、大小便等疾病,卷之八为妇、儿、外、骨伤等各科杂病以及急救良方,卷之九及卷之十为医论。此外,又以杂证及伤寒有未备者,辑为《续补》二卷,末附三焦命门辨一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贻安堂刻本为底本。
伤寒论辨证广注
¥30.08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活学活用温病辨证
¥19.00
李鑫辉主编的《活学活用温病辨证》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纲”,以临床疾病为“目”,分为七个章节。**章导论,主要为温病学概述、温病学历史沿革、温病学的临床意义。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郾第2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
¥9.15
中医健康管理是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治未病”思想,结合健康管理学理念,对社会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行系统的信息采集、评估、调理以及跟踪服务,从而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动态服务过程。 随着“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广大民众对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中医健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健康管理流程欠规范,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此,我们编制了《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本《规范》的目的旨在为各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是在健康状态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对健康状态行分类判定的过程,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健康评估是保证健康调理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本部分是《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2部分,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