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耕读录.壹,理法方药,医海去芜存菁
¥39.50
《伤寒耕读选录》前身本为作者课堂口述之笔录与临证闲暇之余之随笔,作者尝试将原书削繁化简,同时行了提炼与归类,既保证了行文构架的灵活性与整合性,又“隐秘性”地穿插了作者大学学医时的收获与感悟。纵观全书,作者基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特殊的撰写形式与严谨的学习方式,引了许多师生答辩讨论的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借此真正激发中医药学生学习《伤寒论》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思辨,学会创新,如此方能与仲景达成临床教学之互动。 *编“内理外法,不离岐黄仲景”主要展示了作者结合自身读经体悟对于仲景医学体系的理论性解读与思辨;第二编“吟方赏药,粉笺舞弄清影”主要摘选了作者对于《伤寒论》用药特色的剖析与对《伤寒论》经典古方的创新性发挥;第三编“医者仁心,霹雳斩妖除魔”始逐渐由理论上升到临床,作者结合个人临床体悟对《伤寒论》行了实践性的探索与拓,并尝试通过临床反推经典条文的叙述形式将自己的临证思维呈现给读者,以期让读者真正读有所悟,悟有所得;第四编“一场觉悟,成就半世修行”则选摘了作者学习与临证闲暇之余对于“医、人、事、世”的沉思与体悟,一步从侧面展现了一个年轻中医人情感世界中独特的中医情愫与深厚的中医情结。


大中国名药地理
¥21.00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几千年来,它既是一门致力于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又是充分体现中国传统人文哲学思想的文化瑰宝。我们编纂此套《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系列课外参考丛书,希望能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传承中医药,传播中医药,同时通过学习这些中医药小知识提高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一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愿此套丛书能帮助诸位同学丰富阅历,阔眼界,健康身心,茁壮成长!能帮助中医学走校园,走近青少年,走千家万户!


中医适宜技术与特色护理实用手册
¥73.50
《中医特色护理手册》是建立在我院10年来临床广泛使用基础上积累的成果,很切实用,向为医林所推重。包括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1项,并将这些应用于临床颈肩腰腿痛、恶心、呕吐、便秘等领域,形成中医特色护理项目200余种,对临床各种不适症状起到较好的干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每项技术操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规范操作,建立在循证与实践基础上,具有规范的理论内容,包括概述、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健康教育及院感相关内容、技术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等要求规范,关键技术步骤配有少量照片,特色护理项目均为我院10年来临床应用后的总结,临床有效率有效率达93.59%。全书内容切合实用,且多独到见解和经验之谈,对推广中医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发展有较大影响。整理出版《中医特色护理手册》,主要供临床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西医医院护理人员及院校学生学习培训与考核,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更好的为当今防病治病服务,意义重大。


中医体质营养学
¥69.00
1.出版价值 中医体质学作为21世纪中医基础理论的新突破,自创立以来对中医教学、科研、临床、治未病工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医体质学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亟待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分化出新的学科分支。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而饮食养生又是调理体质偏颇的重要方法。因此,中医体质学和营养学有很好的结合。本书将体质学和营养学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性和临床实用性,并且可促中医体质学的学科分化。 2.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体质学和营养学概况、体质营养学评估方法、体质营养学干预方法、常见偏颇体质易发疾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干预、特殊人群的饮食调理和营养。 3.本书特色 饮食养生是中医体质调理的重要方法,主要利用食物的性味调整机体体质偏颇来预防疾病,而现代营养学注重膳食营养成分搭配。本书将中医饮食养生和现代营养学的理念和方法相互结合,使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调理偏颇体质和行相关疾病预防时从食物性味和营养成分两方面充分考虑,获得更好的效果。


方药心传: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医辨治六步程式
¥47.00
本书选择本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名方大约100首,每首名方按照如下体例结构编写:一、名方史略,二、名方组成,三、名方配伍,四、名方验案,五、名方心得,六、名医评。 本书作者选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位中医临床专家、学者,内容编写用真实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方药临证心法,其选方及文字不求繁多,但求真实有用,尤其是临床验案及运用心得,均为原创力作,并有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等精彩评,可指导临床医师处方用药。


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214.50
价值: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是中药,尤其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药性与七情合和等理论合理、正确地应用中药复方。可见,论中医临床的安全合理用药问题,并非仅仅是掌握单味中药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的鉴别,以及掌握单味中药的药性、毒性及处理方法,更加需要紧密结合理法方药理论,以及根据病者的体质、疾病及其证候特,确立因人、因地、因时、因病、因证制宜的处方原则,同时合理地具处方及给予医嘱。换言之,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原则及方药的确定,是一个仔细权衡用药利弊和评估医疗风险与效益的审慎、周密过程,贯穿在医与药、利与弊、得与失之间的反复连动和斟酌,终找出一个适当的治疗方案(包括处方及用药方法等)给予病者。因此,善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者,必定知医而识药,知常而达变,且常中有变,变中有法。此书虽以安全合理用药命名,实则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遣方用药而著,力求使临证者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目前,市场上不乏有关中药毒性及安全性等中药学著作,中医临床各科专著也众多,唯这些著作并非以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出发,以及采用以医带药、医药结合、药为医设的方法论述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问题,或论医,或论药,或重医轻药,或重药轻医,甚至医药脱节,这难免有失偏颇。此书试图克服这一弊端,将医与药紧紧相扣,让临床中医师能够直参阅书中的有关论述、方法及文献资料为病者具安全合理的处方,这也是此书的一个重要特。在内容取舍上,既借古汇今,古今数据互参,力求全面完整,又以临床实用为原则,特别是对临床确有疗效的常用有毒或烈性中药予以重论述。在写作方法上,既力求简明务实,避免冗长论说,又试图深浅出,知医达理,使读者读之能用,用则有益。 主要内容:本书分为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分为三章。章为绪论,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目的,以及追溯中医临床安全用药的源流,介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有关法规,归纳中药的安全性与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等。第二章从药物因素、医学(用药)因素、机体和环境因素,以及药后调摄等方面阐述了与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第三章从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有毒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各系统病证的用药特,以及中药药膳、特殊人群、病证用药禁忌、正确书写处方等方面阐述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各论为常用中药临床安全合理应用的具体内容,与总论相呼应,使读者既有宏观而全面的理解,又增加具体的用药知识。各论中按功效将各种药物分类,共分为十五章。每章均分四节加以论述。节旨在连中医药基础理论,概述该类药物所治病证的主证、病因病机、兼证、鉴别要以及治则治法,力求简要而具有针对性,并且特别强调根据中医药理论辨证用药。此外,也根据药物的性能特行适当的分类介绍,包括结合中药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的研究资料,论述药物的作用原理。第二节概括了该章药物安全合理用药的共性问题,以及为不同病证、不同兼证、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病者处方时的安全和合理选药。此外,对该章药物的用量用法、药后调摄、药膳的安全合理应用等也连行了论述。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论述了重和一般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力求理法方药融会贯通,并以安全用药为要务,对有安全隐患的药物给予详细论述,对一般药物则简要论之。 特色:本书共选药184种。选药的重为有毒、或药性较为峻烈、或临床报道有不良反应、或所含部分学成分有安全隐患的药物,以及临床常用、方剂中配伍频率较高、或有特殊疗效或特殊使用的药物。每章按毒性或峻烈药物、一般药物排序,以突出安全用药的要旨。具体药物的阐述按照概述、作用特、安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及处理、鉴别用药、配伍用药与减毒增效配伍、与西药合用的禁忌、配伍禁忌等内容行编排。以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出发,采用以医带药、医药结合、药为医设的方法论述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问题,将医与药紧紧相扣,让临床中医师能够直参阅书中的有关论述、方法及文献资料为病者具安全合理的处方。


实用中医风湿免疫病学
¥294.50
本书为《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之一种。 将中医临床医学行系统梳理,理清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卓有成效的治病方法,理清其固有的治疗思路,将零散的经验纳到中医临床医学理论体系中,这就是《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编写的思路。 《实用中医临床医学丛书》是一套真正反映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汇集古今中医临证经验,既有系统理论,又含具体治病方法的实用的中医临床医学学术著作,理论系统、内涵丰富、临床实用为本书的特。 本丛书是中医书,不是中西医结合书,更不是西医书,所以要根据中医临床实际,妥善处理现代医学介的问题。 本丛书不是为初学者编写,读者定位于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


急诊医生谈动物致伤200问
¥29.00
急诊科是处理狂犬病的前沿阵地,急诊医生在临床诊当中发现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需要科普的,为此作者团队组织急诊医生编写本书。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让我们的公民掌握狂犬病的预防和动物致伤的救治方法。该书还可供各地基层狂犬病预防门诊医生、急诊医生参考使用,希望能有助于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常见和棘手问题。


洪善贻临床经验集
¥39.50
本书为宁波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洪善贻教授临床经验集。全书分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方药心得、 撷英拾萃等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洪善贻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


跟鲍老师学经方:临床医案录
¥38.50
本书提出六经辨证的诊断标准和清晰指征,并将六经辨证细化为“十大病机”、常用方证,还列举大量医案帮助读者理解这个辨证体系,并与《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提纲,以及经方方证的适应症衔和互参。作者鲍艳举博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临床上倡导“六经钤百病”,临证时无论外感或内伤,皆用六经辨证,同时善于抓主证与辨方证,重视“动态病机”,使病机更细化,临床辨证处方用药更精确。著有《常见病抓主证与辨方证》、《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经方时方“六经辨证”应用案解》。


管针圣手——贺思圣
¥31.50
贺思圣名医传承工作室将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名医经验”为核心宗旨,一步加强贺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挖掘、整理和研究,为“贺氏管针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使贺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能够更为广泛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医案医话集
¥63.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临证经验集
¥55.50
早年拜师于西安市中医讲师团团长、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以及西安市名中医、清代御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学习,一直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两位师父学术思想启迪下,提出“相火气机学说”。在诸多疑难疾病,尤其是肝胆病方面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界内享有盛誉。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首创“肝经血热”乙肝病机理论,把乙肝从气分治疗直引血分治疗,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酮酯分散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00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其中脑梗死是致残率*高的疾病。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药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显著优势,*叶提取物临床应用范围涉及神经、精神、循环、代谢、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尤其是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酮酯分散片,又称为GBE50,是一种新型的*叶提取物标准化制剂(国药准字Z20050670),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脑梗死、冠心病等。其主要成分有*黄酮、*内酯及原花青素等成分。与*代*叶提取物标准化制剂EGb761比较,GBE50中*黄酮类的含量提高至44%,萜类内酯含量提高到10%,使其总有效成分达到50%,而致敏成分——*酸的含量控制在<2ppm,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减少了副作用的产生,因此GBE50在防治心脑血管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合理、安全地使用GBE50,是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临床预后的关键。通过制定本专家共识,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规范使用GBE50,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获益*大化。


名著传说寻中医
¥25.50
本书为2018年山东省“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行动的一项重内容”,有省经费支持,免费发放大众。 该分册重介绍中医小故事。


从虚瘀论治骨痿
¥20.00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虚是骨痿的主要发病原因,同时与脾虚、肝郁和血瘀等多因素有关,其病机特可概括为多虚、多瘀。本书以骨痿的“因虚致瘀”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益气温经法治则,通过观察其对骨微结构、血清分子靶标的影响,将强骨饮应用于防治骨痿,临床疗效显著,现将临床经验及理论研究集结成书,期望为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中医五神辨治学:中医五神理论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63.50
“五神”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本土文化中广泛应用,如神采飞扬、得意、失魂落魄、踌躇满志、意志坚强等,但医学领域应用却不甚广泛。本书的面世,有利于促中医五神辨治理论发展,填补中医五神辨治学的学术空白,通过挖掘新资料,使中医五神辨治形成新体系,为现代中医研究从人体本源层面行论治疾病提供新思路,提出新观。通过对五神理论体系行重塑,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情志疾病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治疗精神心理行为性疾病提供了必要的评价工具和标准化尺度。


薪火传承.永炎篇.3
¥70.50
王永炎院士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近50年,学术水平居全国领先,亲自主持多项国家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对中医科研与学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指导的研究生都从不同角度参与了科研项目,成为各个医疗、科研、教学领域的中坚。先生的学术思想之前已经出版过2部,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本部书是对于王永炎先生和门人弟子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说这些成果反映了当代中医科研水平,引领了中医未来学术发展方向,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创新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本书主要是从文化哲学与生命健康、象思维与中医学、务本新、整合医学、学科建设五个方面系统整理,总结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先生所做有思想的学术研究的著作。


正脊心法讲记
¥126.50
本书所阐释的正脊体系全称为“圣洁脊柱全息手法”(简称为正脊手法或正脊心法)。该手法以脊柱为核心,倡导整体观思维,将人体经筋与骨、脏腑、形神一线贯穿,骨正筋柔,阴阳自和。


张东岳内外同调论治肛肠病
¥31.50
本书章简要介绍了张东岳教授的成才之路及部分学术思想;第二章论述了张教授对于调理阴阳、治未病、脾胃病、四诊脾肾阳虚证、治病重视固本培元、重视四诊、内外兼治思想在肛肠病中应用的认识;第三章典型医案,选取便秘、肛瘘、结肠直肠炎和直肠脱垂部分医案行论述,案后附有按语;第四章是学生跟师张教授的临床经验体会。本书内容精炼翔实,注重实用,其中不乏独特之见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临床实用性,可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中医经典选读——“西学中”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
¥155.00
2019年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批国家重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在公布批重监控合理用药目录的的同时,也规定了非中医类别的医生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培训才能中成药处方,因此策划了“西学中”一年培训班教材,让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具中成药处方,合理且正确地使用中成药,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学中”一年系统化培训系列教材,适用于全国非中医类别的医生培训,使用范围广泛,对一步推动《中医药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