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人口与城市发展
¥14.70
我们从2007年以来各届上海论坛社会分论坛的数十篇参会论文中,精心挑选了22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演讲稿,结集成书,以飨读者。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下篇为“人口态势与社会发展”。 在上篇“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部分中,E.HelenBerry比较了中国、美国和墨西哥的城乡迁移现状,与传统的城乡迁移研究方法不同,除了影响迁移决定的劳动市场、经济因素之外,还兼顾了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因素,为解释迁移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简新华和张国胜介绍了“农民非农化”和“农地非农化”这两个非农化过程在中国的现状,认为“农民非农化”不足,而“农地非农化”却过快,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非农土地的利用效率。ChristineMEWhitehead和SarahMonk则通过研究英国政府如何利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以保证房地产市场保持在合理价位,满足有需求的民众的住房需求,并为中国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城市化的发展伴随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加,WeipingWu指出这类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使得不同地区的城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中国分税制改革,公共投资的不平衡可能对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长远的影响。王缉宪则认为全球化经济使得中国滨海网络节点城市受益,而这些节点城市为此形成了巨大内部差异,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平,是以这些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和越来越不平为代价或前提的。JianfaShen以香港和深圳的关系为案例,通过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分析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的城市治理模式会如何影响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FulongWu和NickPhelps对中国城市地区的“边缘城市”进行了研究,指出多中心城市结构发展与大都市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关,是由中国的区域政府为主导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经济活动。YuemanYeung比较了中国与印度在亚洲经济活动中的表现,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城市化,而印度则还有一定的距离。从发展模式来看,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高,而印度则取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战略规划的政策和城市规划的发展。XiangmingChen和AnthonyOrum追溯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分析了上海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应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从而成为全球金融中心。UshaP.Raghupathi认为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的涌入会促使大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进而加快小城镇与中小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贫困人口逐年增加,增强教育力度维持印度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措施。顾朝林、陈璐认为全球城市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上海作为国家首位国际贸易经济体,需要克服水土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与恶化、行政区争夺资源等挑战,实现产业结构重构,社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功能重塑,发展为中国的全球城市。魏也华提出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外企在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全球城市形成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为加强外资的根植性和地方创新能力,增强全球——地方网络的互动应成为发展中国全球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区域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卫星型产业区的特点。 在下篇“人口态势与社会发展”部分中,王丰和顾宝昌指出了经济全球化影响低生育率的五个途径,并给出了人口学、社会经济学对低生育率的两种解释,同时分析了低生育率使中国面临的来自劳动力老化萎缩、家庭结构方面的挑战。GavinW.Jones在报告中介绍了东亚国家的超低生育率现象,分析了若干应对超高、超低生育水平的不同政策,认为政府是否有干预生育率的倾向对生育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但这些政策都可能招致女权主义者的反对,希望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在这一角度保持中立。彭希哲分析了上海的超低生育水平和中国现在的人口态势,提出以延长退休年龄、户籍制度改革、适度提高生育水平等整合的社会政策应对超低生育水平。AndrewMason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于各国经济是否存在负面影响尚难判断,各国强制的退休年龄和强制养老金政策会影响人们的劳动参与率,对年轻人的投资、年轻一代的劳动生产力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另外,他着重强调了老龄化对资产投资需求的影响,建议政府能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资产的积累,这样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第二次人口红利”。KuaWongboonsin和PatcharawalaiWongboonsin介绍了当今世界的人口老龄化现状,从人口红利的角度阐述了老龄化可能带来的积极效应。DaiErbiao、WangGuixin和ShenXulei比较分析了北京、上海两市的居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估算基尼系数为0.40,并认为北京的不平等现象比上海较严重,两市的不平等现象70%是由当地居民引起的,29%是由迁移居民引起的。YasushiHonda通过预测与炎热相关的死亡,估计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并提出人类健康将成为今后气候变化评估的重要一项。杨宜勇、顾严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情况,并认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二产业迅速发展,而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是导致入世以来就业并没有相应快速增长、奥肯定律没有在中国实现的重要原因,他们提出了从社保基金管理、劳动保护政策强化等方面促进就业的建议。BridgetM.Hutter以英国为例,介绍了新型的风险管制治理模型,从微观层面的企业,再到宏观层面的城市管理,并着重强调了风险管理在新型治理模型中的重要地位。PrapinManomaivibool从文化旅游业、生态旅游业、购物与服务、疗养旅游业四方面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泰国的旅游业发展,尽管旅游业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但只要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就能对当地百姓和企业带来效益,同时把对环境的危害控制在最小。
社会工作管理
¥51.99
《社会工作管理》认为社会工作管理是一个“综合体”,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间实务领域,还是现代公共行政的重要部门;它不仅是微观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活动,还是宏观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它不仅是具体的管理实践,还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它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全书重介绍了社会工作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行政者、社会服务机构与行政环境、组织计划与目标设定、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本书纳“华人社会工作丛书”,是国内*套系统出版全球华人社会工作学术出版物纳“十三五”上海重图书出版规划,获得上海新闻出版专项扶持基金(图书出版)出版资助。
信仰拯救危机
¥11.99
作为一个民族,如果缺失信仰,或者迷失了信仰、精神的方向,要想自立于世界,是一句空话。对于需要重拾信仰的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信仰像鸟儿,在黑夜里它会冲着黎明讴歌。
潜变量建模与Mplus应用·基础篇
¥22.95
本书以国际主流潜变量建模软件Mplus为分析工具,从理论到实践,深浅出地向读者介绍潜变量建模的常用模型和Mplus分析过程,以实例演示整个分析过程,适合社会科学领域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硕博士研究生作为教科书和参考书。
人口较少民族妇女革新性扫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
¥8.40
《人口较少民族妇女革新性扫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人口较少民族妇女革新性扫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研究成果。作者刘义兵根据我们多民族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重点关注了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问题,尤其是妇女扫盲教育的议题。作者指出,在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需要准确把握人口较少民族妇女扫盲教育未来发展的形势,结合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寻求二者彼此促进与完善的发展之路。
从雄安到人工智能:创新视角下的转型与发展
¥24.99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环境、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等几个领域的社会热点事件切入,细述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分析事件的走向,带领读者一起思考在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面向未来立足世界之林。本书通俗易懂,可作为广大高校学生的课外读物,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枕边书。
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研究
¥14.00
毋庸置疑,中等职业教育曾经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助益良多,但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我国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却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事实上,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大一统教育发展政策与模式,并没有反映不同发展主体和地区教育诉求的差异性和具体性,进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更谈不上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相促进。这一状况在民族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下面以黔东南州中等职业教育为例进行说明。
联结力
¥35.40
成功学专家卡内基说:“成功20%靠聪明才智,80%靠人际关系。”本书首先提出了人脉资源就是联结力的思想,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奥秘,分析了人脉通道技术,着指出了提升联结力的三种方法——会做人、会识人和会管理,*后构建了一套应用体系,帮助读者在现实社会中造自己的六度人脉资源网络,充分实现人脉联结力的信息联结、情感联结和价值联结功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促社会和谐发展。
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农村伦理和道德观的变迁研究
¥60.25
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性工作者”是一个国际社会都关注的边缘弱势群体,其生存与消亡、繁华与衰落,都深深地烙刻着社会历史的印迹。如果从更深层次去探究,性工作者或“小姐”这一群体为我们呈现的远远超出我们预期。但是如何去掀开此类命题则是一个学术的问题。潘绥铭教授用三部小说型著作呈现了当代中国“小姐”群体的生活,唤起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唐晓容的这部著作并没有从城市的角度去描述小姐群体的生活,而是从农村这一“小姐”的原生环境的角度去研究当代中国中部农村在现代化过程中金钱与性、物质与伦理的较量及变迁的过程。
和谐中国:全国掀起构建和谐社会高潮
¥2.40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
当代中国社会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调查分析
¥9.99
李春林、蒋冉、屈驳韵、万平著的《当代中国社会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调查分析》是一本以调查数据分析为主的学术著作,是通过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的影响力研究”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系统研究成果,既可以为各级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又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新型社区理论读本:中国人的新型生活共同体
¥12.90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持久而深刻的变革和转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实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下,虽然也有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但主要依附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这一时期,国家把精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其核心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结果是政府与企业的职能日渐明晰,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大型项目管理—基于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本质管理视角
¥33.99
本书从项目的人、物、方法、经济、环境、生态六个维度提出了项目关键里程碑节年份的匹配度,并一步提出了依据这六个维度计算项目的和谐发展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原理和方法。大型工程项目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项目周期时间长,如何做到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和成本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本书中界定了大型本质管理的概念,涵盖工期、质量、成本、风险四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本质可控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本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具。本书以港珠澳大桥项目为背景,同时选取了国内典型的六个大型项目,用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的“双全”视角行了分析。
纠纷风险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学文库)
¥47.40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均衡不充分发展所带来的诸问题会在社会生活中显现,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构建和谐美好社会,需要正视现实社会中的矛盾纠纷,并对这些问题加以系统考察和科学研究。 本书从法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动态监测和个案研究,系统考察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矛盾纠纷及其治理问题,并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探讨了纠纷风险的防范与和谐社会建设路径。
清前期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52.80
本书分六章探讨清前期的国家治理与民生政策。章政治认同:治统与道统的续,强调清朝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特别是明朝的历史连续性,阐明清朝合法性的来源以及对其统治特色的深远影响。第二章寻求秩序:土司政策的继承与变革,探讨了清在大一统政治观念背景下对于土司的治理,以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第三章深基层:保甲的普及过程,论述的是清廷控制地方社会秩序的追求。如果说以上两章揭示的主要是清朝国家治理的新尝试的话,那么,后两章则是重讨论清朝的民生政策。第四章国计民生:矿政策的演变,反映出清朝虽然关注民生,并允许贫民为糊口挖矿,但总体上民生问题从属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寓治理于解决民生之中。第五章粮食安全:社仓实践及漕盐维护,主要讨论清朝对于社仓的推行,我们看到了清廷将宋儒社仓主张付诸民生的努力。当然,清廷以社仓关注民生的实践,也蕴含着治理的意味。第六章康雍交替:雍正帝继位研究,通过一步推对于雍正帝合法继承帝位的探讨,以加深认识雍正改革及其与国家治理、民生政策的关联。
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新中国
¥24.99
本书通过回顾典型重大工程的建设,让读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一穷二白的窘困境地逐步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大发展的新中国。全书描写了工程建设者们用行动和汗水书写了中国人民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坚毅品质和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工程建设者们为国家和人民交代了一份满意的历史答卷,并且诠释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成为母亲的选择
¥23.90
“你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始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 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我们没有忘记:18个日本人的“二战”口述
¥39.90
书中,作者采访了18位与“二战”相关的日本人,他们中有被迫征召伍参战,战败后辗转被送抚顺战犯管理所,从此洗心革面,至死都为战争证言努力的日本老兵;有因缘际会加八路军的日本人;也有日本战败后顺利回家,因为良心发现,主动忏悔,渴望救赎的日本老兵;还有些日本人,虽然他们只是日本兵的后人,但也因为良心难安,愿意为中日友好奋斗终身……他们表达了对侵华战争的忏悔,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资源枯竭型城市投资环境
¥7.71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是引导投资者全面、正确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投资环境的需要。对黄石投资环境进行评估,应遵循系统性、客观性、针对 性、相对性、时效性原则。为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用三种评估方法对黄石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估后发现:用冷热因素分析法对黄石市投资环境评估的结果为中等偏 上,用罗氏等级尺度评分法评估的结果为仅比及格水平略高,用闵氏多因素分析法评估的结果为中等。用三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论比较一致:黄石市投资环境为中等 偏上。横向比较发现,黄石在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中的投资环境综合排名仅为第六,位列武汉、黄冈、孝感、鄂州、咸宁之后,略好于仙桃、潜江、天门。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何以可能
¥5.28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何以可能》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2003年,因时间关系只写成了前三章进行答辩。后一章用去了太多的时间,一是由于实践与理论是两个不同的思路和体系,二是由于未能从冗务中脱身,不觉已是五六年过去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何以可能》可看作是我近20年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总结。马克思关于个人发展问题的几乎所有重要论述,都在这里分析过了。对于后来者而言,在研究相关问题时,花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上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30.00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全书共分八讲:前两讲通过厘清现代性、全球性以及历史等基本概念,说明了作者进行反思的方法论,提出我们的认识途径是“全球现代性”的视角;接下来逐次反思过去百年中国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以及儒学和国学等知识领域经历的变革;后再次总体反思全球现代性以及中国当下的发展,并对未来作出警示。 按照“讲学社丛书”的体例,本书在讲稿之外增加了丛书总序、课后讨论、讲座主持人及评议人刘东教授的评议文章、译者董一格的印象记、媒体的专访,以及2010年德里克来华照片等内容,希望未能莅临讲演现场的读者也能多角度地领略国际知名学者的风采。 丛书简介 民国时期,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建之初即创办了“三大纪念讲座”,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思想与宗教”、“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