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残疾人服务政策研究:以家庭为中心(当代人口科学论丛)
残疾人服务政策研究:以家庭为中心(当代人口科学论丛)
尹银
¥26.39
  本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残疾人服务需求,特点在于加入了“家庭”视角,包括家庭和残疾人的相互影响及构建家庭视角的残疾人服务对策。残疾人的家庭(包括经济状况、照料资源、环境状况、家庭结构、家属特征等)对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产生影响,家庭在残疾人致残过程中要承担一定责任,而残疾对家庭产生了负担;残疾人产生的需求包括需求模式、内容、水平、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也应对应于这些方面。后,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既应该有对残疾人的支持,亦应当有对残疾人家庭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满足残疾人服务需求的良性循环,真正从根源上帮助残疾人摆脱困境。
59元6本 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及道德问题的批判(双语对照)
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及道德问题的批判(双语对照)
[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常莹,典典,刘荻(译)
¥14.99
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2005年,《女权的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 《女权的辩护》出版于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或许也有助于视“女权主义”为洪水猛兽的人破除这样的偏见,因为作者写作的年代,根本还没有“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个词语,她所使用的说法是“女性的权利(Rights of Women)”。书中谈到了教育、婚姻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对两性的区别对待,及其造成的对男女双方的不良后果。而“女权主义”追认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先驱,也因为这种种基本“权利”的不平等,正是女权主义的出发点。 “她国”系列精选了西方关于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如果你对性别议题感兴趣,不妨一读。
中国发展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发展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袁卫,彭非
¥29.17
  《中国发展报告2015》全面客观地展示和分析了中国发展指数(2014),通过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人文社会发展水平与差异进行综合测量及评价,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经济角度,以GDP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发展问题,以全球化的视角来研究增加值贸易及其影响问题。从微观民生角度,结合反映百姓心声的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4)的结果,针对百姓为关注的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物价问题、住房问题、社会收入分配问题、养老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本报告还从学术角度,对指数编制理论和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总体而言,本报告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来自学术界的观点与建议。
59元6本 唐五代科举的世界
唐五代科举的世界
金滢坤
¥27.00
金滢坤编著的《唐五代科举的世界》为作者多年来研究唐五代科举学术成果的主要汇集,分上下二编,围绕科举制的相关问题(如科举考试中的冒籍、复核、复试、监查机制、五科考试、文体、文字等)和科举与社会之变迁(包括科举与童蒙教育、清望官、举人入幕、科场风气、婚姻观念、士大夫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的变迁等)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书中结合一定数理统计,能在前贤时论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资料翔实,立论坚确。通过对其各个层面的细密分疏,来呈现唐五代丰富立体的科举世界。
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4)
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4)
葛晨虹
¥28.80
本年度的《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结合“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以及“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研究”相关课题的调研,锁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主流价值文化的大众化和现实构建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主流价值文化的建构思路、社会公众的认知认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分析。报告从现实问题调研、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思考三个维度展开,不仅强调对中国当前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把握,更注重在理论—实践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并在“怎么看”的分析基础上,展开“怎么做”的探讨和思考。
59元6本 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
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
高建昆
¥15.00
  高建昆编*的《21世纪中国大陆适度人口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研究2l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的适度人口,并深入探索了实现这一适度人口目标的路径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从而提出了包括人口自身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在内的我国2l世纪人口发展的综合战略构想。这项研究对于我国在21世纪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9元6本 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丛书:消费与犯罪
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丛书:消费与犯罪
杨玲丽
¥21.60
  杨玲丽、章友德编著的《消费与犯罪/城市安全 与社会稳定丛书》是国内较早阐述消费与犯罪关系的 著作,适合社会学、犯罪学等专业的学者,以及广大 对消费现象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消费社会有史以来第 一次*限度地释放了人的欲望:物欲、权力欲、地 位欲、表现欲,刺激着人们去捕捉那些梦寐以求的社 会认同。这种“消费成瘾”的生活方式引发了越来越 多的犯罪行为:“超越型”,“攀比型” “效仿型 ” “竞争型”等消费欲望引发的犯罪。《消费与犯 罪/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丛书》通过“消费社会—欲 望刺激—欲望的不满足—犯罪”的脉络梳理和理论阐 述,结合当前社会热议的由消费引发的犯罪案例进行 实证分析,让读者在阅读晦涩理论知识的同时,思考 社会现实问题,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59元6本 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的平等——以单位制变迁为视角
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的平等——以单位制变迁为视角
赵书文
¥26.86
本书以单位制变迁为视角,从公民身份角度探讨养老保障的平等,内容包括:引论、身份的嬗变与养老保障的平等、单位制时期的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后单位制时期的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公民身份中的养老保障权与国家责任等。以单位制为视角检视当下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养老保障制度,运用公民身份来引领和指导公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走向平等,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59元6本 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曾国屏,王程韡
¥16.99
《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题成果,旨在从知识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视角来审视知识问题。探讨了当代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的关系,知识资本的全球化及其引发的科技创新、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以及生产方式全球化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与创业型大学,以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来的“新政”等理论和现实议题;后,着力于我国国情,大尺度地讨论了纵向(中央与地方)与横向(东、中、西部)协调,城市与整个作为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为了实现协同创新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必须努力的方向等重要构想。
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邓启耀
¥7.65
台湾中兴大学校园里有只奇怪的黑天鹅,人们总能见它离开栖息的池塘,蹒跚走过繁忙的小路,来到车流如织的停车场,然后对着任何一辆光可鉴人的深颜色汽车瞅上几个小时,还不时与汽车亲昵地碰碰头。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的陈木全主任解释说,这只可怜的母黑天鹅太孤独了,以至于把深色车漆倒影里的那个它当成了同类——几个月来,这只母鹅先后失去了幼子和丈夫,成为整个校园里的黑天鹅。1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一只公绵羊近日闯入兰开夏郡的一户民宅大肆破坏,造成了7千英镑的财产损失。原来,处在发情期的公羊逃跑,路过这家大门时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觉得那一定是来争抢母羊的竞争者,一怒之下撒开蹄子冲
59元6本 家庭与社会
家庭与社会
张国刚
¥27.78
本书收录的十篇译文出自英语世界不同地区的作者之手,分为三个主题单元。前两个单元的六篇文章是西方学者关于近代早期欧洲社会和家庭的研究,都表现出对20世纪中叶以来历史学被过度社会科学化局面的反拨,回归历史叙述的视角;同时非常注重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定位一个局部或具体事件的意义,而社会变迁本身也一致被理解为一个政治、经济、宗教、知识、群体活动、个体意识等各种因素相互纠结的网状结构。简而言之,这些作品都体现出19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新文化史”视野对社会史研究的新影响。第三单元收录四篇西方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采用西方社会史研究中已被认可的思路或观点的同时,试图对其在中国历史语境下的有效性进行修正或补充。因此,这些文章在传达海外汉学研究基本面貌和为中国学者提供视野性和理论性启发的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新文化史的基本精神——没有可供教条主义式套用的普适性理论和结论。
乡村建设理论
乡村建设理论
梁漱溟
¥30.00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也论女权
也论女权
读书堂
¥2.90
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看来有必要回到根本的原则上来寻求简单的真理,并对某些流行的偏见展开毫不留情的斗争。为了扫清我的道路,必须让我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看起来可能和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一样地明确;虽然在和人们的各种行为动机牵扯到一起时,这些答案正遭到人们在言论上或行动上的公然的反对。
也论社会命运之一
也论社会命运之一
读书堂
¥2.90
应当非常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一个良好的社会组织应当具备的许多条件中的个条件是,必须生产尽可能多的财富,使它所生产的财富落到每一个人的手里,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满足他的天性的种种需要和要求的手段,使人人都能吃上丰盛的菜肴,而不是象今天这样,饭桌上可可怜怜地没有什么东西,大家饿着肚子,互相争夺食物。
也论特权
也论特权
读书堂
¥2.90
有人说过,对于获得特权的人来说,特权是优免,而对其他人来说则是丧气。如果此话不错,那就得承认特权的发明乃是一种可悲的发明。让我们设想一个组织得尽善尽美,无比幸福的社会;要彻底搞乱这个社会,只要将优免给予一些人而使其他人丧气就足够了,这点不是很明显吗?
“以人为本”安全观的一种社会学探索——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以人为本”安全观的一种社会学探索——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杨敏
¥42.50
《马克斯主义研究论库(第1辑)·“以人为本”安全观的一种社会学探索: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个体安全研究,从社会学学科视角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作者力求坚持一种“多棱透镜原则”,以促成社会学不同传统理论范式(实证范式、解释范式、批判范式)的融合汇聚,推动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向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展,增进宏观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马克斯主义研究论库(第1辑)·“以人为本”安全观的一种社会学探索: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着力展示宏观社会的整体安全需要与微观个体的实际安全诉求的多面性和一体性,并重视学术研究与对策研究、知识关注与现实关怀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内容上涉及了目前我国个体安全的重要方面,如社会公共治理、社会群体和阶层、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关系、企业、家庭、高龄老人健康、城市居民个体安全状况、互联网技术等等。这些探索旨在促使安全知识体系进一步走向生活、走进民众、贴近人们的实际诉求,对个体身临其境的安全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解释人们生活中现实的和潜在的困扰,并探寻与之相应的实际对策和建议。
59元6本 以房养老释疑
以房养老释疑
柴效武
¥34.72
  以房养老是“年轻时代以钱换房居住,年纪大时 用房换钱养老”,是将家庭拥有的住房资源与货币资 源融会打通后的好配置与安排,是强化养老保障制 度的一大创举,使得大家拥有的有限资源的效用发挥 到一种淋漓尽致的结果。这一思路一经提出,犹如巨 石击水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各类人员给予以房养老极 大的关注,且有着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的理解 和感受,说好的将它捧得伟大之极,说坏的将它贬得 几乎一无是处。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此的答 疑解惑、细致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以房养老释疑》 的出版,正在于为大家认识和把握以房养老的基本思 路和操作方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和价值。   本书对以房养老中的种种事项给予较为深入的描 绘和介绍,对大家心目中尚存的对以房养老和倒按揭 的各项疑问以答疑解惑。笔者柴效武遵循这一目的将 《以房养老释疑》一书摆放在大家面前,希望本书的 出版能得到大众的满意。
59元6本 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
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
刘森林
¥37.81
  从社会史、历史地理学和建筑学等层面和角度对区域文化中的历史建筑及人居环境展开考察和探讨是近年来进行《中华遗产·人居典范》系列书籍包括《徽州朝奉——村落、士商、互动》在内所采取的基本路数,这种跨学科或融汇诸种角度的“科际整合”式的探究似乎较有可能比较系统地认识和厘清昔时种种繁复的“场景”。这些工作的展开一方面依托诸学科之研究者的宏论和相关历史资料的搜罗和爬梳,另一方面与本人多年的关注也不无关联。大约自1998年以来至今,余数十次穿梭、徜徉在徽州的村镇乡陬中,体悟和积累了必要的素材和经验——这一点,看来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硕士生(2004级)以《徽州民居室内设计》为论文专题,先行展开初步的探讨和摸索。   将学术成果以通晓畅达的表述方式展开和呈现,关乎体例、面貌和质地而兹事体大。余少时才疏发扬,赖博记之长,著文撰章常迅捷而就。及长思虑深沈,渐迟且缓,落笔似褒衣大袖、危坐正襟状,故文章读之颇费心力。本书初稿完成后,复经百日删殳和锤炼,然宿习一时仍难更易。在工作中,硕士生郭芬、常州工学院吴文治、东海学院黄海和江阴张树明等提供部分照片,硕士生王嫣协力编排版式,博士生李刚打印文稿,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潘泽泉
¥34.80
在社会建设的全球经验中,作为平民主义意识形 态和新型政治的社区建设一直置于被遮蔽、救赎和拯 救的历史语境。《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和发展》 从社区建设的方法论基础、理论建构逻辑、全球经验 、行动框架和实践策略等议题出发,反思在地方性知 识销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日渐蔓延、道德失序和 伦理丧失加剧、公民意识缺失的社会中,如何经由社 区建设实现社会重建,培育、维护,并发展公民精神 ,培养社会成员彼此的信任,重建社会道德方案,促 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稳定。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
洪大用,马国栋
¥24.31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研究了西方生态现代 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产生背景、发展历程 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比较了其与一些主要的环 境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包括中国在内的相 关国家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作者指出,生 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关切是西方式的“现代化”是否 可以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持续推进下去,以及基于西 欧实践所概括出的“生态现代化”模式是否具有全球 的普适性。作者认为,作为西方学者对现代工业文明 转型的一种探索,生态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一些具体 观点不乏借鉴利用的价值,可以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作出贡献,但是其与中国基于自身发展实践而提 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些本质性的区别。全球各国 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多样化的实践以及自 主性的理论创新,有可能预示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发 展正在进入“全球共构”阶段,终有可能促成更加 具有全球包容性和指导性的新一代的理论形态。   《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由洪大用、马国栋编 著。
道德社会学引论
道德社会学引论
龚长宇
¥16.80
  《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承继迪尔凯姆的道德社会学范式,努力构建一个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认为,道德社会学围绕道德事实尤其是道德行为事实展开,由于道德行为主体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道德事实,另一类是社会道德事实,两类道德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相互影响、制约和建构。个体道德事实主要探究道德社会化这一核心主题,社会道德事实主要研究与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相对应的婚姻家庭、职业以及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状况,两类道德事实研究终指向对正常状态和失范状态下测量指标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