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幻想即现实(再版)
幻想即现实(再版)
曾奇峰
¥62.00
幻想是内心的现实,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与你有关,与世界无关。 本书源于治疗过程,是作者面对纷纷扰扰的家庭关系、雾里看花的情与爱、越管越糟糕的亲子关系、无法控制的自我……认认真真地思考,给中国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出的一剂“心灵解药”。让身陷问题深渊的人们重新认清现象背后的事实,找到幸福的方向。 这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专业治疗记录书,更是非专业人士自我学习的书籍,是一本真正解决自我、爱情、婚姻、父母、子女问题的心理学读本。阅读这本书,好像在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像一面镜子,照亮内心的世界,让你有勇气直面人性的幽微,透过曾奇峰老师一双妙手探查到心理疾病的真相,发现你在通往改变命运的路途上行的战争,拨心灵的伪装,深潜意识,探查到你不知道的人生。 学习爱和被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肢体语言的秘密:行为心理学
肢体语言的秘密:行为心理学
王邈
¥6.72
《肢体语言的秘密:行为心理学》以作者近20年来的行为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大量调研、实验数据为素材,对肢体语言行了形象、深、透彻的解读。书中既有丰富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本书以人际交往中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被关注度为线索,从头到脚、从肢体动作到身形体貌、从语音语调到语言形式,帮助读者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神情,聆听他人的话语及语音语调,在人际沟通中更加准确地了解他人内心状态,从而对对方真实意图做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判断,对从事商务谈判、企业管理、销售经营、侦察审判、心理咨询等职业领域的读者群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摆脱精神内耗:为什么我们总被内疚、自责和负罪感支配
摆脱精神内耗:为什么我们总被内疚、自责和负罪感支配
[美]瓦洛丽·伯顿(Valorie Burton)
¥39.00
一本帮助习惯性内疚者抵抗负能量的暖心指导书 哪怕再不想面对,也要勇敢地剥内疚 看清内疚感从哪里来,才知如何安放它 在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的能量层级图表上,内疚处于负能量的倒数第二层。在这个能量层级的人经常会感受到自责、懊悔,总是觉得对不起别人,甚至会陷重度抑郁或者成为可怜的受虐狂。 生活教练瓦洛莉·伯顿在书中传授给了我们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练方式——剥离流程,来帮助我们对内疚的事情行剖析,找出内疚的深层次原因。 ·P(pinpoint):确定“内疚触发”。 问:是什么触发了我的内疚感? ·E(examine):审视你的想法。 问:关于这个内疚触发,我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 ·E(exchange):把虚假的想法换成真实的想法。 问:针对这种情景的更准确的想法是什么? ·L(list):列出你的证据。 问:什么样的行动、价值观或证据会支撑关于这一情景的真实想法? 如果我们放任自己被内疚感掌控,就会对自己不满意,会在内疚的支配下做出不理智的决策,做出无意义的事情,终伤害我们的工作、生活、亲密关系,甚至会让我们的爱扭曲。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疚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摆脱内疚感,解放自我,重新掌控生活的方向。
59元6本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奥)阿德勒
¥32.00
《自卑与超越》,现代社会人类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我的不满足/自卑,是可被认知的,可被超越的——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后超越自我,改善生活,在工作、事业上有所突破,完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59元6本 轻疗愈3:敲除疼痛:15分钟,敲开被压抑、被隐藏的情绪!
轻疗愈3:敲除疼痛:15分钟,敲开被压抑、被隐藏的情绪!
(美)尼克•奥特纳(Nick Ortner)
¥23.99
疗愈身体疼痛,从抚慰情绪始 奥特纳以他的*部作品、《纽约时报》畅销书《轻疗愈》为基础,提出一套惊人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情绪释放疗法,制定步骤详细的敲方案,手把手地教读者通过敲穴,减轻而消除慢性疼痛。 在疗愈之旅中,尼克从表面的疼痛,逐步深探究疼痛产生的原因,用简单易操作的敲方法,带领读者疗愈过往的情绪伤痛,并公布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疼痛疗愈技巧,例如:释怀过去,建立个人界限,处理没营养的人际关系,正视医生诊断结果的力量,克服愤怒等。 尼克关注的不仅是帮助读者治疗疼痛,还希望教授读者*有力的方法以掌握自己的身体,活出*理想的人生。
原来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恋、善变、边缘、冷酷的人在想什么
原来这就是B型人格:那些自恋、善变、边缘、冷酷的人在想什么
陈俊钦
¥19.15
    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制订的《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人格类型被分为A、B、C三大类。其中B型人格者的特包括:他们给人的感觉虽颇为亲切,但不容易深交;看似关心别人,其实在意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他们对人我界限掌握不佳,交浅言深、情绪勒索、若即若离是常事;他们信奉“刹那就是永恒”,想要留住自己喜欢的一切;他们生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根据程度的不同,拥有B型人格特质的人还可分为B型人格倾向者和B型人格障碍者。在某种意义上,B型人格甚至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温床。     在大众对“B型人格”知之甚少的今天,“B型人格”的相关问题普遍被视而不见,B型人格者即便自己内心痛苦,或是亲友极度困扰,也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本书就是改变这一切的契机。专业精神科医师陈俊钦根据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结合真实案例,深度剖析了B型人格者的心理动机,并提供了各子人格自救、他救的措施或者注意事项。     通过本书,你不但能了解B型人格及其四个子人格的特质和外在表现,也能学会当自己、亲友或伴侣是B型人格者时,该如何应对或提供帮助,实现B型人格者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
59元6本 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
黄国峰
¥35.40
现代人常患两种病,一种是焦虑,一种是抑郁。焦虑的人瞻前,面对未知常感到焦躁不安,在他们眼中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总是活在未来。抑郁的人顾后,过去发生的事、遇到的人让他们久久不能释怀,可以说他们总是活在过去。 无论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能让我们专注于眼前的人事物,把精力投到发现和创造当中,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为过去赋予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过去等于现在、现在等于未来,才能活出绚烂的人生。
59元6本 大脑的故事
大脑的故事
(美) 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
¥47.43
● 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美的杰作,而大脑是其中神秘的存在。我们通过它在世界上来往穿梭、做决策,放飞想象力。 我们的美梦、清醒时的人生,都源自它飞速运动的数十亿细胞。我们历经悲喜、绚丽多彩的完整人生,都发生在这区区 1.4 千克重的东西里。 而如此重要的大脑,一直像一个难解的谜题,困住了无数*的科学家,也被我们所忽视。在《大脑的故事》中,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西部世界》科学顾问大卫·伊格曼,用一篇篇引人胜的故事,为你展现脑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带你领略大脑宇宙的奇妙之处。 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 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现实”会消失吗?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时间变快或变慢了? 做决定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有人不能快速做决定,总是犹犹豫豫? 有真人电影,我们为什么还要看动画片? AI时代,我们是否可以不靠大脑存在? …… 在《大脑的故事》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你会看到大脑如何塑造了我们,我们如何依靠大脑感知世界,如何做出一个个影响我们人生的决策,以及未来人类将走向何方。没有一本书,比《大脑的故事》更适合作为脑科学的门读物了。阅读这本书,不需要你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只需要带着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的欲望就够了!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奥)阿德勒,欧阳瑾(译)
¥3.00
本书是人类心理学阿德勒的经典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59元6本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
(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美)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42.25
21种思维谬误 相关性谬误 1. 诉诸人身的谬误——试图通过讨论立场的来源而不是针对立场来反驳论证。 2. 稻草人谬误——通过歪曲对方的观来驳斥对方。 3. 虚假的两难境地——试图提供难以受、难以企及或难以置信的选项,结论只能从这些选项中择取。 4. 错置举证责任——通过把举证责任推给对方来支持或证明自己的立场。 5. 乞题——把待争议的论重新包装成“证据”来出示。 6. 诉诸情感——通过煽动我们的情感来“支持”论,而不是给出真正的论证。 7. 无关结论——难以归为上述各类的相关性谬误。 非演绎谬误 8. 概括谬误——仓促概括、从例外中概括。 9. 弱类比——根据事物间有争议或不重要的相似性提供论证。 10. 错误地诉诸权威——试图通过援引非权威的消息来源支持主张。 11.错误地诉诸公众——引用公众意见来处理无法由公众意见解决的问题。 12. 求因果关系的谬误——认为先后相继的事件之间,或两个同时出现的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 13. 滑坡——未经证据支持地警示某些事情会逐步发展出一个不受欢迎的结果。 14. 无法检验的解释——基于无法检验的解释表达观。 形式谬误及语言谬误 15. 三种形式谬误——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中项不周延。 16. 模棱两可与歧义谬误——同一论证中多次出现的某语词或短语可以做不同的解释。 17. 合成与分解谬误——把某物的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错误地归为整体特征,或是相反。 18. 混淆解释与理由——假定解释某事件发生的方式或原因,试图为该事件提供理由或辩护。 19. 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未能注意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反对关系的命题不可同真但可以同假。 20. 一致和不一致——前后矛盾的信念是不一致的,但这并不构成对所持任何信念的反驳。 21. 误算概率——错误组合独立事件的概率、赌徒谬误、忽略先验概率与错误归纳换位。
套装特惠下单19.99元 和自己内心的冲突面对面(套装共18册)
和自己内心的冲突面对面(套装共18册)
科里・弗洛伊德,黄国胜等
¥499.00
本套装包括《走出孤独:建立真实关系,重获亲密与爱》、《隐藏的人格:揭开人格面具的秘密,探寻真实的自我》、《与内心的冲突和解:激发人生动力的内在成长课!》、《真正的接纳,就是爱上不完美的自己》、《情绪断舍离:清零负能量,激活高效人生的7大关键!》、《梦的解析(经典畅销版)》、《大五人格心理学(比九型人格更好用的人格测评工具)》、《如何才能没压力:遇见内心平衡的自己》、《阳光的你,抑郁了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告别“微笑型抑郁症”!》、《披着羊皮的狼:如何与控制型人格相处》、《连接感: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焦虑》、《心理韧性的力量》、《心的重建:生命中的失去,就是重整命运的机会》、《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共情力》、《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如何才能不焦虑》、《超越自卑:如何运用同理心战胜自卑感》
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
阿迪亚香提
¥6.00
    如果你不加干预,随顺万事,如果你放弃控制的欲望,相反去拥抱在每一个当下呈现的体验,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14年的学禅过程中,阿迪亚香提发现:老到的修行者都将修行作为目的本身来看待,而不是将修行看做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他终认识到,唯有放下一切技巧——甚至视自己为修行者的概念都要放下,这样修行艺术的大门才会向你,从而让自身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中。《真正的修行》邀请你加日益增长的阿迪亚香提修行者行列,一起学习:     如何“无为而为”,深体验当下时刻。     沉思性的自我质询和减法之道:如何提出强有力的觉醒问题——并确立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记忆赋能:15天练出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记忆赋能:15天练出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日]池田义博(池田義博)
¥19.15
  跟着书中的练习就可极大地改善你的记忆力!练习前你要了解池田义博是如何记忆的:     *步:认识到剥夺记忆力的元凶是“无聊”。“兴趣”给大脑带来了很大的冲,因为“兴趣”会让人们一边欢欣雀跃一边触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从“兴趣”始找到记忆的大门。     第二步:大脑的记忆“闪现”关。为了大脑能够记住事物,必须掌握所谓的“记忆关”,“记忆关”的时候,便能给大脑带来冲,大脑在收到信号的时候,有助于形成记忆。     第三步:摩擦产生“灵感”的传感器,你的记忆力就会好起来的。大脑经常需要有获得灵感的意识,这种意识在这里被称为“灵感传感器”,能够帮助大脑记忆关,自然而然地集中精力。     第四步:提高效果的诀窍是集中精力。注重“兴趣”与“记忆”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一边放松,一边集中精力努力练习记忆。
59元6本 隐藏的自我
隐藏的自我
(美)大卫·伊格曼
¥22.80
为什么在意识到前方有危险之前,你的脚已经踩上了刹车?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在晚上发一些感性的文字?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发生婚外恋? 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保守秘密? 为什么你总是管不住自己? …… 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关,而实际上,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自己。卡尔·荣格说:“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有另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隐藏的自我》从脑科学的角度,为你揭示人类行为、决策背后的大脑运行机制,帮你重新认识“我是谁”。 《隐藏的自我》是提高自我认知的一本绝佳读物。作者大卫·伊格曼以化的眼光,用丰富的实验、经典案例、前沿科技,辅以哲学性的思考,循序渐,逐步深,带我们一窥人体中复杂又重要的器官——大脑。我们的希望、梦想、 恐惧、灵感、迷恋、幽默感和欲望,都源于大脑这个奇怪的器官,当它改变时,我们也会随之改变。这本书帮我们认识到我们所看、所听、所想的局限甚至谬误,从而帮我们辟更广阔的认知阶空间。 ● 伊格曼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案例,阅读这本书,不需要你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只需要带着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的欲望就够了!
59元6本 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韩)理端著;谢恭霓译
¥59.80
这是一位“资深病友”写给与病同行之人的说明书。书中集结了作者和病友们的亲身体验,带读者去“精神病人的世界”一探究竟。作者用真诚、亲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真实的患病经历,也告诉人们如何带着疾病积极生活。 本书收录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患者们对患病体验巨细无遗的讲述,更深探讨了病患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花时间面对及克服的课题。比如,次去看精神科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跟身边的亲友坦白自己的病情,如何看待药物,如何有效与医生对话并制定治疗策略,如何处理工作、学业、财务、恋爱问题等。有了这样一本贴心的指南,精神病人的世界将不再冰冷和孤独。
59元6本 你的感觉我能懂:用共情的力量理解他人,疗愈自己
你的感觉我能懂:用共情的力量理解他人,疗愈自己
(美)海伦·里斯 (美)莉斯·内伯伦特
¥38.00
共情是一种需要通过练习培养的能力。临床心理学家海伦·里斯博士发现,医院里医生对病人共情的缺失极大地妨碍了治疗的效果。鉴于此,她发了E.M.P.A.T.H.Y.七要素共情训练法,用来培训医生提升共情能力,有效提升了医生的治疗效果。 在本书中,里斯博士将这一套有效的方法推广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她总结了关于共情的新神经科学研究,并基于研究发现和多年的培训实践,全面讨论了在职场、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网络社交媒体中,如何通过培养并践行共情,实现巨大的改变,让工作更高效,关系更亲密,育儿更有力量,也让社会更和谐美好。 “你的感觉我能懂”的“你”不仅仅指他人,我们还需要学会对自己共情,书中也介绍了关怀、疗愈自己的方法。
59元6本 逻辑学的奇妙世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逻辑学的奇妙世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野矢茂树
¥38.00
本书是由资深哲学教授写作的逻辑门书,将带你运用逻辑学中有趣的基本常识,“表达清楚”“轻松让对方了解自己”。本书前半部分不使用逻辑术语,只从日常语言中提取逻辑学话题并行讲解;在后半部分讲解逻辑学的重要工具——符号,而带你了解现代逻辑的基本体系——谓词逻辑,手把手教你专业性地学儿逻辑。本书对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变得更有逻辑性的人都有用。   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让你成为逻辑学方面的专家,而是带你正规地懂一儿基本逻辑常识,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轻松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事项,透彻学好计算机和数学,以及顺利应答公务员和CPA等考试中涉及逻辑的考试题。
59元6本 深渊回响:一位法医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手记
深渊回响:一位法医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手记
(新西兰)格温·阿谢德,(美)艾琳·霍恩著;张越译
¥59.00
格温医生与罪犯了三十年的交道,本书是她亲撰的工作手记,精心记录了十一个真实的人性故事。这些罪犯既是犯人,也是病人,格温医生像侦探一般,小心潜一个个如深渊般黑暗的内心世界,找出他们最终犯下骇人恶行背后的关键,并试图唤醒心灵深处久违的善良与脆弱。这些故事看似骇人,却一次次映出我们人生的影子,让我们感慨于人性是多么相似,有着多么超乎想象的善恶潜能。
59元6本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美]丹尼尔·西格尔(DanielJ·Siegel)
¥32.40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解释大脑复杂的运作机制,讲述了心理和大脑的协同作用。将古老的冥想实践与现代神经科学、心理疗法行了整合,揭了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神秘面纱。 西格尔博士提出的第七感理论,堪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达尔文的化论并驾齐驱,在身、心与大脑整合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人类的五种感官知觉,让我们得以探索外在世界;第六感,让我们得以察觉自己内在的生理状态。第七感,则是一种向内观看的能力,也是本书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博士结合脑神经科学与心理临床治疗的研究结晶。第七感不仅使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也使我们体悟他人的感受, 从而在彼此间建立情感联结。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是作者丹尼尔·西格尔25年临床经验的成果。它指导我们如何掌握第七感这项技能,让读者了解,其实我们有比自己想象的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大脑、人际关系,甚至是某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从而实现自我蜕变,获得幸福、健康,以及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一周特价4.7-4.20 口袋里的心理学
口袋里的心理学
李梦瑶
促销价:¥9.99|¥59.90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而决定的。本书从职场提升、生活态度、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四个方面,搜集100个心理学效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看似艰深晦涩的定律法则阐述得透彻明了又轻松有趣,并送上直有效的解决方法。100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搭配100条有用的人生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共鸣,然后恍然大悟,生活也不过如此。   当你懒得思考的时候,请翻本书,就会发现生活自有答案。
59元6本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卡伦·霍妮
¥12.99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系统地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ZUI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本书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