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个梦想:如何看待中国梦
¥28.99
《我有一个梦想:如何看待中国梦》是中国外文局重出版项目“人民中国”丛书首批推出的作品之一,书中的每一章从一个问题出发,结合史实,回答“什么是中国梦?”“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追梦历程?”“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等等问题,是一部讲述当下中国基本制度和发展大势的优秀通俗理论作品。


路在脚下: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99
《路在脚下: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新时代的?”“中国人是怎样选择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是怎样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等问题为导向,配合丰富的史实,回答“中国道路是什么”的问题,帮助读者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研究
¥29.00
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研究成果的引入和传播,为我们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打开了一扇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视角,而且在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上引发我们新的思考与创新。我们也只有带着审视与批判的眼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才能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展开与国外学者的平等对话。 本书所选文章主要集中在生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文章的作者分布多个国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链论
¥65.80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新话题。本书系统阐释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和具体过程,并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脑过程及其理论教学(厘掘思想、创新内容、讨辩激思、写讲促学、评阅叙事、交流汇报)、实践教学(观、听、访、演、 帮、思)、管理教学(考勤、作业、考试、活动、叙事)。理论教学是指向,实践教学是深悟,管理教学是保证,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发力,共同组成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立体。本书展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侧面,提供了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案例,孕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一步发展。本书既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生阅读,也适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师生阅读。


共同体、未来社会与美好生活
¥40.80
本书由未来社会的前沿问题、未来社会的可能设想、未来社会的当代实践以及有关未来社会理论的探索争鸣等内容构成。其中“前沿问题”部分侧重收录近年来国外有关未来社会的基础理论探讨,以及作为未来社会理论根基的“共同体”、“好生活”等核心思想的文章;“可能设想”部分侧重收录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作为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共产主义思想的不同理解的文章;“当代实践”部分侧重收录当今世界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成果和教训文章;“探索争鸣”部分则侧重反映针对当今资本主义替代方案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不同观之间的论战和交锋。


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24.00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雄辩地证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关键奥秘所在。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书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注重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丰富滋养,系统梳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形成发展脉络,深刻阐述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赓续传承和不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价值意义,既适合做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考书目,也适合做各级党校、各级党组织培训党员、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
¥18.00
好说推荐,值得阅读


无法实现的美国“平等梦”:美国“肯定性行动”与黑人就业(1965—2000)(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美国“肯定性行动”是1965年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启动的旨在保障黑人等少数族裔、妇女等弱势群体平等就业政策,后来又扩大到升学等其他领域。本书依托原始文献和资料,对美国黑人就业领域的“肯定性行动”行系统研究,全面考察了1965年至2000年黑人就业领域“肯定性行动”的思想渊源、发展变迁和对改善黑人就业状况、减少就业歧视所起到的效用,深剖析了“肯定性行动”政策的出台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政治、思想和种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产物。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肯定性行动”也始终与经济政策同步变化,并导致其一波三折。由于追求所谓的“结果平等”,“肯定性行动”一度发展成为“配额制”,围绕该政策产生的争议也随之甚嚣尘上。“肯定性行动”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和鲜明的阶段性,它不可能消除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也无法实现美国人的“平等梦”。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25.20
本报告聚焦于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防控治理。报告从多个层面展:一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疫情心态网络化的不确定风险与应对策略;二是从空间、治理等方面对疫情防控行社会学理论分析;三是对疫情防控中的案例或典型事件行社会学讨论。本报告讨论的主要话题或网络案例包括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情感与技术治理、电商平台的运作与影响、自媒体信息的引导与治理、志愿者精神的扩展、社会认同的建构等。报告从社会学多个视角出发,力图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一幅疫情防控的社会图景,希望有助于人们认识“疫情社会”的发生与运行逻辑,而为疫情防控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当代诠释
¥47.40
异化概念贯穿马克思思想体系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一直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新世纪以来,国外对马克思异化问题的讨论,从哲学领域延伸到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从概念分析和文本梳理延伸到伦理、价值等实践领域,乃至与其他思潮产生共鸣,异化问题具有宽广的发展空间,显示了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集中收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异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学者注重异化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对精确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作出了贡献。另一些学者从具体的经济社会现象出发,试图发掘异化理论面对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剥削等现象的解释力,甚至还指出了异化对于革命的动力作用。关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其他思潮的共鸣,学者们主要关注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向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延伸思考。


学科、学术与话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研究(1919—1949)(上、下卷)
¥130.80
本书对该时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主要历程、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学术话语权争夺、中国共产党推动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体系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和由此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等诸方面文献资料行系统收集与整理,深挖掘该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初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方面珍贵历史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丛书)
¥28.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在当代中国交融生成的一种新型现代社会主义文明,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文明特质、文明自信、文明战略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文明特质是深层原因。无论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觉自信,还是现代化、改革、法治、党建的战略布局,都浸润着实事求是、体用不二、知时守中、重民尚德、和合共生的文明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虽未定型但已初具雏形,可称为“共生型文明”。其发展趋向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社会主义”。本书适合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有关研究人员以及一切对中国道路和中华文明抱有温情与敬意的社会人士阅读。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4辑)
¥46.80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发展创新予以探索;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学术交流平台。本书是第4辑.


文化安全
¥19.99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是我们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实现社会稳定和中国和平发展的准备性条件。新世纪的文化安全研究, 将是我们确立与中国经济地位相符的文化影响力的现实基础,这需要文化安 全研究思路的拓宽,文化安全观念的拓展,更需要文化安全维护的战略谋划。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
¥25.99
在分析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背景、概念、必要性和治理路径的基础上,作者对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国际人权机制等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一一行了剖析,指出了上述国际机制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制约因素。作者认为,上述国际机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提供全球卫生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在于其过程不符合公共产品供应的“三角结构”,即这些国际机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并没有实现决策的公共性和收益分配的公共性。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国际机制中由权力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民主赤字”、强制争端解决机制的缺位、各国的经济利益驱动,以及巨大的南北公共卫生差距等。此外,本书还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以2003年“非典”危机为例分析了中国的公共卫生外交所存在的问题。


日本的选择
¥19.99
国家利益究竟是什么?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将如何选择?日本前驻沪总领事、东京大学教授小原雅博从“放的国家利益”出发,探讨何为日本的国家利益,而剖析在世界秩序变化的过程中,日本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全面阐述日本外交政策新思维。作者认为,日本要在协调他国利益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


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选辑
¥16.00
《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选辑》,是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撰写的第三部论文专辑。是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辽宁省第二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征文活动优秀成果的汇编。 编委会在征集到的160多篇论文中精选了67篇论文,作者既有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也有其他高校、党校教师的优秀论文。旨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和战略意义,以理论研究成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
¥67.68
本书立足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借助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优秀研究成果,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证研究,从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治理等领域,梳理东部发达地区(江浙沪)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典型案例,总结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实践经验、特和规律,以期推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的理论发展。本书的特:*,实证性。研究案例源自政府部门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践经历与归纳总结。第二,新颖性。研究内容突破传统政府的一般职能,立足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紧迫的任务目标,聚焦权力下沉背景下的基层、民生、市场、稳定、生态等内容,针对东部地区近三年的地方政府治理实践,行相关经验总结和问题探讨。第三,应用性。本书在凝练学术界观的基础上,通过引经典案例,按照相关理论脉络,嵌编者的独特观,以期实现案例在其他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中借鉴或应用。第四,规范性。本书严格按照实证研究的逻辑来每一个模块。本书的阅读对象主要适合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师生,以及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实务界人士。

一战风云
¥29.80
本书分决策内幕、战火烽烟、碧海风波、特战疑踪等九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全书分为九章,辅以上百幅珍贵照片,尽量还原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


小康中国
¥40.9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它意味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20年是全面小康的实现之年。《小康中国》聚焦近70座有代表性的县市,充分挖掘我国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先典型,展现社会群体为增强更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奔跑”的生动案例,多角度呈现人与祖国、人与城市的美好故事,完美记录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彰显新时代经济社会治理的中国智慧。 这些经过深度挖掘的内容丰富、扎实、真实,反映了改革放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既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见证,又可为国内其他区域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可贵的示范。


我的伯父周恩来
¥39.99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戴,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的伯父周恩来》作为*部亲人回忆周恩来总理的作品,力求把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把关于伟人的真实情形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