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哈佛经典讲座
哈佛经典讲座
(美)威廉·尼尔森,尤娜
¥11.99
学习的*成本,是时间。 如何在短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尽可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位? 哈佛大学校长邀集30位世界*教授,就人类社会的9大核心知识领域,行了42堂深浅出的讲座,终集结成这部《哈佛经典讲座》。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不仅美国大学生人手一册,也几乎成为美国家庭的藏书。 本书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囊括了3000年来的人类知识精华,涉及的原典达百部之多。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聂石樵文集(套装共13册)
聂石樵文集(套装共13册)
聂石樵
¥566.80
  聂石樵先生,1927年1月20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二十四)生,山东蓬莱人。1949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53年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古代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聂石樵先生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古代作家研究、作品笺注为学术方向,论述包括从先秦到清代,从诗歌、散文、戏曲到小说等各种体裁。“聂石樵文集”除收入《先秦两汉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小说史略》、《屈原论稿》、《司马迁论稿》、《玉溪生诗醇》、《楚辞新注》、《杜甫选集》、《宋代诗文选注》等专著外,另将学术论文分别辑为《古代诗文论集》、《古代小说戏曲论集》两部分。
49元5本 远山的回响: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远山的回响: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央广网编著
¥40.8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赢脱贫攻坚战,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国乡村振兴之路上从不缺少动人动容的瞬间:基层干部带领老乡们摆脱贫困、致富增收,新媒体背景下新农人奋斗昂扬的精神面貌,有理想、有魄力的城市青年扎根农村并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等,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就蕴藏在这每一个“小故事”中,体现在每一位奋斗者的身上。 书中选取30个典型案例,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多种角度,包括产业振兴、科技振兴、组织振兴、文旅振兴等,对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成果做了精彩记录。本书不仅是对乡村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一次美好展望。 用百姓话说家国事,本书在朗朗上口的百姓语言中成为连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关注乡村、热爱乡村,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孟子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试读本)
孟子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试读本)
杨伯峻译注
免费
杨伯峻先生在精研《孟子》的基础上,对《孟子》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简赅,译文清晰明了,考据全,语言朴实通达,,是学习《孟子》的门佳作。
49元5本 简·爱--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简·爱--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英]夏洛蒂·勃朗特著 吴冬月译
¥31.50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被寄养在舅妈家,后来被送去教会学校,成年后做了家庭教师,历经坎坷,最终收获了雇主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小说中的简·爱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并不因此而自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立自强的人格,从不向命运低头。简·爱的文学形象以及小说精彩的故事、优美动人的语言和励志的精神动了一代代读者。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简·爱》由英文原版直译,精校精编。译文忠于原著,准确、流畅、优美。书前“导读”介绍《简·爱》的作者生平、人物形象、思想内涵、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注释文中的疑难字词、知识典故等,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论语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试读本)
论语译注(精)--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试读本)
杨伯峻译注
免费
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简赅,译文清晰明了,考据全,语言朴实通达,并附《论语词典》,是学习《论语》的门佳作。
宋代笔记的文体自觉与新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宋代笔记的文体自觉与新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刘师健著
¥61.60
 宋代笔记是笔记体制演变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围绕笔记的“新变”这个核心内容,本书阐明宋代笔记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功能,系统剖析宋代笔记的文体构成和文体特征,揭示宋代笔记对后世笔记作品创作范式的引领与规范作用。通过对宋代史料、笔记文献的系统梳理,本书将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从个案分析逐步上升到总体的理论概括,将笔记研究从传统的文献、史料研究引向对笔记文体本身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亦注重突破以往囿于小说的研究框架,对建构宋代笔记文体体制研究体系行了有益的尝试
张九成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张九成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李春颖著
¥61.60
本书以道学范围从南宋初期到朱熹掌握道学话语权的转变趋势为思想背景,从气论、天人关系、心性论、工夫论、经学、儒佛关系等方面,系统研究张九成哲学思想的逻辑构架和特点;同时注重思想史脉络的梳理,分析张九成对洛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其他理学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尤其是与朱子学之间的差异、儒佛之辩等,以期呈现其思想原貌,并丰富对南宋初期理学传承与发展状况的认识,展现这一时期思想史的连续性。
49元5本 中韩数字人文论文选集 *辑
中韩数字人文论文选集 *辑
李国英,乌云毕力格,[韩]金愚政主编
¥49.20
.
中国画学术语研究
中国画学术语研究
刘玉龙著
¥68.60
中国画学“术语”,即传统画学里的“关键词”,是描述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形式、技法、风格、意蕴及观念等方面的专门词语。理解把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欣赏、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及其相关创作、相关理论。 本书在梳理大量古代文献和绘画作品,广泛吸收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证分析了丹青、水墨、设色、赋彩、笔墨、泼墨、破墨、白描、没骨、界画、写意、写生、院画、文人画等近三十个传统画学术语,从概念的生成、内涵的衍变等方面行细致梳理,纲举目张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轮廓,为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
在文化的原野上
在文化的原野上
范子烨
¥46.50
《在文化的原野上》为我馆“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范子烨先生。全书约二十万字,分四卷,除“代序”与“代后记”,共计三十篇文章。其中,卷一共9篇文章,是谈陶渊明的;卷二共7篇文章,是谈音乐文化史的,侧重于对中古诗人和中古诗歌的音乐学解读;卷三共5篇文章,侧重于历史和宗教文化;卷四共9篇文章,侧重于经典与作家。这些文章长短不拘,无一定之规,但都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试图解决某一具体的学术问题,体现出作者一贯秉持的“学术本身应植根于广阔的文化原野”的学术旨趣。
中国历史故事(少儿彩绘版)全十册
中国历史故事(少儿彩绘版)全十册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79.40
《中国历史故事》取材于“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重要的史籍,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生动讲述各个朝代的经典历史故事,在故事里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配有彩色卡通插图。还设置了“知识卡片”“名言名句”和“故事里的成语”小栏目,方便小读者了解每个时代的日常生活、科技成就、文学艺术、历史评价、成语典故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部分故事还设有“你怎么看”环节,鼓励小读者积极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配有思维导图式手绘《中国古代历史年表》(可兼作身高测量表),帮助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方壶楼美术史论文选(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试读本)
方壶楼美术史论文选(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试读本)
薛永年著
免费
本书是薛永年先生美术史方面的文章选集。所选的论文,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直到近年,包括书画史的个案与时段,古典画论的名篇与范畴,区域绘画与画派问题,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语言的智慧,书画鉴定与鉴藏史,美术史学与方法。有些已经收过去出版的集子,有的散见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或刊物。
四库全书馆密函——于敏中致陆锡熊手札笺证(精)(试读本)
四库全书馆密函——于敏中致陆锡熊手札笺证(精)(试读本)
[清]于敏中撰 张晓芝笺证
免费
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全书馆馆,于敏中出任正总裁,为纂修《四库全书》的主要负责人,常随乾隆左右。陆锡熊与纪昀(晓岚)同任总纂官,具体负责主持编纂工作。 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间的五月至九月,乾隆都前往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于敏中随行,期间乾隆关于《四库全书》的旨意,以及于敏中的想法、相关事宜等,通过于敏中的书信,向在北京的陆锡熊等人传达落实。今仅存的56通书札,即是四库馆前期,于敏中与陆锡熊集中商讨如何编纂《四库全书》的珍贵史料。涉及内容极为丰富,举凡人员配备、职司分统、工作协调、后勤保障等统筹工作,以及书籍分类、版式拟定、发凡起例等体例的制定,书籍的刊刻、誊抄、校对、删改、存毁,等等,事无巨细,均有布置或商议。可为疏阔的历史罅隙,填充具体生动的细节。 由于书札事关中秘,直到1933年才以《于文襄手札》之名影印出版,为学界所重。张晓芝先生今对草书信札全文,做了仔细的释读、精确的年月日考订和翔实的笺证,使这批珍贵的文献厘然可读,并详为爬梳关涉的大量史事,颇具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此次出版,随文影印56通原札,以便参读。
本草环球记--5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上的药物、贸易与健康知识生产(精)
本草环球记--5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上的药物、贸易与健康知识生产(精)
高晞,[荷]何安娜主编
¥75.60
本书汇集全球医疗史领域18位优秀学者和学术新秀的前沿学术成果,以本草环球史为主线,对1600多年长时段、跨地区的医药产品,如大黄、阿魏、人参、丁香、中国根、金鸡纳等行追踪,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多维度展现贸易与全球医药产品流通及健康知识生产的关系。在方法论上作了两重创新,即全球史方法和物质文化史方法。医学史领域的未来不仅需要对物质文化展全球史研究,还需要探索新的史料和数字模拟分析方法。本书为跟踪本草的全球旅行足迹,作了良好示范。
49元5本 昆虫记--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昆虫记--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法]亨利·法布尔著 姜丽译
¥24.50
从1879起,法布尔在他心爱的“荒石园”里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的特征、习性,他将研究成果著成《昆虫记》。全书共十卷,约二三百万字,描绘了一百多种昆虫的形态、特征、习性等,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劳动、繁衍、死亡等过程。作者在阐述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在普及科学知识之余,传递给读者美的享受、生活的希望和智慧的启迪。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昆虫记》是根据法文原版精译的精选本,选译了24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译文忠于原著,准确、流畅、优美。书前“导读”介绍《昆虫记》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注释文中的疑难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修订版)精
汉魏六朝杂传研究(修订版)精
熊明著
¥82.80
本书试图在史学与文学的广阔领域中,以中国正统史传和古典小说建立一个立体的坐标,通过跨文史或者说兼文兼史的视角,对汉魏六朝杂传行研究。既考察它的史学特征,揭示它的史学价值和意义,也考察它的文学内蕴特别是小说品格,探寻它对唐人传奇的孕育作用,特别是它对传奇文体形成的诱发和启导,揭示它与唐人传奇之间的源流关系,从而阐明它对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贡献,确立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应有地位。
乐陶斋文存(精)全三册
乐陶斋文存(精)全三册
李伯齐著
¥298.80
本书是作者在古代文学教学和古籍整理实践中形成的成果结集,分为五编,即文学散论、文化散论、杂文、诗文鉴赏选录、课程教学提纲。既有严肃的古代文学学术论文,又有古诗文鉴赏评论文章,还有一部分书评序跋文字。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精
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全二册)精
孙宝著
¥118.80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49元5本 经典常谈--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经典常谈--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朱自清著
¥16.80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1942年为中等以上教育的学生写作的一部普及读物,八十年来广为流传,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门指南。在这本书中,朱自清先生以通俗流畅、深浅出的文字,提纲挈领地解读了《说文解字》、“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诸子百家”、《楚辞》等国学典籍,客观持平,博采众长,见解精辟。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经典常谈》,版本精良,精编精校,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师撰写“导读”,并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梳理知识,编写中考演练题,对中学阅读更有针对性。编写者按照朱自清先生“经典教育”立场,分析中学生应该如何阅读经典,如何从经典中汲取养分,转化为自身的素养。
李德裕文集校笺(精)--傅璇琮文集
李德裕文集校笺(精)--傅璇琮文集
[唐]李德裕撰 傅璇琮,周建国校笺
¥105.60
李德裕身为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党魁,曾两任宰相,尤其在武宗朝主掌朝政,外御回纥、内抑藩镇、压佛教,是极具争议又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本书包括《正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整理中校勘多本,旁参群籍,兼采陈寅恪、岑仲勉等近人成果,力求对所有作品系年考订,以便读者阅读、利用。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