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春秋5:吴越兴亡
¥61.00
春秋是中国文化的爆发期,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一段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黄金时代,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轮番登场,积淀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个大变局时代,对欲望的追求导致尔虞我诈、骨肉相残,伴随着的是对规则的破坏,是人性恶的一面的爆发。春秋时期,是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设的过程。这种秩序不仅是国家之间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这套书用坚实丰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语言,还原了这样一个大变革、大争鸣的时代。 *册 齐楚崛起: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被迫迁都洛邑,春秋大幕从此拉开。齐国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简礼,迅速强大。齐桓公九合诸侯,先成霸业。楚国在南方日渐强大,吞并小国,有地千里。齐、楚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终于正面对垒。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大国角力。大义、私欲、智慧、权谋,无数诡谲的历史故事就要上演……

说春秋7:孔子世家
¥61.00
春秋是中国文化的爆发期,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一段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黄金时代,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轮番登场,积淀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个大变局时代,对欲望的追求导致尔虞我诈、骨肉相残,伴随着的是对规则的破坏,是人性恶的一面的爆发。春秋时期,是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设的过程。这种秩序不仅是国家之间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这套书用坚实丰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语言,还原了这样一个大变革、大争鸣的时代。 *册 齐楚崛起: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被迫迁都洛邑,春秋大幕从此拉开。齐国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简礼,迅速强大。齐桓公九合诸侯,先成霸业。楚国在南方日渐强大,吞并小国,有地千里。齐、楚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终于正面对垒。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大国角力。大义、私欲、智慧、权谋,无数诡谲的历史故事就要上演……


百年中国考古
¥42.66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考古人在不起眼的陶片、锈迹斑斑的铜钱、肉眼看不见的孢子花粉上寻找历史的线索,与深埋在地下的过去对话。本书述及考古学基本知识及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展现百年来中国考古的一次次新发现,有利于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让世界触摸绵延不息的中华文脉。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
¥45.00
本书综合编年体官修史书、各类典章、档案、文集、年谱、笔记等史料,对清代刑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梳理。同时,在制度史研究中引对人、事的考察,刻画了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刑部技术型官僚形象,由案件的驳议往来,再现刑部与其他中央机构及地方官员在法理、人情、利益交织情况下的多重博弈。 全书通过分析清代皇权在刑名体系中的环节性作用,揭了有清一代如何提升刑名体系的运作效率,以维持全面制度化治下的政治与社会稳定,由此缓解统治合法性的危机。


春秋:争霸300年
¥40.99
春秋,中国历史上个乱世的前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征伐渐起,诸侯争霸。 300年间,群雄并起,兵锋渐渐染血;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奔流。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反叛的时代。分封制在高峰处始瓦解,一切变革都在酝酿,中国即将走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本书以春秋五霸为主要线索,时间跨度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镐京始,到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结束,从政治、军事、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讲述春秋300年乱世。 春秋时期塑造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读过春秋史,才能了解中国人思想的源头。

逐陆记1·上古卷:从希波战争到迦太基共和国的兴亡
¥39.00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文明的诞生与发展无不伴随着频繁激烈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诞生于东西方世界上千年的漫长博弈与较量中。本书将回到这一切的肇始,重现那场发生在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之间历时两百年的史诗之战,书写迦太基共和国的兴衰成败,将亚、欧、非三个大陆的文明碰撞与军事对抗娓娓道来。 在这片烽火大陆上,诸多骁勇英豪连登场,如耀眼星辰般划过天际;战争的残酷,也给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添上些许悲剧色彩,留下一个个让后人兴叹不已的传说。作者将目光投向这些撼动世界版图和文明程的争霸战争,使用“中国化”的笔法,故事性的语言,梳理了大陆的历史脉络、文明的发展历程,跟随作者的讲述,历史演的轨迹跃然纸上。


盐宗史话 汉魏六朝卷
¥10.66
【内容简介】 《盐宗史话(汉魏六朝卷)》延续“先秦卷”写作体例,择取汉魏晋南北朝十数位具有代表性的盐业传奇人物予以研读。他们分别是:对淮盐开发功不可没的吴王刘濞、对后世盐铁专营影响深远的汉武帝刘彻、主持盐铁会议并实施相关政策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与陵井传说融为一体的天师张道陵及井盐女神十二玉女、因解州盐池而由凡至神的武圣关云长、对盐的医学功用予以详细梳理记录的葛仙翁。除此之外,前后八百年间,文坛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豪,与盐业相关的美篇佳作灿若星辰。仅仅一部地理学专著,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便保存了大量六世纪以前有关盐业的重要史料文献。对此,本书亦分别做了系统考察。


仪顾集--古汉语与古文献研究(精)
¥57.00
本书是有关中古时期汉语史以及文献研究的论文集。汉语史方面,涉及汉语词汇、音韵、语法等。文献方面,涉及中古文献的校勘、避讳研究等。收录文章约三十篇,总字数约二十万。本集所收录的论文,除一两篇外,均已在有关刊物上发表;多数为汉语史与古典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对于汉语研究以及中古典籍整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9(避免情绪化决策!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
¥59.90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00多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聚焦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历史。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国灭,陈国立,后大败北周、后梁,收复失地。同时,北周逐渐兴盛,杨坚逐步掌权;北齐则一步步走向灭亡。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 北齐主高纬错误决策致兵败:避免情绪化决策 【历史事件】北周主宇文邕带兵抵达平阳,被壕沟阻止。北齐主高纬头脑一热,下令填平壕沟,迎战,北齐军稍有退却,高纬就执意逃走。终,北齐军心涣散,大溃。 【华杉讲透】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我们的通病就是不讲逻辑,只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毛病,才有可能防止自己犯病。 翻本书,从南陈、北齐、北周三国风云变幻中,学赢到后的管理准则!


游侠、豪族与名士:三国争霸时代的权力格局
¥34.40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学、社会学视角综合观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风云变幻的史学佳作。 作者以正史史料为基础,借鉴陈寅恪、吕思勉、陈垣、蒙思明、福原启郎、田余庆等史家的观,从多重视角出发,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权力分配与变迁的真实剖面图,层层还原这个时代和时代英雄的本来面目,既纠正演义体的历史谬误,又辨明读者关心的基本问题,还通过人物和事实,给读者提供为人、处世、用人、做事的智慧和韬略,以启发读者思索历史的奥义。 作者提出,三国不仅是英雄辈出、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代,更是承前启后的时代,整个社会发生了结构型巨变,其中游侠、豪族与名士从民间力量发展成瓦解两汉帝国秩序、重构新的社会秩序的主导力量,并为后世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铺平了道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三国争霸,其实质是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社会改造运动。


我祖上的怪亲戚:灭绝与进化的动物图鉴
¥52.80
陆地行走的鲸,没有壳的龟,四只翅膀的恐龙,嘴里有锯的鲨鱼,高挑苗条的企鹅……这些古生物确实曾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你可能很难通过化石想象它们奇怪的相貌,但在这本书中,它们以逼真生动的复原形象登场,与现生动物一起演绎了灭绝与化的生命传奇。 长颈鹿、鲸、猫和大象等哺乳动物有怎样的“家族兴衰史”?恐龙与鸟类之间存在什么“血脉传承”?鱼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又如何在水陆之间做出“重要抉择”?当你了解过这些历史再去参观博物馆,一定会加倍获得知识和乐趣,欢迎你由此光怪陆离的古生物世界!


白话中国史
¥35.99
《白话中国历史》套装共三本,分别为《白话中国史》《白话中国历史常识》《白话三国史》。《中国史》从民族起源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创;《历史常识》选取历史朝代变迁节,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叙述朝代发展历程;《三国史》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真实的三国与文学的三国行了细致的区分讲解,并对重要人物、时间、战争行深辨析。 吕思勉先生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历史,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一新的纪元。其文章平实易懂,严肃中不乏活泼,是历史爱好者门的绝佳读物。

法国大革命思想史:从《人的权利》到罗伯斯庇尔的革命观念
¥79.20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或许没有哪段时期比法国大革命时期更加炫目。然而,*近几十年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各种社会力量激发和塑造的,忽视了自由、平等这些抽象概念。在本书中,作为研究启蒙运动重要历史学家的乔纳森·伊斯雷尔,以革命思想为立足,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流派作为解释和探讨法国大革命起源、发展及终结的基础,为读者展示了革命思想如何从18世纪的激思潮中生发而出,又如何将革命的领导者分化成激烈冲突的阵营,乔纳森·伊斯雷尔对秉持不同革命思想的法国政治精英之间的分歧行了深的分析。人类思想的交融、碰撞,共同勾勒出了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甲午海战
¥52.80
一百三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中日海战几乎贯穿了战争的全过程,是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对于双方的胜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清廷为什么会战败?谁是责任人?教训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国人百数十年的反思,时至今日,“雪耻甲午”仍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节。 本书以北洋海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覆灭五个部分全景展示甲午海战的整个过程。书中利用中外稀见史料、水下考古成果和历史图片,配合严谨的历史叙事,还原战争场景细节,生动再现瞬息万变的战争态势、惊心动魄的海战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书还对中日双方海军战略战术问题予以精彩分析,并清晰呈现了晚清政府的制度弊病、内部派系斗争,以及参战将领的内心活动和抉择,深刻揭示了北洋海军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

私人财富管理智慧与传承理念
¥68.60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高净值人群规模迅速 增长。一方面,财富管理目标越来越多样化,家庭 资产信托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诸多 民营企业家已进入企业传承与家族财富延续的关键 时期。本书有针对性地提出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 务、加大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的相关方案。“财富保 全”和“代际传承”的挑战是世界性的。先进的家族理念和高超的智慧是传承的灵魂。本书超越物质 财富传承的局限性,提出人力资源传承、精神财富 传承,关注家族治理和家族宪法背后的法律规则制 度,分享家族和企业传承背后的人生智慧。 中国财富管理正在进入投融资及财富全球化配置阶 段。本书提出资产配置国际化的突破方式,以坚实 的、可借鉴的国际法律知识与实践,阐释财富管理 专业人士利用不同国家的法律优势和信托规划方式 所创造的广阔空间,以及立体化的创新组合服务。 在“保障财富安全”与“创造更多财富”重要目标 下,本书将私人财富管理分为金融部分、法律部分 和教育文化部分。在金融视角下,围绕投资安全、 资产配置、风险分散、资产增值进行解析;在法律 视角下,围绕资产的隔离和保全进行探讨;在教育 文化视角下,围绕家族文化传承,二代教育和培养 以及慈善与业力探讨财富背后的“秘密法则”。本 书介绍国内外财富家族案例,与读者分享鲜为人知 的财富管理智慧。

欧洲之心:神圣罗马帝国,800—1806
¥117.60
公元799年,教宗利奥三世为了对抗政敌,向法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求助。公元800年12月25日,利奥三世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正在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的查理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便是神圣罗马帝国戏剧性的端。终于,西罗马帝国在灭亡300多年后,有了继承者。 神圣罗马帝国屹立于欧洲的中心,其领土覆盖了今天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意大利、丹麦和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而英国、匈牙利、西班牙、瑞典、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国也与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查理曼加冕到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帝国是君士坦丁堡以西欧洲独一的帝国。帝国的君主享有“罗马人的皇帝”这一尊号,名义上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帝国宣称自己是普世的,是基督徒的共同家园!可以说,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就是欧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的主线。帝国的历史发展也呈现出欧洲历史的一般特征。? 帝国宣称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正统,但它并不像罗马帝国那样由专制君主统治。帝国有皇帝,但皇帝并非一言九鼎,甚至皇帝的产生都需要教宗的加冕和选侯的推选。帝国的主权是分散的,由皇帝、教宗、诸侯、帝国议会、帝国法院、城市联盟、教会领地等各种政治体共享。帝国的治理主要靠寻求共识和协商调解,而不是靠霸权。帝国内部是多元的,它既孕育了“钢铁王国”普鲁士,也孕育了 “海上马车夫”荷兰;既有以庄园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也有以意大利城邦、尼德兰联合省和汉萨同盟为代表的发达贸易网络。它是一个和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帝国都不相同的帝国,既不同于靠征服建立的传统大陆帝国,也不同于靠贸易网络维系的现代海洋帝国! 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往往根据现实政治需要来看待帝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趣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德国人视其为德意志民族的帝国,意大利人视其为外来压迫者,当下的欧洲主义者则认为它是欧盟的模板。那么帝国究竟是什么?威尔逊教授试图纠正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帝国的种种偏见,为我们还原出帝国的本相。全书从四个主题切,厘清了帝国是什么、如何运作、为何重要,以及对今日欧洲有何影响,内容涵盖帝国的使命意识、社会秩序、治理模式、经济发展、司法制度、邦国关系和改革变迁等方方面面,描绘出一幅直至18世纪末仍然很有活力的大帝国的全貌!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19.99
盛世的缔造不在一朝一夕。汉帝国调的盛世“昭宣中兴”,始于汉景帝的文治武功;唐帝国的“元之治”,肇始于武则天的官职改革;而朱元璋的制度创新与吏治实践,奠定了明帝国的骄傲“永乐盛世”。 本书作者李晓鹏,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重新中华两千年帝制历史。制度的破旧立新、机构的创新设置、困境的有效应对,共同缔造了汉、唐、明的盛世。一代代帝王总结前朝治乱得失,创新性地探索与变革,使帝国的内政、经济、社会有序运转,传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如何在诸多古文明中脱颖而出,传承至今?帝制制度如何一步步确立,又在文明传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帝制时代的治乱得失留下了哪些治理经验?本书以全新视角,总结出与众不同的盛世启示。

英国为什么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因宗教而分裂,因财富而斗争,因文化而共存 看千年英国分合 读客轻学术文库
¥75.00
历史中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如何由四个独立王国走向统一,成为今日的英国?而在当下的英国,为何这四个地区又仍然分歧不断? 在本书中,来自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中世纪英国史专家们,从宗教、财富、文化等角度,让读者看懂这四个王国如何因为宗教信仰的变迁、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如何因为英语这一通用语言的发展艰难地保持着“求同存异”,直到形成如今的英国。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70.80
本书重关注那些追求步的先驱——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金,通过65篇人物传记,讲述从罗马共和国危机到争取妇女解放的2000年来,人们为摆脱压迫、追求平等、和平、正义而行的斗争以及这些斗争如何改变人类发展程。作者经过30多年的资料整理——包括各类信件、日记、未发表的手稿及对知名学者的采访和研究,概述人物的经历及其贡献,同时引导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展更深的探索。

**抗战时期西南国际交通
¥42.66
全面抗战时期,西南国际交通线是大后方与国外联系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推西南国际交通建设,国民政府和云南地方政府不仅制定了政策措施,还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滇缅公路等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被截断后,为破日军对西南大后方的交通封锁,中美联合辟了中印空运线,并修通了中印公路。云南各族人民和南侨机工们的积极参与,也为西南国际交通建设和运输提供了人力保障。战时西南国际交通线不仅输了大量军火、燃料、交通器材等物资,支持了中国抗战大业,还输出了大批桐油、猪鬃、钨等易货贸易物资,维持了大后方经济的运转。从军事、经济、社会等视角全方面审视战时西南国际交通问题,有助于深刻体会中国夺取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法治天下
¥5.9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