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我欲因之梦吴越:江南文化十二讲
我欲因之梦吴越:江南文化十二讲
刘士林
¥47.40
本书追寻江南区域文化的历史逻辑, 围绕 “江南的地方有多大” “江南的历史有多 长” “江南何时长大成人” “江南人有哪些个性性格” “江南人怎么生活和思考” “江南 文化的个性与特” “江南有什么好东西” “江南有哪些深刻的东西” “江南和一条人工 河流的关系” “江南的城市故事” “江南与长三角的前生今世” “今天该如何研究江南” 十二个主题展, 以一种更灵动的思维和更简洁的话语阐释江南文化的内涵和变迁。
49元5本 职业科学家的诞生
职业科学家的诞生
徐多毅
¥29.99
本书首先梳理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体制化主要历程,即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引,到科学术语的厘定,再到早期职业科学家的出现。然后在理论基础上归纳了科学体制化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科学家、科学组织、科学交流与科学运行机制等,涉及科学学会、科学期刊、科学社团、科学奖励、科学教育诸方面。终行了若干历史反思并为一步完善我国科学体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
维尔纳•桑巴特
¥48.00
《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尔纳•桑巴特所著。作者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得到启发,思考了犹太文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证了犹太文化中信奉律法、理性主义和商业天才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在处理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关系问题时的不同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对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影响。
49元5本 何谓教育:光明中的黑暗(日本世相系列)
何谓教育:光明中的黑暗(日本世相系列)
斋藤茂男
¥34.99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终于告别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状况,了物质丰饶的时代。可以说,战后教育体制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日本振兴输送了大量职业技术人才。然而,这种幸福神话的背后却暗影丛生。 在“能力主义”和指标化管理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机能逐步丧失,沦为以分数取人的学历发行所。拒绝上学的孩子年年激增,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学生身心异常现象频发。心怀理想的教师也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迷失方向,甚至自寻短见。 在家庭中,亲子间更是无法沟通理解。身为“企业战士”的父亲,缺席孩子的日常生活;热衷育儿的“鸡娃妈妈”,却培养出厌学儿童或恋母的幼儿。与此同时,课外辅导班正往欲望产业的方向一路狂飙。 当升学考场转变为应试战场,学生的思考能力却越发薄弱。在学校和家庭内外,所有人都像是按照电脑程序的安排,过着随波逐流的空洞生活。 “内卷”而残酷的学业竞赛,闭塞而逼仄的社会环境,重新恢复的战前国家主义教育,映射出日本经济繁荣下令人窒息的教育现状。
我国养老产业供需测算与结构优化研究:以城乡融合为视角
我国养老产业供需测算与结构优化研究:以城乡融合为视角
朱玥颖
¥16.00
本文以养老产业人、财、物为主线贯穿全文,运用城乡融合、人口学、供需理论等相关理论,梳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存在的人、财、物供给不足的问题,围绕这三个维度从供需缺口和供需匹配两个层次对养老产业供需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养老产业供需结构优化的路径和城乡融合视角下养老产业供需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49元5本 残疾人事业概论
残疾人事业概论
张金福,范莉莉
¥19.50
  《残疾人事业概论》主要围绕残疾人事业进行论述,既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理念和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又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组织建设、残疾群体的权利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事业、儿童福利事业、老年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等具体的领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49元5本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
杨方
¥18.00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聚焦于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状况,着重关注流动儿童身份认知的逻辑及其背后的情感线索。家庭、学校和社区构成了流动儿童的主要生活空间,共同形塑着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此外,情感也在建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响身份认同的方向与强度对身份认同的建构起着中介调节作用。
49元5本 城市精细化治理: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精细化治理: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薛泽林
¥44.00
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升级,其理论和实践内涵是以城市各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将城市多元治理的理念转化为治理的实行行动,通过提升城市政策的精准性从而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当下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实践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新时代城市治理中国道路的新探索。
定性社会研究方法
定性社会研究方法
陆益龙 著
¥19.54
定性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要的一种方法。本着找回定性研究之传统、发展定性研究之方法两个基本宗旨,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定性社会研究方法。书中以定性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为基础,从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具体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完整地勾勒出定性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注重经典研究和实际应用是本书的特之一。对定性研究中不同理论范式和方法的剖析,结合了对社会学人类学中的一些经典研究的回顾,因而也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运用定性方法来构建社会理论。
北京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文库)
北京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文库)
黄恒学,梁鸿飞,管仲军,徐淑华 等(著)
¥86.82
本书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结合北京市的案例,通过规划指标对比和现状剖析的方式,分析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和实际规划建设中的不足,从明确项目、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建议。
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社会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赵旭东
¥34.80
作为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以及结构化理论的创始人,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所提供的分析视角富含动态的结构化过程分析,使原来通行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构功能论视角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颠覆性作用。吉登斯将此动态的结构化过程分析运用于近现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转型历程,并关注晚期现代性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历史变迁。从对个人情感的微观考察到对民族国家的宏观把握,再到对包括气候变化问题在内的全球化社会后果的鞭辟里的种种分析,均可见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深刻影响。20世纪后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从崭露头角到渐趋成熟的时期,而到了21世纪初,我们始看到其关于世界社会转型发展的预言在全世界范围内纷纷实现,在这一上中国并不例外,且表现更为突出。吉登斯基于其结构化理论提出的“第三条道路”的观念,也许会对中国当下以及未来汇世界发展大潮流的道路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在任何*道路上都无法看到真正的希望。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周怡 朱静 王平 李沛
¥33.00
作为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囊括并评介了西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领域的基本经典理论及其经验研究。它以丰富而颇具前沿性的学术视野,围绕社会分层的思想逻辑,对既有的浩繁文献做了一定的采撷、梳理和呈现。全书分上下两篇,由三大部分共十九章构成。上篇,在经典社会分层理论与当代社会分层理论的铺陈里,可以看到大分类的阶级分析与当代层化思维视角的承继或碰撞。下篇,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关于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底层贫困阶级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群像的研究;二是关于社会阶级流动过程的系列研究。从中国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这部探讨西方分层理论的书籍能为中国实践、中国学术界提供理论创新、理论对话的平台。
49元5本 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赵秋成,施猛,王旭阳
¥22.22
本书从探讨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基本概念入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接下来,对农村养老服务社会供给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并运用基于主成分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供给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了中国农村养老服务社会供给地区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之后,通过对各养老服务主体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进行讨论,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和以机构为补充的普惠型、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分析了其框架结构和内在作用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49元5本 沉疴遍地
沉疴遍地
(美)托尼·朱特
¥20.99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在《沉疴遍地》中,我们时代*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托尼?朱特揭示了我们是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凝聚成了使我们能够对当前局面中普遍的不安进行深思,继而从中解脱出来的方式。   2008年的经济崩溃已经证明,界定战后欧美生活的社会契约——对安全、稳定和公正的保障——不再能得到保障;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公共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近的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这本书奇迹般地简短、智慧、清晰、充满激情,对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入的洞见,以睿智犀利的语言指引我们正视社会弊病,重新思索自身的责任。任何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的人都能从中找到理性的光芒。
49元5本 国际社会保障全景图
国际社会保障全景图
丛树海,郑春荣
¥11.34
本书对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了全面考察与总结,并结合我国情况,从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保障制度、*收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49元5本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
日本及其历史枷锁
[美]R·塔格特·墨菲
¥39.99
站在过去与未来十字路口上的日本 一手是从过去四百年政治史中继承的沉重锁 一手握住传统审美与潮流文化带来的世界认同 ----------------------------- 日本从1853年改革以来迅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其经济增长与技术步,给世界历史留下了许多鲜明的故事。今天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外部世界提起它时,人们感兴趣的是其传统艺术、饮食、时尚设计与动画产业;关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机构,更多的则是政府的无能、经济的低迷以及“日本第—”神话的倒塌。 为了寻找日本陷困境的原因,塔格特·墨菲将目光投向从平安时代始的政治经济史。日本的枷锁,早在1603年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时铸成,幕府统治对秩序与稳定的痴迷,将等级观念直注明治维新建立起来的军事化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中,它不仅将全世界拖战争的泥淖,也使现代日本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债务。 战后致力于高速经济发展的日本,也未曾摆脱这道历史枷锁的束缚。 尽管日本曾凭借其劳动体制、技术和资产赢得了海外市场,但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型产品与服务模式,固守传统的日本企业始停滞不前。有关国家神话的构建和战争叙事的谎言,以及安倍政府鼓动的排外情绪,亦为日本套上了新的枷锁。 破日本枷锁的关键在哪里? 日本是否能够期望一位新领导者,以修复脆弱的日本经济,重建正当的对华、对美关系,并充分利用其文化优势和社会资源?作者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知日派”有关日本政治建构的历史,加上自身对于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各边缘阶层的体察,试图寻找一个在枷锁中缓慢前行,却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日本。
49元5本 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宋冰 编著
¥24.99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加剧了社会撕裂、政治纷争、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情绪。不同政治理念、治理框架和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之间的比较、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体和学术、政策期刊。然而,值此全人类共同面临大危机之际,我们是否应该更深层次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形成和助推这种生存状态的理念与制度。鉴于此,中外哲学家都呼吁来一场“形而上学大流行”,以唤起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让思想获得集体免疫”。 针对当下人类面临的困境,本书的作者试图回到哲学原,重新反思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人的本质、人与其他存在形式的关系、高科技之于人类的意义等。 托比·李思深刻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提出我们并非生活在人类世,而是一直生活在微生物世。白书农认为,疫情为人类反思以往的“神本”“人本”文化提供了机缘,人类意识是时候转向对一般生命系统演化规律的探索,并塑造“生本”的思想体系。张祥龙认为,疫情给高歌猛的高科技狂热了一针镇静剂,或许“适生”科技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安康幸福。宋冰则从中国古老的“生生”观中寻求灵感,结合近年来引发热议的“共生”思想,探索人类与其他存在形式的联系。赵汀阳认为,我们需要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无情”反思,从更高的维度重新思考深层哲学概念,他提出苦难问题可能是“形而上学大流行”的一个更好的选择。王蓉蓉和沃思则分别认为,疫情是“道”的时刻,是体悟疫情“病毒经”的时刻。 我们必须走出人类意识上的“错位”,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同时,我们亟须行思想转向和“升维”,重新思考幸福、痛苦、自由、生死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和生命实践,寻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困境与烦恼的方法和路径。
49元5本 秘密投降
秘密投降
[美]艾伦·杜勒斯
¥31.50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原局长、“传奇间谍”艾伦·杜勒斯,在二战近尾声时,在瑞士出色地导演了情报界奉为圭臬的绝密却富有争议的“日出行动”,促使百万纳粹在意大利北部投降。 作者作为该计划的策划者和直执行者,与德国党卫军参谋长卡尔·沃尔夫秘密触,行谈判,企图蒙蔽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内的盟国和平主义者,与纳粹媾和而共同对抗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此行为被苏联侦查员发现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立即展行动,阻止谈判,但背信弃义的盟国垄断阶级仍然完成了该计划。 该书围绕“日出行动”展,以引人胜和悬念迭起的叙事揭秘美苏抢占意大利和德国、攫取胜利果实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细节,揭露了投降程中各方的利益角逐,窥探以美苏为代表的盟国内部矛盾升级、东西方两大阵营走向对立的重要环节,为洞察冷战的始,提供有价值的一手史学资料。
49元5本 耐药菌小史
耐药菌小史
[巴基斯坦]穆罕默德·H· 扎曼
¥19.99
有一天,生命垂危的病人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们却发现手头无药可用——所有常用的抗生素都不起作用。这不是幻想,是已经真实发生过的惨痛案例。 一直以来,细菌与人类共同演化。在人类与致病菌之间,有一场由来已久的、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人类用抗生素来对抗致病菌,战胜疾病;细菌则逐渐针对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发展出耐药性。随着细菌越来越快地对各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我们正面临一场难以想象的公共卫生危机。 这是一部关于抗生素和耐药菌之间漫长斗争的简明医学史,对耐药菌的崛起行了追根溯源的深观察。它揭示了微生物为何以及如何成为超级细菌,解释了人类与病原体之间的斗争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以及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来应对这场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危机。
49元5本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
李佳
¥45.50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收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步明确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具体任务。 ? ? 正是由于老龄化与老龄社会的意义深远和前所未有,就更容易让我们产生疑问、误区和盲区,而影响决策与行动。为此,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组织老龄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一书。 ? ? 本书共分十四个部分,从趋势、特征、文化变迁和公共政策等维度,系统梳理并回答了关于老龄化、老龄社会*为基础、*受关注的100个问题,涵盖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老龄产业、社会创新、养老保障、科技发展、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医养结合、第三人生、适老化、国际实践、中国探索等各个方面。为一步加深认识与方便使用,本书在附录中还收集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年修正)《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等国家近年出台的重要法规与政策文件,以及《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等世界老龄大会重大成果文件。 ? ? 本书面向全社会,重对象是党政干部和社区社会工作者,主要是推动大家走出以往年轻型社会的传统思维定势,重新认识和界定养老、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内涵差异,而建立面向老龄社会的跨代际、全龄化思考和参与通道,为全社会积极迎向老龄社会提供新理解、新想象和新动力
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彭秀良
¥5.99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特征的专门职业,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发送体系。科学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来自国外的“舶来品”,是随着基督教传教士的脚步中国的,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制度安排。彭秀良编著的《守望与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所写的就是1913-1948年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是对民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突破,读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