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中国交通能源与碳达峰
中国交通能源与碳达峰
刘建国,田智宇,朱跃中
¥39.00
 本书稿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课题,主要内容包括:梳理总结我国交通能源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部门,都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和技术快速变革的全球大势。 我国交通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重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能源发展与达峰态势经验;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展望2050年我国交通能源及碳排放;深剖析我国交通及碳排放达峰路径;而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在附录部分还列出能源需求展望常用模型分析方法,并对本研究交通用能统计口径调整方法行了说明。
49元5本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9~2020)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9~2020)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
¥40.00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9~2020)》是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编撰、出版的第十本全面反映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报告。本报告选择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及农业、乡镇等五个重要方面,展了深分析和展望;同时还根据9个郊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区县报告篇,展示了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比较翔实深地分析了2019年度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2020年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与趋势行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展望。
我们身边的生物安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关注
我们身边的生物安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关注
国泰,郭舒杨,于晴川等
¥98.00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地一片阴霾。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严格、*全面、*彻底的防控举措,全国疫情防控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体现了改革放以来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不能忽视的是,本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建设领域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当年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都明确地告诉我们,**须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对国家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须把公共卫生安全突出、明确地纳国家安全观,让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和全体人民牢固树立公共卫生安全的理念。
一周特价2.21-3.9 名家谈调查研究
名家谈调查研究
魏礼群
促销价:¥19.99|¥68.00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本书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怎样做有效的调查研究”这一主题,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3个专题,辑录了20位专家学者的文章或讲话,就如何继承传统、提高认识,科学制定方案,掌握实情科学决策,以及写好调研报告等,展全面深的论述和讲解。 本书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很多文章都是作者的调研实践感悟,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关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具体内在要求和方法路径的阐述,对于广大读者和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全面扎实推调查研究工作,以科学决策解决发展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
走进长三角: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与创新
方晓红
¥70.40
本书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地调研,探讨当代中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既有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研究者以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为主要调研对象,根据它们各自呈现出的信息传播实践,勾画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过程中,农业企业、新农人、政府机构等多个主体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被揭示。通过对河南、安徽等地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状况的调研与对比,本书认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要真正解决信息通达的“后一公里”问题,应当推动整个传播活动中“决策力位移”的实现。这意味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既要凸显农民群体在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要充分调动其他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互联网+”长三角: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与全球城市区域发展
“互联网+”长三角: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与全球城市区域发展
汪明峰
¥68.00
互联网日益扩张了生产要素的弹性,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刚性制约大大降低。资源与要素配置出现新的区位特,既呈现中心化趋势,如全球城市的崛起;又具有扁平化特征,如边缘地区的融。本书基于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以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的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了新兴信息技术优化资源与要素配置的空间特征、过程与机制。为破要素流动障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也为地方政府促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本书可供城市地理、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和政府决策人员参考。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2卷.村庄类第31卷.黄河区域第13卷)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2卷.村庄类第31卷.黄河区域第13卷)
主编 徐勇;邓大才
¥253.33
本卷收录了两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二百户村和白寺村。两份报告均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重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全景式展现了相应地区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组织形态,为深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两篇报告末尾均附有调查小记与调查日记,着重记录驻村期间的见闻,内容自选,没有框架束缚,灵活而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乡村的状况。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2:元宇宙专题
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2:元宇宙专题
刘少杰
¥34.8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成为2021年的年度热词,商界、学界和传媒界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热潮,相关话题连同社会生活数字化、智能化的议题引发热议,元宇宙逐渐从科幻小说中的词语转变为影响现实世界人们交往沟通方式的客观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从概念、内涵、变化及影响、相关热、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元宇宙做出了全面阐述。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对元宇宙形成社会学上的系统性认识,加深对元宇宙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未来的元宇宙研究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意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49元5本 乡村纪事
乡村纪事
严海蓉,高明,丁玲
¥48.3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在乡村基层的实践中,实现这些目标要如何破局,要以谁的力量为核心呢?这正是本书作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寻访回答的问题。 沿着这一思路,作者用数年时间深乡村,走访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过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对当前中国乡村新型集体经济实践的基本认识。所谓“新型集体经济”,其关键在于明确,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谁是乡村社会的主体,如何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讲述7个真实的乡村故事,作者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农村振兴发展的内在力量,是重新激活的村集体。乡村要发展,不可能依靠分散的小农户,也不能只依靠某个“能人”和大户,更不能简单等着资本下乡或城市的反哺输血。村民要真正组织起来,在村集体的领导下,以整体的角色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的潮流中去,真正把握住振兴发展的主动性。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
冯仕政;奂平清
¥70.80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三辑)(明德群学 总主编  冯仕政)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二辑)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研究——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实录(第二辑)
冯仕政;奂平清
¥70.80
郑杭生先生是改革放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重建的奠基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顶尖的领军学者如赵鼎新、周飞舟、王春光、何雪松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阔学术视野、促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本文集收录了“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三十五讲到第五十讲的16篇演讲稿,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49元5本 海派连环画口述史
海派连环画口述史
李钢、 岳鸿雁
¥40.80
海派连环画不仅是上海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它既是上海城市品格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表现载体。老一辈连环画画家的艺术经历和艺术感悟,值得今天的读者了解,也值得今天的学者研究,更值得记录和珍藏。《海派连环画口述史》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连环画基地策划,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收录了陈光镒、贺友直、顾炳鑫、颜梅华、汪观清、陈云华、毛用坤、孙愚、范生福、聂秀公、徐有武、罗希贤、叶雄等十八位连环画画家的采访口述,贯通海派连环画的历史脉络,聚焦海派连环画的当代发展,从而助力上海城市品格的一步拓与表现。
49元5本 日本遗孤的认同研究——中日两国三代人的生命叙事
日本遗孤的认同研究——中日两国三代人的生命叙事
张岚
¥46.80
本遗孤是侵华战争的亲历者,是战争无辜的受害者,也是记录侵华战争的“活化石”。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是中日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节。虽然侵华战争已经结束70余年,但这段历史依然能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日本遗孤是战争遗留问题之一,记录战争受害者与幸存者的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记忆和情感态度,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本研究耗时十余年,对中日两国逾百名,包括“日本遗孤”、“遗孤二代”、“留华遗孤”、“中国养父母”在内的中日两国三代人行了生命叙事深度访谈,并在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与史实考证的基础上展研究。记录和剖析了在中日两国夹缝中生存的三代日本遗孤的生活现状及困境、自我认同、民族归属与代际差异等问题,深思考了由此展现出来的两国对战争的记忆、反思,对战争责任的思考。本书是一项以日本遗孤为主线,对有关自我认同、战争体验、记忆与传承、生命叙事的社会学研究。
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
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机制研究
周海炜
¥51.80
本书在介绍中国国际河流基本情况及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发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发的现状及内外部战 略环境,总结了中国不同地区国际河流水资源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多学科视角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治理框架和战略目标设定,提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发的基本原则和战略主张;分别从国家、区域和流域三个层面构建了以"水安全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水 资源管理协调”为核心的三层次水资源合作发机制;围绕国际河流发中的突出问题,构建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发的总体策略,并针对典型河流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本书适合于从事国际河流发与管理工作的各类人员,同时对于国际河流管理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环境群体性冲突研究
中国环境群体性冲突研究
赵闯
¥33.25
本书立基于-个新的内容架构,在综合利用前期环境冲突、环境群性事件、邻避问题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概念辨析放在中国环境群体性冲突的独特情境之下来展,然后,按照从环境匮乏到环境冲突,再从环境冲突到环境群体性冲突的思维逻辑形成本研究核心分析架构的搭建, 后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设计了基本原则和预防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个由环境教育、环境参与和环境谈判予以支持的整合性协同治理机制。在方法上主要尝试将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并兼顾案例的时效性。尝试借鉴PEST分析法,特别利用社会等外部生态退化因素、内部结构性因素和公众参与构成的解释背景,完成整合性协同治理机制的探索。
乡土文化元素与乡村景观营造研究
乡土文化元素与乡村景观营造研究
王光利
¥33.25
本书基于复兴乡土文化与传统文脉,建设美丽乡村,营造优良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归属感和精神需求的目标,首先从乡土文化元素及乡村景观的概念手, 运用文化人类学、美学、艺术学、环境学的理论与方法,概括乡土文化元素及乡村景观的特征、元素及价值,系统分析乡土元素与景观设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实践调查法掌握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行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乡土景观设计中乡土文化元素的植原则、方法和思路,探讨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以及融合创新与再造的思路。后尝试探讨新技术对未来美丽乡村人文景观设计营造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新技术提升乡村景观的设计营造水平,为早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探出新思路、新方法
49元5本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4: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路径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4: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路径
郑崇选 主编
¥24.50
推上海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2023年度上海文化和旅游行业二十大新闻事件中的头等大事,以“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路径”为主题的《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4)》可谓恰逢其时。本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深度探讨,也有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对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总结,还有对公共文化机构展览服务、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建设等具象化议题的关注,以期推动上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加快建成,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全书共分为总报告、理论研究、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等部分。
49元5本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4:创出与承接:国际融合与新文化诞生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4:创出与承接:国际融合与新文化诞生
郑崇选 主编
¥24.50
本书以“创出与承:国际融合与新文化诞生”为主题,聚焦中国研究的诞生及发展与中外的互联互动;关注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勾勒出上海都市的品格及新的内涵;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经交流行了史的回顾与新趋势观察,深剖析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化与拓展;中外文学交流史迹钩沉发掘了近代中国/上海与世界文学交流中的重要史料,回望中西思想文化融通的历史;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从历史记忆与当代新建设两个维度考察了两岸与大陆的文化交流。
同一性意义建构机制探究——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发展
同一性意义建构机制探究——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发展
王茜
¥31.15
本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观察到的男大学生“动” 不起来的现象出发,采用叙事探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去问题化、尊重和挖掘主体发展需求的视角,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意义建构特和机制研究,以期为分析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持。研究探讨了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意义建构的特、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和发展机制问题。从同一性发展角度对青少年成长问题行了解读,对家庭教育和儿童青少年社会成长环境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审美文化生态适应性研究 : 以黔西北民居为例
审美文化生态适应性研究 : 以黔西北民居为例
银兴贵
¥33.25
民居建筑和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民居传承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人类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书主要研究黔西北各民族在其民居建筑上的审美文化特征,探讨并提出生境、民居与人的生命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试图建构立体式的民居环境,并使之对于当今的民居建设中具有些许的启示和借鉴,让栖居于新时代生态民居的人们真正的感受到-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同时,本书从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层面上研究农村民居建筑生态化的发展问题,探讨符合黔西北地区山地环境的农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模式,确定了该地区山地农村民居在环境、资源和经济承载力范围内发 展的技术路线,对丰富和完善黔西部地区农村民居研究理论和实践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49元5本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走进钱学森图书馆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走进钱学森图书馆
汪长明,张文珺
¥28.80
本书从钱学森图书馆作为教育场馆的实践出发,从理论阐释、场馆建设、藏品展陈、网络传播、观众互动和媒体报道各方面展介绍其育人功能与相应机制,体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普及与创新教育、青少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通过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钱学森图书馆尝试造新型的教-学关系,突出“大思政课”之“大”,引导观众触摸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