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每满100减50 蓝色
蓝色
邱华栋
¥10.06
蓝色》系当代实力派作家邱华栋的散文随笔结集。收这本集子的文字,前后创作的时间跨度是二十年,这些文字都具有一种私人生活和对外部观察的特征。
每满100减50 郁达夫散文全集(文学经典系列)
郁达夫散文全集(文学经典系列)
郁达夫
¥2.00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学巨匠,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他在散文中不加掩饰地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散文特色。本书总共分为四个章节,收录了郁达夫的散文、游记、自传以及诗歌,向读者传达了郁达夫的散文中洋溢着的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本书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画面。
每满100减50 枕草子图典(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
枕草子图典(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
清少纳言
¥25.99
《枕草子图典》内容丰富,涉及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事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以及宫中主家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在“绘卷”画师笔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洗练的美达到了极致,展现了《枕草子》所表现的宫廷生活之美、作者所憧憬的理想之美。
每满100减50 梁晓声文集·散文1
梁晓声文集·散文1
梁晓声
¥90.00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每满100减50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张贤亮经典散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张贤亮经典散文
张贤亮
¥19.99
本书是当代知名作家张贤亮的散文集,包含“近乡情更怯”“天涯若比邻”“繁华的荒凉”“关于时代与文学的思考”四大篇章,映照出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写作,到经商,再到国外游历。同时他也密切关注民生、社会、文化,将很多建设性意见下笔成文,引人思考。其散文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非常适合青年学生仔细品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将和张贤亮一起,拥抱岁月,游历时空。回到他久违的故乡,尽享江南风光;奔赴“第二故乡”,体味大漠苍凉;历遍欧洲,与异文明相恋……在经典名篇中阅尽人生哲思。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张贤亮用脚步丈量文明的尺度——伴你历遍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每满100减50 人生忽如寄:跟梁实秋品味雅致人生
人生忽如寄:跟梁实秋品味雅致人生
梁实秋
¥2.49
梁实秋先生有着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作品涉及日常生活感触,无论是寻常小事,还是人情义理,均有一番趣味与洞见。其文风上承唐宋,下撷晚明,旁取英国小品文的从容洒脱,篇篇读来,幽默风趣,调侃而不失委婉,笑谑却不轻浮,博于用典,引人入胜。 本书从《雅舍小品》《雅舍人生》《雅舍梦忆》等作品中撷取了近60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不管是《雅舍》《下棋》《孩子》,还是《旅行》《衣裳》《梦》,每一篇作品均折射出大师的光芒,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意。阅读本书,能深深体味大师对人生的深刻顿悟、独到理解,既能丰富阅历,又能获得睿智
每满100减50 意大利的黄昏
意大利的黄昏
劳伦斯
¥7.71
《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记录了劳伦斯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画的描绘、诗的抒情、哲理的沉思”。《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劳伦斯的游记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难忘”。
一周特价11.9-11.22 黑塞书信集
黑塞书信集
[德]赫尔曼·黑塞
促销价:¥28.00|¥79.00
译者从黑塞自1892年到1962年长达70年的书信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信件,主要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追求、奋斗、创作的历程,与父母、妻儿、姐妹的日常信件,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罗兰、托马斯?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战争、社会的观察和见解等,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平与经历,也呈现出半个多世纪历史交替与文化变迁的轨迹。 在这些信件中,黑塞有时谈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看法,有时发表对社会问题的意见,有时则以散文的语言描绘自然风景、抒发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流畅生动。这些信件将黑塞还原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立体呈现其与同时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
认得几个字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
¥17.99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认得几个字》是作家张大春的汉字家庭课堂,89篇散文经典,记录他教两个孩子认字的亲子时光。他抓住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能的机会,用心良苦地教一对儿女识字,传承汉字所承载的身世历史、文化蕴涵与深厚教养,启发孩子感知用文字印证大千世界的乐趣。汉字从古典当中走来,不断发展演变,走向我们的生活。张大春以渊博的文字学功底、浓厚的人文关怀,让这些汉字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饶有趣味又发人深省。《认得几个字》既是有趣有益的汉字文化课堂,更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与生命教育课堂。 虽然只是几个字,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都在里面。
每满100减50 奈保尔家书
奈保尔家书
(英)V.S. 奈保尔
¥22.00
十七岁,V.S.奈保尔考取政府奖学金,离特立尼达赴牛津读书,从此始和父亲的书信往还。四年后,父亲过世。又四年,儿子的作品成功出版。本书收录了1950至1954年间V.S.奈保尔和父亲及其他家人的往来书信。 记述伟大文学天才真实的成长之路,249封不同寻常、亲密坦诚的家书,写出了一对由爱、尊重、共同的理想所联结的父子的动人故事。这是一位伟大作家的成长史,一位“失败”作家的奋斗史,一个引人胜、关乎梦想的奇迹般的故事。 -------- 我很想家。你知道我渴望什么吗?我渴望那毫无预兆突然降临的夜幕,我渴望夜里狂乱的暴雨。我渴望听见暴雨砸在屋顶的单调声响,或者,雨落在美丽的野生芋类植物宽大叶片上的声音。总之,我渴望回家,想念家的气氛。我想念骑车,想念大海,想念里亚尔托电影院的后排座位,想念我抽过的那种香烟,想念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丢脸的事。
每满100减50 当呼吸化为空气
当呼吸化为空气
保罗·卡拉尼什
¥22.44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 本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作者保罗卡拉尼什(PaulKalanithi)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 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每满100减50 一切境
一切境
庆山著
¥40.00
庆山(安妮宝贝)2021年全新散文集。《一切境》留下了庆山近几年生命活动的痕迹与标记。伴随作者数年的日常观察、旅行、阅读和思考,作三言两语的灵光一现的直觉式表达。仿佛与知己之人谈话,诚恳、单纯而率性;也是在跟自己对话,倾听并调驭内在的自我。在这本书中,所有隐秘而深刻的记忆和情感袒露无余,而思省的成分在日益增加。作者一直向内,退回到灵魂的深处,寻找让生命自在、宁静的丰沛源泉。 “那光亮与能量还是如此真挚而强烈”,经历二十余年写作,从安妮宝贝到庆山,文字的力量一直都在,影响无数读者并抵达他们的精神生活内核。前方路途迢遥,相信所有相通的心灵终将相遇。
每满100减50 西游三昧
西游三昧
张锦池著
¥33.00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神魔题材长篇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其成书情况复杂,思想内蕴深刻,人物形象生动。本书是从多个角度评说《西游记》的学术随笔集。其中包括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的赏析,对《西游记》的创作本旨、艺术结构的探究,作者对《西游记》作者问题也发表了新见。承蒙陈熙中、陈洪、杜桂萍三位先生俯允,我们将他们的相关评论辑为本书附录,从而助益广大读者深理解张锦池先生的《西游记》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卓著成就。 本书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具,配有十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西游记》,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更能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每满100减50 周作人经典作品:知堂乙酉文编
周作人经典作品:知堂乙酉文编
周作人
¥6.98
《知堂乙酉文编》原本是周作人《乙酉文编》原稿的一部分,曹聚仁先生北游见访,周作人出以相示,后被曹带至香港,在杂志上发表若干篇,后来集印为一册,即《过去的工作》便是。余下的一部分,他又为整理出版,就使用这乙酉文编的名称。 本书内容多作于四十年代末,包括周作人一向喜谈的风俗、名物,淹通广博,立意深远。讲到名物和民俗的几篇,在这里或者分量并不多,但是有读者偏爱这些。
每满100减50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余光中
¥8.99
余光中亲选全新散文集,书中包涵四大主题:生命的爱与孤独;生活的智慧和意趣;文化的美和体悟,在路上的思考。余光中文风不拘一格,其散文能带给读者多重美的享受:既有壮阔铿锵的大手笔,又有细腻柔绵的小写意,更有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思考,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在这本书里作者回顾一生的爱与孤独、记忆与思考,为每一个读者提供生命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每满100减50 都柏林城事
都柏林城事
[爱尔兰]詹姆斯·斯蒂芬斯
¥5.84
《都柏林城事》由詹姆斯·斯蒂芬斯的《都柏林的暴动》和其代表作《金坛子》两部分构成。《都柏林的暴动》是一部以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为背景的作品,这场起义是一次由爱尔兰共和派以武力发动的为从英国获得独立的尝试。书中并无政治性的口号,而是以一个寻常人的眼光,记叙了起义中的所见所闻。《金坛子》则是融合了哲学、爱尔兰民间故事和永远绕不开的两性探讨的一部独特的故事集。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白先勇
¥28.00
人家问我说,你的家在哪里,我一下答不上来。不是地理上的,我说,我的家乡,是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海内外中国人*需要的,是在二○一九年即“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前,有一个中国文化的复兴。这个“文艺复兴”必须是重新发掘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精髓,然后续上现代世界的新文化,在此基础上完成中国文化重建或重构的工作。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场新的“五四”运动。——白先勇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之际的一部白先勇散文集,主要收录关于文学、艺术活动的文章。《白先勇与青年朋友谈小说》,谈小说的创作经验;《十年辛苦不寻常》,谈昆曲的美学价值;《抢救尤三姐的贞操》,谈《红楼梦》的版本优劣;《现在是文化复兴的好时光》,谈文化经典的保存与流传,以及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章的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直至如今,可见,实现我们的“文艺复兴”,是白先勇多年来心中悲愿。白先勇曾经说过,我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我们的“文艺复兴”。如果从“文艺复兴”这个维度去看白先勇的文学、艺术人生,就会发现,从青年时代直至现在,他所有的文学、艺术活动,都贯穿着一条力图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线索——回顾既往,无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文学、文化实践(办文学刊物、推广昆曲、宣传《红楼梦》),冥冥之中,仿佛都是他“文艺复兴”理想的具体呈现。而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正体现了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艺复兴”的历史轨迹和基本面貌。
每满100减50 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余光中
¥23.99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为余光中先生家属授权及审定篇目,从余先生五十年来出版的全部诗集中精选一百多首诗歌,是了解余先生高洁人品的作品。   书名《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摘自余先生一九八五年诗作《欢呼哈雷》“究竟这一头有几个人能够等你/下一个轮回翩然来归?/至少我已经不能够,我的白发/纵有三千丈怎跟你比长?/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方/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余先生遗作,人间绝唱,读之雄浑壮丽,令人热血沸腾,又止不住热泪盈眶。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含“故国、少年、人间、寰宇、追忆、奇观、至美、绮情、时间”九个篇章,可分别从这九个主题,以不同的历史角度,多方位了解余先生诗作,并以此书纪念余光中先生。
每满100减50 玄怪录  续玄怪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玄怪录 续玄怪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林宪亮译注
¥13.65
《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其中所收作品,多托言隋唐以前事。记唐代之事,也以德宗贞元以前者为多。 《续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因续牛僧孺《玄怪录》而得名。《续玄怪录》中的故事发生年代大多数在元和年间,也有晚至太和年间的,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也与《玄怪录》大体相当。
每满100减50 死魂灵
死魂灵
(俄)果戈理著 满涛 许庆道译
¥20.00
《死魂灵》的目标是“从一侧面来表现全俄罗斯”,它的出版“震撼了整个俄罗斯”,也使果戈理跻身于*经典作家之林。小说通过骗子乞乞科夫“死魂灵”以图营利的奇异故事,全方位揭示了帝俄社会的腐败和农奴制没落的真相,由此对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俄罗斯心灵的真实状态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剖析和观照。在本书中果戈理善于通过喜剧性的细节来折射生活被肢解、生命被窒息、生存被僵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每满100减50 青苔不会消失
青苔不会消失
袁凌 
¥14.99
矿难中失去双眼的老人,整张脸变为了青色,爆炸中的煤灰透入了他的面皮,“面具”再也无法摘下。 十七岁被截断双腿的农妇,双膝跪在铁皮板凳上,收割比她还高的稻穗。她带孙子、放牛、喂猪、做饭、缝纫、赶集、申诉。三十年来,双腿磨穿了十几双木凳,生育了两个儿女,造起一所房子。看起来她像是一个孩子,但她在铁质板凳上磨砺的位置,却高于我们所有的人。 下身受创干枯的年轻人,用幸存的上肢二十年如一日地穿针绣鞋垫和十字绣,编织瘫痪休克的时间,供养自身和家人。 这不是小说,而是《青苔不会消失》里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