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
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
¥16.21
本书包括:故都的秋、归航、南行杂记等
荷尖的露珠
荷尖的露珠
竭宝峰
¥5.16
为了引导青少年真正走向成功,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启发青少年的成功故事”丛书。本套丛书内容全部精选当代相应的美好故事,用动人的情节指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成功,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为了帮助青少年理解,我们还在每个故事的结束,配上简明扼要的心灵感悟文字,使其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受到启发,励志奋进。本套丛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文学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
49元5本 行善是最好的养生
行善是最好的养生
刘清山
¥10.80
面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需要心灵关怀的群体日益庞大,作者以淡淡的口吻,聊人生、谈生死,让读者对生命有种全新的认识,一个人只有在生命受到重大威胁的时候,才会深刻体会到健康的重要,要获得身心健康,一方面要积极锻炼身体,另一方面要勤于行善。因为行善的人,内心平和、愉悦、满足,心灵得到了滋养,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祛病延年。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心灵关怀、临终关怀的治愈系温暖随笔集,这是一部兼顾社会效益和倡导全民积极养护身心且的优秀作品,它没有医学专业书的枯燥,也没有哲学书的深奥,适合馈赠亲友,做枕边书,有它做伴,浮躁不安的心绪会渐渐变得安宁……
49元5本 中信国学大典·东坡志林
中信国学大典·东坡志林
梁树风
¥27.99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东坡志林》是苏轼游历交谈间的所见所闻,他将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异事都记录下来,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为晚明小品之滥觞。本版本由香港大学教授王晋光、梁树风注评,考证较为严谨,评论精当。
俄苏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俄苏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萧枫
¥0.99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
49元5本 小窗幽记(果麦经典)
小窗幽记(果麦经典)
[明]陆绍珩
¥49.00
明代天启年间,江南才子陆绍珩流落北京。 他目睹世态俗情,胸中块垒顿生。 何以遣穷愁?唯有读书。 于是在读书之余,陆绍珩从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中,撷取精妙辞句,分成十二卷,集结成书,用以自娱。 细读之,唇齿辗转间,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
49元5本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
(俄)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
¥16.90
  本书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作者从幼年写起,写自己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在莫斯科文化圈子里的交际,写他与那些文艺名家的交往,更写他对艺术、对文学的热爱。俄罗斯叙事文学的伟大传统,赋予了他瑰丽奇特的想象力,行文诗意、深邃、极富魅力。
带着梦想上路:十五岁的单车
带着梦想上路:十五岁的单车
胡凡良
¥7.13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绚烂多姿的时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困扰着青春期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作者深谙青少年的心理,直他们内心深处的隐秘世界,破解了青春期密码。这是一本读来让人倍感温暖的青春治愈系随笔集,作者向读者娓娓讲述了那些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关于青春的故事。作品情思悠长、意蕴深远,淡淡的忧伤中隐含着积极向上的青春真能量。青春不散场,我们在路上!——总有忧伤让人着迷,总有温暖不期而遇。
古典传奇:今古奇观(九)
古典传奇:今古奇观(九)
抱瓮老人
¥8.99
《今古奇观》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云雨之情;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古典传奇:今古奇观(六)
古典传奇:今古奇观(六)
抱瓮老人
¥8.99
《今古奇观》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云雨之情;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49元5本 何必等来生
何必等来生
燕子
¥15.80
人生要面对太多选择。何必等来生,是一句鼓励,一份勇气。 想走,想跑,想去看风景。想爱,想恨,想记住所有。想喊,想叫,想大哭一场。想放手,想勇敢,想不等待。都一样。去吧去吧,何必等来生。 《何必等来生》一书记录了燕子十年来的“江湖游历”,以及她和朋友们的爱与热血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北漂的风雨与梦境,有的是行走的江湖与豪情。 它让你相信,真的有人在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它让你明白,深刻的爱,并不在远方。 《何必等来生》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份心意。 你想对谁说一句“何必等来生”? 请把这本书送给他,说不定他会在半路醒来,看见远方灯塔上的光。
49元5本 闲情偶寄(果麦经典)
闲情偶寄(果麦经典)
李渔
¥58.00
自古至今,人人都向往闲情野趣的雅致生活:观雪、赏花、品茗……却鲜有人真正理解“生活美学”的要义。生活之美的真谛在用心体会、细致观察,在思考创新,在对品质的不妥协,而非仅仅流于感官享受。 《闲情偶寄》正是这样一部关乎生活艺术的奇书,能想凡人所不屑之生活小事,发凡人欲说而说不出的议论。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金华人。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代表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49元5本 美国见闻录
美国见闻录
[美]华盛顿·欧文(著),刘荣跃(译)
¥17.44
《美国见闻录》即由《大草原之旅》和《美国纪事及其他》两部组成,作品使读者得以“再度走近欧文的世界”,从而更多地了解、欣赏到他的作品。笔者承认《见闻札记》堪称是欧文的代表作,但同时认为他的创作风格、思想文采和幽默浪漫等元素也充分体现在了其他众多作品中,它们同样焕发出特有的光彩。
木心美术馆特辑:木心研究专号(2016)?
木心美术馆特辑:木心研究专号(2016)?
木心作品编辑部
¥25.26
过去三年,我们推出了《木心纪念专号》。从2016年开始,这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 首辑,是2015年乌镇木心美术馆建成开馆的大量图文介绍,包括木心美术馆各厅墙面文字,并附有陈丹青先生商借尼采文物的散文《魏玛之行》、首次评述木心绘画的长文《绘画的异端》、记录大型文献纪录片拍摄的《BBC在乌镇》,及青年邱智敏摘选尼采与木心片语的语录体专文《尼采谈木心》。 第二辑,是2015年出版《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之后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座谈会实录,由梁文道主持。木心先生的老朋友、译介者、任职加州大学的文学教授童明先生首次现身,做了长篇讲演。 第三辑,收入负笈香港教育大学的研究生郭博嘉以比较文学观念分析木心小说的专文(将木心的篇什与鲁迅、张爱玲作品对照),两位迄今为止年轻的作者(90 后)的研究专文:青原《俳句论》、《〈诗经演〉论》,张宇豪《哥伦比亚空厅》。后,是木心年表编撰者夏春锦提呈的三篇*研究专文。 自 2012 年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破土动工,为期四年,于 2015 年 11 月 15日正式开馆。这是木心先生身后的大事,也是他家乡乌镇的大事。木心先生留下的全部文稿、画作、乐谱,悉数作为馆藏,成为今后展示、研究、交流、传播木心艺术的一流场所。馆长陈丹青与他的团队为美术馆开幕,策划了林风眠、尼采、圣经三项特展。出席开幕典礼的将近四百位来宾中,有国内二十多家美术馆馆长,木心先生的生前好友陈巨源、巫鸿、童明及陈英德夫妇,还有来自德国尼采故居和文献中心的艾岑伯格,来自美国的诗人科恩、学者彼得。 木心美术馆自筹划、设计、建造、布展、开馆,步履多年,本期彩页展示了馆内各厅的景观,另有陈丹青先生等拍摄的系列图片,为读者详细介绍从布展到开馆的全过程。是故,本期专号定名为“木心美术馆特辑”。
奇来后书
奇来后书
杨牧
¥23.04
  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奇来前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之后,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来后书》。   《奇来后书》在时序上衔接《奇来前书》之结构,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告别青少年岁月、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东海、爱荷华、柏克莱、华盛顿、东华等大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感受学术、伦理,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笔法翻复、文类跨界之际,依然紧扣“诗”主题,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   封面绘图(杨牧胞弟作)奇莱山,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台湾十峻之一。台湾版《奇莱后书》来到大陆,杨牧易名《奇来后书》。
曲人鸿爪:张充和曲友本事(增订版)
曲人鸿爪:张充和曲友本事(增订版)
张充和口述,孙康宜撰写
¥19.02
  《曲人鸿爪》,百岁张充和(“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倍加珍藏的曲人本事。   一位文化曲人独特的世纪回忆,穿越抗战与内战的烽火,浸润她六十年来海外移居的生涯,记录众多曲人以曲会友的盛事,荟萃他们丹青墨韵的精华,这就是曲坛名家、书苑才女张充和珍藏至今的纪念册《曲人鸿爪》(三大集):集存藏抗战前后吴梅、杜岑、陆朝銮、龚圣俞、陶光、罗常培、杨荫浏、唐兰等作品;第二集存藏1949年至1966年间,身在美国的李方桂、胡适、吕振原、王季迁、项馨吾及身在台湾的蒋复璁、郑骞、焦承允、汪经昌、夏焕新、毓子山、成舍我等作品;第三集存藏1966年以后姚莘农、林焘、赵荣琛、余英时、吴晓铃、徐朔方、胡忌、洪惟助、王令闻等作品。   书画诗词的赏心乐事,曲人生涯之余韵流风。今依据百岁高龄的张充和本人口述,孙康宜笔录曲人本事,钩沉演艺传承,再现当年沙龙诸多令人神往的情景,并对《曲人鸿爪》各家题词和画幅做出画龙点睛的诠释和导读。此外,在2010年初版之后,2013年增订版特别更新了张家旧影、张充和事略年表及题字存目。全书文字书画,相得益彰,冀能留住张充和曲人生涯中那些不可磨灭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以及许许多多的谁家庭院。
八百万种走法
八百万种走法
[美]劳伦斯·布洛克
¥29.99
本书是劳伦斯?布洛克一部回忆录,同时也是游记、自传,以及或许只有小说家才能写出的“运动历险记”。在这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跑步者和步行者的经历,同时串起几十年与行走交织的写作生涯。布洛克在引言中说这本书“完全是自我沉溺的”,他好像不满足于成为那些令人难忘痴迷的推理小说人物的创造者,还想分享一些个人化的人生故事。 布洛克小时候因为不会骑车,每天放学回家只好步行。大学时发表小说赚到桶金有钱买辆车之前,到哪里都走路。成年之后他开始跑马拉松,并将竞走发展为终身痴迷的运动。 布洛克因其塑造的冷硬侦探形象被誉为“在纽约游走的忧郁灵魂”,他跑马拉松那些年已投入大量时间走遍纽约,但竞走后让他履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纽约、伦敦到马德里,从新英格兰的童军营到西班牙山区的朝圣路,从几公里的马拉松到二十四小时的长距离赛,布洛克数十年来走过了形形色色的酷日和雨天,但这并不是一本教人如何跑步竞走的工具书。全书三个部分,共31章,用精巧的蒙太奇手法讲述了一个个行走故事,将作者的成长经历、写作生涯、书中角色与行走心得融合为一部幽默、讽刺、褪去虚饰的人生之书,与世界分享他的成败与考验。 布洛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完成于那些挑战体能极限的比赛间隙,他也发现行走与写作的道理如出一辙:你要做的只是两条腿轮流向前,而秘诀就是留在赛场上,就是不停地前进。
青田街七巷六号
青田街七巷六号
亮轩
¥14.99
  复杂的痛苦,简单的快乐,就是一生。这是一个庭院的历史,是昨日的世界,是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童年。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亮轩,回到十多年来连经过都不忍的故居——“青田街七巷六号”——为游人导览,一甲子的恩怨情仇排山倒海涌现,人情物趣的回忆起伏跌宕,于是开始每天清晨在父亲的书房、父亲的书桌上写作,以这座宅院为中心,前溯八九十年,由环境、建筑细部,一池睡莲、一棵凤凰木、一只乌龟,七只猫与两条狗,以至父子情仇,人的苦与万物的乐,都在这一处宅院不断地交错。情感染织记忆,承载的是来不及的孺慕之思,还有对生命的深深感恩。 【青田七六】——台北青田街上的一座庭院,日据时代由“台北帝国大学”(台湾大学前身)足立仁教授于1931年建成,台湾光复后由参与接收台大的马廷英教授购得,成为作家亮轩(马廷英长子)儿时的家园。当年比邻而居的多有飘零台湾的要人巨擘,如于右任、陈果夫、甲骨学大家董作宾、台大校长陆志鸿、史学家沈刚伯、“中央日报”社长阮毅成……这里曾有过往来皆鸿儒的时代,《巨流河》作者齐邦媛年少时曾寄居于此,这里曾是琼瑶处女作《窗外》的电影场景地,更是马氏父子温情与仇怨上演的舞台,是困窘、破碎的一家人的栖身之处。现在这里成为“青田七六”,因是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马廷英先生故居而被定为“古迹”,2011年获台北“老屋新生大奖”金奖。 我如今看这一座院落,总是容易看到已经不见了的那一部分,好像历史陈迹中的相关故事,又如没有了的树木与动物,当然还有许多许多不再住在这里,甚至于不再留在这个世界上的长辈。无论识与不识,此屋中多年来来往往、终至飘然而去者,比施施然的来者为多。我五岁来台便住进此屋,六十余年之后,成为此屋的见证,但如今也已皓发盈巅,老态龙钟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亮轩 “我有点像英格玛?伯格曼(电影)里面的那种飘荡着、永远不离开自己住宅的魂魄。我很高兴,我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魂魄。”——亮轩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刘瑞琳(主编)
¥19.10
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2012年底,先生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课堂笔录《文学回忆录》经整理出版,引起读书界巨大反响。许许多多普通读者开始关注木心,走近木心的文学世界,木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但阅读木心,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始。他留给时代的问题,留给艺术的问题,还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探讨。年来从读书界到学界,关于木心文学创作的研究评论文章越来越多,有感性表白,有理性对话,我们从大量的评论和纪念文章中,选取值得记录保存的,合编为《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特辑共分五辑,并配以相关图片和若干木心先生的珍贵照片。辑一收入了木心先生的遗稿两篇,辑二、辑三刊载了海内外读者、学者的多篇文章与座谈会的文字实录,辑四选录了台湾文化界十余位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关于木心的谈话录,以及《文学回忆录》出版一年来大陆读者的阅读反馈,辑五刊载了木心先生的亲友、学生的纪念文章,还有从未发表的木心先生晚年与青年读者的谈话实录。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钟立风
¥20.72
  继《像艳遇一样忧伤》、《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民谣歌手钟立风*文字作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全书分为Do.友多闻、Re.素履行、Mi.旅梦人三部分。Do.友多闻,讲述与周云蓬、李健、万晓利、小河等众多友人的往事趣闻;Re.素履行,分享作者心中精彩的音乐、电影、小说之美;Mi.旅梦人则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以及其他世界旅行的记录,有着某种不确定和幻梦般的色彩。 ?
地下乡愁蓝调
地下乡愁蓝调
马世芳
¥23.78
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 一九七一年,史上*伟大的摇滚乐团披头士已经解散;乐史“三J”——吉米·亨德里克斯、珍妮丝·乔普林、吉姆·莫里森都已不在人间;一九六〇年代“伍德斯托克国”那个充满鲜花和大麻味的嬉皮梦被滚石乐队的阿尔塔蒙特惨案彻底粉碎。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痛苦与迷茫。 一九八一年,胡德夫、杨祖珺已因“美丽岛事件”远离歌坛、各奔东西,“民歌运动”即将走到尽头;随着罗大佑、苏芮、李宗盛、张艾嘉等人的崭露头角,台湾乐坛的*期已在不远处招手。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他家的客厅,正是这场变革的集会场所。 然而,整整“晚出生”一个世代的他,把本属于上一辈人的青春记忆,用一篇篇感同身受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转换成为或激动、或落寞、或感伤的种种情怀,如今的我们再随其追忆这些情怀,也许只是为了想要知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青春时代的某一天,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启蒙时代便倏然来临。 生命中只会有寥寥几个这样珍贵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桩什么物事,足以改变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就在那个瞬间,你永远告别了懵然的旧时光。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饱满,然而也感觉到一些些的失落。 ——马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