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伯作品集(*辑)
¥360.0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著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新教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教徒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新教教徒却是例外? 韦伯在该书中论述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韦伯列举了新教、清教、加尔文教等教徒生活、学习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成功与新教盛行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新教入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得以兴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著作。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的研究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理性化”这一特质,以此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罗雪尔与克尼斯》由韦伯论述数位作者的系列文章组成,关注的核心是“逻辑”与方法论的问题,是韦伯的*部元理论著作,也是韦伯方法论思想的奠基之作。 在写作成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同时,韦伯也一直在着力于方法论的研究,以为自己的经验、历史研究奠定方法论上的基础。《罗雪尔与克尼斯》就是韦伯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在书中,韦伯对当时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试图说明,历史学和社会学所讨论的方法论问题,是如何影响历史性的国民经济学的早期阶段的。同时,韦伯也讨论了他所谓的“文化史”研究如何能够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批判施塔姆勒》是马克斯·韦伯对鲁道夫·施塔姆勒(Rudolf Stammler)《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观念与法律观念:一项社会哲学研究》一书所作的细致评述与批判,也是韦伯继《罗雪尔与克尼斯》之后又一重要的方法论(元理论)著作。 在对施塔姆勒的批判中,韦伯意在通过考察社会文化科学领域之一的法社会学的逻辑特征,来维护自己有关解释性社会文化科学,也即秉持理解论题的社会文化科学的观念。本书揭示了许多关键联系:《罗雪尔与克尼斯》专著与《经济与社会》的问题意识之间的联系;韦伯的方法论与当代诸多方法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包括彼此交叠的常人方法学、现象学社会学、诠释社会学以及日常生活社会学等学说。 韦伯认为,任何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在五十年内必然会过时。这是科学进步内在辩证的结果,也是科学分工日趋精细的结果。但韦伯方法论(元理论)著作背后的意图,是要去发展一种“新工具”

白晋暹罗游记
¥55.20
白晋(1656—1730),中法文化交流的奠基人,《白晋暹罗游记》是其第一部东方学著作。该书描述了1685年白晋随法国赴暹罗使团远渡重洋、取道暹罗前往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为我们研究17世纪欧洲人的远洋航行经历和那莱王统治下暹罗的外交、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研读整理白晋所写从法国至暹罗的旅途日记手稿的基础上,法国学者盖蒂女士撰写了详细的学术性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法国赴暹罗使团的背景和成员、使团出使前欧洲各国与暹罗的关系,以及白晋的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经历。此书是了解白晋及早期中法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波斯文学简史
¥110.40
地处西亚的伊朗,古称波斯,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波斯经文典籍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在弘扬民族自强精神的同时,彰显道德与智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不言而喻,古代“丝绸之路”曾在相隔万里的中华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谱写了两个伟大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长期友好往来的历史篇章。 《波斯文学简史》总体框架结构设计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 前伊斯兰时期古波斯文学,中篇 中古波斯伊斯兰文学,下篇 伊朗现代文学。于桂丽老师将本书上中下三篇的主要内容与此前出版的《波斯文学史》加以比较,指出两者的优劣和差异。可以看出本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晰、重突出。可谓是一部难得可贵的波斯文学史略。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70.40
本书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权威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的地位、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人士在商业化艺文公共空间的表现等问题。

语言考辨与佛经鉴别
¥94.40
本书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界从语言角度对“可疑佛经”行考辨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展望。本书共分为四部分:一、中古汉译佛经考辨概貌。梳理中古早期汉译佛经考辨、鉴别工作的缘起、对象、方法与原则,评述以往的相关成果。二、东汉安世高译经的考辨与鉴别。精选甄别、考辨题署东汉安世高译、实则有问题的部分译经论著,从语言的角度行对比研究,推定题署安世高译的可疑译经的翻译年代或译者。三、东汉支谶及康孟详译经的考辨与鉴别。精选甄别、考辨题署东汉支谶或等译、实则有问题的部分译经论著,从语言的角度行考辨,先判定译者是否为支娄迦谶或康孟详,而推定可疑译者及翻译年代。四、三国与两晋译经的考辨与鉴别。精选甄别、考辨题署三国、两晋译师所译的《旧杂譬喻经》《撰集百缘经》《阿育王经》等疑伪佛经的论著,从语言角度行考辨,大致考订其可能的译者及翻译年代。

性格学的基本问题
¥30.40
在现象学运动的早期,普凡德尔是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地位仅在舍勒之后。而且由于其他几位重要的现象学和心理学代表人物的病故(利普斯)、阵亡(莱纳赫)、调离(盖格尔)或弃学务农(道伯特、康拉德-马悌尤斯),普凡德尔后来实际上是慕尼黑现象学和心理学的唯一代表人物。普凡德尔在几个哲学领域的工作为世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这些思想可以按发表的顺序来排列:1.意欲现象学,2.主观心理学或人的心灵学,3.志向/心志心理学,4.逻辑学,5.性格学,6.伦理学。其中在第三项和第四项方面的主要阐释都是发表在胡塞尔主编、普凡德尔本人担任编委的《哲学与现象学年刊》上。而在性格学方面,他的《性格学的基本问题》则是于1924年发表在埃米尔·乌悌茨主编的《性格学年刊》的创刊号上。 关于普凡德尔的性格现象学,乌苏拉和埃伯哈德·阿维-拉勒芒在他们纪念普凡德尔的文章中写道:“在近百年来发表的关于性格学的原理问题的各种不同论文中,没有一位作者把握得比亚历山大·普凡德尔更深,钻研得更本质,没有一位在人类研究的这个领域的心理学家比他所作的区分更全面。”普凡德尔的确给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性格学纲要:“总结起来说,对性格学的任务可以做如下规定:它需要系统地-理论地研究人的性格的本质、构造、个别特征、种类与变异、发展,以及人的性格与它的分化、它的证实、它的表达和它在外部功能产品中的印记之间的关系。”如果无意识研究是意识现象学的边界,那么性格研究应当就是普遍心理学的边界了。

律师的意义
¥78.40
人类是怎么发明律师这个职业的?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欧洲的律师之花移栽到中国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废除过律师制度,为什么之后又要恢复重建?本书娓娓道来,自人类律师制度的发源地古罗马,说到近代律师制度的摇篮英格兰,再说到大型律所风起云涌的美国,最终说到中国律师制度的艰难引、百年变迁、今日风貌,行文如水,亲切可读。 然而,讲述人类律师史、中国律师史显然不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用意。作者在四辑、三十五章、三十六万字的作品中,呈现出对内对外两个不同的写作目的:对外,这是一个律师与社会公众寻求理性对话的尝试,希望社会公众对律师意义的认知,能够从官司延伸到历史成因、律师逻辑,消弥社会公众对律师个人、律师职业、律师制度的误解;对内,这是一个律师在律师职业共同体内部寻求共识的尝试,希望在儒家文化传统影响律师形象塑造的时空背景下,将西方传统中的“律师”与中国传统中的“君子”合二为一,赋予律师职业君子之气,改变今人对律师的成见,建构“君子律师”的人格理想。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
¥134.40
李伯重先生一直致力于江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他思路阔活跃,擅长以国际视野来研究古代和近代江南的经济发展历程,挖掘其独特性。本书通过大量中外史料和各种翔实的数据,从环境变化、人口控制、妇女角色的变化、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工具及技术手段的革新步、城市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考察明清江南生产力的状况,从而引出自己对明清之际江南经济是发展还是停滞这一历史命题的再思考。本书对国内外史学界流行的一些观和定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全书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功力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经典常谈
¥16.00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出版于1946年,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朱自清先生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全书以书为主,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洁精辟,深浅出,通俗流畅,是驶经典的一只航船。

信念伦理问题研究
¥92.80
西政文库以集中出版的方式体现了我校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它既展示了西政从原来的法学单科性院校转型为“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后所积累的多元化学科成果,又反映了学有所成的西政校友心系天下、回馈母校的拳拳之心,还表达了承前启后、学以成人的年轻西政人对国家发展、社会步、人民福祉的关切与探寻。

土地经济学论纲
¥78.40
本书阐述与论证了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规律,提出土地的自然、经济、公共三大基本属性是决定土地经济学研究特殊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土地被投人类利用过程所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土地产权关系、土地交易关系、土地投资关系、土地税赋关系构成了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书论证提出了土地价格定律、公权力干预私权定理,梳理论证了土地供求定律、土地投资定律、土地税赋定律,这些定律是正确认识、解释、解决纷繁复杂的土地经济实践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我们与法治
¥57.60
本书为卓泽渊教授在中共中央党校所设的关于“当代世界法治”系列讲座的合辑实录。全书分别从“世界法律与法治的图景”“世界法治发展的走向”“中国法治的国际挑战”“世界视野与中华法文化”“世界与中国的司法改革”等不同主题出发,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有关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法治的立体图像。全书内容深浅出,语言生动活泼,是一本了解当代中国和世界法治的不可错过的精彩读本。

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78.40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西方社会结构的解释,把有文字以来的历史都视为阶级社会的历史,没有认识到从中世纪到近代人类社会结构经历了等级制和阶级制的不同范式。本书在国内次揭示了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结构经历了从等级制向阶级制的范式演变,纠正了学界的混沌认识,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理论意义。 本书阐述了形态学理论,首次创造性地把形态学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系谱,提出了阶级之间的界限模糊以及存在过渡带和过渡性社会集团等一系列理论见解,具有理论拓性。

日本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转变研究
¥54.40
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军事发展受到限制。在日美安保体制下,日本有机会和能力较早地运用经济力维护国家安全,并且已经形成独特的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和战略。 本书全面系统研究了日本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研究与相关战略的历史演变,从“安全领域经济范畴”和“经济领域安全范畴”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日本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转变,探讨了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安全与安全化的手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了日本防卫产业及其战略的变化,分析了日本经济民族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在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变化中的作用等,有助于读者从本质上认识和把握日本经济。

乡村文化振兴:城乡融合与内生发展
¥134.40
本书基于地域空间视角,对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展系统研究,深探讨城乡公共文化多元化主体与多样化载体的地方性、层级性与区域性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聚焦载体形态和主体构成问题。 本书把握“城乡融合”和“内容发展”两大关键,将地域空间维度引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把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复杂关联回归到具体场域和空间过程加以分析,破解了长期困扰学界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极大地丰富拓展了相关理论谱系,为政策制定和实务工作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与参考。

乡村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
¥150.40
本书是社会学学者折晓叶的学术论文集,汇集了“工业化与乡村社区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民再合作”“产权难题与乡村制度变迁”“项目制与基层治理”和“田野工作与乡村研究”五个主题,十六篇文章这几组文章都曾在相关研究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代表了作者对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制度变迁诸议题的持续性思考和研究方法论反思,为观察中国东南社会改革以来的现代化变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诚如导言所言,本书不仅是作者“对乡村研究经历的一段如实记录”而且展示了其“作为社会学学者对乡村制度变迁研究的一种学术情怀”因此,本书亦可视为作者学术生涯的一段学术总结。


信睿周报·第21辑(第121-126辑)
¥35.40
《信睿周报第 121期》内容简介: 本期“起点”邀请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古典学等领域的学者及舞者,从多个角度围绕舞蹈及其文化含义展开探讨,通过身体的律动重新理解时间、力量和空间。 《信睿周报第 122期》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时代发展迅速,社会科学学科也随之不断调适自身的精密度。本期“起点”通过对一位人类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的专访,从他们的学术经历出发,重新观照既定的学科概念,以及他们的研究与东西方社会的历史与当下、本土与全球化的一些有趣联结。 《信睿周报第 123期》内容简介: 本期“起点”邀请科学史、医学史和医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从多角度探讨了置于全球医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医学史,并试图剖析传统医学的当代处境。 《信睿周报第 124期》内容简介: 本期“起点”邀请性社会学领域的学者,深入探讨了爱与性在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一窥社会变革视野下爱与性的多重面貌。 《信睿周报第 125期》内容简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学不仅在技术层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更在伦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维度引发了深刻思考和激烈讨论。本期“起点”从恐惑谷假设的提出、实验验证、对策乃至应用切入,深入挖掘了这一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窗口。 《信睿周报第 126期》内容简介:本期“起点”从汉语人类学的视野、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具体个案的调查笔记及民族志书写中,尝试发现人类学的世界研究的可能性,在中国人类学者的域外研究作品中反思其知识生产的语境和问题意识。

国学概论
¥52.00
钱穆先生的《国学概论》写于1926—1928年,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该书是一部了解中国两千年学术思想发展史的门书。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对不同时代的儒学、子学、经学、佛学、理学、考据学等方面行介绍论述,阐释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及其演变,旨在使读者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掌握中国国学思想之精义。在钱穆先生笔下,中国传统国学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力。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钱穆经典著述简体字版之一种。

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62.40
本书以中国“民生财政”支出为研究对象,明确了“民生财政”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对“民生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应行了实证检验;以中国“民生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和效果评价为两大主线,在对于“民生财政”支出现状行详实的数据分析的同时,研究了“民生财政”支出对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民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尤其侧重研究了“民生财政”支出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书为中国“民生财政”发展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文化探微
¥78.40
本书汇集了汪德迈历年来汉学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近几十年于中国和法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演讲,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论古文字与古代思想关系;论经学和儒学;论古代哲学、法律和艺术;谈与恩师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交往以及对自己学术经历和思想的总结。代表性文章有《中国特有的相对应性思想之起源:龟卜术》《重新研究和翻译“五经”的意义》《中国与西方传统中“法律”概念辨析》《我与我的老师饶宗颐先生》等。本书旨在系统呈现汪德迈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洞见,反映了他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所做的杰出贡献。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空间经济联系及经贸合作研究
¥120.00
本书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核心内容,深分析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空间经济联系及其演化和与之密切相关的两地区经贸合作问题。这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其创新在于:以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区域空间经济联系及其在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深分析其对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步发展中俄两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