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车简史:一百年的热血狂飙
¥69.99
汽车运动相伴汽车而生,成为汽车历史文化中*为夺目的一部分。构成汽车运动的那些元素:名车、赛车手、传奇赛事,不但是诠释汽车文化的*途径之一,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社会的面貌。我们从赛车运动中可以窥得有血有肉的故事。本书截取赛车运动从1894年到1994年这整整一百年中的精华部分,以及背后的的汽车技术发展、赛车规则沿革等,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赛车历史百年发展图卷。


至竟终须合大群——南开日本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32.66
该书由南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编纂,是“百年南日本研究文库”*辑19册的自然延伸。全书收录了中国日本研究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对十九卷文库的作者及作品的深评析,里面《南日本研究史料编年初稿(1898-1949)》,*次完整地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50年间南日本研究、南与日本的关系等基本情况。该书对于了解南日本研究的传统与现状、了解南日本研究在中国日本研究界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压胜钱(精)--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
¥46.80
压胜钱,是民间用作祈吉和避邪的一种钱币。所谓压胜,就是压制邪魔,取得胜利的意思。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压胜钱产生于汉代。本书作者公柏青多年致力于汉代压胜钱的收藏与研究,本书是其成果的集中体现。 先前的汉代压胜钱研究主要着眼于年代考证、真伪鉴定等方面,为钱币学本体研究;而本书则将压胜钱视为物质文化产品,考查其承载的社会观念和折射的文化传统,是从文化的角度切的,为钱币的外延研究。这是本书的主导思想。 汉代压胜钱是后世压胜钱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理解汉代压胜钱的文化内涵,对压胜钱的研究意义重大。所以本书选择汉代压胜钱作为探究对象,从祥瑞图案及其中反映的文化信仰等多个方面对它行探讨。图文结合,揭示汉代压胜钱的精神内涵。 压胜钱外廓圆形穿孔方形的形制,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在有限的压胜钱钱体上,古人铸造了丰富多彩的宇宙天地间的抽象图案和纹理,本书的主体部分就是对这些神秘的图案和纹理行分析。比如压胜钱上的星文,乍看上去就是一些杂乱无序的,但经过作者的逐一分析,各组星文所代表的星宿一目了然,其中所蕴含的对星神的崇拜思想也昭然若揭。小小的压胜钱钱体,蕴藏了丰富的内涵。本书的分析,有些前人论及很少,是完全原创的观。通过压胜钱一窥汉人的内心世界,本书做了拓性的探索。

两汉纪(全二册)(试读本)
免费
《两汉纪》是《汉纪》与《后汉纪》的合称,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两汉历史的基本书。 东汉人荀悦因著名的纪传体史书——班固《汉书》文字繁难,于是以编年体形式改写《汉书》,写成《汉纪》三十卷。本书有很高的史学见识,对《汉书》加以剪裁,吸收其精华,以年系事,条理清晰,头尾连贯,重点突出,是一部前汉简明大事记,可为研究前汉史的入门书。 《后汉纪》是东晋人袁宏受荀悦《汉纪》影响,采取编年体裁记录东汉史事的一部史书。本书共三十卷,综合多部史籍写成,成书早于范晔《后汉书》。本书以时间为经,理出了东汉一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以人物、事件为纬,展示了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使人们建立起对东汉史的整体印象。 《两汉纪》是方便读者了解西汉、东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
¥23.99
本书收录著名历史学家杨筠如专论九品中正制的著作,并包含附录4篇。其中《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对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内容、利弊及其与门阀制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究,是我国近代学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山之作。在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学者对六朝土族的认识,始超越清人“江左士族无功臣”的表面归纳,始着手从制度、婚宦等方面手,疏理相关史料。附录中,收录了已故经学大师何广棪的所做的杨君茹事迹系年,可以使读者对杨筠如先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六朝石刻丛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二册)(图像版)
¥298.80
六朝石刻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其史学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而语言文字和文献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六朝石刻丛考》一书,主要从释录校正、字词考释、石刻辨伪等方面展工作,纠正前人释录方面的错误,考释疑难字词,鉴别伪刻和疑伪刻,从而为学界研究这一时期的石刻提供参考。全书共考释疑难字700余个,疑难词语和典故词语100余条,校正释录方面问题2000余条,鉴别伪刻70余方。尤其在疑难字考释方面,运用科学的文字考释方法,考释出一批前人不识或误释的字,是本书一大特色。


清朝经营海南黎族研究(精)
¥28.80
本书稿将清朝各代皇帝经营黎族的背景、经过、主要举措、战略思考、历史作用与得失等作为研究内容,较全面、系统地勾画出清政权在征服与统治海南的过程中对海南黎族经营的全貌,弥补了相关研究的薄弱环节及不足之处,丰富与深化了海南民族研究与地方史研究,并可为当前管理与发展少数民族社会提供镜鉴。


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全二册)精
¥238.80
本书以元代文人群体的分布与文学格局研究为核心,从整体上讨论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演变,由绪言和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部分探讨蒙元时期文人群体的流向与分布,讨论了全真教以及世侯统治对于蒙元时期文人群体的流向和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从南北多族融合,渐趋平衡的现实背景出发讨论元代文学格局的形成过程,立足于文人群体的流动,从文人群体的流动来看元代文坛创作主体与文坛格局的变化。第三部分讨论元代文学格局的“变”与“衰”:“变”的一面着力于元代文学格局中的放与外来因素;“衰”的一面在于讨论元代文学走向末世衰变情形以及它与下一个朝代的关系。


昭通简史
¥33.60
昭通简史:地方史


经典常谈
¥15.00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写于一九四二年的一本小书,一九四六年由文光书店刊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称其为(极有用处)的好书。(经典)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所谓(国学)着作,包括了经、史、子、集在内的所有优秀文献。作者在自《序》章便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裹,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但是我国古代典籍浩繁艰深,一般人鸡以有兴趣近,作者即以十三篇要言不烦的文字介绍了这些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内容从识字的《说文解字》始,继而《易》《书》《诗》《礼》、春秋三传、四书等经部要籍,继而《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典范,诸子、辞赋、诗、文因文献过多,不能一一详述,叙其源流,提纲挈领。(常谈)有(老生常谈)之意,实为作者自谦之词,书中随处可见新旧一兼容的通达的历史观、文化观,无论是对于初学门者、还是有一定基一础需要寻找正确的治学途径的人,都相当有益。书中口语化的叙述、将一文言翻译成白话的功力、筛选史料改写故事的技巧、对学术界各家观的宽容气度等等都可见出作者为普及中华优秀经典所做的不懈努力。


青岛博物馆研究(2021)
¥32.99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大事,也是博物馆人的大事。 为此,青岛博物馆人行动起来,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结合自身特点, 运用生动感人的实物资料,通过鲜活动人的形式,开展了各种展览展示活动,成为全社会庆祝建党 100 周年活动中的生力军。 文博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和优长,通过展览和展示,可以让广大观众重温党的历史,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青岛博物馆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斗,为把青岛加快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工作。


山陵稽古
¥52.66
帝陵是历史的侧影,了解帝王陵寝的规制,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本书从目前留存的有代表性的帝陵建筑,以年代为顺序,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明清,利用作者实地寻访的记录和照片,从陵冢、祭奠区不同的部分展现陵寝形制的变化;同时,作者结合人物、史实,评述帝陵的损失与修复,呼吁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培养全社会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片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帝陵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
¥27.99
本书在清理学界关于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对“天下”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重新返回史料,检视唐代以及汉代“天下”观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变化的轨迹。作者主要沿着两条线索展:一是分析从先秦至唐代“天下”观念含义的变化,二是讨论这一观念落实为具体制度的过程,并选取两项重要的设置,即宫阙、华林园以及南郊祭天,来揭示古典国家观念如何形成国家制度,并具体发挥作用。从而揭示了天下观与天下政体结合的发展历程,提出一元化的天下型国家理念。同时又能考虑战国、汉代、六朝、唐代诸朝的时代特质,说明天下型国家如何受时代影响,但在时代变动之中仍有其不变的结构。本书涵盖领域广,内容充实而鲜明,视角独特,分析细密,新见迭出,富有启发性,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天下观、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不可不参考的力作,也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家模式和实际秩序颇有启迪。


唐长孺批注骨董琐记全编(精)
¥168.00
《骨董琐记全编》是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1887-1960)撰写的学术笔记、读史札记,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掌故、金石书画、衣着器物、里巷杂谈等等,尤详于明清典章制度、遗闻佚事,考订史实,钩稽索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料有趣,增广见闻,被誉为“天下弟一等闲书”。 古人取鱼肉蔬菜等杂混烹制的羹,叫做骨董羹,后来比喻琐碎过时的事物,或陈旧迂腐的内容,又写作古董,所以邓之诚谦称自己琐碎的读书、读史札记为《骨董琐记》。 唐长孺先生(1911-1994)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继陈寅恪之后公认的祭酒,生于苏州平望,外家是南浔刘氏,从舅乃近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对明清掌故素所习闻。唐先生对《骨董琐记全编》的批注,有补证,有辩驳,有史源的探寻,亦有自己所见所闻及所收藏之品的补叙,不仅对阅读《骨董琐记全编》裨益甚大,也可见出魏晋隋唐史的专精之外,唐长孺先生的博雅与性情。 唐先生细书密字,批注在三联书店1955年版的天头和行间,此次全书影印,以飨读者。 三联书店1955年版末附“索引”,方便对《骨董琐记全编》的查阅利用。


孟子性善论研究(再修订版)
¥31.00
书稿通过对孔子心性之学的详细研究,阐述了孟子性善论的特,及其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性善论对后学的影响,而完成了杨教授“伦理心境”理论的建立,证明孔孟心性之学之间存在重大分歧,重新探讨孟子的义利思想等三项工作。


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
¥66.00
本书收录陕西境内出土并现藏于陕西的代表性碑刻,计838种,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对其行整理。碑刻按时代先后排序,上起东汉,下迄明清,对研究历史、文字、书法、艺术等均有较大的价值。每一方碑都著录有高清的图像、说明以及完整的释文,共计图版1千余幅,配有放大的细节图,辅以按语以及必要的校勘记。碑刻说明中则记录有碑的刻立时间、材质形制、书体、纹饰、流传存藏等,对读者了解该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潘祖荫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试读本)
免费
现存的潘祖荫日记,根据文本形态分为稿本和印本两大类。稿本为苏州博物馆藏《滂喜斋日记》和上海图书馆藏《潘文勤日记》。印本为光绪刻本《沈阳纪程》《东陵日记》《西陵日记》,1944年石印本《己丑恩科乡试监临记事》。时间涉及咸丰八年(1858年),同治二(1863年)、四(1865年)、六(1867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至十六年(1890年)。本书即以上述七种日记为底本,按时间顺序编排,由潘祖荫后人与潘祖荫研究专家共同整理,精心校而成,简体横排,便于阅读。 日记记载了潘祖荫经办的中枢政务、皇陵勘修、地方科举、灾民赈济等工作,以及他金石书画鉴藏和日常交际活动。从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宋元古书、明清字画,到古钱印章,读一代收藏名家的鉴藏艺事,看大盂鼎、大克鼎等国宝文物的鉴藏由来,体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东北博弈:环境与地缘政治1910-1911
¥42.90
1910—1911年,饱受列强侵犯的中国东北,又面临鼠疫的严峻考验。日俄等列强以治理公共卫生之名,行扩张权力之实;行将日暮的清政府则做出后的应对。随着伍连德奔赴哈尔滨力挽狂澜,各国医学精英云集奉天,这场博弈白热化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场环境灾变,还是近代中国应对外侮的历史写照,生态灾害、地缘冲撞和政治交锋相互交织,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于危机中借势萌芽,其影响延续至今。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
¥78.40
本书内文由前言(面向宪法的思)、1-8章正文以及作者后记构成。第1章论述“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第2章交代“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第3章讨论“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第4章聚焦“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第5章梳理“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第6章探讨“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第7章研究“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第8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论及“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六册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套装全十册)
¥602.00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