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殷周金文集成 修订增补本(全八册)(试读本)
殷周金文集成 修订增补本(全八册)(试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免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的《殷周金文集成》一书,作为国家“六五”、“七五”期间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于1984--1994年由本局陆续出版以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曾先后荣获多种奖项。为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要,本局征得社科院考古所的同意,现将该书重新出版。特由考古所提取全书拓片原底重新制版,并约请原编辑组负责人王世民先生对书中说明进行修订增补。
红楼梦(全两册)—— 四大名著名家点评(试读本)
红楼梦(全两册)—— 四大名著名家点评(试读本)
(清)曹雪芹、高鹗著,(清)脂砚斋、王希廉点
免费
《红楼梦》脂砚斋等的评语作为后世研究、品味这部巨著的珍贵资料,索隐派、自传说等红学研究史上的重大学说无不与脂评密切相关,但迄今尚缺乏一部整理得简便、可靠、囊括脂砚斋主要评语、可供普通读者阅读的脂评本。为此我们从现存十一二种脂评本中,精选能反映曹雪芹《红楼梦》原始面貌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进行整理。使读者可以充分领略脂评的诸多奥秘,体会阅读经典的快乐。
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试读本)
(清)袁枚著,陈伟明编著
免费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作者以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14世纪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我国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
孔子家语(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孔子家语(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王国轩、王秀梅译注
免费
《孔子家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资料汇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的书,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物、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本书是《孔子家语》的全译全注本。此本以《四库全书》本《孔子家语》为底本,在译注时,参校《四部丛刊》本,及又见于《史记》、《礼记》等书的相关篇章。分段则据《四部丛刊》本。本书是在研究基础上撰成的,每篇提要精练概括,注释详尽准确,译文通俗流畅,前言也别有见地,是可读可参之书。
尚书(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尚书(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王世舜译注
免费
《尚书》是传统“五经”之一,是上古历史档案资料的汇编,是探索研究上古文化风貌的重要元典之一。由于其源流久远,传习过程历经劫难,版本、文字、编次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与错乱,形成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两个系统,历代对此也众说纷纭,且《尚书》文字也十分古奥,极其难读。为此我们特请《尚书》研究专家对今文、古文分别详注精译,希望《尚书》这一经典能为更多人阅读、了解。
茶道:从喝茶到懂茶
茶道:从喝茶到懂茶
蓝戈
¥9.40
中国,茶之古国也。不仅是茶及茶文化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 “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闻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中*惊艳的一抹。所以,喝茶不仅有文化沉淀的趣味,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本书由茶学专家撰写,从选茶、泡茶到品茶,从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到冲泡技巧,不仅教你喝懂中国茶,而且知道茶文化。
49元5本 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
江苏地方文化史.淮安卷
顾建国主编
¥52.00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学术著作,展示和总结了江苏淮安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上编“淮安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了淮安文化的创始与发轫、发展、繁荣及近代转型;下编“淮安文化的历史风貌”则聚焦淮安的水利文化、漕运文化、军事文化、淮医文化、美食文化、民俗与宗教、淮安方言、淮安文学、淮安艺术、淮安学术。
49元5本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二十二辑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二十二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43.00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06年创刊,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不定期学术集刊。本辑为第二十二辑,收录论文十五篇,分“专稿”“经子研究”“史学研究”“文献考证”“名家学述”,为众多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礼仪等方面的zui新研究成果,见解深刻,颇有新意。
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愤怒与人类战争反思(里程碑文库系列)
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愤怒与人类战争反思(里程碑文库系列)
(英)詹姆斯·艾德礼
¥29.99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极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使命——在海外为西班牙共和国摇旗呐喊。它以独特的毕式元素,抽象地展现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却没有更加具体地展示那个它为之而生的具体事件与地——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遭到纳粹德国轰炸后的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 也正因为如此,《格尔尼卡》并没有随着西班牙共和国事业的失败而被历史遗忘,反而不断被新的历史事件重新唤醒,并逐渐登上神坛,成了永恒的反战符号。在本书中,詹姆斯·艾德礼为我们深度解析了这幅旷世名作的来龙去脉、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无数现代艺术家,并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形态中被赋予了永恒的价值。
49元5本 我的英文名——中国人的英文名起名指南
我的英文名——中国人的英文名起名指南
韦舒玮
¥20.00
英文名发展简史 (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 Names) 本章主要介绍英文名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中英取名文化的区别来进行探讨解释。读完本章后,相信中国朋友们在取名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了! 英文名如何影响工作和社交 (How Your Name Effects Your Work and Social Life) 选择合适的英文名可不仅仅是选个喜欢的就行了,还得考虑会给其他人(同事、朋友、同学、还有老板!)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本章重点讨论英文名会如何影响到人际生活。一定不要错过噢! 英文取名发展趋势 (Name Trends) 在这一章中,我们会讨论取名流行趋势的发展,如何辨别英文名是否已经过时,了解大众流行文化是如何影响到人们在取名时的选择的。趋势的变化使得英文取名更为复杂,不过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好用的方法和规则,帮助大家在做选择时心中多一个指南针!我们还会给出一些实例看看其他朋友是如何找到满意的英文名。 常见的取名误区(以及避免陷入误区的小妙招)(he Most Common English Naming Misunderstandings (and how to avoid them!)) 我们的取名专家结合为众多中国客户取名的经验,列出了常见的误区。通过对常见的误区逐例分析,帮助各位避免进入取名雷区。
三山五园掌故
三山五园掌故
阚红柳
¥9.99
精选清代三山五园相关趣闻轶事,包括《康熙皇帝的畅春园》《畅春园逸虎食人》《圆明园内争蟹案》《颐和园的*盏电灯》《乾隆为什么没有诗赞金光穿洞》《玉泉山天下*泉》《清帝苦热与园林避暑》《帝京风行花神庙》《慈禧的小名》等等,合计三十二篇。
49元5本 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922—1927)
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922—1927)
吴越
¥12.99
本书围绕五卅运动策源地——上海大学的历史,用纪实文学手法和生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上海大学这座“红色学府”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端年代的起起伏伏;再现了上海大学师生在五卅运动中谱写的悲壮序曲,留下“北有五四运动之北大,南有五卅运动之上大”令人热血澎拜的红色记忆;展现了上海大学以放、创新、包容的氛围培育坚实革命力量、孕育新生希望,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美誉。
岁时广记(精)(试读本)
岁时广记(精)(试读本)
(宋)陈元靓撰 许逸民点校
免费
《岁时广记》总计四十二卷,是一部以节令时俗为主的类书,涉及农事生产、日常生活、祭祀祈祷、服饰饮馔、游乐诗赋、养生诊疗,甚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希冀集天上人间之大成。遍览全书,我们会发现古代人们的生活是与岁时紧密相联的,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活动,孟春应有杏花雨饮桃花水,仲夏应有黄雀风置清凉珠,中秋应有鳜鱼肥喝菊花酒,季冬应有暖玉鞍扣冰鱼。读来风韵、朴实、有趣,画面感油然而生,字里行间俨然是一幅幅古代生活的画卷。“搜节物之异闻,考风俗之悠尚,手编心辑,博而不繁。”正是本书好的概括,它是我国历史上现存资料丰富的民俗资料图书,堪称民间百科全书。且因成书在宋朝,保存了许多现今已经散佚的图书内容,如《岁时杂记》《四时宝境》《辇下岁时记》《缙绅脞说》等,可谓弥足珍贵。
文化育人 第7辑
文化育人 第7辑
陈秋明
¥18.00
本书由*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组织编写,汇集了有关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文化素质课程、教学理念方法研究文章,对当下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核心作者有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深圳大学章毕功校长及各高职院校校长、教师等。  
49元5本 奇妙有趣的中医世界
奇妙有趣的中医世界
张明;陈运中
¥21.00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几千年来,它既是一门致力于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又是充分体现中国传统人文哲学思想的文化瑰宝。我们编纂此套《读故事知中医·中学生读本》系列课外参考丛书,希望能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传承中医药,传播中医药,同时通过学习这些中医药小知识提高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一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愿此套丛书能帮助诸位同学丰富阅历,阔眼界,健康身心,茁壮成长!能帮助中医学走校园,走近青少年,走千家万户!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
陈原
¥29.00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收录陈原20世纪90年代撰写的兼具政论性质和往事漫忆的散文随笔,分为《不是回忆录的回忆录》《隧道的尽头是…》和《黄昏人语》三部分,内中将真实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融人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程,为当今读者展现了一代革命知识分子的精神理路和时代作为。 本书主要成文于20世纪90年代,文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先后以《不是回忆录的回忆录》(1997年)和《隧道的尽头是光明抑或光明的尽头是隧道》(2002年)为书名出版。虽然距离本书初版已过去了20年,无论当时作者的视角如何,文中描述的众多“故事”或“轶事”,仍给读者提供了新的立足,尽可以从当下的视角去品尝这些曾经的“故事”。
手绘大连城市记忆
手绘大连城市记忆
韩士海
¥27.20
  本手绘作品集以大连老建筑为题材,以写生为艺术表达形式,力求在呈现城市老建筑风貌的同时,为读者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全书精选了近50幅大连标志性建筑手绘图,配以中文介绍,并有英文、俄文、日文翻译,便于读者对这些建筑背后的大连故事有一个简要的了解,从而回顾我们屈辱的近代史,以警醒青年一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矢志复兴。
杜甫诗
杜甫诗
王宁 顾德希 董婧宸 陈年年
¥14.50
本书为杜甫诗歌选注,共收诗366首,约占杜甫存世诗歌数量的四分之一。选诗涵盖了杜诗中的著名作品、诗人生平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为了解作者的人格和艺术所不能不读者”,可以使学生对杜甫的生平经历、性情人格和诗歌艺术风格有总体上的认识和理解。篇目依照编年顺序编排,正是历代研读杜诗的经典体例,可使读者于“诗史”二字有更深体会。注释方面,为便于学生自学阅读,着重于对典章制度、人物地名、史实典故的注解和诗意的解说,注文简练精当,篇幅适宜。书前附“绪言”一篇,概略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展现了杜甫诗文风貌的前后变化,探讨了杜甫诗歌的成就与艺术特色。
49元5本 中国精神十二讲
中国精神十二讲
陈迎年;等
¥39.00
本书立足新时代,在古今中西、理论实践等的交会上,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思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问题。在内容和结构上,依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顺序,分为十二讲,重关注:*,如何超越近代西方文明,阐释和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关联;第二,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阐释和讲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文化价值观为基础和源泉;第三,在以上两的基础上,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和坚定“中国精神”。
49元5本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曾琦云 著
¥31.00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弟子规
墨子大讲堂
墨子大讲堂
李世化
¥9.99
墨子出身贫寒,他深知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即使有了名气,也没有因为人们看重他而让自己的生活改观,为自己捞些好处。他始终都和学生们一起穿粗布,系草鞋,勤劳动,以吃苦为乐事,并自称“贱人”。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只不过,用现在人的一些视角看来,似乎他活得有不太“潇洒”,而正是这种“不太潇洒”   却让他保持了生命永恒的辉煌,也正是这种不潇洒却倡导出了一个民族优秀的品质——兼爱。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平等、互相理解,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聪明的不欺侮愚笨的,富裕的不欺侮贫困的。在诸侯征伐,战乱纷飞的年代,贫苦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对于他们来说,生的希望是渺茫的,只有死才是经常光顾的,而弱小的诸侯国家则是强大的诸侯国家的口中之物,朝不保夕。墨子倡导的“兼爱”的根本出发,正是为了阻止“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墨子·天志中》)的暴虐行径,使弱小的诸侯国能摆脱灭亡的命运,使受欺压凌辱的人民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出于这样为贫弱者代言的动机,墨子的“兼爱”学说总是着眼于实际的利益,让每个人能够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目的(《墨子·非命下》)。他说:“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间。”(《墨子·非攻下》)这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道理。很显然,他的这些道理,都是真正从贫困的民众和弱小的诸侯国家利益出发的。不论是君臣也好,父子也罢,让他们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相亲相爱。这和孔子等级森严的以血亲为宗法本位为核心的“仁爱”学说相比,是更加人性化的。   墨子一生做过许多事,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经典的就是“止楚攻宋”这件事,这也是墨子实践“兼爱”思想中一个经典的案例,墨子听说楚国将攻宋国,从鲁国出发,只身赴险,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才赶到楚国,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行模拟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的各种器械,公输盘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的器械还有赢余。公输盘何许人也?是被后人奉为制造鼻祖的鲁班先生。楚王见此,只好放弃攻宋。墨子就这样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了。   墨子就是这样一个以自己实际行动来传播着墨学的精神,始终向世人呐喊。但在当时混乱的年代,推行“兼爱”的学说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就有人问墨子:“现在天下没有谁在行义,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义,何苦呢?”墨子抬头看了看天,回答道:“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耕种,九个闲着,那么从事耕种的那一个儿子不能不加紧干活。什么缘故呢?就是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的人没有谁不在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行义呀,为什么阻止我呢?”如果把他的话拿到现在来看,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在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这样一个“人人有希望,个个都无望”的氛围里,很多人把钱看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代总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总是将某一推向*的同时把其他扔到脑后,看清楚了这一,我们不妨学学墨子,想想自己该怎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