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里的衣食住行--古诗词里的博物志
¥21.00
全书选取经典的诗词名篇,先对该诗做简要赏析,重对古诗词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做深的介绍和分析,并配相关插图。通过对器物、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讲解,将古人的日常生活如一幅画卷般展,以此加深对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日本,一种纸上的风景
¥27.99
作者志在“知日”。曾长年旅居日本,发愿做中日文化互相理解沟通之浮桥。工读之余,行走四岛,勤学多思,并时时调整角度和距离,对日本的山川风物,世相百态乃至一花一木取景描摹,书里书外往来出入。从琵琶湖畔美的老书店,到书香社会的蔚然成风;从江户小渔村的华丽转身到浪漫时代的作家富豪榜;从邂逅黑泽明的“梦乡”到筑地鱼市的今夕沧桑……对日本文化这道风景线,作者既出入其中,给读者种种鲜活的知识和体验;又能出乎其外,从学理上阐释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繁复的人文关联,澄清了诸多误会。行文如行云流水,一以贯之,追求“知识与趣味并重,文化与情怀齐飞”的文章境界,字里行间,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观与洞见力也依稀可见。 本书为读者了解日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侧面,构成一种纸上的日本风景。


楚辞专论
¥69.00
胡小石先生是《楚辞》研究的专家,“楚辞专论”是他《楚辞》研究成果的结晶。先生从史学、经学、文学诸方面,以文字学、训诂学、声韵学的深厚功力,对屈原作品作出客观、严谨、求实的研究,并根据文献材料对屈原作品中涉及的名物、制度作出考辨,绘制图表。全书旁征博引,视野广阔,卓识迭出,发前人所未发。本书由学生吴翠芬笔录,王立兴整理而成。


罗伯特?史蒂文森:新浪漫主义的心灵写手
¥15.00
本书的导读内容为我国读者熟悉的苏格兰小说家史蒂文森和以《化身博士》为代表的三部作品。本书从史蒂文森被当做儿童作家的误读现象手,阐述他的文学成就和地位。对《化身博士》中的双重人格和人物塑造的社会文化性、《巴伦特雷的少爷》中的历史传奇与《落潮》中的背景设置情绪建构行了重阐释,并详细分析了三部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手法等,突出史蒂文森创作的艺术特征、苏格兰风格和文学价值。


孙中山与冯自由
¥22.50
世人皆知《革命逸史》是研究孙中山的绝好史料,却鲜知作者冯自由与孙中山深厚的革命友谊。作为孙中山的机要秘书之一,辛亥革命前的冯自由通过主持香港同盟会分会、筹集起义侨款等途径积极支持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后的冯自由在稽勋局局长、中华革命党党员、国会参议员等身份转换中配合了孙中山的未竞事业。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冯自由的人生经历透视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以“横滨华侨革命心,初识中山马前童”“东京问道初涉报,笔下藏锋赴革命”“香港分会风云起,美加筹款革命举”“机要秘书稽勋办,革命未竟共讨袁”“议员护法斥北洋,国共合作失党籍”“经纶失意提朱笔,忆昔峥嵘著逸史”六个篇章再现了孙冯的革命历史。


“延安农村调查团”兴县调查资料
¥99.00
“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又称“延安农村调查团”)所进行的晋陕调查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之后又一次非常重要的社会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是研究三四十年代晋陕农村社会经济演变的重要的史料。调查既涵盖了农村租佃、借贷和雇佣等主要生产关系,又对土地、人口、劳动力、农业资本及耕作与分配等生产力状况进行了细致普查,尤其关注了当时生产力的代表或哪个阶层能够代表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道路。


经典传承与体式流变
¥44.00
本书为《清词研究新境域丛书》中的一种,是清词研究专家张宏生教授十年来学术成果的一次重要总结,从流派传承、经典受、谱调与批评、世变与词心、体式与格调等多角度切,将文献整理与理论阐发相结合,对清词和清代词学行了深的探索与研究。作者是《全清词》的主编,本书的不少内容都与《全清词》的编纂密切相关,是在编纂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发,自然而然产生的。不仅对清词研究中的一些以往不被重视的领域加以关注,更对已有领域赋予了新的思考,提出了值得一步探讨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文献整理的不断推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清词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定,清词研究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本书的出版对于探索清词研究空间、拓宽清词研究境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
¥102.00
本书从江南大众娱乐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的崛起、江南教育大众化与明清通俗小说读者及创作、江南书业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的盛衰演、明清江南通俗小说创作与小说文化的生成等方面行研究论述,以江南文化为视角,并综合社会史、教育史、出版史作多学科交叉研究,使得一些悬置已久的学术疑案迎刃而解,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由此得到澄清,一些已经有了丰富研究成果的具体个案得到新的拓展与深化。如对通俗小说史的发生、发展、嬗变,有了系列新认知;关于明清江南通俗小说创作的研究,拓了新领域;以江南文化视角对于作家作品个案的审视,有了新发现。由此,丰富了明清小说史的知识理论谱系。


煎饼花
¥22.50
《煎饼花》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也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时代之作。小切口大时代,作品选取了一个中国北方家庭的百年变迁为切口,透过这个家庭几代人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大手笔地铺展了风云激荡的百年气象,折射出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波诡云谲和艰难困苦,家国情、家园情、亲情友情世情……字里行间浸透了丰厚的人生智慧和大爱无疆的情感选择,感人至深。本书通过对百年民生状况的细致描摹与生动对比,唱响了新中国朝气蓬勃的时代旋律,歌颂了永不过时的奋斗精神,充满了撞灵魂的艺术力量。

太晚的风
¥3.20
《太晚的风》是熹肆的本诗集,创作于2019年春末至2020秋初的去往各地的途中。 全书收录诗歌近百首,其中长短诗都有,多以朦胧诗为主。

魔法的语言
¥31.50
《魔法的语言》收录了星野道夫从1987年到1996年十篇演讲,包括他在堪察加半岛遇难前88天的*后一次公分享。演讲内容围绕他在阿拉斯加定居的十八年生活,从熊仔谈到驯鹿,从座头鲸谈到马哈鱼,从招手即停的火车谈到夜航的无人区飞行员……字里行间,流露出星野道夫对阿拉斯加的情有独钟,再现了他持续拍摄的极地荒野、野生动物,以及原住民生活的滴瞬间。这些演讲的听众,既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摄影初学者和自然爱好者。十篇演讲构成了作者本人生活哲学的完整呈现——尽情做喜欢的事,在阿拉斯加,“玩”就是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终极答案。


枕草子图典(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
¥25.99
《枕草子图典》内容丰富,涉及四季的节令、情趣,宫中的礼仪、佛事人事,都城的山水、花鸟、草木、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以及宫中主家各种人物形象,这些在“绘卷”画师笔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使洗练的美达到了极致,展现了《枕草子》所表现的宫廷生活之美、作者所憧憬的理想之美。


早春
¥19.99
1913年的莫斯科,印刷厂老板弗兰克的妻子内莉突然离了家,抛弃了他们的三个孩子。相比即将到来的大变革,弗兰克的生活提前陷混乱:托尔斯泰的虔诚信徒塞尔温、豢养熊崽的俄国商人库尔金、携带枪支私自潜印厂的学生沃洛佳……弗兰克穿梭其间,试图妥善解决所有问题,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内莉究竟为什么离?这一系列变故又因何而起?谜团延伸,直到早春来临,莫斯科全城的屋子都敞了窗。


雨夜灯
¥29.50
对乡村田野生活的向往,对东北黑土地的留恋,对社会丑陋现象的鞭挞,对人间正义行为的赞美!林少华老师以他一贯特有的笔锋,讴歌了时代,张扬了人性美的力量!? 弯弯小河道,篱笆墙上一朵朵盛的牵牛花,黑夜中远方那一盏亮着的等待家人归来的老油灯,朴实而又温馨的画面,唤醒并且温暖了人们心中久违的老家记忆。


画妖怪的我
¥27.00
创作了《鬼太郎》《妖怪大全》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对日本妖怪文化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水木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对妖怪着迷、被认为是笨蛋的孩子,是如何成为妖怪漫画大师的? 在自传《画妖怪的我》中,水木茂回忆了自己的一生,展现出了他可爱任性的一面,可以看到水木茂的顽童性格和各种自嘲。水木茂小时候是个孩子王,连只需考一科、录取率99%的园艺学校都考不上。在战争中被送往战场前线,经历九死一生,不幸失去左臂。之后虽考上了武藏野美术学校,毕业后却始了贫困的漫画家生活。水木茂的一生似乎都与幸运、胜利无缘,但他却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正是他这种乐观豁达的性格,让他发挥出了无比的创造力,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漫画家,逐渐成为知名的日本妖怪漫画大师。


红雨
¥44.80
【内容简介】 《红雨》由3个科幻短篇和一个推理短篇构成: 《夜的记忆》水生生物“他”在黑暗的海中觉醒,向着城镇出发。另一边,三岛晓与织女这对夫妇正在南之岛度假,度过逃离太阳系前的后时光。当这两个故事交错,世界的原始景象也浮现在人们的面前。 《咒文》是《来自新世界》发行后发表的作品。被派去行文化调查的金城降落在了殖民行星“宝地”。目的是调查这个行星上可能存在的对诸恶根源神的信仰。这是引发集体自杀和大型事故的危险信仰,如果它确实存在,这个星球的居民就会被抹杀。金城想要拯救“宝地”的居民们,但是…… 《红雨》地球被新生物“血涂”蹂躏得通红。含有血涂细胞的红雨降在世界各地,生物面临灭绝的危机。在只有被选中的人才能的“巨蛋”中,因成绩优异而从贫民窟爬上来的橘瑞树始探索被认为不可能治愈的疾病——RAIN的治疗方法。 《罪人的选择》1946年8月21日,矶部武雄希望被佐久间茂杀死。因为佐久间去仗的时候,矶部和佐久间的妻子发生了关系。摆在矶部面前的是一升的瓶子和罐头,其中的一样藏有剧毒。如果矶部能将其中的一样含在嘴里生存下去,就会得到原谅。那么,正确的选择究竟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27.20
本书是一本解析《唐诗三百首》的文学读物,《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中的本。 本书是对清人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数十年对唐诗的研究,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作者注释准确,评析见解独到,译文优美简洁,十分具有赏读性。《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唐诗爱好者参考使用。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
¥15.90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简介: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度过了一段辉煌和成功、失败和误伤交织的奇特岁月。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将由《溯游抗战丛书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告诉您。


乌克兰民间故事 (周作人译文集 26)
¥10.99
★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丰富*伟大,我平时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为*所溺爱。——郁达夫 ★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鲁迅 ★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胡适 ★周作人先生的读书笔记*不可及,有其淹博的学识,就没有他那通达的见地,而胸中通达的,又缺少学识;两者难得如周先生那样兼全的。——朱自清 ★假如我们说,“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什么成就,无疑的,我们应该说,鲁迅先生和他(周作人),是两个颠扑不破的巨石重阵;没有了他们,新文学史上便要黯然失光。——郑振铎 ★对于周作人,他也许并不否认,甚至一定程度也在积极追求译书的效果,但他更多的是出于一己的兴趣,他是以兴之所至的态度来从事译作,不可能那么严肃认真,也只愿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不愿以任何外在的东西——哪怕是译书这样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活动——来束缚自己。——钱理群


马一浮之书札(*卷)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本书是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书札*卷。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
¥11.99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s Review)持久、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2012年,经《巴黎评论》授权,简体中文版“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正式推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是该系列的一辑,共收录以下15位作家的长篇访谈:拉尔夫•艾里森、罗伯特•弗罗斯特、伊利亚•爱伦堡、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阿瑟•米勒、约翰•多斯•帕索斯、海因里希•伯尔、哈罗德•布鲁姆、钦努阿•阿契贝、罗伯特•戈特利布、约翰•勒卡雷、A.S.拜厄特、乔纳森•弗兰岑、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凯尔泰斯•伊姆莱。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15位受访作家简介: 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1914—1994),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53年凭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75年成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文学圣山上的众神之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伊利亚•爱伦堡(Ilya Ehrenburg,1891—1967),苏联作家,代表作《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1894—1961),法国小说家,1932年凭代表作长篇小说《茫茫黑夜漫游》获法国雷诺多文学奖,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威廉·巴勒斯、冯内古特等作家皆深受其影响。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美国剧作家,以戏剧《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闻名,1949年获普利策戏剧奖。 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1970),美国小说家,以长篇小说《美国》三部曲闻名于世。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1917—1985),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美国文学评论家,20世纪下半叶英语世界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以《影响的焦虑》《西方正典》《误读图示》等著作闻名于世。《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批评的艺术”子单元的首位受访者。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1930—2013),尼日利亚小说家、诗人、评论家,2007年国际曼布克奖得主,现代非洲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非洲文学之父”。 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1931— ),美国作家、出版人,被广泛视为 20世纪下半叶伟大的编辑之一,历任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克瑙夫出版社、《纽约客》杂志总编辑,托妮·莫里森、约翰·契弗、莱辛、萨尔曼·鲁西迪等著名作家都是他的作者。《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编辑的艺术”子单元的首位受访者。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1931—2020),英国间谍小说大师,以长篇小说系列“史迈利三部曲”闻名,《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A.S.拜厄特(A. S. Byatt,1936— ),英国小说家、诗人,1990年布克奖得主,《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1959— ),美国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纠正》《自由》等,被《时代》杂志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埃马纽艾尔•卡雷尔(Emmanuel Carrère,1957— ),法国作家、编剧,费米娜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得主,代表作有《搅局者》等小说和《对面的撒旦》等非虚构作品。 凯尔泰斯•伊姆莱(Imre Kertész,1929—2016),匈牙利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