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针道撷英
¥55.50
该书精选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学术思想、选穴思路、治病组方之法以及练习医功之法;结合贺老学术传承人的临证医案以及传承弟子在临证发挥的心得体悟,加以评,详细解读贺老治病选穴的思路。此书重在实用,精选贺老学术思想中的精华,给读者以更为直观的传授。由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长女,国医大师贺普仁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代表性学术传承人,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副会长贺书元及贺普仁弟子等主编。
经方治大病实录:危急重症诊疗五十年
¥43.50
《经方治大病实录》由著名经方临床家田雨青主任医师所著,作者擅长运用六经-腹诊-方证辨证体系治疗危急重证。本书即是作者对50余例危急重证、疑难痼疾典型病例的全程诊疗实录,包括脑干梗死、脑出血、心衰、呼衰、慢阻肺、哮喘、顽固性失眠、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牛皮癣、不孕、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调理康复等案例。通过一个个完整的临床实案,深度诠释“方证对应”之理。本书真实再现诊疗过程,高效推广中医师承,尤其以详尽的辨证解惑,让后学者有更深的启悟。(
中医节律探秘
¥54.00
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生物节律与祖国医学运气三阴三阳学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与人体生命活动机能以及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萌发了以生物节律为主线,以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佐证,展对我国古代《周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运气三阴三阳学说的探讨和研究,试图通过生物节律揭示古老中医药理论的奥秘,历经5年,编辑成册《中医节律探秘》一书,使古老中医药理论具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 《中医节律探秘》一书,以全新的生物周期节律新理念立论,阐述了生物节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之一。以病理“标志性节律”为切,以六个靶向时空坐标为横径,以生物时间节律为纵轴,揭示了《伤寒论》生理病理“标志性节律”在中医临床医学中运用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而且更具有当今的实用价值。
扶阳论坛.2(第2版)
¥47.00
《扶阳论坛2》与2008年出版的《扶阳论坛》为系列书,为2008年10月在北京召的第二届扶阳论坛专家演讲稿等相关内容行整理策划组稿的一部著作。本书延续了《扶阳论坛》的“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扶阳学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个学术流派之一,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中华中医药学会先后造了“扶阳论坛”“国际扶阳医学大会”等品牌活动,展扶阳基地建设,发掘培育扶阳医学人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扶阳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读懂中医药文化
¥47.20
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理论及其实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本书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对于中医药文化行深浅出的说明,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以故事和比喻来加以说明,具有趣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包括中医自然观、中医身体观、中医药食观和中医治疗观;中医文化与儒释道:包括中医与民俗、中医与儒家、道家和佛家。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以故事和比喻来加以说明,具有趣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适合中医爱好者及普通大众阅读。
五运六气解读《脾胃论》
¥62.00
金代名医李杲,晚号东垣老人,世人皆称其为李东垣,以“补土派”代表人物著称。本书独辟蹊径,从五运六气角度详解李东垣“脏气法时”理论,为研究李杲医学思想辟了一条全新思路,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本书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人员,以及中医理论与医学史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2
¥70.50
《李赛美六经辨证医案》师承带教版,《伤寒论》教材主编李赛美“医案实录”,师承带教:完全展示“六经辨证”临床细节。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医案解析与带教全程记录。李赛美从事中医临床经典理论教学与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辨治糖尿病、肝病、甲亢、抑郁症及疑难病症;在糖尿病心脏病研究、经方运用与推广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在海内外具有积极影响;主持“全国经方班”成为享誉海内外继续教育品牌项目。 代表作:《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名师临床带教与四大经典汇通》、《当代经方名家临床之路》、《名师经方讲录》(已出版六辑)、《经方临床应用》(已出版二辑)等。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肾与膀胱疾病分册
¥36.62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肾与膀胱病分册》(以下简称“释义”)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多名知名中医专家,在《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与《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西疾病部分》的基础上编写审定完成。本“释义”收录了关格、癃闭、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16个病种,分别阐释了各病种的定义、鉴别诊断、治疗及中成药等。编写目的在于对肾病常见病证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常规处理策略与方法,力图提高各级中医院肾病科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及规范化意识。
内科医师查房手册
¥21.99
本书结合病例,以临床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内科疾病的主要知识作了较为全面和深的阐述,突出临床查房实践中的重知识和逻辑思维,但又不仅是临床查房工作的简单再现,还广泛涉及内科疾病诊治的*的研究展和循证医学证据。本书图文并茂,设置问题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适合初上临床的轮转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见习/实习医学生,也适合内科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中医脓毒搬家临床医学——61种疾病的诊疗及医案实录
¥3.48
《中医脓毒搬家临床医学――61种疾病的诊疗及医案实录》一书是中医遗产的断代继承,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治疗方法独特,特别适合脓毒搬家疗法爱好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阅读参考或学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
¥60.17
《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病学》之出版,实乃男科界之大事,也是中医界之大事。男科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尽管说,近年来,现代医学在诸多领域发展很快,特别是以万艾可(伟哥)为代表的PDE-5i的出现,使许多男性性功能障碍者得以康复,恢复正常和谐的家庭生活;但在男科更多的领域,中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在男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该书的出版,必然会对男科临床以及中医男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策划,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图书规划项目——《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共筛选包括王永炎、邓铁涛等在内的共20位当代著名中医学人,出版专科或专病学术经验集。徐福松教授作为中医男科学界的代表当选,诚属实至名归。 徐福松教授是现代中医男科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全国著名中医男科学家。1974年首创中医男性专科;1979年起带教国内外男科学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生12名;1988年主编主讲《中医男性病学》(讲义),率先将中医男科学列大学教程;1998~2000年成功指导我国位中医男科博士后出站。其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江苏、云南、广西、上海、安徽等省市以及阿根廷、越南等国培养了中医男科学学术带头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男科学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中医男科学的拓荒者,徐福松教授勤奋刻苦,勇于探索,对男子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精囊疾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行了深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病员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五大洲。
心乃大药:行贵禅医悟语
¥20.93
因工作过于劳累,本书作者释行贵禅师于一九九六年被诊断出罹患晚期结肠癌,并已扩散到子宫、卵巢、骨盆、腹壁等处。病后,禅师放下俗事(病前在医院做大夫),归隐少林,深研禅医,经过一番调养锻炼后,癌症自愈,遂以此经验治病医心,救人无数。本书汇集了作者20年抗癌经历,50年治病经验,一辈子修行智慧。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
¥9.90
中医四大名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产事
¥2.89
本书主要描述农村地区生育状态和相关的习俗文化。本书作者深入乡村基层,通过口述访谈,记录了民间的分娩实践、产妇的感受和基层保健工作者的心声。本书主要采访了不同的当事者,包括普通老百姓、传统接生员和产科医生,并查阅了各种有关资料,较为翔实地记录了与分娩相关的故事和人物。通过本书记述的历史,以及新时代的变化,可以从中管窥我国妇幼工作近百年来的历程,并进一步加深了解我国促进母婴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希望有更多的人对遥远的过去、并不遥远的往事和正在改变的现实,多一点了解和兴趣。
中医四大名著(第二卷)
¥0.99
《中医四大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中医四大名著》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玉函经
¥7.00
《玉函经/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唐代杜光庭 撰,宋代黎民寿注。杜氏原*仿《王叔和脉诀》形式 ,为七言歌诀体。全书重论述了脉证关系及脉象反 映的生理病理情况,并以死脉为中心,兼论各脉主病 ,论脉理,辨五色,察五气,辞简而义深,对于临床 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生死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黎民寿注解,则征引《内经》《难经》《伤寒论》《 脉经》等脉学理论,并以“七表八里九道脉”为系统 ,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对《玉函经》逐句疏释,多 有发明,从而为阅读理解杜氏原*提供了*大方便。 本次整理以清代阮元《宛委别藏》本为底本。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消化疾病分册
¥39.99
全身六大系统70多种疾病,系统论述了中成药在 感染性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 床表现、证机概要、辨证施治、中成药用量用法等方 面。张声生主编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消化疾病 分册)》每节后均有小结,后附药物信息表,对于临 床辨治疾病具有积*意义。
秦伯未方药选
¥20.65
《药性提要》成书于1930年,被收于《家庭医药常识丛刊》第三集。秦氏针对既往本草书“繁而失实”的缺,“力求简净”。故精选270余品临床常用药物,按功用分为12种,每种下再细别为2-4小类。每药用4-8字概括其主治,并附以性味、用量。使初学者得以“一览了然,绝无疑义”。《常用中药手册》系秦氏根据其在1954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举办的中医师温课班的讲义提纲整理而成,由温课班副主任名医张赞臣校订。全书选取283种*常用的基本药物,按主要效能分为16章,每药下列“性味”、“适应”(即主治)、“用量”三项,“大半照各方临床报告及个人和友好间的直经验作基础,选择切实而近科学的加以精简”。大多数药物下还列有“配伍”“备注”两项。前者是该药在方剂中的应用;后者则涉及该药的化学成分、其他作用、品种、用法等。附带药物90余种,或为主药附品,或作用与之相关,亦归于该“备注”项。书后附“生药成分简释”“一般药物对于生理上的作用”两篇,以“促‘医学现代化’和‘中药科学化’的要求”。 “药物之部”即1959年成书的《中医门》之第四章。该章分采集和炮制、药性、使用三节,讲述中药基本理论。其中“药性”一节阐述了中药的气味、效能和归经,介绍了当时通行的中药分类法,即将中药按效能分为解表药、泻下药等15类,并“将*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分为扶正(肺、心、肝、脾、肾、肠胃、膀胱)和祛邪(外邪、热、湿、痰、气、血、积)两类,以便于学习和应用。“使用”一节说明了中药的配合和用量,并例举了52个药对。 “方剂之部”系《中医门》之第三章。*节“方制”讲述了君臣佐使、七方和剂型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介绍了当时通行的方剂分类法,即沿袭汪昂的《医方集解》,将方剂按功效分为补养剂、发表剂等22类。第二节介绍了四君子汤、四物汤等40个基本方剂的组成、功治及加减法。并选录近案6则,以说明对汤剂、丸剂、散剂和膏方的处理。 《膏方大全》成书于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曾多次刊印。上编篇阐明“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其意义在于“救偏却病”。余篇通论膏方的效力、组织、用量、时期、煎熬、服食、禁忌、经验诸项。下编选录了咳嗽、痰饮、调经、白带等16种内、妇科病案及其膏方27首。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讨论”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秦氏首先指出,《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是杀虫方,甘草作为该方的君药,起着诱饵的作用,并批评了余云岫把《伤寒论》里的甘草误解为无用之物。着分析了“毒药”“瘥即止”“如薄粥”的含义,并指出米粉的作用“在解毒而不在杀虫”。*后引据前人注释,说明甘草粉蜜汤中的“粉”当为铅粉。 “防老方——首乌延寿丹的我见”写于1958年,被收《秦伯未医文集》。首乌延寿丹出自清末医家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秦氏详细介绍了该方的组成及制法、陆九芝对该方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指出该方的滋补作用具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的四大优,总结了该方的六大适应证,并提出将该方从丸剂改为膏方的剂型改良意见。 “漫谈处方用药”写于1962年。秦氏通过举例,深浅出地说明了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灵活运用成方、重视药物的配伍、用药的数量和质量、处方的形式等中医处方的关键问题。其中列举了80个药对,分三类概括了药物的配伍作用。
抗菌消炎方剂速查:不可不知的“复合抗生素”
¥10.12
我国抗生素人均年使用量高达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住院患者中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抗生素滥用情况极为严重。以中医抗菌消炎方剂取代西医的抗生素,既安全,还能尽量避免副作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抗菌消炎方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方剂调和阴阳的功效、方剂制方配伍之法、方剂的煎服疗效等要点知识,以便读者对抗菌消炎方剂有整体的把握。下篇则收载了67首临床常用的抗菌消炎方剂,并按治法进行了相应的分类,配以方剂索引,方便读者查找使用。
易做实用的小偏方
¥12.57
本书重介绍日常常见疾病和疼痛的治疗小偏方,从常见疼痛、意外伤害、日常急症、皮肤疾病、五官疾病、男女保健几方面,根据具体疾病或疼痛症状对症介绍相应的小偏方,并详细说明小偏方的具体使用方法。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有效,一学即会,旨在帮助读者轻松应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小病小痛。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心血管疾病分册
¥40.11
本书编写以“病”(西医疾病)为纲,以“药”(中成药)为目,重点阐述不同病种中成药使用的异同,以及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中成药选用的区别。本书遴选了中成药治疗具有优势的20个肛肠疾病病种。每个病种对其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详细阐述,其中治疗一项总括了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辨证要点、治法、中成药,然后对每个具体证型进行详细描述,重点强调同一证型下不同中成药选用的区别。同时,在中成药表格中设立了“备注”,结合专家经验对中成药的注意事项进行挑选说明,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应用中成药。全书内容详实,实用性强。本书对提高中成药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水平,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