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杏林一树:郑树回忆录
杏林一树:郑树回忆录
郑树
¥47.00
1984年起,郑树被推荐担任了近 14年的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优秀的临床医 生、药学专家和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并在医学教育领域进行 了很多大开大合、开合有序的探索:*早开展临床医学七年 制教育,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
*秋收大起义
*秋收大起义
姜忠喆
¥8.00
本书包括雪窦寺蒋氏算命、李宗仁庐山周旋、龙潭大胜尽开颜、入圈套愤然下野、党争迭起唐败北、婚礼轰动国内外、赴美留学宋美龄、风流始终未成婚、蒋介石狂追不渝、论联姻相互成全、日本支持蒋介石、千呼万唤蒋出来、斗退政敌自掌权、召兵点将再北伐、冯玉祥兵出潼关、敬酒不吃吃罚酒、老帅惨死皇姑屯、持重善后要面子、将门虎子张学良、舞会邂逅即倾心等内容。
张自忠血战台儿庄
张自忠血战台儿庄
姜忠喆
¥8.00
本书包括军舰悲怆地沉落、国军万家岭大捷、万家岭芸芸将星、鏖战巍巍大别山、嫡系胡宗南逃跑、武汉似残阳如雪、箭在弦上待时机、信为心音寓深情、将军星夜赴沙场、您真是个好长官、挣扎于死亡线上、弱兵薄将势殆危、弹丸之地方家集、典型的拉锯战斗、死神布下的陷阱、站着死与跪着生、发自内心的敬意、为抗日积极奋战、战车师南征北战、全州操练铁甲兵、指向南宁的战车、十六军勉为其难等内容。
49元5本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翁同龢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翁同龢
王忠良
¥27.33
翁同龢生活的时代,正当晚清中国社会充满内忧外患、社会急剧变革的重要转型时期。本书由翁氏家族的源头活水切,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循其应时代之感召、觅思想之路的生命轨迹一路追踪,真实地展现了个体生命在家国忧恨中交织的丰富情感履痕,以及内涵因时而化、守旧新的思想脉络及其行为选择,并着重刻画翁同龢传承和守望一生的爱国情怀、文化情怀、民生情怀和桑梓情怀。笔者坐实史料,力求知人论世,于纵横交错、夹叙夹议中立体透视,温情解读,凸显出一个更为有血有肉有质感的历史人物形象。
刘邦的黑幕大解密
刘邦的黑幕大解密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心灵蜕变的起因、不甘平凡的普通人、悄然间打造班底、吕公识人的诀窍、野心萌芽的开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暗中隐忍积蓄力量、能屈能伸的沛公、懂取舍识时务的刘邦等内容。
李世民的生死疑团
李世民的生死疑团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出生带有神迹的男婴、心怀壮志的少年、李渊起兵的幕后推手、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李世民的用兵秘诀、李世民再建奇功、调动兵马合围京城、攻打长安的*大功臣等内容。
49元5本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姜辉麟 汪裕先传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姜辉麟 汪裕先传
韩晶;董弋芬;汪愉涵
¥12.66
本书为烈士姜辉麟、汪裕先的合传。姜辉麟出身于前清秀才家庭,在五四运动中,倡设天足会松江分会,鼓励女同胞反对封建主义,抵制缠足。1927年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担任交通员。在艰险的环境中,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姜辉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坚持革命工作。1932年不幸在南京被捕。1933年牺牲。汪裕先自小家境贫寒,后在工友的影响下,于1926年初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八一南昌起义后,汪裕先回到家乡周浦镇,组织中共南汇县周浦区委。1930年4月,汪裕先赴太湖地区组织农民武装,不幸被捕。1934年牺牲。
赵匡胤的千古悬案
赵匡胤的千古悬案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出生传奇的孩童、开始学武习文、举家迁移往开封、志在四方的年轻人、遇到生死相随的兄弟、千里送京娘的原因、加入郭威*的因由、帮助柴荣争夺皇储等内容。
朱元璋的陵墓密码
朱元璋的陵墓密码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悲惨的童年生活、出家为僧的因由、加入郭子兴义军、崭露头角的朱元璋、组建水师的重要性、打败陈友谅的妙计、攻打张士诚的策略、韩林儿的死亡真相内容。
康熙帝的真假秘史
康熙帝的真假秘史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七岁登皇位的孩童、铲除鳌拜的妙法、削弱诸王权力的方法、采取御门听政制度、南书房的重要作用、撤藩令的真实意图、撤藩背后的隐患、招抚大臣的秘诀等内容。
雍正帝的真实死因
雍正帝的真实死因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夺储之战的内幕、投其所好赢父皇信任、暗地里培植手下、驾驭手下的秘诀、夺取皇位的真相、派遣允禵守皇陵、削弱皇子们的势、消除政治障碍手段等内容。
49元5本 李鸿章在晚清
李鸿章在晚清
冯杰
¥29.33
本书全面考察李鸿章“经世济变”实践的推过程,旨在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李鸿章在中西交锋中的个人转变以及转变时代的努力与限度。作者认为,从传统的经世致用到洋枪洋炮的“拿来主义”、创机器时代“自力更生”,再到改革经济、谋求国家富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制以制夷”,李鸿章的洋务新政是一个渐变与不断调整的过程,体现了他本人的西学摄取对于洋务实践的引导与推动,以及洋务实践促使他对西学的探究与选用。
汉武帝的历史真相
汉武帝的历史真相
郭艳红
¥8.00
本书包括被立为太子的因由、登临皇位有良臣辅佐、与美人卫子夫的邂逅、独尊儒术的重要性、推恩令的*终目的、皇权与相权的争锋、巩固皇权的手段、整治吏治收拢民心等内容。
成吉思汗的大爆料
成吉思汗的大爆料
郭艳红
¥8.00
本书包降生在草原上的男孩、立志报父仇的少年、在苦难中成长的秘诀、结交人生的挚友、得人相助脱逃魔爪、铁木真的爱情故事、有仇必报的铁木真、提升威望的方法等内容。
郑振铎研究书系:郑振铎论(修订本)
郑振铎研究书系:郑振铎论(修订本)
陈福康
¥82.60
对于推动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十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有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评论: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自然辩证法·导言》)   在同篇文章中,恩格斯还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的英雄们‘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行斗争,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书斋里的学者是例外:他们不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人物,就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   在东方,一九一九年狂飙席卷的五四运动,是神州大地上从未有过的伟大的步的变革,人们(例如蔡元培先生)把它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很有道理的。五四时代,在中国的文学和文化战线上,也涌现出了一批拓性人物。鲁迅先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不仅在当时叱咤风云,而且影响到今天以及将来。仰望‘五四”文学夜空,星汉灿烂,何等迷人!对于这一历史现象,已经有了很多研究,然尚待继续深。除了宏观研究,除了对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的专门研究以外,还应该对更多的代表人物行细致的研究。只有在这样广博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文化和文学运动的产生原因、历史意义及其然方向等等,才能有更深刻、更切实的认识和理解。郁达夫在鲁迅逝世以后,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这一精当的论述,不仅用在鲁迅身上,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用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民族的杰出的文化战士的群体上,也是正确的。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杰出的儿女而看到希望,感到骄傲;如果对他们不予重视与研究,那真是莫大的悲哀。   这里,我们要论述的是郑振铎(西谛)。他是‘五四”所诞生的一代风流人物之一,是文化和文学运动的一名真正的战士。他对祖国的文化事业有过多方面的卓越的贡献。无论从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来说,还是从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来说,他都是‘五四”以来的一位杰出人物。正如胡愈之说的,郑振铎‘用一切力量来为祖国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他‘是一个多面手,不论在诗歌、戏曲、散文、美术、考古、历史方面,不论在创作和翻译方面,不论是介绍世界名著或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他‘都作出了平常一个人所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贡献。”(《哭振铎》)有位作家认为:‘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先生就是卓越的一个。”(端木蕻良《追思》)又有一位作家说:‘从他逝世以后,心目中似还未见与他伦比的(同类型的)第二位伟大学人——其伟大在于他的文化视野与文学热忱的超常广阔,他的研究范围与气魄,皆非一般小儒可望项背。”(周汝昌《茅公风范》中谈到郑振铎时语)。有苏联学者谈到:‘在他身上是表现了他所属的那个伟大民族的民族性的许多特。”‘他走过了灿烂的、充满各种各样事件的生活道路。他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上有许多贡献的勤勤恳恳的学术工作者,他是先起来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堡垒的那些人中间的一个。”(艾德林《忆郑振铎同志》)李一氓甚至强调说:‘郑先生,我认为他是中国文化界值得尊敬的人。”(《怀念郑西谛》)然而,直到现在在国内发表的关于郑振铎的文章,却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有关他的回忆诗文和一般的述评性文章,数量多于研究性的论文;而且,前类文章的作者在中国著作界、学术界的地位大多十分重要(如郭沫若、茅盾、胡愈之、李一氓、叶圣陶、夏衍等等),他们的评价也都相当高;而后一类文章的作者则大多‘名不见经传”,其中某些文章对他的评论还与前类文章相左,许多民国时代文学史研究方面有影响的学者则很少注意到他。   我们不能忘记,郑振铎是在一九五八年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工作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的。他悲壮地化作一团火,把一切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事业;而更加具有历史的悲剧意味的是,就在他这次出国前夕,国内正在掀起对他的全面的无情的公名‘批判”。他的文学思想被批得一无是处,甚至拔到了‘实质上是服务于帝国主义向外侵略的行动”的可怕‘高度”。他的‘划时代的造诣”(李健吾语)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著作,也被贬得一文不值。他一下子成了‘资产阶级的白旗”!当然,当时的笔伐和口诛者大多或是盲从,或是违心,至少是根本未曾认真地了解和研究过他的全人和全著作。责任主要应归于当时极‘左”的错误路线。在他为国捐躯之后,对他的‘批判”便不了了之。此后像这样的对他公的粗暴的‘批判”虽然绝迹了;可是,他的不少重要建树、优秀作品和动人事迹也为人淡忘了。一些文学史论文著作,或者对他一笔带过,或者干脆不屑一提,或者将民国时期的他看作是书斋中宁静的学者、小心翼翼的庸人之流。近年来,在一些研究者和有关人士的工作下,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距离更全面公正的评价还很远。尤其在一些宣传媒体和课堂、科书上,似乎除了有时讲述他保护文物和藏书的故事以外,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种情况在国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中同样存在,甚至更为严重。虽然几乎所有的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学者,都把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作为书;虽然在前苏联、日本等国有过几篇回忆或简单评论郑振铎的文章;但专门研究郑振铎的人几乎一个也没有,较为全面地研究他的论文也迄今未见。]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先当然是与国内研究界长期存在的某种僵化的思想方法有关。例如,把近代作家分成革命作家、民主作家、反动作家等等(这种划类在一定场合也许是有要的),但有时分得并不合理,也常常忽视作家本身的思想转变。尤其是机械地认为革命作家的成就就一定比民主作家要高,片面地强调‘政治,艺术第二”的标准等等,都使得以往的研究工作布局失当,或偏离科学的轨道。郑振铎没有参加共产党和‘左联”,于是被认作所谓民主作家,得不到重视便是当然的了。至于一九五八年那场‘批判”,其政治路线背景现在人们已经很清楚,更是不用多说的了。除了上述原因外,我认为还须指出其他几:一是以往对文学史研究的内涵的理解过于狭窄和片面,往往以为文学史研究的只是创作家及其作品,忽视对创作以外的文学活动的研究。郑振铎的创作不算多,又被认为水平不高,于是他便得不到重视。二是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分工过细、过专,过于拘泥,研究文学的往往撇文学家的其他文化学术活动。而郑振铎在文学史、艺术史、文献学、编辑学等方面的成就,后来超过并掩盖了他在文学创作、批评方面的名声,于是对他的研究也就存在一种互相推诿的现象,这一方认为他不是纯文学家而是学者,那一方认为他不是纯学者而是文学家,因而都在各自研究目光的扫描中轻易地将他忽略了过去。另外,当然也是与对他的研究的难度有关。由于他工作极其勤奋,又在文坛上活动了整整四十年,留下的文字著作及其他材料极为丰富,同时又有大量散佚,难于搜寻。他涉及的面又太广。要研究这样的作家,当然要比那些单纯搞创作的,或有关资料齐备的作家要难得多。于是,对他的研究也就不免令人望而却步了。 这一情况应该改变了。我认为,先,文学史研究决不能仅仅注意于创作家及其作品,文学的历史本来就是由活跃在过去的文坛上的各种人物共同谱写的。创作家当然重要,但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以及文学社团的组织者、文学书刊的主持者等的活动与贡献,也都理所当然地应该属于文学史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尤其是那些对整个文学史的发展起过较大作用的文学活动家,往往是各种身份兼而有之的多面手,更应属于特别着重研究的对象。而郑振铎就是这样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活动,无疑地并不局限在创作上,或者甚至可以说,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的还不在他的创作上(当然对他的创作也不应忽视)。但是,我们却没有任何理由贬低他在文学史上的实际作用与实际地位。这里,我想引一段老作家柯灵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的话:   表现作家的业绩,当然以作品为主,但似乎不应以此为满足。《鲁迅全集》、《乱弹及其它》的出版,《资本论》、《列宁文献》、《西行漫记》的印行,在那烽火连天的年代,狐鼠横行的‘孤岛”上,使这些皇皇巨制得以问世的主持经营者,应该是属于‘不世之功业”的一类,但这些典籍并不是主持经营者本身的著作或译品。……如郑振铎同志在‘孤岛”时期和沦陷时期,作品并不多,但他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却远在一般的笔耕墨耘以上。《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的擘划琢磨,他都曾躬与其事。单是在劫火中抢救大量珍本秘籍,为民族文化保存精英这一件事,就不知耗费了他多少精力。……要‘知人论世”,就绝不能让这类事淹没于文字之下。我觉得文学史家和资料研究者都不应当忽略这一。(《关于‘孤岛”文学》)   老作家的这段话,是对我以上想法的有力支持。我认为,这里提出的问题,在我们整个文学史的研究中带有普遍性。曾有一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就从人们对唐代张说的研究情况,来谈关于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拓与创。他谈到,我们的文学史结构,长期以来受到旧的框架的束缚,好像一个个作家评传、作品介绍的汇编,史的叙述很不够。这样,就很难从某一历史时期文学的总趋势出发,对文学发展的倾向和动向加以宏观的考察,对某些文学人物的历史活动作出合乎实际的论断。‘文学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他们在文学上的业绩,主要不在于他们个人的作品,而是他们的活动促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把握总的历史趋向,而仅仅着眼于个人作品的评论,那末像张说这样的文学人物就会摒弃于文学史叙述之外,或者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傅璇琮《由〈张说年谱〉所想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如果我们从五四文学运动的总的历史趋向着眼,也就同样不会认为郑振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而是恰恰相反。   其次,郑振铎不仅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且他的建树还不仅仅限于文学事业或其他单一的学术领域。就像周予同说的:‘概括地说,他的学术范围包括着文学、史学和考古学,……但他的精力异常充沛,好像溢满出来似的,学术门实在圈不住他。”(《<汤祷篇>序》) 在这一上,郑振铎与郭沫若十分相似。而郭沫若在一九二〇年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常想天才底发展有两种Types(类型):一种是直线形的发展,一种是球形的发展。直线形的发展是以他一种特殊的天才为原,深益求深,精益求精,向着一个方向渐渐展延,展到他可以展及的地方为止:如像纯粹的哲学家,纯粹的科学家,纯粹的育家,艺术家,文学家……都归此类。球形的发展是将他所具有的一切的天才,同时向四面八方,立体地发展了去。”(《三叶集》)郑振铎无疑就属于‘球形发展”的一种类型。这一,连台湾的评论者也看到了。一九八二年五月台湾的《传记文学》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谈到:‘民国以来的文学界中,有不少人以一身扮演多样的角色,但除了胡适、鲁迅等极特殊的例子,能在每个角色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外,通常只是在一、二专门研究或创作方面出类拔萃,学有余力时再旁及其他,很少人会像郑振铎一样,由于对文学的万分热忱和强烈的使命感,成为一个中外不居、旧不挡,翻译、创作、研究多管齐下,极其‘复杂’的文学家,以至于他成名虽早,影响也大,可是一般对他的成就却看法不一。”(苏精《藏书家的郑振铎》)但为什么一个文学家扮演角色较多、比较‘复杂”,人们对他的成就就要‘看法不一”了呢?这实在是与一种狭窄的思想方法有关。其实,正是因为这种横跨多种专业门的实践,才可能造就一种‘全才’式的人物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实;而这,也正是一场真正伟大的文化运动才可能赐予的。‘五四”以来出现一批这样的杰出人物,恰恰是‘五四”作为真正伟大的文化运动的标志之所在。因此,我们对于这样的文学家,除了从文学本身的角度加以研究外,还须从各方面多角度地作综合的研究,而不应互相推诿或从单一角度看待。并且,只有通过综合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而全面的结论。众所周知的对鲁迅的经典论述,就是不局限于文学艺术,或其他某一个别领域,而是以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的眼光,注目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纵横发展,从而得出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革命伟人的定论。再如对郭沫若、茅盾等优秀文化战士的研究,也是不能局限于文学畛域,特别是不能局限于文学创作的。即如闻一多,朱自清就正确地用诗人、学者、斗士的‘三重人格”来概括他的一生;而只有从这个‘三棱镜”中观察这仪态万方的‘一团火”,才能看得更真切。对郑振铎的研究,我认为也应该这样。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В.Г.Белинский)说过:‘我觉得,要给予任何一个杰出的作者以应得的评价,就须确定他的创作的特色,以及他在文学中应占的位置。前者不得不用艺术理论来说明(当然是和判断者的理论相适应的);后者须把作者跟写作同一类东西的别的人作一比较。”(《论俄国中篇小说与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我认为还可以一步说,如果要给予任何一位杰出的文学活动家以正确的评价,就不仅应该研究其创作的特色以及他在文学史上应占的位置;而且还应该研究其一生的思想与行事,其文学理论,文学翻译,以及文学组织活动等相关方面。这就不仅要用美学的、社会批评的方法,而且还不得不同时用历史学的、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不可,其中包括为某些人所鄙夷的考据、传记的方法。郑振铎早期十分重视的美国文艺理论家文齐斯特(C.T.Winchester)在《英国散文群体》一书中曾说过,如果有人嫌他的这本论著过多地写了被评论者的传记而较少所谓‘真正的批评”的话,那么,他就要提醒那人注意他所评论的这些作家‘所写的主题,都系取从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之内的”,地带有作者的个性,因此‘以常常是很有用的传记的方法来评论他们,在这里是对于评论者的大道。他在能够评量那一册著作之先,须要熟悉那作者的‘人’才行。”(附带说,对这段议论郁达夫也十分欣赏。以上译文,便采用了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引文。)郑振铎正是一位个性极强的作家,他的作品,甚至包括其中的历史小说,处处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写照,‘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眼前。”(郁达夫语,同上)因此,我们在对郑振铎的研究中,也就不可缺少地应该用传记的方法。此外,郑振铎一生的著述极为丰富,据我粗略统计,他发表的单篇文章,约有二千来篇。出版的单行本中,文学创作有十来种,学术论著与翻译各有二十几种,编校的书籍和整理影印的古籍也各有二十来种,编辑的艺术、历史图籍十七种,主编参与编辑的丛书有二十九种,主编与参与编辑的报刊四十五种,生前被人编成的选集五种,为人作序跋的书五十来种……。这些数字是相当惊人的。然而,迄今为止还有不少重要的作品和论文没有收集,或者很难寻找,甚至尚未发现。而且,他的不少生动的事迹以及有些记载材料,几乎近于湮没。因此,我们为了冲破某些成见,提出自己的观时,就不得不经常运用考证的方法,或者较为详尽地引用与列举材料。叶圣陶在《郑振铎选集》的序中说,他认为写郑振铎的传记‘用不着什么夸张的手法,只要求内容翔实,他那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的品格就足以使者受到感染了”;而我觉得,不仅写他的传记是如此,写他的研究文章也须‘内容翔实”,而他留下的大量叙述与事迹本身就是有说服力的。研究对象对于研究方法及研究文风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决定的力量。对郑振铎的研究,就须强调多角度多方法熔成的有机组织,就须强调‘辩而不华,质而不野”[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的文风。   因而,我所以选‘郑振铎论”作为研究课题,不仅先是因为有感于以往文学史研究中对于这位杰出人物的过于冷淡,或是因为不满于某些对他不甚公正、甚至极不公正的评价;而更有一个积极的意图,即希望通过对郑振铎这样一位文坛巨匠的研究,来提倡如上所述的一种较为放的文学史研究观念,一种历史的综合的研究方法。同时,由于郑振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中国文坛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一些文学主张有过较大的影响,他主编的一些大型文学刊物与文学丛书曾一度执全国文坛之牛耳,他的文学创作、翻译与其他著作有过相当广大的者群,他发现、提拔和培养了不少优秀作家,他以他的热情和吸引力团结了一大批作家与学者,等等,因此,我们对于他的一些的评价也就然牵涉到对民国以来文学史以至文化史的某些重要问题的重认识或者深探讨。   在论述他的文学活动以前,我先初步论述他的思想发展与政治活动。这是冒着可能被人认为蹈袭旧辙的‘危险”的。因为,以前那种简单生硬的以对作家的政治表现的评述来决定或代替对他的文学方面的研究的作法,已为人们所厌嫌,也为我所不取;但是,我也反对从一个走到另一个,忽视或排斥对研究对象的政治倾向及政治活动的考察与论述,否认这些倾向与活动对于研究对象的文学活动的制导作用。我认为,对于郑振铎研究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十分要的,不仅有助于公正地评价郑振铎在文学运动史上的地位,而且可以引导人们从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上对郑振铎一生取得的成就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早在郑振铎逝世的时候,文坛前辈就曾说过,对于他‘在五四以后这一整个时代的文学工作中的成就和作用,历史会有定评”(胡愈之语)。历史把这个任务,一直留到了今天。现在,我们应该担当起这个任务了!
才女修炼手册
才女修炼手册
景步航
¥6.99
《才女修炼手册》讲述了十位古代才女的传奇人生,作者根据历史记载和传闻逸事,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千百年前那些才女们的生命轨迹和情感经历。 她们或是纵横官场的政治家,或是在娱乐圈打拼的艺人,或是出身大户人家却爱上凤凰男的白富美,或是好酒又好赌的叛逆女青年。 沉睡千年的她们,在作者的笔下悠然醒转,她们拨开历史层层的烟尘,向我们走来。依然是眉眼生动,一如往昔。
姜椿芳校长传
姜椿芳校长传
谭琦著
¥61.60
2019年适逢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这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值此时刻,我们愈加思念和缅怀上外的首任校长——敬爱的姜椿芳先生。而出版《姜椿芳校长传》,既是献给上外70周年校庆的一份厚礼,也是我们向老校长奉上的一瓣心香。其重要意义和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上外人能够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砥砺前行。
光武大帝刘秀
光武大帝刘秀
杨发兴 主编
¥1.99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生活在万千臣子的眼皮底下,事情大到登极称帝、经天纬地,小到临幸嫔妃、喝茶观戏。汉光武帝刘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又大度。他擅长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西汉灭亡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乘机起兵,打败了王莽的主力军从此声威大震。建立东汉王朝后,致力于整顿吏治,但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却多方限制。在其统治末年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企图以儒家学说与谶纬神学的混合物作为思想武器,加强对人民思想的统治。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刘秀的生平,从侧面给读者旁敲了久远年代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让我们摊开这一幅传奇的历史画卷。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杨发兴 主编
¥2.99
中国历史 上在汉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平民皇帝,马上得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历时*长的帝制王朝。这个人就是西汉高祖刘邦。群雄逐鹿,他捷足先登,在许多人看来刘邦打败了项羽简直是个奇迹,于是直到战争结束很多人还在疑惑,那个流氓出身的刘邦赢了吗?那个破釜沉舟,雄壮无比,而且见人感冒就能痛哭流涕的霸王输了吗?在历史的卷宗中到底演绎着怎样的真相。刘邦的机智,项羽的勇猛,韩信将兵,张良运筹……波诡云谲,英雄辈出。让人捧腹,让人感叹,让我们再现楚汉风云变幻的时代。
49元5本 陶渊明——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陶渊明——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程磊著
¥14.40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目前的有名诗人,也是思想文化目前的巨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的意义早已文学、历史的界限,而成为一种蕴涵丰富的文化现象。 陶渊明是不慕荣利的隐士、饮酒赏菊的田园诗人、带月荷锄归的农夫,也是看透世情的智者、率性任真的达者、金刚怒目的傲者。陶渊明的作品及其人生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言说不尽的魅力。
49元5本 铁血将军旷世情
铁血将军旷世情
屈全绳
¥19.90
1938年初,谭友林奉命由延安赴洪湖重建党组织,与沙市朝阳学院进步女大学生邱云相识,并与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一起介绍邱云入党,随后谭与邱相恋。谭友林身份暴露后与邱云在荆江边吻别,由武汉转道赴豫东,加入新四军。邱云留在洪湖地区,利用父亲的诊所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4年谭友林到延安参加七大时,与同来参加七大的钱瑛相遇,钱瑛告诉谭友林,邱云赴重庆执行任务时在船上被日军发现跳长江牺牲了。后谭友林在邓颖超、胡耀邦、陈赓等的关心下,与邓颖超干女儿鲁方相识、相恋、结婚。其实邱云并未牺牲,荆江边长大的她水性极好,跳江后游到岸边,后赴新四军找谭,经彭雪枫安排去延安,刚到延安边区,便得知谭已结婚,遂找消去延安的念头,而留在边区医院做了一名医生,并改名韩雨。此后60多年,韩雨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谭的人生轨迹,关注着他人生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将对他的爱深藏心底,终生未嫁。1986年6月,谭友林夫人去世,韩雨第二次动了找谭的念头,1987年清明节她由上海来北京,打听谭友林的联系方式时,由昆明军区司令员张至秀处得知谭友林即将再婚,邱云随即离开了北京。2006年谭友林去世后,年近90的邱云于九华山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