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小学版.上
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小学版.上
王琦;孙光荣
¥10.00
本教材以中医中药的发生发展为主线,以养生保健知识为核心构成整体框架,以单元课的形式予以呈现。每个单元包括6篇课文,每篇课文包含4个板块:读一读、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读一读”精选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的小故事,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想一想”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智慧;“学一学”向学生介绍与故事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使之成为他们今后多种健康行为的动因。“做一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便于方便小学生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本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每课时一个故事,共遴选了36个故事,通过“一人一事”、“一物一叙”的方式,传递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展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49元5本 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
名医大家讲中医思维
陈达灿;杨志敏
¥55.50
中医思维,是中医人从事诊疗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理性认识的方法学体系。对于中医思维的研究虽然刚始,但已经显示出这种研究的现实意义。本书收录广东省中医院中医思维研究室举办的13场中医思维系列讲座。涉及哲学、医学、系统论等不同领域13位名家对于中医思维的解读。 全书分为13章节,即13位名家的中医思维主题讲座。其中包括?P国维、王琦、梅国强3位国医大师,从理论角度研究中医思维方法学。且有全国知名伤寒学者,诸如傅延龄、李心机、姚梅龄、黄仕沛、刘方柏、冯世纶、许家栋、刘力红等名家,从临床角度探索中医经典思维体系。更有刘长林研究员从中国传统经籍出发,思考中国思想的原与认知取向;祝世讷教授从现代系统论出发,思考中医思维的先性。 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中医思维的研究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49元5本 扶阳之祖:大宋窦材与《扁鹊心书》
扶阳之祖:大宋窦材与《扁鹊心书》
林大栋
¥39.50
本书作者在长期临床,具备治疗大量疑难杂症的经验后,对于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思想有深刻领会,再结合师门传承和理论学习,对艾灸运用有独到心得,尤其推崇宋朝窦材《扁鹊心书》,欲凭此治病救人、授众以渔,故将艾灸网课滴体会集结,同时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著名艾灸著作《扁鹊心书》,从而汇成此书。书中对窦材的核心学术观和医技予以辩证分析,令人从独特视角审视中医内核。由于窦材医术高超,却喜贬低仲景,二者实乃医界一时瑜亮,而盲人摸象,各见其偏,诸子泥执之处,正是深杏林之路。
49元5本 小儿推拿学(现代学徒制医药卫生健康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小儿推拿学(现代学徒制医药卫生健康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井夫杰
¥53.00
小儿推拿更是建立在传统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的功能,治病保健的一种绿色疗法。 本书内容,涵盖范围广,每个疾病后附有病例参考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提前接触临床,体验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的设定,附篇常见化验单的解读,这在众多小儿推拿教材中也少见的,通过常见疾病化验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直观,同时也可以做为社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49元5本 五行针灸指南(第三版)
五行针灸指南(第三版)
(英)诺娜·弗兰格林
¥40.50
五行针灸指南为一部翻译作品。原著者诺娜?弗兰格林从主要诊断、辅助诊断、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技法和穴位选择等方面,将自己多年的针灸临证经验与读者分享。原著者对五行针灸的治病特总结为:抓住病人五行中主导的一行,针对此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其中,尤其强调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医者应对病人有真爱仁慈之心。 本次为十周年纪念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行多处修订增补,使之更切实用。将原书中的“附体”做了解释说明,改用“内障”。在实际临床中基本不使用的“外七龙”有所淡化。在判定名人五行上有所变化。增加了十周年的作者、译者感言,修订了个人简介。
49元5本 育“心”——中医心理八法
育“心”——中医心理八法
朱惠蓉;成琳
¥24.99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蕴含着丰富且系统的调心、养心、疗心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本书编者汇集了多位中医学专家,从《黄帝内经》中的身心观及育心方法展开,运用正念育心、食疗育心、睡眠育心等8个方法,挖掘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中的育人、育心智慧,推动高校本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发展,对现代心身问题提出建议。 本书立足传统医学,茹古涵今,闳中肆外,对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和中医心理研究者、爱好者都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通俗伤寒论
通俗伤寒论
(清)俞根初;陈博
¥102.50
《通俗伤寒论》是清代名医俞根初著,经何秀山选按整理后,又经其孙何廉臣校勘增订 ,后由曹炳章重为参订,将原书增为四编、十二卷 、十二章。俞氏生活地方地处江南卑湿,外感湿邪为患,多夹杂证,该书以外感病立说,折衷仲景之学,参以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有性、张介宾等医家的医学理论,以六经辨证的理论用于各种外感病(包括寒、温两类感证)的论治,参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详细论述了外感病的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方药配伍及病后调理方法。内容包括伤寒要诀、病理诊断、证治各论(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调理诸法。全书内容系统,论述详明,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被后世称为绍派伤寒的奠基之作。本次整理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的1934年《何氏医学丛书》上海六也堂书局铅印本为底本。
49元5本 中医诊断学速学速记
中医诊断学速学速记
王建国、邹吉涛、李毓秋(主编)
¥19.63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对中医专业初学者而言,本门课程知识多且较难记忆,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将《中医诊断学》知识归纳总结成以图表为主的课堂笔记形式,并附以速记歌诀来帮助读者理解、记忆。重明确、图表为主,还将部分难内容行对比分析。本书适合中医专业初学者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49元5本 米子良经验传承:和为贵调脾胃以安五脏临证实录
米子良经验传承:和为贵调脾胃以安五脏临证实录
张志芳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医论部分是大医之道,介绍米子良老师的医道医德及临证思维;下篇大医之术,主要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介绍米子良老师的辨治方法、诊疗特、用药特、核心方药并附米子良老师临证经验的验案评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通过访谈、长期跟诊、处方挖掘等形式形成,生动还原名老中医本人学医及从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突出其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临床诊疗专病的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医论部分是大医之道,介绍米子良老师的医道医德及临证思维;下篇大医之术,主要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介绍米子良老师的辨治方法、诊疗特、用药特、核心方药并附米子良老师临证经验的验案评
49元5本 中医心病临证求真
中医心病临证求真
张艳;卢秉久
¥44.50
张艳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及其他内科杂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艳教授思想开拓,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因而将自己平生积累的宝贵医学知识授予众生,奉献社会。 本书上篇融入了张艳教授的学术思想精粹,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如心衰、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从理论基础,诊疗思路、治病原则和方法等层面深入阐述,同时张艳教授将其科研成果分享,从现代科学技术挖掘中医理论内涵,从中西医结合层面剖析中医。本书下篇以张艳教授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作为实例,分系统进行介绍,对某一具体病例从理法方药进行阐述,详细地阐述了张艳教授以中医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囊括了张艳教授的经验效方,实用性较强。对于中医专业执业者,通过阅读,可以借鉴名家对中医的认识和已有的经验,提高临床疗效,对于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心脑血管、关注身体健康养生保健的人群,可以从本书中得到新的观点和启发,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的体会中医的魅力,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9元5本 澄江泛舟:澄江医派针法灸法传承创新实践录
澄江泛舟:澄江医派针法灸法传承创新实践录
吴中朝
¥38.50
第一部分 明医传承(医家小传)) 主要介绍各自最具特和指导意义的学术思想、观;学术传承的脉络;行医的经历等。 第二部分 临证精华 包括特色手法、取穴经验的介绍;特色单穴治疗、配伍治疗介绍;特色病种治疗;医案医话等。(说明:本部分一定总结各位老师根据自己临证心得总结出的最具有特且疗效确实较为显著的经验、技术) 第三部分 医宗真髓 本部分各位老师可以介绍对于自己临证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一些中医经典著作,并对其中指导性的内容行详细说明;对于穴位名称解释等其他一些与临床相关,具有指导意义的看法、见解等。
49元5本 扶阳论坛.2(第2版)
扶阳论坛.2(第2版)
刘力红;孙永章
¥47.00
《扶阳论坛2》与2008年出版的《扶阳论坛》为系列书,为2008年10月在北京召的第二届扶阳论坛专家演讲稿等相关内容行整理策划组稿的一部著作。本书延续了《扶阳论坛》的“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扶阳学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个学术流派之一,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中华中医药学会先后造了“扶阳论坛”“国际扶阳医学大会”等品牌活动,展扶阳基地建设,发掘培育扶阳医学人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扶阳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刘伟聊针:十二经腧穴之旅.上
刘伟聊针:十二经腧穴之旅.上
刘伟
¥83.50
本书是刘伟教授系列针法班线上课程的讲课实录。特是:跳出传统思维,依托经络腧穴,从定位、功效到思维理念,从穴位特性到配穴组合,从刺法精要到运用发挥,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完美结合,全方位解读十二经重腧穴,构建立体临证用穴思维导图。
中医经方理论与临证集萃.第二辑
中医经方理论与临证集萃.第二辑
朱明军;王永霞
¥65.50
该书为第一辑同名书的续集(第一辑2022年5月首印2000册,3个月后又加印2000册),汇集了全国名老中医药指导专家、经方大家等核心宝贵经验和临证特色医案等,从临证心得、遣方用药、特色疗法、临床心悟等多方面反映了对经方的研究。内容丰富、实用,为后来医者阔思路、指明方向,为患者带来福音,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件幸事。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医者的青睐,中医经方一定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49元5本 李元聪医案精华
李元聪医案精华
李元聪;张爱娟
¥42.50
李元聪教授从事中医口腔科临床40余年,经验丰富,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李元聪教授临床诊治口腔科疾病的经验。全书分为两部分,并附方剂汇编。第一部分包括李元聪教授仁心仁爱、耕耘临床的滴。第二部分为李元聪教授的精华医案,主要选取自1981年3月至2022年8月。 本书医案临床病种分述,以“案、法、治、方、心得体会”形式行介绍,共涉及病种55种,基本覆盖了中医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著名口腔科专家李元聪教授的中医临证思辨特和外用药经验,适合口腔科临床医师、中医师、科研工作者以及在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杨震临床带教录
杨震临床带教录
郝建梅;王少波
¥71.50
本书是首届全国名中医杨震教授带教徒弟时之答疑解惑,及跟师门诊、教学查房之症情分析,真实、生动、全面的展现了杨震教授对中医学之见解、及其学术思想“相火气机理论”阐释,以及独道的临证经验分享,主要内容分为师徒问答、临证医案两部分。 该书是从事中医专业人员值得一读的、理法方药完备的、自成体系的一部带教实录。
49元5本 梅国强伤寒理论与实验研究
梅国强伤寒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松林;梅杰
¥52.00
内容上:将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研究或指导研究的《伤寒论》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体现其对《伤寒论》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部分独特的学术观点;对经方和部分经验方的实验研究,以指导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对部分经典证候模型的建立,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对中医证候及证候间转变的研究,对《伤寒论》的理论研究有指导作用。形式上:用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辅助《伤寒论》的学习、理解与思考,促进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证实证候间的转化,可帮助提升理论水平和科研思维的建立,是梅教授精研伤寒的体现与传承。
49元5本 贺普仁针道撷英
贺普仁针道撷英
贺书元;刘海华;孙悦
¥55.50
该书精选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学术思想、选穴思路、治病组方之法以及练习医功之法;结合贺老学术传承人的临证医案以及传承弟子在临证发挥的心得体悟,加以评,详细解读贺老治病选穴的思路。此书重在实用,精选贺老学术思想中的精华,给读者以更为直观的传授。由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长女,国医大师贺普仁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代表性学术传承人,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副会长贺书元及贺普仁弟子等主编。
五运六气解读《脾胃论》
五运六气解读《脾胃论》
田合禄
¥62.00
金代名医李杲,晚号东垣老人,世人皆称其为李东垣,以“补土派”代表人物著称。本书独辟蹊径,从五运六气角度详解李东垣“脏气法时”理论,为研究李杲医学思想辟了一条全新思路,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本书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人员,以及中医理论与医学史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49元5本 贺氏管针术经验集
贺氏管针术经验集
贺思圣
¥60.00
管针术则是中医针灸学术很重要的一支,是贺惠吾医师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针管作为针器代替押手,注重“七伎五法”操作手法的一套针灸技术。本书作为贺氏管针术经验汇集,系统介绍了管针术的由来、舌诊脉诊,经络循行,针方法、手伎手法、选穴原则、常用配穴、针药并用的临床治疗经验。
49元5本 医案讲习录
医案讲习录
张锡纯,刘观涛
¥20.50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即“医案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医案讲习录》乃张锡纯先生的医案,又名《志诚堂医案》。被誉为“所出之书,其审病也,洞见隔垣,纤微悉彻;其用药也,化裁因心,措施咸宜。故无论证之至危、至险、至奇、至变,一经诊治,莫不立起沉疴。”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师生、中医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