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万林论治乳腺病
¥31.50
全书系统介绍了王万林教授的从医经历和学术精华,总结了王教授对常见乳腺疾病的独特中医诊疗思路及经验;书中从常见乳腺疾病(乳癖、粉刺性乳痈、乳岩)出发,对王教授常见疾病及常用方药行了梳理和分析,为读者在日常诊疗中提供了指导。并且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王教授的典型医案及跟师手记,还原了王教授诊治疾病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的依据。王教授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病证结合”思想贯穿治疗各种乳腺疾病的始终。结合乳腺位于体表,又提出“整体与局部结合,内外并举”的治疗大法,以及“经乳同调,以通为用”的独特视角,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晚期乳腺癌等乳腺疑难病种行了独特的诊疗视角分析及总结。纵观全书,既有王教授诊治乳腺疾病提纲挈领的学术理论,也有细致微的遣方用药心得,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王教授的医家风范。


脱发的中西医治疗及养护
¥30.50
本书共六部分,由五章及一个附篇组成。分别从头发的构造、脱发的分类及病因、临床诊断及常规治疗、头发的食疗保健和护养、中医治疗脱发以及肠道菌群—发酵食品—脱发,系统介绍了脱发的生理病理、分类、诊断、预防、智力以及饮食调养。可供中医爱好者以及中医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四诊抉微
¥23.00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为清代林之翰代表作。林氏博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籍理论及先哲精髓,并加详注,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精髓,统而析之,不泥古论。第8卷主论六气之脉及节候之诊,附之以图,参之以诀,令后学者了了易明。后《管窥附余》1卷,列原脉体用、浮脉主里须知、沉脉主表须知等,每多新见。《四诊抉微》系统地总结了古今有关四诊成就,加以分类叙述,是四诊合参具体应用的重要诊法书籍。


针道——神针十讲
¥33.50
本书由头针创始人焦顺发编著。以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为理论根据,介绍了“刺神治病”的源头、“刺神治病”的始变、“刺神技术”的发展、“刺神部位”的增加、“刺神治病”治疗病症的扩展等“神针”的内含。内容蕴含作者数十年学经典、做临床的经验感悟,简洁实用,要突出。本书主要供从事中医工作,尤其是从事针灸工作的人员参考。


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54.50
中医的现代化是中医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中医语言的现代化又是中医现代化的*步,《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就是尝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的一本书。 书中对传统中医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如道、气、阴阳和五行等行了现代释读,并在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释读中阐明了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书中比较了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中西医之间差异的实质是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书中讨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中医学的本质是一门天人医学,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医认识论的基础,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书中着重论述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从现代认识的角度阐明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的本质。书中对中医神识的现代科学实质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医的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对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的藏象理论、中医的取象思维、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中西医结合等问题行了较为深的探讨和研究。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危急重症处理(互联网+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58.50
本教材涵盖各类临床危急重症处理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并根据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特,详略得当,有所侧重,符合乡村医生的认识水平。


任之堂跟诊日记.4
¥58.00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中医学子跟师学习的故事。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跟师抄方所得,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天跟随老师上午看病抄方,下午或上山采药,或记录总结,晚上听师讲学。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不费解,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士,还是中医爱好者,都能够从书中有所感悟。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流畅,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阅读参考。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进展
¥55.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国医大师沈宝藩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
¥46.50
沈宝藩,国医大师,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副院长、新疆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内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新疆中医药》杂志副主编、新疆医科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中西医急救临床研究,是中国当代享有崇高声望的著名中西医结合大家。先生中医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斐然,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丰富独到,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同时品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书即是沈宝藩先生治疗危急疑难病症经验加以整理总结而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
¥80.00
由解秸萍、程凯主编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经络腧穴学配套教材)》是老师们根据平时教学中学生在穴位定位过程常见的疑难、错误,并汇集了本课程30余年以来的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行编写,具有以下特色:1.对于穴位的取法行详解:每穴后对于穴位的解剖标志确定、骨度分寸的折量、体表标志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讲解;并对相关易混淆穴位行对比讲解。2.每经后附有小结,主要为我校*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经验,具有我校教学特色。3.每经后附有我校30余年来应用的腧穴定位歌赋,朗朗上口,便于学习记忆。4.每经后附有一条经的穴位位置表格,便于学生前后对比学习记忆穴位的位置。5 .对各类特定穴的定位行分类归纳,并以表格形式体现,对于学习特定穴具有重要作用。6.对人体不同部位、同区域的穴位行表格归纳,使学习者对全身穴位能够横向学习及全面对比学习。7.对不同部位同名穴位行表格归纳,使学习者对于易混淆的穴名能行鉴别学习。8。对于包含同一字的穴位行了表格归纳,对于学习者理解穴名含义、而学习穴位的主治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85.00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日本弟子的录音,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我的中医人生
¥37.50
本书从作者行医47年实际经历出发,记录在恢弘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学习中医的艰辛过程,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反映出中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惊奇巨变,感受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内容朴实、感人,语言通俗易懂,对青年中医或正在学习中医的爱好者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和激励作用。作者深耕白血病治疗工作,书中也提到了一些认识和治疗白血病的宝贵经验,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用费用低、毒副作用少的方式,为白血病患者及家属带来启示和希望。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158.50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本书对《素问》行全面的校勘和简要的注释,以校勘为主,注释为副,选用顾从德翻宋影印本为底本,校注则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注释本和相关著作。


三部六病翼:学习《伤寒论》
¥54.50
刘绍武弟子康守义按照刘老依据三部六病纲要解构伤寒论的思想,将伤寒论重新编排解读,并融自身临床诊疗思路,以扩充三部六病体系。全书分三部分,上篇为三部急性六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主要方法来源于《伤寒论》,中篇为以三部六病纲要重新解读《伤寒论》,此两篇主要阐发刘老学术思想。下篇为三部慢性六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此篇主要为康老对三部六病学术思想的补充,包括对慢性六病诊断治疗较有帮助的腹诊及方剂。作者对伤寒论理解精深,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成果,将有效但医理模糊的经方系统化、条理化,读之颇有发人省思、豁然洞穿之感,临床价值巨大,适合有一定临床功底的中医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艾灸:癌症患者新生命周期守护者
¥46.50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部分为总论,从艾灸历史、艾灸功效、艾灸技法、艾灸要、艾灸宜忌、艾灸选穴、艾条选择、如何提高艾灸疗效等方面介绍艾灸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艾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治癌灸法、癌症功能艾条、艾灸治癌机理、艾灸治疗肿瘤并发症、艾灸降低肿瘤标志物、艾灸防治肿瘤复发或转移等方面,采用理论与病例相结合的方法行详细阐述。第三部分为艾灸常见疑问答疑,汇总了艾灸过程中常遇到的97个问题行解答。第四部分为常用艾灸穴位的介绍。 重要观:1.肿瘤疑难重症要灸:如胸腹水、骨髓抑制、肿瘤复发转移等必须艾灸; 2.肿瘤虚证要重灸:艾灸改善虚证效果远胜人参,李延文(李时珍父亲,曾撰蕲艾传、人参传)曾云“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其温补作用也非针刺所能比。 3.艾灸改善肿瘤患者基础免疫功不可没:肿瘤免疫微环境与骨髓免疫微环境息息相关,肿瘤免疫微环境关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肿瘤内部免疫细胞绝大多数来自骨髓免疫细胞。肿瘤细胞要生长,首先释放趋化因子,骨髓让不成熟骨髓免疫细胞释放出来,汇集到肿瘤周围,促肿瘤生长转移。可见只有保护好肿瘤患者骨髓才能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白细胞内部有粒细胞、淋巴细胞,这些都是抗癌主力军。艾灸升白不仅解决免疫细胞数量问题,而且还很好解决免疫细胞质量功能问题,可以很好解决肿瘤患者基础免疫问题。此外艾灸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它还可将免疫抑制细胞改邪归正变为免疫辅助细胞,让原本帮助肿瘤的免疫抑制细胞改为攻肿瘤的免疫细胞。

明医经验录:医学气功新疗法
¥86.50
本书总结作者几十年临床治疗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经验,对无名病、罕见病、疑难杂症和绝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以中医、西医、有氧功法三结合为原则,对失眠多梦、抑郁症、顽固性头痛、便秘、颈肩腰腿痛治疗有特效。


沈丕安风湿免疫病治疗经验集
¥39.90
本书为一部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名医简介”对沈丕安名中医做了简要介绍;“学术思想”系统阐述了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的学术思想;“经验特色”以疾病为分类,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沈丕安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特色;“跟师临床”对应“经验特色”中的疾病顺序,每个疾病列一到数个病案,详细记录患者的诊疗经过、疾病预后及转归等临床信息,每个病案后附有“临证心得”“用药滴”“释疑解惑”,可供研习者一步揣摩学习。 本书可供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扶阳论坛.5(第二版)
¥42.50
《扶阳论坛5》为第五届扶阳论坛专家演讲稿等相关内容行整理策划组稿的一部著作。本书延续了《扶阳论坛》的“完全现场实录”的鲜明特色,让无暇参会的广大中医同仁、中医爱好者也能够感受完整、真实的“实录现场”。扶阳学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64个学术流派之一,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中华中医药学会先后造了“扶阳论坛”“国际扶阳医学大会”等品牌活动,展扶阳基地建设,发掘培育扶阳医学人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扶阳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溃疡性结肠炎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32.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汇集多位名老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荟萃,展现不同名老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诊疗特点等风采。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点、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6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点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点部分力求*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点,及其学术观点形成的渊源及延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6.00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系南宋名医陈无择的代表著作。全书凡18卷。卷之一至卷之二前半部分,论述脉诊、习医步骤及致病三因;卷之二后半部分至卷之七介绍以“外所因”为主的疾病;卷之八至卷之十四的前半部分介绍以“内所因”为主的疾病;卷之十四的后半部分至卷之十八,依次介绍了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诸病证。全书首论脉诊、习医步骤及致病三因,次以三因为据载列临床各科病证的方药治疗,门类清晰,次序井然。本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元刻本为底本。

杨志敏岭南膏方菁华
¥101.50
膏方,又有膏滋药之名,膏是剂型、方为方略,系理法方药之概称。膏方,作为人们在冬令养生调理、治病延年的重要手段,是中医守护国民健康的独特剂型。膏方既可滋养五脏六腑又可调治疾病,使人体复归中和。杨志敏医师自拜师沪上名家、国医大师颜德馨先生以来,有感于膏方在剂型、疗效上的优势,便致力于整体膏方技艺在岭南地域的落地、生根与成长。逾15载春秋的探索与实践、改良与创新,杨志敏及其团队将岭南地域的自然风土、人群体质、适宜病证、民俗文化等要素熔铸于膏方中,形成了别树一帜的“岭南膏方”学术经验体系。兹以膏方源流、膏方方略、膏方脉案、医论医话等篇章,为读者呈现岭南膏方的内涵、治验与特色。 书稿的主体内容,由岭南膏方文化、人群体质,名中医杨志敏关于膏方的学术观,历年膏方脉案,学术讲座整理,常用方药解析,临床与科研成果等多部分内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