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证治探微
¥39.00
本书为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王建康教授精心研究脾胃病证治的心得集,从理论探源、名家探颐、病证探讨、治法探究、方药探幽、临床探索六个方面分门别类探微。本书名为《脾胃病证治探微》,其中之“探”,含有距离、未知、求索之意,体现脾胃病研究特和原创思维。一是探其源,脾胃学说形成年代远久,未知领域的研究创新任重道远,需着眼其远大;二是探其深,脾胃病涉及脏腑多,病机复杂,内容深奥,需坚持其深度;三是探其广,脾胃病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广,研究领域宽,需把握其普惠广泛;四是探其新,脾胃病研究成果多,学术展快,再创新要求高,需关注其前沿。通过这种“探”的理念、追求和精神,经过“六探”的谋篇列目,希冀本书能够基本反映本人对脾胃病之理、法、方、药、术、案的阶段性认识和探索。
人元脉影归指图说
¥16.00
《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旧题晋·王叔和编,明·沈际飞重订;亦有题为明·缪希雍订刊者。实际作者不详,大致成书于明代。本书学术上宗《脉诀》,论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脉,并补充其他诊病方法;表达方法上则以承许叔微、施发等宋人之脉图法、并逐条附以自撰七言歌诀,二者相结合,既直观而方便理解,又便于记忆。这在普及脉学知识方面是有益的尝试。
学习中医很简单:我的《四圣心源》习悟记
¥47.50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到中医的氛围里。紧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分析,和许多革古鼎新的观。将中医道理用现代语言有趣生动地解剖出来,表现出了新一代学者对古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医略微停滞的如今,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极具创新和拓精神的新生代中医学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复兴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图谱
¥54.50
本书为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手法图谱,以彩色照片+文字的形式详细展示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手法,包括单式手法、复式手法(十三大法)及常用穴位(部位)(带手法)等,约130幅照片,后附常见病治疗穴位与手法表。
金匮方论衍义
¥51.00
《金匮方论衍义》约成书于1368年,共3卷,明?赵良仁著。 本书是注释《金匮要略》的家。原刊本甚少流行,目前有周扬俊补注本,称《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方论衍义》不但注重对《金匮要略》脉象的阐释和发挥,而且还从疾病辨证角度,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对病证的影响,对方论的阐发也很有独到之处,其间串讲仲景文意,释词释句,分析医理,对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体例、途径、方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周扬俊评价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为底本。
《金匮要略》诵读随身卡
¥13.50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另一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 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为方便读者诵读《金匮要略》,本书对原文中的条文(省略具体方药)采用随身卡形式出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读者可以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本套随身卡适合广大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使用。
杏林集腋
¥32.00
本著作系统总结了王庆侠教授50余年临床和带教学生的经验体会,全书共分为五篇,一为“基础理论篇”,主要汇集在多年教学与临床带教过程中解答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之作;一为“内科篇”,主要是自己治疗内科疾病的思路及有效方药;一为“妇科篇”,主要是应杂志所邀撰写的,为学生辅导《中医妇科学》的内容提要。另外,则是自己对治疗某些妇科疾病的思路及经验;一为“医案医话篇”,选取了历年来发表的临床验案及受记者访谈的医话;一为“教改篇”,选取了在教学及担任班主任过程中,针对成教学生在考试及毕业后去向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革设想。
免疫性疾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45.0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汇集多位名老中医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经验荟萃,展现不同名老中医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学术思想,诊疗特等风采。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7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
裴正学医学笔记.2
¥64.00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著名专家,他独创的“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为促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探明了道路、找准了方向。裴正学教授的医学思想和毕生的临床经验及验方,是甘肃省医学界乃至全国医学界的宝贵财富和宝藏,非常值得深度挖掘、广泛传播。本书以笔记形式记述了个人的临床经验,此外还记载了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中西两种医学领域的学术展和思维变迁,对当代新的学术观和新的经验效方的涌现,笔者均附有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今后的展望。在中医经典、西医理论、实验研究、临床验方、西药新房等各个方面务求举其要、摘其精,深浅出,发人于省。全书共有1000余个论题,涉猎中西医学的内、外、妇、儿、五官、皮肤,亦涉及现代医学之实验研究、分子生物、遗传基因。 本书能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深了解裴正学教授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在临床辩证施治之法的方便之门。编辑和出版本书,意义深远,弥足珍贵。此次我们整理的是裴教授2007~2022年的临床笔记,记录了大量的典型病例,有成功经验的总结,有治疗效果的反思,有对经典的解读与传承,也有独立见解与创新,是每个临床医生不可多得的临床指导手册,是医学同仁和后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永远汲取营养的宝库。
《伤寒论》理法讲义
¥110.50
本书对宋本《伤寒论》条文行了重新排列,在于能使读者更深刻地学习与研究《伤寒论》,跟随仲景的思路,去动态地学习疾病的表里深浅的变化,重视人体正气在发病时的强弱盛衰,邪正相争时的退出动态变化过程,加强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而“思过半矣”。这样,就可避免大多数人用单纯的症候群归类、方证相对等观简单化看待仲景学术思想的弊端。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伤寒论》基本情况及气化内容介绍,下编逐条按照作者新编条文顺序讲解。
非遗点穴实践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杏林五十载
¥64.00
本书主要总结国家级非遗穴疗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从医50年临床经验,书中所载诊疗技术来源于民间师承,经过长期检验,疗效可靠,图文并茂,易学易懂,对促非遗穴疗法稳定传承有较大意义。书中所载诊疗技术特色突出,如用“穴治瘫十法”“治瘫重治节”“牙签理论”治疗颈椎病;用“地基理论”及“弓箭复位法”治疗腰突症;用“唇睑刺激法”“网络透穴针刺法”治顽固性面瘫;用“醒脑窍穴法”“以惊治惊训练法”治疗小儿脑瘫;用“脏腑穴调气法”治疗反流性胃炎、顽固性咳嗽、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等。本书适宜中医专业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使用。
面瘫中西医诊疗汇通
¥29.50
本书的写作从现代医学的解剖、病理、理化检查、治疗和中医学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名家经验等全方面来讲解面瘫疾病,并提供了典型的解剖、影像、检查图片以及诊断、评估表格,全书深浅出,易于理解,是一本融汇中西医理论的面瘫疾病诊疗专著,对临床医师系统全面的掌握面瘫疾病的诊疗很有裨益。该书配有30余幅彩色插图,对读者阅读该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帮助。该书适合神经科,脑病科的临床医生作参考使用,也适合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经方扶阳三十年:金匮要略教程
¥62.50
扶阳派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总结和升华,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扶阳医学理论体系,以及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理法方药。扶阳医学的学术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理法方药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河洛、易、内、难以及伤寒一脉相承的。 在临床实践中,扶阳医学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以火立极,扶正护阳是扶阳医学的理论核心;善用姜、桂、附,是扶阳医学的显著特;坎离既济,延年益寿是扶阳医学的终极目标。 扶阳医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其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
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理论与实践
¥16.99
全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文献记录,以及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原理、应用方法、体会等。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国学功底,全书文字生动活泼,可读性、实用性强。
景岳全书(上)
¥39.20
《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占,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刨见。 景岳博览群书,学验俱丰,采摭广博,议论宏富,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全书可谓集当时医学之大成。后世医家有尊为“医门之柱石”之称,视其著作为“度世之津梁,卫生之丹诀”。因此,本书为中医工作者之作。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第2版)
¥62.00
该书是一部集家传五世针灸临床经验,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针灸临床治疗专著。本书1995年在我社出版,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但因年代久远,我社已停印。孔夫子旧书网上竟然卖到上千元1本。现应广大读者要求,进行修订。 全书分总论、各论和其他三部分,总论包括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针灸临床治要、针灸组方选穴等。各论为针灸论治各科疾病,每个病证都以辨证施治和病案举例为重点。其他部分主要以误治辨析案例为主,为该书一大特色。
傅青主女科
¥15.50
《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二卷,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后收《傅青主男女科》中,合刊本多《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2卷。《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科专著,其内容体例及所用方药,与其它妇科书都大不相同。全书分为: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每一病分为几个类型,每一类型先有理论,后列方药。在论述中,先叙述一般人对这个病症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辨析。 傅青主集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于一身,对医学方面造诣颇深,在当时有“医圣”之誉。
中医哲学基础(十三五)
¥17.00
张其成主编的《中医哲学基础(供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充分吸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和相关教材的优,在构架和内容上做了适当调整。首先,教材的总体构架将上、下两篇共11章调整为5章,各章内容均紧密围绕中医哲学这一主题展阐述,使层次*加分明,主题*加明确,内容*加凝炼。其次,教材增加了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成果,例如在论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内容、基本概念时,着重强调其与中医哲学之间的关联,以加深学生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源远流长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除此之外,新增加了“中医哲学源流”的内容,以弥补之前之不足,以利于学生对中医哲学的全面理解。本版教材中医哲学基本范畴、中医哲学生命观和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等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丰富了中医哲学的内涵。
金匮要略浅注
¥21.00
《金匮要略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全书分10卷,25篇。本书博采赵以德、胡引年、程云来、沈目南、喻嘉言、徐忠可、魏念庭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以《内经》、《难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为依据,参以己见,力求阐明《金匮要略》要旨。以“浅注”为其基本特色,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用小字衬加于《金匮要略》原文之中,使之深浅出,一气呵成。原文、注文既可连读而易于理解,又可分读以保持原旨。书中另有陈氏之子陈元犀、陈蔚等所写之按语。本书对理解《金匮要略》极有裨益,对后世影响较大。
杜怀棠临床经验集
¥20.00
杜怀棠教授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先生多年来 孜孜不倦,勤求博采,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在 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等方面颇具心得和感悟、成为具有 高深理论基础、独到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 大家。 杨晋翔、王成祥、魏汉林主编的《杜怀棠临床经 验集》从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大要、临证治要、内科 心得、医案精选五部分行编写。其中医家传略简要 介绍杜怀棠教授的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大要主要介绍 杜怀棠教授寒温统一辨治热病的思想;临证治要方面 ,以内科病证为纲,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证备要 为目,论述杜怀棠教授的辨证论治经验;内科心得方 面记述了杜怀棠教授在长期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的心得 体会与感悟,内容涉及理、法、方、药等;医案精选 部分,以病案的形式,将杜怀棠教授对具体病证的诊 治经验展示出来,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更好地深刻 领会杜怀棠教授临床经验之精髓。因此,《杜怀棠临 床经验集》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同时能够帮助读者领悟杜怀棠教授的辨证思路和学 术内涵。
梁冰岭南血液病辨治经验
¥54.50
梁冰先生2000年后南下广州,指导并参与广东省中医院创血液科,自此岭南悬壶济世,以中医为主,衷中参西并融会贯通诊疗与辨治血液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梁先生冀北行医36年有余,积累了丰富辨治经验,由于岭南独居地理人文特,倡导因地制宜,启了不同于冀北的岭南辨治征途,几近20载,逐渐并而形成颇具特色的冀北、岭南交融,因地制宜的特色经验。 本书将从梁先生的岭南治验和方药手,一并附上弟子们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相关疾病的养生保健和调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