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全国名中医丁樱五十年临证经验荟萃
全国名中医丁樱五十年临证经验荟萃
丁樱
¥46.50
丁樱教授为当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从医40多年来,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重视科研、敢于创新,在临床、科研、教学皆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医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书包括名医成才之路、医论、医案、医方(药)四部分,本书两大特色:一是出自儿科大家,从医成才之路、医论、医案、医方(药)四部分,系统介绍丁樱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内容完整而系统;二是所有内容来自临床实践,可重复性强,可拿来用、用之可效,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49元5本 小儿推拿学(十三五)
小儿推拿学(十三五)
刘明军,王金贵
¥30.10
  《小儿推拿学(新世纪第二版 供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   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   3.突出精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结合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意见,精心组织编写队伍行编写大纲和样稿的讨论,要求每门教材立足专业需求,在保持内容稳定性、先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其在整个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设时间,突出本学科的教学重,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为提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配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服务于中医药教学改革,本套教材在传承历版教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主体框架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作为重建设目标,在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的总体构架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互动空间。
49元5本 文物考古与中医学
文物考古与中医学
陶广正、高春媛
¥38.37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文物考古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从母系氏族社会始,医学就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文物考古与中医学》从文物考古的角度揭示中医学的起源、发展与成熟,从石器、陶器、岩画、甲骨、简帛、石刻、汉画、卷子、书画、医疗器械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与考辨,内容丰富、翔实,可作为中医医史文献学之参考。
49元5本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古典文学与中医学
王水香、陈庆元
¥25.73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按现代学科的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不同,社会功用各异。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背景中,古典文学和中医学之间却长期相互影响,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医文相融现象。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在提出“涉医文学”定义和综述中国古代医文相融概况的基础上,以探析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相融的缘由与形式为目的,从学科交融的双向视角,对相关文本和创作主体行研究解读。首先,对诗词、曲赋、笔记、散文、戏曲、小说、神话等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中医药内容行挖掘,考察中医学对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对中医药著述如《黄帝内经》、中医药歌赋、中医医案、《本草纲目》中的文学意味行探究,以明确古典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对中医著述的深渗透。第三,从著述、实践、思想、交游等多个方面探析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医家通文”“文士知医”现象,考察医文相融特征在创作主体中的突出体现。   通过《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古典文学与中医学》的探究,或有助于拓展古典文学与中医学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更加全面地考察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会通现象提供一些启示。
49元5本 董氏针灸注疏
董氏针灸注疏
刘毅、李红叶
¥28.78
本书为《董氏针灸注疏》的修订版,第1版于2011年出版,重印7次,发行18000册左右。本次修订,删去版部分繁琐考证的内容,增加了包括董氏针灸发明人董景昌和作者本人在内的百余则临证验案,如“针灸穴位及医案(陈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编)”和“脉法与针灸的不传之秘”等章节,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
49元5本 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
曹柏龙、杨建宇
¥27.00
名老中医脉案处方,*为珍贵。《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法要诀》作者曹柏龙、杨建宇自 2012年8月成为国医大师孙光荣学术经验传承人以来,伺诊孙老左右。孙老因病处方、辨证施药,如调兵遣将,其脉案真迹,妙趣不可尽言。凡处方之中,扶正、祛邪、辅助用药,皆以三味中药鼎足成型,形成三联药组,又称三联药对、角药、对药。处方列阵,君臣佐使分明、补引纠和俱全,同道之师友,若能娴熟于心,临证之时胸有成竹,真能起死回生也!作者不忍独享,特辑录成册,以供同道研习。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宋俊生
¥83.50
《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是《伤寒论方循证医学研究》的姊妹篇。本书运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规范近60余年《金匮要略》方临床文献疾病谱,并筛选高级别证据,参照仲景原文方证典范,提炼出各方治疗的优势病证作为推荐意见,以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本书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指出张仲景是创立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先驱,并从循证医学的高度重新阐释《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逐渐建立《金匮要略》方临床证据研究方法学框架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可改善中医临床辨证难、精准使用经方更难的现状这也无疑将有助于中医学子、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学习和运用《金匮要略》方。
49元5本 脉义简摩
脉义简摩
(清)周学海
¥17.00
脉学专著。《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致以,撰于1892年,共八卷。卷一至卷三分别论述切脉部位、方法及脉象特征;卷四至卷五论各脉象主病;卷六为名论汇编;卷七为妇科各种脉证;卷八为儿科诊略。此次,选用1936年至德周学熙印刻版本为底本,以1984年江苏广陵古籍印刻社发型版本为参校本。
49元5本 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
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
梁宜
¥18.50
梁宜主编的《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三十余载针灸临床镇痛经验,并搜集了临床典型病例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经验漫谈、辨证施治两篇。经验漫谈篇主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的针灸治痛学术思想。从疼痛的病症认识、病因认识、病理病机、分类认识和评价体系来全面认识疼痛;从针灸镇痛特和规律、针灸临床三维诊治体系、针灸镇痛“双程观”和选穴规律等方面论述针灸镇痛治疗;从各式针灸镇痛疗法、电针疗法以及古典刺法角度探讨针灸疗法的临床镇痛价值。辨证施治篇从偏头痛、肩关节周围炎、带状疱疹后遗痛等30个典型病种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方师临床针灸治疗痛证的临证经验和诊治特色。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针灸科医师阅读参考。
平乐正骨康复法
平乐正骨康复法
杨洸、杜天信
¥159.50
《平乐正骨康复法》以平乐正骨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的学术思想为中心,结合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等特色疗法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系统地介绍了中医骨科康复的相关基础理论,同时对相关疾病的康复行全面、深的阐述。
49元5本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十三五)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十三五)
郑洪新
¥32.99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研究生用。本教材以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难和疑为中心,以63个关键问题以“专论”形式予以阐释。全书分为9章63论:*章中医原创思维;第二章人体生命观;第三章精神气血津液;第四章藏象;第五章经络;第六章体质;第七章病因;第八章病机;第九章疾病防治。 本教材编写注重中国原创思维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通过融汇贯通,建立中医药学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注重适应研究生精英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既考虑与本科教材的连续性,又考虑研究生教材的递性,以专题研究为核心,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理论的深度和高度;注重突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注重吸取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纳研究生教材;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突出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框架,体现学科内在规律,能够指导临床、服务于临床。
49元5本 王柏枝肾病临床经验荟萃
王柏枝肾病临床经验荟萃
贾晓俊
¥19.00
王柏枝主任医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名师。《王柏枝肾病临床经验荟萃》是由其弟子在多年的跟师学习过程中,对王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行系统整理而成。 该书对王老肾病学术思想、慢性肾病施治特行了归纳总结。医案整理部分用十一个章节的篇幅,对王老诊治急慢性肾炎等病症的百例临床病案行了整理、分析;系统阐述了王老在传承先师李丹初教授的学术经验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创制的“十大验方”,如“芙蓉尿感清”治疗急性尿路感染,药到病除;“肾毒清丸”治疗慢性肾功衰,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延长生命程;“防反跳方”治疗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后期的反复反弹,可解除患者的痛苦,*终获得痊愈等,以期为后世医辈提供借鉴和指导,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李少波传
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李少波传
焦世袭,李天晓
¥102.50
李少波教授秉承"济人救世"的三圣道思想精神,一生致力于中医内科、针灸和真气运行学术的潜心研究和实践诊疗。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始,长期从事中医内科、针灸诊疗工作,医德医术颇受好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经过多年的自身实践、临床观察、科学研究,创立了以"中医预防"为核心思想的真气运行法,以其独特的疗效而蜚声海内外。并尽毕生心血构建了真气运行学术体系,试图补充《黄帝内经》"师之隐之"的第七卷"全真导气"内容,揭示上古真人之养生秘技,为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把祖国这一医学瑰宝广为推广传播,带给民众健康益智的福音,从而创了医学史上以真法调控之先河,成就了医学养生史上的一代伟业!于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十七时二十九分在甘肃省平凉市无疾而终,享年102岁。
施今墨医学全集
施今墨医学全集
王道瑞
¥253.50
为了继承和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发扬中医学在防治疾病和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的良好作用,“施今墨名家研究室”决心将施先生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整理,以供学习中医者、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以及热爱中医药事业者学习和参考。本书主要内容:一、施今墨先生生平传略;二、施今墨医案集锦;三、施今墨对药与验方;四、施今墨文稿与墨迹。全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临床经验。
接骨全书
接骨全书
(清)徐瑛
¥9.50
  《骨全书》不分卷。首叙人身之要害穴道、验症吉凶、跌损伤穴道要诀,然后按损伤部位分别叙述伤全体、伤背肩、伤胸、伤肝等损伤证治、预后及凶险危急重症救洽方法、骨骱奇妙手法。载有分明补泻药名及治疗损伤列方四十余首。另有金疮辨治,阐述金疮损伤八忌、九不可治、预后及治疗方剂二十余首,附其他验方数首。《骨全书》不尚理论,专重实践。
49元5本 素问灵枢类繤约注
素问灵枢类繤约注
(明)汪昂
¥24.41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三卷,系明末清初徽州* 名医家汪昂所*。书中摘录《素问》《灵枢》除针灸之外的精要内容分类纂注。分为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九类,博采王冰、马莳、吴崑、张志聪四家注释,再兼以自注。因其所选经文多为精要,又以类相从,且以临诊之验参注,辞简义明,故对阐发经旨颇有裨益。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二十九年(1600)还读斋初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脉理正义
脉理正义
(明)邹志夔
¥33.50
  《脉理正义》六卷,明代邹志夔著。卷前列辨脉十篇,辨析十个脉学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卷一为明诊,揭脉之纲领,分别部位,详明诊法,探讨血脉成因、寸口取法、寸关尺定位、持脉方法、二十六种脉形、五脏六腑平脉等理论。卷二为序脉,布脉之条目,宗滑氏脉象阴阳比偶学说,述浮沉、迟数、实虚、洪微、滑涩、紧缓、长短、弦芤、动伏、濡弱、革牢、促结、散代等二十六脉,两两对偶。于各脉之下,详述与之相通的脉象主病。其论脉多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既论其常,又论其变。卷三、卷四为类症,分论伤寒脉法与杂病脉法,详其体用,融脉、症于一体。又论杂病四十四种,阐述病机、治法与方药。卷五为萃经,汇集《素问》《灵柩》《难经》《脉经》论脉要语。卷六为外诊,述望、闻、问三诊之精论。全书内容完备,论述精详,颇多新见,是一部较为重要的中医脉学著作。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九年(1680)经济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类经证治本草
类经证治本草
(清)吴钢
¥54.06
  《类经证治本草》,清代吴钢辑,成书于道光七年(1827)。《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53:类经证治本草》以经络为纲,各经以补、泻、温、凉、平、散等为目,共计收药1800余种。各药不分项目,统为直叙,从性味、功用、产地、形态、炮制、诸家药论、附方等方面行介绍。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道光七年(1827)孤抄本为底本。
49元5本 脉理存真
脉理存真
(清)余显廷
¥10.46
《脉理存真》三卷,脉学著作,清代医家余显廷编纂,成书于清光绪二年(1876)。首置其父余丽元(字介石)所撰《滑伯仁先生传》。上卷为滑寿所著《诊家枢要》,每脉主病论之至精;中卷为其先叔祖燕峰公所辑《脉理》,辨脉象言之尤详;下卷作者独具匠心,博览群经,摭采诸说,折衷于一是,自撰脉诊分配部位,遵古经以发挥其义,附诸卷末,并附选先儒《河洛精蕴》数节,尤见医通于《易》,阴阳至理,互相发明。此次整理取清光绪二年(1876)慎德堂刻本(孤本)为底本,并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
49元5本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肾与膀胱疾病分册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肾与膀胱疾病分册
何立群
¥36.62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肾与膀胱病分册》(以下简称“释义”)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多名知名中医专家,在《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与《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西疾病部分》的基础上编写审定完成。本“释义”收录了关格、癃闭、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等16个病种,分别阐释了各病种的定义、鉴别诊断、治疗及中成药等。编写目的在于对肾病常见病证的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医常规处理策略与方法,力图提高各级中医院肾病科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及规范化意识。
49元5本 问中医几度秋凉(增订版)
问中医几度秋凉(增订版)
艾宁
¥29.00
《问中医几度秋凉》是一个中医世家“叛逆者”的自述!继刘力红《思考中医》之后又一部思考中医、感悟人生难得的佳作!《问中医几度秋凉》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次修订再版,增加一些粉丝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