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城市的合约性质:统筹城乡发展新视角
¥28.80
现有的城市理论多是从空间、社会、经济等现象层面给出城市的定义及其理论模型,较少从制度层面给出城市的理论模型。本书基于对前人理论的融合以及对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试验的系统研究,论证了城市的合约性质,提出可将城市视作一系列要素合约的集成,城市生成与运行中的合约结构特征是制度层面城市模型的核心内容。中国当前城市合约的结构性特征包括反向补贴与增值折现、统筹不足与激励错位,因此,要从制度、市场、治理三个层面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化解城乡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扭曲现象。全书包括三部分内容:理论研究、实践路径、实证分析。


别把恶俗当格调(精确而剌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毫不过时的恶俗批判开山之作!《格调》《恶俗》套装共2册)
¥76.80
《格调》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恶俗》 广告恶俗?追随名流恶俗?带手机参加聚会也恶俗?到底什么是恶俗?恶俗与糟糕有何区别?跟愚蠢又有什么关系?如本书所说,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餐馆、酒店、电影、电视、大学等各个领域充斥着的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 本书延续了《格调》的毒舌写法,通过无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现出现代文明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业欺诈时代的特点——恶俗,并剖析了恶俗的本质、根源和未来,尖锐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虽然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之意却不在于讽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反省大众文化,本书因此称得上是一部警世诤言。

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绩效研究
¥27.82
本书科学、全面地评价了我国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绩效对深化城市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书的主要内容有: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行梳理和评述;阐述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涵义、构成要素、基本程序与功能,论述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形成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框架;构建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行实证研究。


现代城市里的好邻居
¥48.00
本书以好邻居的构建为主旨,以各类不同的人群为切,涉及城市中的孩子、工作中的孩子、成年工人、房客、流浪汉、家庭、患病者、捐助者、教会成员等各个方面,不仅有慈善友好访问员如何展睦邻运动的身影,也有现代慈善组织如何有效运作的过程,融了宗教慈善与现代公益的理念,并试图厘清两者的关系,对读者有很强的启发性。同时,在该书中,作者也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民众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更加脆弱,作者以个案的方式说明传统的慈善救助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救助形式也需要做出革新,并对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慈善公益发展的新标准,这对当今慈善事业的反向指导性作用较为突出。

我的城市梦——40位新生代农民工访谈实录
¥90.00
本书是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城市追梦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研究——基于3542个样本的实证分析”的部分成果。书中涉及的40份访谈资料均由该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本书试图以白描的方式记录生活在上海的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公平感受和他们的城市梦。这些来自田野的*手材料,对于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具有原生态的资料价值。


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卷一
¥24.00
《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卷一)》以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学者为写作主体,就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包括现代残疾人观、残疾人社会福利、残疾人发展国际比较、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与全面建成小康等当前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专论。


坚守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大学校报
¥17.50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沃克在其《报纸的力量》一书中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文化日记”。其实,一家校报又何曾不是这个学校的文化日记和学校的历史呢? 孙伟是我熟悉的一位校报朋友,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他长期从事校报工作,尽心尽力,执着追求,成绩多多。 该著以高校校报的自身定位、办报流程、新闻作品生产、大学生记者管理等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徐徐展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些新闻实践置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编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美学原理等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彰显了高校校报的文化天然性和它的实践品格与理念,突出了高校校报办报育人等诸多功能,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难能可贵。 我总以为,一本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目录是顶顶要紧的,目录就是一条红线,通过它串起散落的珍珠,成就一本书。该书的篇章目录富有特色,从校报编辑人员的尴尬与烦恼到校报人的编辑功夫,从入门锦囊到一定“境界”,从新闻选题、新闻策划、新闻背景,到正式操刀成文的标题制作、文字校雠、版面安排的“工匠精神”,都得到充分展现。在校报文脉一篇里,关于大学校报的文化四季与文化呓语,文化基因与文化定位,文化之魂与文化转型,大宣传理念下校报文化的大格局等,亦是有感而发,娓娓道来,启发多多。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要有一种生命之托的,一定要为社会做点事。我从1977年就在学校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办校报,再后来创建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深感有一个积累和水到渠成的过程。我想,只要你努力了,总是有回馈的。孙伟的份工作是从校报开始的,这是他的幸运。在高校工作,混一碗饭吃,文字功夫是一辈子的看家本领。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
¥18.00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聚焦于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状况,着重关注流动儿童身份认知的逻辑及其背后的情感线索。家庭、学校和社区构成了流动儿童的主要生活空间,共同形塑着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此外,情感也在建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响身份认同的方向与强度对身份认同的建构起着中介调节作用。


整体主义与城乡统筹发展
¥21.00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受限于规划基础理论的缺失。“整体主义”是起源于西方的古老哲学概念,《整体主义与城乡统筹发展》将其引入到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对我国现有的城乡统筹规划实践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偏向的规划理念和技术进行系统重构,提出整体主义视角下的城乡统筹规划新角色、新框架、新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当前的城乡统筹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火星来客:犹太人与诺贝尔奖揭秘(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一辑02)
¥10.81
迄今为止,总共有179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形成了诺贝尔奖中独特的“犹太现象”。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0.3%,但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却占诺贝尔奖金总数的22.35%,尤其是匈牙利犹太人,被誉为科学大师中的“火星来客”。这些“火星来客”到达地球以后,怕别人发现他们的火星人口音,便冒充匈牙利人,因为匈牙利人在讲外语时口音特别重,而且他们的天才大多散居世界各地。 钱学森的老师“科学奇才”冯·卡门、化学家波拉尼、“和平之父”西拉德、“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保罗·爱多士等,全都是匈牙利人。

我和我的爱心团队
¥6.18
郭明义爱心团队是鞍山钢铁集团工人郭明义于2009年组织成立的慈善组织,下设许多爱心慈善团体。郭明义助人为乐,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几十年,带动了许多有爱心的人士共同参与到这个慈善团体的活动中来,在全国各地掀起爱心助人的热潮。本书分为两部分,一是郭明义阐述了自己参与爱心活动的原因,第二部分讲述了全国各地爱心分队做好事的故事。


转变中的村庄——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调研成果汇集
¥49.39
本书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调研优秀成果的汇集,活动于5月启动,历时3个多月,活动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数百名学生申报参与,调研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69个县219个村庄,完成近5000份调查问卷。青年学生深入我国农村,通过多种调研方法和形式,取得可信度和时效性较高的手材料,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出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形成“三农”问题专题性调研报告。内容围绕我国新时期“三农”领域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涵盖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金融、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民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改革与进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为领袖人才奠基
¥18.00
“为领袖人才奠基”是清华附中长期以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追求,凝聚了清华附中人的集体智慧。清华附中在办学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领袖人才进行了全方位审视,从不同角度挖掘了领袖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本书全面展现了清华附中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新世纪以来不断创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领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值得同行借鉴的宝贵经验。

被误读的女权:女性主义源流(合集共7册)(双语对照)(她国系列)
¥29.90
套装共7册,包括:《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及道德问题的批判》《女人之罪》《一小时的故事: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咎》《觉醒》《她的国》及其续篇《她在他的国》 女权,就是男权,就是平权。女权不是女尊,不是特权,而是平权。事实上,女权主义原本就不该是一个单调的标签——始于启蒙运动,历经两百多年发展的女权运动,完成了几次阶段性的跨越。“她国系列"精选了西方关于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内容包含对于教育、婚姻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那些对两性区别对待的种种现象的思考。如今女权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女性关注的话题如恋爱、工作、婚姻中应该如何思考女权?我们可以把思想拉回到一百年前的萌芽时代,看看当时女性的想法。如果回到原点再思考,也许会对现代女性的定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被误读的女权:女性主义源流》

中国式奋斗
¥19.00
本书通过讲述个体的精彩故事,结合“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报告数据,既具体展现各类青年的生活现状、情感世界、奋斗精神以及独特的成长轨迹,又客观科学地呈现出他们的群体特征,以及他们作为北京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为繁荣北京、促进北京发展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沉疴遍地
¥20.99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在《沉疴遍地》中,我们时代*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托尼?朱特揭示了我们是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凝聚成了使我们能够对当前局面中普遍的不安进行深思,继而从中解脱出来的方式。 2008年的经济崩溃已经证明,界定战后欧美生活的社会契约——对安全、稳定和公正的保障——不再能得到保障;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公共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近的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这本书奇迹般地简短、智慧、清晰、充满激情,对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入的洞见,以睿智犀利的语言指引我们正视社会弊病,重新思索自身的责任。任何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的人都能从中找到理性的光芒。

后乡土中国
¥34.01
本书的初衷是想传承和发展费孝通先生 “乡土中国” 的思想和理论。尝试构建后乡土中国理论,是作者出于理论自觉意识和对学科发展的责任感。为了把“后乡土中国”从一个概念术语转化为系统的理论概括,作者尝试着运用后乡土性框架去概括和解释当下乡村社会诸多方面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性质,试图为人们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后乡土中国的理论视角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当前乡村问题,而且还注重从历史变迁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乡村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所面对的挑战。?


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研究
¥24.00
本书内容包括:底层研究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农民工的分化与都市新移民群体的崛起;反移民化:劳动力新移民社会资本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契合;社会资本与进城农民的社会融入等。


家居营造:上海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
¥15.60
以上海为个案,考察了具有较大内部差异性、被自我或他人称为“中产”的一群人,显示他们对于中产生活方式的想象和追求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探讨他们的“居家”如何在发生。具体而言,於红梅所*的《家居营造--上海都市中产的自我表达实践》采用来自不同学科的理论资源,分析关于住房、家居和生活方式的媒体文本,以及这样的媒体呈现在人们建构家这个日常生活场所的实践中如何得以运用并中介。与此相应,本书以*接近于文化社会学、都市人类学的方式提问,并试图将在“传递观”和“仪式观”下容易被传播学研究所忽略的考察对象纳入传播学考察的范畴。


公共议题的媒介图景——医疗卫生报道研究
¥21.00
医疗卫生问题乃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医疗卫生报 道影响重大,媒体作为联结医患双方的桥梁,在建构 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改革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田秋生编*的《公共议题的媒介图景--医疗卫生报 道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媒体医疗卫生报道的全方 位考察,探讨了医疗卫生事件的媒体呈现方式、医疗 卫生报道的生产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医疗卫生报道的 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医疗卫生报道存在的 偏向及改进的路径,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大国雄心
¥52.80
【作者简介】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译者:孙豫宁、张莉、刘曲 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IDEAS的高级客座研究员,剑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问题系高级研究员,同时还是亚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曾在京都立命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并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做客座教授,是英国智库Demos的创始人之一。马丁·雅克拥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博士学位。曾担任《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以及《独立报》副主编,为英国广播公司撰写稿件并多次主持电视节目。他热衷研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思想,其著作和言论在中国也广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