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之前我是谁:找回内心强大的自我
¥35.90
从心理学上来说,多数人在幼年时期都是自恋的——有随时满足自己需求的看护者,有一帮大人围着自己转。 只有当遭遇了挫折和创伤时,我们内在的“全能感”才会逐渐被破,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无力感。 有的人在遭遇了重大的创伤后,会陷深深的自我否定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心爱自己,孤独感、自卑感、无力感如洪水般涌来。 许多心理和身心疾病往往是创伤性事件的副产品。许多受影响的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拥有惊人的自愈能力。 根据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发布的创伤三阶段治疗指南,作者将想象力疗法植创伤的心理抗衡前期、中期和后期。首先,我们可以重新想象过去的自己,利用被遗忘的力量源泉。然后,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创造一个个人的积极的形象,以避闪回和消极的想法。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创伤建立了一个“内在安全岛”——活出内在安稳、自信、强大的自己。
人类动机:行为背后的七情六欲
¥35.40
为什么有的人有创建商业帝国的动机,而有的人则想造漂亮的艺术品呢?为什么有的人更喜欢安静的生活,而有的人则喜欢喧哗热闹呢?人类动机这本书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出发,如饥饿和口渴,延伸到更复杂的社会行为,如利他主义,探索了到底是什么在指引我们的行为。作者休·瓦格纳探索了但从生物学来解释人类动机的局限性,并展示了人类如何影响“基本的”生理驱动力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掌控情绪的心理学课程【斯坦福大学教授给所有人的情绪管理指南,让你善用压力,成功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27.50
这是一本帮你与生活中的压力、无意义的内卷、糟糕的负面情绪握手言和的心理学实用指南。 压力通常用来指平常的烦心事,但也可能是更严重的心理挑战,诸如成为抑郁和焦虑的代名词。改变对其的看法,对转化日常烦恼和应对严峻挑战有相似的功效。选择看压力的积极面带来的转化力量,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结合各学科的前沿理论,帮助读者改变对压力的看法,读者将从成百上千项的调查中学到如何在压力面前转化思想,当处于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时,如何及时给自己注能量,从而成功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别让自己心太累
¥29.50
本书设置了自我诊断、自我疗愈、自我升华三大部分,来解读心理健康问题。三大部分下又分了12个小节,包括“都是压力惹的祸”“常见异常心理与人格障碍的自我诊断”“抛焦虑,坦然受变化”等,作者主要童工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以及经典案例,在如何自我诊断、摆脱抑郁、解除焦虑、走出自卑、控制情绪等多个方面给予心理有困惑的人们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别让自己的心太累,只有悦纳当下,才能活出“心”状态。
掌控者下
¥15.00
姜振宇潜心创作5年,以长年研究成果及真实案例为基础,撰写了此书。本书用故事的形式来诠释“行为分析”的诸多内容,“场景式”地介绍“刺激源”“应激微反应”“从表情推导情绪”等抽象的学术概念与知识。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中,微反应理论的庞杂体系徐徐展开,带领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一步步掌握微反应知识和应用技巧。 一次平常的求职,刚毕业的华生遇见了“奇葩”的面试官戴猛,这一场奇怪的面试改变了华生的命运,开启了他惊险而又绚丽的人生。翻开这本书,尸检、监控、易容、追踪与反追踪、审讯与反审讯、爱情、低劣的人性、阴狠的布局,给读者带来脑海沸腾的阅读体验。
选择共情
¥28.80
如何提高一个人的的共情能力?如何改善共情缺失的社会现状,消除不同群体间的偏见和隔阂?如何减轻过度共情带来的心理上的负担?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选择共情》是斯坦福大学副教授贾米勒·扎基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娓娓讲述了当今社会的人们因为缺乏共情带来的人际交往不畅、职场恶性竞争、医患关系紧张乃至种族隔离等问题。同时,贾米勒·扎基还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新观点——共情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格特质,而是一种可以习得和发展的能力。并且他结合前沿心理学研究成果,给出了“如何提升共情水平”的实践方法,使本书成为一本既饱含温情又科学实用的佳作。
读懂人格心理学(套装共8册)
¥218.00
本套装包括《隐藏的人格:揭开人格面具的秘密,探寻真实的自我》《边缘型人格障碍:深入解读边缘型人格的权威著作》《别让控制型人格绑架你》《大五人格心理学(比九型人格更好用的人格测评工具)》《披着羊皮的狼:如何与控制型人格相处》《人性的弱点(插图珍藏版)》《自卑与超越(精装)》《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谁不是带着伤长大
¥21.90
所以,一切都是父母的错吗? 父母都是凡人,我们理想中的“完美妈妈”并不存在。我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童年创伤,它们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而“看见”和“承认”是通往和解和疗愈的前提,王雪岩用实际案例、细微的笔触,深度揭示了各种伤痛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看见、承认、走出,与内心的父母和解。即使我们带着伤长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生心理学?女人的三性──女性妻性母性心理学
¥10.00
本书包括有女性心理的重要性、疫情下的女性心理问题、疫情下女性心理调适指南、女儿角色的定位与心理认同、母亲角色的定位与心理认同等内容。
拖延心理学
¥24.99
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受拖延症所苦,甚至影响人际关系、工作绩效、身心健康…… 战胜拖延心理,你需要的不是改变长久以来的坏习惯,而是起床后告诉自己只专注一件事! 聪明管理时间不是靠“努力”,而是有没有“用对力”! 你一次完成很多事,结果每件事只做对一半吗? 你被当“工具人”硬塞工作,却只敢笑着受吗? 你不清楚事情轻重缓急,*后总是手忙脚乱吗? 与杂乱无章的思绪分手,行动前该问自己3个问题 目前*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今天必须完成哪件事? 需要花多少时间,做哪些准备? 战胜拖延不能光说不练,6个技巧掌握时间主导权 技巧1:大任务分解小目标,不再看到压力就逃跑 技巧2:建立“固定流程”,让拖拉无隙可乘! 技巧3:优秀与平庸的差异,在于运用“等待时间” 更有“一小时六等分法”“观察日记法”“清单法”等切实可行的招数,让你在工作与生活中都能高效达标!
生活本无应许之地: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无为而为
¥40.00
存在主义心理学不仅是一种心理学取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主义不是虚无的悲观哲学,而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它倡导一种生活态度:这个世界也许并不算好,但是我们要尽力而为,努力活出自己的意义和精彩。 如何生活,如何找到意义,如何成为自己,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存在主义者就像是苦味的鉴赏家,明白春去秋来、苦难与欣喜并不在掌控之中,生命可以是一场耐力赛,也可以是充满惊喜的冒险。 全书以三个故事勾勒出了存在主义心理学“无为而为”的哲学观。 放手:目标会诱惑我们为它服务,而不是顺其自然,让一切水到渠成。当一个人满心满眼都是目标时,他便无法发现或吸收任何其他东西。 放空:放下先为主的观念,放下站在掌控和主导位置的欲望,仅仅做改变的帮助者。当我们可以不做什么的时候,当我们减少自己主观执念的时候,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见证:见证的意义在于同理心和陪伴。在他人的苦难深处陪着他,尽管对消除痛苦无能为力,但我们愿意待在那里,便具备某种力量。 停顿、选择、共情、全心全意沉浸于某事的瞬间,它们都是“存在”的方式。或许我们不该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意识到我们是被生命追问的那个人。我们必须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我的快乐还有救吗
¥33.00
什么是快乐?快乐在大脑中究竟源自何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实际上,那些普遍被认为能带来快乐的因素,也可能让我们非常不快乐,甚至追求快乐这件事本身都通常会适得其反,成为许多焦虑和冲突的根源。本书便旨在解答关于快乐的诸多疑问,破除关于快乐的种种迷思。 作者不仅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神经科学家的专业优势,还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完全不同人生经历的人物,包括演艺明星、百万富翁、顶*科学家、记者,甚至驱*师等,尽可能全方位地向读者介绍大脑如何让我们体验到快乐。 本书无法为你提供自救的指南,或是展示某种快乐的范本,却一定能让你更理解快乐,并且真的从阅读中获得快乐。
大卫·艾尔曼实用催眠
¥44.85
本书是*催眠大师大卫·艾尔曼毕生心血之作,他对于催眠状态的经典诠释是:“催眠状态是完整的意识状态,它跳过了批判机制,并嵌了一个选择性的思维念头。” 催眠的三个必要条件: 1、获得催眠对象的同意; 2、催眠操作者和催眠对象之间有交流; 3、催眠对象不恐惧,并且愿意相信催眠操作者。 在催眠中,一个人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选择或者意志力,还能控制他所有的能力。只有一个例外,他*不能控制的,是被我们称为“批判”的能力。虽然催眠对象是顺从的,但他不会让任何人控制他。在催眠的每个阶段,催眠对象都是自主的,并且选择他所受的暗示。
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
¥42.25
你看起来是一名成功人士,而内心其实是一个小孩子? 你渴望成为慈爱的父母,却又总是情绪失控,伤到孩子? 你渴望亲密关系,却又时而纳闷为之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你被持久的焦虑或者抑郁所折磨,却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这些情况似曾相识,那么你的身体内可能一直隐藏着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他是给成年的你带来痛苦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去拯救他、守护他,他就会让你的成年生活充满焦虑、抑郁、暴怒、过激反应、不良嗜好、婚姻危机、糟糕的育儿方式以及各种令人痛苦的关系。 约翰·布雷萧于1983年成立内在小孩疗愈工作坊,之后多年致力于内在小孩的治疗工作,帮助人们消除他们在童年时代尚未化解的悲痛——这些悲痛源于童年被忽视、被伤害、被遗弃、被侵犯的经历以及原生家庭的机能不健全。 布雷萧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抚育我们的内在小孩,给予内在小孩所向往的父爱和母爱。通过逐步探寻童年每个发展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等)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我们可以摆脱机能不健全家庭里的规则和角色,认真地活在当下。内在小孩得到治愈后,还会成为活力之源,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新的乐趣和能量。 《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含有丰富的案例以及与内在小孩的互动技巧,包括自我测验、引导式冥想、给内在小孩写信、说肯定语等。这些经典疗法由约翰·布雷萧首创并应用于大众,如今其有效性已由依恋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发现证实。
发展的循环:生命中的七个季节
¥51.35
这是一本实用的心理自助手册,以人际沟通分析(TA)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生命发展周期七阶段循环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对发展心理学中著名的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理论加以改良,提出了发展循环的概念,更加系统和实用。全书详解了生命发展周期的七个阶段——存在、行动、思考、身份、技能、再生、再循环,描述了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常见特征、发生偏差时的表现、循环被破坏时的影响,以及更重要的,如何通过练习修复被破坏的循环,重新获得发展的力量。书中给出了作者临床中遇到的大量实践案例。将此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所反映出的发展困境当中,将帮助读者突破生命发展的阻碍,重获幸福快乐。 高校智库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助(SK2020ZK04)。
从波波玩偶到棉花糖:改变儿童发展心理学的13项经典实验
¥39.00
我们如何解释儿童成长阶段的各种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依据又是什么?本书选取了13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如波波玩偶实验、棉花糖实验、罗伯斯山洞实验、新生儿模仿实验、错误信念实验、客体恒存性实验、情绪识别实验等,几乎涵盖了儿童心理重要的方面,不仅涉及儿童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儿童的观察与模仿学习,还涉及儿童对父母或成人的依恋情结、儿童的专注力与共情行为、理性活动与善恶判断的起源等问题。 书中的13项经典实验就如同13副药方,即便不能完全对症下药,也足以让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获得诸多启示。
直面惊恐障碍
¥38.35
你了解惊恐障碍吗? 这是一种以躯体症状为主,情绪症状较少,甚至没有情绪症状的心理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特: ★ 以躯体症状为主,常会被误诊为心脏病等躯体疾病。 ★ 常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 ★ 患者往往在完全没有危险、压力、冲突等正常情况下突然出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 ★ 多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 ★ 患者会有强烈的失控感,并常有回避行为。 ★ 惊恐障碍的恐惧往往缺乏具体的恐惧对象。 如果你曾做了很多躯体疾病的相关检查,经过治疗仍效果不佳,并且多家医院诊断不一致,同时你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那么你可以考虑有关惊恐障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 从本质上说,惊恐障碍是身体给你的一种提示——你曾经或正在经受过度的压力;你因为对自己太苛刻、要求太高而不堪重负;过去所经受的身体、心理创伤正侵蚀着你的健康,让你的身心失去了平衡。 惊恐障碍并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问题,它通过这些强烈的症状,试图让你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正视你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忽视。 本书两位作者有近20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验,数百例成功的惊恐障碍治疗案例。他们将从生理、心理多个维度带你正确认识惊恐障碍,让你了解与惊恐障碍的有关的情绪想法、生活方式等,为你提供多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探索、改变自我对话、自我放松、呼吸冥想等,缓解你的惊恐障碍,指导你制订属于自己的心理自助计划,同时学会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做出积极改变。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治疗方法,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与咨询师合作,更好地完成治疗。 与惊恐障碍“相处”的过程中,你可以获得内心的安静,更好地适应环境,情绪更稳定,可以更温柔地纳自己,拥抱更好的生活。
相处的艺术:让人际关系提升你的幸福感(原书第5版)
¥38.35
罗兰·福特、朱迪思·阿特编著的《相处的艺术(让人际关系提升你的幸福感原书第5版)》内容简介:*天太平间综合征:对一个全新环境或异常环境的常见反应就是什么反应都没有。我们很多人在*次见一帮新人或是遇到一种新环境时,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因为我们难免要寻思怎么表现才较为妥当。可惜,有些人过于关心怎么做才百分之百正确,因此他们一时间呆若木鸡,表现得像个死人一样。比如说,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些人一走进银行声音就低了下来?他们的样子就好像银行是间殡仪馆,又好像他们不想惊动在那里安息的钱财。如果他们尝试去理解这个新环境,发动自己所有的感官,打起精神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那么他们的情况一定会有所好转。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处于或大或小的人际关系网络当中,你与什么人建立关系、你们的关系质量如何,都深切影响着你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的感受。如何建立和不断改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修的功课。《相处的艺术(让人际关系提升你的幸福感原书第5版)》*系统地讲述了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边界和关系,以及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的质量,帮助读者获得更和谐、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上脑与下脑:找到你的认知模式
¥22.75
你相信左脑掌管逻辑和语言,右脑掌管艺术和直觉,却不知道大脑应该分为“上脑”和“下脑”? 过去半个世纪,流行文化让我们相信左脑与右脑决定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我们通常认为右脑发达的人有艺术气质,而左脑发达的人逻辑性强。但左右脑的区分实际上是缺乏科学证据的。 在这本对人格研究做出拓性贡献的书籍里,世界*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 M. 科斯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自己的全新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上脑和下脑是如何共同协作的。他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上脑和下脑,下脑负责对信息分类整理,上脑负责根据整理过的信息制订和执行计划,而根据对上脑或下脑的使用偏好,可以把人的认知模式分为四种: 如果你习惯同时高度使用上脑和下脑,那么你就是行动者 如果你习惯高度运用下脑,却不喜欢使用上脑,那么你就是感知者 如果你习惯高度运用上脑,却不喜欢使用下脑,那么你就是刺激者 如果你上脑和下脑都没有高度使用,那么你就是适应者 认知模式不但影响你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而且还会影响你和伴侣、朋友及合作伙伴的关系。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主导认知模式,你将发现提升自我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新办法。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
¥65.35
本书是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在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著作。在书中,海灵格公畅谈了自己的一生,畅谈命运、和解以及幸福之道。海灵格一生都在探讨人心该安于何处的问题。人的一生为何而来?这辈子会受到和平、喜悦、爱的序位的支配吗?通览本书,人们可以领略到海灵格在“爱的五个同心圆”“良知与愧疚”“和解”“幸福之道”“给予和受”等重要议题上的独到见解,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不教养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育儿心理学
¥38.50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的教育原则为基础,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使用何种话语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与孩子交道,才能使他们学会独立。在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过度泛滥的时候,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秉持不教养的勇气来重新定义亲子关系、受孩子真实的样子、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协助孩子独立解决人生课题。养育孩子的目的在于协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尊重孩子,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纳孩子的天生特质,肯定孩子的独特价值,信任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而让我们从管教者转变为协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