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四书
四书
陈晓芬,王国轩,万丽华,蓝旭
¥20.82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四书”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四书》时代。从元代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经书”的始。
精美的版画
精美的版画
李丹丹
¥5.96
本书内容包括了起源于古装饰画的版画、隋唐五代时期的雕版佛画、宋元时期刻工精巧的插图、承前启后的明初木刻版画、明代戏曲小说的木刻插图、精良先进的徽州版画刻艺、明代著名版画作品及成就、胡正言对版画艺术的贡献等。
49元5本 中信国学大典·颜氏家训
中信国学大典·颜氏家训
李小杰,檀作文
¥12.99
【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世说新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六祖坛经》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见性成佛”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
吕氏春秋:综合百家学说,杂家代表作(国学网原版点注,李昌集审定)
吕氏春秋:综合百家学说,杂家代表作(国学网原版点注,李昌集审定)
"赵敏俐,尹小林"
¥1.74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山海经:最古的博物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张岩审定)
山海经:最古的博物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张岩审定)
赵敏俐,尹小林主编
¥4.3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古文观止(第十卷)
古文观止(第十卷)
吴乘权,吴调侯
¥0.99
这是欧阳修送别友人杨真的一篇赠序。文中着力描写的是琴声陶冶感情的力量。作者从多方面利用比喻进行联想,把音乐中传达出来的复杂、抽象的感情表现得非常具体,而这一切又与对友人的关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说:“做人无点真恳念头,变成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人生在世,实在做人和灵活处世是为人处世的*标准。二者同存,则有相得益彰之功效;二者择一,则有唇亡齿寒之损失。要想不虚度此生,不妨从实在和灵活处做起。
菜根谭(第九卷)
菜根谭(第九卷)
洪应明
¥0.99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菜根谭(第十卷)
菜根谭(第十卷)
洪应明
¥0.99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竭宝峰
¥0.99
我听说学习贵在治理自身,合宜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争逐繁华富丽,动不动就好逸恶劳,尽力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习惯形成了很难纠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我不敢说能将民俗带到淳朴的地方去,但反复慎重地思量,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商讨。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袁枚
¥0.99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大的论诗之作,共有二十六卷,其中《诗话》十六卷,《诗话补遗》十卷,可谓皇皇巨著。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袁枚
¥0.99
元朝丞相在《连昌宫词》中写道:“深夜中月亮高悬弦乐齐鸣,贺老的一曲琵琶使场屋安静下来。”根据《隋书·音乐志》中记载:每年正月十五,“在端门外、建国门内,连绵八里的地方被列为听戏的场所。文武百官在路两旁搭成棚台,从黄昏到第二天早晨一直都在听戏。”这就是被称为“场屋”的原因。现在错把场屋称为策试选拔人才的场所。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第九卷)
竭宝峰
¥0.99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们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当时的帝王尧开始起用鲧治理洪水。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竭宝峰
¥0.99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第一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说: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修身养德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反省和思索,需要的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心境,而不是身外环境的感染和熏陶。
菜根谭(第二卷)
菜根谭(第二卷)
洪应明
¥0.99
《菜根谭》说: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修身养德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反省和思索,需要的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心境,而不是身外环境的感染和熏陶。
49元5本 中国古代思想家赞
中国古代思想家赞
郑福田
¥26.62
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用于赞颂人物等,多为韵语。是赞起于孔丘,讫于戴震,凡五十三家。郑先生是诗词歌赋圣手,赞文典雅鲜活,气象清新。且每篇赞文之后,附有白话解说,疏通文字,陈说义理,旁证博引,令人心折。当下,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的智慧,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鉴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民主党派领导、政协委员、大学教授),我们推出此书,有可能成为广为流传,发挥价值的普及读物。
宋词三百首全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缰村民,蔡义江
¥8.85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既要按曲子节奏填词,就很难都用整齐的五言、七言来填,因为旋律总有长短快慢。所以除有极少数的例外,一首词中句子总是长短参差的,故词又称“长短句”。词还有“乐府”、“歌曲”、“乐章’’等名称,也都可以看出它与音乐的关系,只有较为晚出的“诗余,,之称,是忽略了词与音乐之间关系的。所谓“诗余”,是将词说成是诗的余绪(贬低词的说法),或以为词是由诗增减字数、改变形式而演化成的。这都是只着眼于诗词语句篇章的异同,而没有考虑音乐……
49元5本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4卷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4卷
王承略,刘心明
¥14.40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艺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基本、可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