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宋)司马光编撰,沈志华,张宏儒主编
免费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退都有详尽深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文心雕龙今译(附语词简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文心雕龙今译(附语词简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周振甫著
免费
《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由周振甫所著,对《文心雕龙》作了逐篇逐段的简注、讲评和翻译,是从“论文序笔”手,即研究前人的著作和创作,按照文体分类,确定各体的选文,探讨各体文的特,比较忠实于原作的基本思想,除了可以帮助读者对《文心雕龙》比较正确的理解以外,还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文心雕龙》对刘勰的文艺观和我国六世纪的文艺理论发展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书末附有关《文心雕龙》中某些术语的解释。《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是目前已出若干有关《文心雕龙》著作中独具特色和颇有实用价值的读物。
古文观止(试读本)
古文观止(试读本)
(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葛兆光、戴燕注解
免费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的《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影响之大足可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比。选编了上启先秦下迄明朝的二百二十篇脍炙人口的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本次排印,由葛兆光、戴燕伉俪以1993年中华书局《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为基础删改修订而成,分古文和提要、注释三个部分,改正了1993年版古文中的一些欠妥标和误字,对注释部分作了大量增补和修改,僻字一律加注拼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版式设计人性化,古文部分与对应的注释文字出现在同一展面上,方便阅读,是现行《古文观止》各版本中阅读*为方便的本子之一。
晋书  1--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晋书 1--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唐)房玄龄等 撰
免费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其叙事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元史  1--15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元史 1--15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明)宋 濂等撰
免费
明代宋濂等修《元史》共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历史。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以元代各朝实录、《经世大典》等为基础,并收典章制度、文集碑传、杂史杂著等,史料价值较高。《元史》体例整齐,叙事明白,文字浅显,便于阅读。 中华书局校本《元史》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洪武本等版本,吸收了前人对《元史》的校勘成果,是目前*好的通行本。
全唐诗  增订简体本  1-15册  (精)(试读本)
全唐诗 增订简体本 1-15册 (精)(试读本)
(清)彭定求等编 陈尚君补辑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
免费
 《全唐诗(套装全15册)》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多、影响较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编纂上还是存在着诸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编次不当、文字舛误等问题。为满足读者阅读与研究的需要,对这部清人编的《全唐诗(套装全15册)》做一定的修订增补,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这次《全唐诗(套装全15册)》增订重印本,就是用中华书局原校本为底本,把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把断句改为新式标,并改正某些排印错误,同时把陈尚君先生修订、增辑的《全唐诗补编》全部收(《全唐诗补编》1992年中华书局版)。这样共增补佚诗四千六百多首,新见作者八百多人。简体横排增订本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收录唐诗较多较全的读本了。
49元5本 宋人总集叙录(增订本)
宋人总集叙录(增订本)
祝尚书著
¥44.80
本书针对现存的以及散佚的宋人编刻之宋人总集,在对大量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著录并考述现存宋人总集的版本及源流,评述重要传本的优劣得失,且将主要传本的序跋附于其后。附录《散佚宋人总集考》和《宋人总集馆藏目录》,为考察部分亡佚总集提供了文献线索,也为读者查找图书提供方便。此外,本书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便于检索。本书初版于2004年,作者经过十余年积累,不断吸收近年新见成果,对初版本加以增补修订,收书品种有所增加,内容考订更趋精密,体例设置更为完善,以利读者。
十二楼
十二楼
(清)李渔
¥7.00
本书是李渔继《无声戏》一、二集之后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约成书于顺治末年。共收小说十二篇,每篇故事中都用一座楼作为中心关目,可见它们是作者有计划创作的,这也体现着作者一向追求故事新颖奇巧的创作思想。这些小说的个别篇章,如《十卺楼》《生我楼》,因过分追求情节的奇巧,不免有描写失真之处,但总的看来,它们还是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不愧为清代拟话本小说中的佼佼者。
魏书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魏书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北齐)魏收撰
免费
北齐史学家魏收撰《魏书》是一部记载北魏一朝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一百一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卷,实共一百三十卷。《魏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中国古代正史中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空前著作,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籍。 中华书局校本《魏书》,由著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唐长孺先生等校,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本书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之准,广受推崇,是当前*为通行的“标准本”。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六)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六)
袁枢
¥90.08
由《光武平赤眉》《光武平渔阳》《光武平齐》《光武平陇蜀》《楚王英之狱》《马后抑外家》《窦氏专恣》《西域归附》八篇组成,通过光武平赤眉、平渔阳、平齐、平陇蜀和楚王英之狱、马后抑外家、窦氏专恣、西域归附等历史事件,记叙了刘秀平定战乱、建立东汉政权的历史过程,记录了汉明帝时楚王刘英的谋反案、汉明帝皇后(马皇后)识大局抑制外戚权势的美德和汉和帝时重蹈西汉覆辙、再现外戚专权的局面,以及班超、班勇父子苦心经营西域的诸多活动和辉煌业迹。
49元5本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刘义庆
¥15.00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的同时,更显现出来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所具备的很高价值。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
袁枢
¥90.08
由《吴蜀通好》《诸葛亮出师》《吴侵淮南》《魏平辽东》《明帝奢靡》《司马懿诛曹爽》《吴易太子》《诸葛恪寇淮南》八篇组成。《吴蜀通好》《诸葛亮出师》《吴侵淮南》《魏平辽东》叙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战伐通好交替和诸葛亮进军南中七擒孟获、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的过程 ;《明帝奢靡》《司马懿诛曹爽》记录了魏明帝曹叡奢侈腐化的具体情况和司马懿诛灭曹爽集团、控制曹魏政权的过程;《吴易太子》记述了孙权晚年的 “吴易太子之祸”和 孙权死后吴国权臣专权嗜杀、操纵废立的混乱朝政。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五)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五)
袁枢
¥90.08
由《江左经略中原》《桓温伐燕》《桓温灭蜀》《桓温废立》《苻氏据长安》《苻秦灭凉》《苻秦灭燕》七篇组成。《江左经略中原》《桓温伐燕》《桓温灭蜀》《桓温废立》,叙述了东晋谋划出兵北伐、收复中原和桓温平定巴蜀、图谋帝位的历史过程;《苻氏据长安》《苻秦灭凉》《苻秦灭燕》,记录了前秦王朝的兴起与苻坚取得前秦政权后灭掉前凉、前燕政权的经过。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四)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四)
袁枢
¥90.08
由《梁氏乱亡》《西魏取蜀》《萧勃据岭南》《王琳奔齐》《齐显祖狂暴》《安成王篡立》《周陈之叛》《宇文护逆节》《周伐齐》《吐谷浑盛衰》十篇组成。《梁氏乱亡》《萧勃据岭南》《王琳奔齐》 《安成王篡立》《周陈之叛》,记述南朝梁亡陈立的历史过程和陈朝内部的权力争斗——梁朝大将陈霸先趁梁朝统治分崩离析之际夺取政权建立陈朝,陈朝派军讨伐割据岭南的萧勃、占据湘郢等地的王琳、拥兵自重的江南豪酋,以及安成王陈顼逐渐掌握国家大权后夺取帝位的经过。《西魏取蜀》《宇文护逆节》《周伐齐》《齐显祖狂暴》,记叙北周、北齐内部的权力争斗和残暴统治——北周权臣宇文护大权独揽、讨伐北齐、操纵废立,终被剪除;北齐皇帝荒淫暴虐、宫廷内斗激烈。《吐谷浑盛衰》叙述了吐谷浑西迁后逐渐壮大,臻于强盛,后又走向衰落,终在七世纪初被隋朝所灭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九)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十九)
袁枢
¥90.08
由《贞观君臣论治》《唐平辽东》《吐蕃请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五篇组成。《贞观君臣论治》记述唐太宗李世民和臣下议论治理国家、赏罚、用人、纳谏等方面的言论,从中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的为君之道、施政方针和他经国理民的思想。《唐平辽东》《吐蕃请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记录了唐初安边的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平定高丽、新罗和百济的过程;唐与吐蕃时战时和的历史过程;唐高宗以后突厥反叛唐朝,后被唐所灭的战争过程;唐贞观以后,唐与东北境内的游牧民族奚、契丹友好交往与战争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三)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三十三)
袁枢
¥90.08
由《藩镇连兵》一篇组成,叙述了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至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共四十个年头藩镇割据、连年战乱的历史事实。“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归降朝廷的安、史旧将仍然拥有重兵、盘踞藩镇,许多平定乱有功的将领,也被授予节度使,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方镇与方镇之间、朝廷与方镇之间、方镇内部主帅与部将之间,连兵不已,战乱连年,时局、政权一直处于持续的动荡混乱之中。朝廷一直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德宗两次出逃,历尽艰险,心力交瘁,只得一味采取姑息优容的态度。
49元5本 曾国藩家书:精装
曾国藩家书:精装
(清)曾国藩
¥18.00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流传下来的著作确实较少,但仅一部家书就足以展示其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家书》记述了曾国藩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其内容或阐述伦理纲常,或慨叹人生艰辛,或劝勉后人上,于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而且语言平实,情真意切,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是一部难得的修身处世佳作。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四)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十四)
袁枢
¥90.08
由《祖逖北伐》《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燕讨段辽》《赵魏乱中原》五篇组成, 叙述了东晋名将祖逖率军北伐却遭朝廷猜忌饮恨而死、东晋初年王敦图谋夺取帝位兴兵作乱、晋成帝时苏峻和祖约为反对庾亮专权发动叛乱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慕容皝平定内乱、消灭鲜卑段部和宇文部,以及后赵石虎的残暴统治、冉魏灭后赵、前燕灭冉魏的历史过程。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二)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四十二)
袁枢
¥90.08
由《契丹灭晋》《三叛连兵》《郭威篡汉》《世宗征淮南》四篇组成,主要记载了五代十国后期契丹灭晋、后汉建立、后周代后汉并开始北伐南征的历史。《契丹灭晋》叙述了契丹(辽)南下中原灭亡后晋以及刘知远建立后汉、收复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历史。《三叛连兵》叙述了后汉河中、凤翔、永兴三个藩镇相继反叛以及后汉朝廷相继予以平定的历史。《郭威篡汉》叙述了后周太祖郭威夺取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以及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初与北汉战争的历史。《世宗征淮南》叙述了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之后率军亲征,击败南唐,夺取江北十四州并使南唐臣服后周的历史过程。
49元5本 人间词话:精装
人间词话:精装
王国维 张浴兮
¥15.20
《人间词话全集鉴赏》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作于1908~1909年,是王国维受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的评论。*初发表于《国粹学报》,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人间词话全集鉴赏》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中国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全书观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每篇文字都妙语连珠,见解独到,不仅有对诗词作品的评,而且对历代词人的人生境遇和得失都有所评价,可谓难得的国学经典、美学巨著。作者王国维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创者”。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 卷二)
袁枢
¥90.08
由《高帝灭楚》《诸将之叛》《匈奴和亲》《诸吕之变》《南越称藩》《七国之叛》《梁孝王骄纵》七篇组成,通过高帝灭楚、诸将之叛、匈奴和亲、诸吕之变、南越称藩、七国之叛、梁孝王骄纵等历史事件,展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和汉初风云诡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