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梁书(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试读本)
梁书(全三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试读本)
[唐]姚思廉撰
免费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唯yi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本书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梁书》的平装本。
满3件5折 吴大澂书信四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吴大澂书信四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吴大澂著 陆德富,张晓川整理
¥22.00
本书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之一种,收录吴大澂《吴愙斋大澂尺牍》《吴愙斋赤牍》《吴大澂手札》《近代史所藏吴大澂档》等手札。前三种是吴氏给陈介祺、王懿荣、徐熙的书信与手札,后一种为吴氏在吉林期间给李鸿章、依克唐阿等人的书信。本书径录原文,并对这些手札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金石术语、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翔实的注释。
满3件5折 珠泉草庐师友录   珠泉草庐文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珠泉草庐师友录 珠泉草庐文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廖树蘅著;廖志敏,李开军整理
¥27.00
   《珠泉草庐师友录》为廖树蘅师友投赠之作,涉及近代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宗教诸多领域人物,可以了解近代实业家的人生经历、品格文章,窥见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珠泉草庐文录》收录廖氏文章,包括奏牍、序、诗、游记、墓志各种文体。 《珠泉草庐师友录珠泉草庐文录/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由廖树蘅等*。                                 
满3件5折 《四书章句集注》引文考证(精)
《四书章句集注》引文考证(精)
申淑华著
¥82.70
《四书章句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理学家朱熹的代表作。朱熹用了四十多年时间给《四书》做注释,对以往学者的注释行了深研究,并在《集注》中大量征引。不过对于所引征者,朱子多称“某氏”、“某子”,只有少数人物称字、名、封号、职位等等,这给阅读、理解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书按照引文先后顺序,以【引文】、【原文】、【出处】的格式,对朱熹《集注》引文行了上溯原文的系统考证,对于研读《集注》本身以及深化对朱子思想渊源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资治通鉴(精装全本全译十八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宋)司马光编撰,沈志华,张宏儒主编
免费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退都有详尽深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世说新语(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世说新语(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朱碧莲、沈海波译注
免费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只言片语即可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本书是《世说新语》的全本注译,每一篇前都用一个简短的题解对该篇行介绍。本书除对生僻字依《汉语大词典》做注音、解释外,更注重对于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的说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人物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那个时代独特的时代风尚。   本书底本选用涵芬楼影印明嘉趣堂本,参考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校勘、笺疏成果。
满3件5折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胡可先选注
¥28.80
杜牧,字牧之,唐朝后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致力于经世致用。他的诗情思高远,笔力劲拔,又能在俊爽之中融风华流美之韵。在各种题材中,杜牧的怀古诗受后人赞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杜牧善于在借景抒情中融深沉的历史感,往往借怀古抒发对现实的关怀。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85首,分为编年与未编年两个部分,在题解和注释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典故、字词行讲解,以辅助读者阅读。
卢文弨重校方言(附刘台拱方言补校)(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卢文弨重校方言(附刘台拱方言补校)(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华学诚点校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卢文弨《重校方言》是继戴震《方言疏证》之后清人的第二个校本。“论学识卢不如戴,论详审戴不如卢”,卢氏在搜集版本资料的完备性和运用理校考证勘误方面成就较高。《重校方言》和《补遗》有乾隆四十九年抱经堂丛书本、同治十二年古经解汇函本以及该本的光绪十四年蜚英馆石印本、光绪十五年湘南书局刻本等,此书从未整理。此次以抱经堂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和抱经堂本的各种名家题跋本予以勘正,同时核校卢氏引文,全部标断句。 刘台拱《方言补校》直针对卢文弨校本,或补缺拾疑,或订正卢校,或证成卢说,今人认为戴、卢两家之后“刘校精”。本次整理以道光十四年《刘端临先生遗书》本为底本,以光绪十五年广雅书局本参校。 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西京杂记校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西京杂记校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晋]葛洪撰 周天游校注
免费
《西京杂记》共有六卷,一般认为是东晋葛洪所撰。就内容来说,该书是一部杂抄西汉故实和逸闻轶事之书,所记上及帝王将相,下及士农工商,涉及典制礼仪、天文地理、草木虫鱼、奇珍异宝、民俗风情、诗赋词曲、文论书函、秘闻趣事等,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此次校注,重在于疏通疑难字词、阐述名物掌故、解释职官制度等,为读者研读破除障碍。所用底本为明孔天胤刻本。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满3件5折 孟子全集:气势磅礴的雄辩智慧
孟子全集:气势磅礴的雄辩智慧
孟子 著 刘乔周 主编
¥16.90
  《孟子全集:气势磅礴的雄辩智慧》体现了气势滂沱的雄辩智慧。《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本书是继《论语》以后重要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其学说出发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唐语林校证(精)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唐语林校证(精)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宋]王谠撰 周勋初校证
免费
《唐语林》是宋代王谠仿《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唐代“世说体”小说,全书共八卷,末有辑佚一卷。全书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在《世说新语》原有的三十五门基础上,增益十七门,扩大至五十二门。书中采录自唐人五十余种史书,既有杂史、小说,又有纪传、典籍。其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人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为研究唐代政治、社会和人物等历史的各个侧面提供了丰富且极有价值的史料。 《唐语林校证》是周勋初先生以自身扎实的古籍整理经验,渊博的文献知识,经过系统的梳理和严格地校勘整理而成。该书以清乾隆武英殿聚珍本为底本,前四卷以明嘉靖的齐之鸾本和《历代小史》本为对校本,其他参校以采录的古籍原本,校证了原文的错误和脱漏,且新辑出佚文十九条,及有关此书的题跋等研究资料附录于后,使该书的史学价值大大提升。
七录斋集校笺(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七录斋集校笺(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明]张溥著 陆岩军校笺
免费
本书是晚明著名学者、文学家张溥别集的*新整理本。整理者历时逾十年,历经八校,精心校勘,详加笺注,并为三分之一篇目(500余篇)审慎系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接近原貌、较为可靠、利用方便的张溥诗文集整理本,对于促进张溥、复社及晚明文史研究颇有裨益。
满3件5折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宋)薛据辑,陈正印译注
¥17.60
《孔子集语》是一本以孔子语录内容为主的摘编文集。全书共计20篇,选择孔子的语录187则,内容分别出自孔子的37种典籍图书中,介绍了孔子历史上有关教育、道德、励志、学习、历史等方面的语录,进行了注释和解读。
横渠易说校注(试读本)
横渠易说校注(试读本)
[宋]张载撰 刘泉校注
免费
《横渠易说》,是北宋理学家、关学宗师张载仅存的经解类著作,也是理学《易》著的代表作之一。张载一生于《周易》用力最多,其哲学体系亦是以《周易》为基础架构的,《横渠易说》作为张载《易》学的代表作,是研究张载哲学思想的根本所在,其对程颐、朱震、朱熹、王夫之等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校注,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徐必达辑刻《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卷九至十一《易说》为底本,以明嘉靖十七年(1538)吕柟刻本《横渠先生易说》、万历四十六年(1618)沈自彰《张子全书》所收《横渠先生易说》等为对校本,以《易说》清代其他版本、宋代集注类《易》著及《张载集》等今人整理本为参校本加以校,对《易说》中的疑难字词、概念范畴等作了简明的注释、分析和按断,另有张载传记、书目序跋、历代评议等文献收作附录。
北大汉简老子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北大汉简老子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吴文文撰
免费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其标志着中国哲学的端,《老子》思想为本土宗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为佛学、宋明理学等思想体系所借鉴吸收。《老子》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军事,艺术,宗教,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微言大义、内容广博,包含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体的身心安顿等诸多内容。大的方面涉及宇宙本原等世界观问题(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政治哲学问题(《老子》主题是“君人南面之术”),生命意义等;小的方面涉及个人价值取舍,如何养生、修德,以何种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等。因此,对有志于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号称“万经之王”的《老子》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经典,值得一生品味。
明通鉴(全六册)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明通鉴(全六册)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清]夏燮撰 沈仲九标点
免费
《明通鉴》是清代夏燮编著的一部明朝编年史。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分为《前编》《正编》《附编》三部分,记录明朝立国前后312年的历史。除正编九十卷外,将明太祖建号前史事编为《前编》四卷,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起兵濠州始;《附编》六卷则记南明事,起自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直到康熙三年(1664)清兵攻下台湾为止。 《明通鉴》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一脉相随,同是古代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序列。该书在继承通鉴传统外体例有所创新,前编、后编保留了元末、南明的大量史料,是通鉴系列著作中相当有价值的一部史籍。 中华书局标本《明通鉴》,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北官书局重校刊行本校勘和标,1959年初版,已经通行60余年。现将《明通鉴》转为简体横排,纳《中华国学文库》,便于大众阅读。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线装本)全三册(试读本)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线装本)全三册(试读本)
苏成爱校理
免费
《武经七书》是对七部兵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分别为《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由宋神宗时期武学博士何去非等编纂,之后,《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长期流传,出现了众多注本,明代学者王阳明评注、胡宗宪续评本即为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该书因流传不广,不为当下读者熟知。基于此,我们以台湾老古出版社影印茅震东考订本为底本加以校整理,采用线装形式,双色印刷,王阳明、胡宗宪的批注文字、各类批注符号均用与底本近的红色,所在位置亦尽量遵照底本。除此以外,利用相关文献对原书中的一些明显误字做了校勘,对一些疑难问题做了简要注释。
潜邱札记--学术笔记丛刊(试读本)
潜邱札记--学术笔记丛刊(试读本)
[清]阎若璩撰 李寒光点校
免费
《潜邱札记》六卷,是清代学者阎若璩考证经史文献所做的随笔札记。各卷内容为:卷一、卷二杂记读书考论,包括抄纂他书、考证经史、训解字词、详辨地理水道、传授读书方法、评论诗文优劣等,卷三专释古书中的地理问题,卷四上为策、跋、序、启、哀辞等,卷四下为丧服翼注、补正《日知录》,卷五为书信,共173通,卷六为诗赋。该书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巨大,对研究经史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很有帮助。此次整理,以乾隆九年眷西堂刻本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为校本,并将吴玉搢、华玉淳、阮葵生、程晋芳等各家批注、校语以注释形式予以誊录。书末附有佚文、墓志、生平资料、重要序跋、引书来源索引等。
视履类编--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视履类编--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明]李同芳撰 李新峰点校
免费
《视履类编》二卷,明代李同芳撰。李同芳为万历朝士,官至山东巡抚。“视履”出自《易经·履卦》,有回顾自己生平的含义,是一部自传性质的笔记。 全书分门别类记述了作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善迹,分为惇伦、睦族、攻苦、贞教、励节、持廉、守礼等共四十门,六百则。每则自成一体,数十字至数千字不等,内容既有家长里短、人情往来,亦记录官场浮沉、朝堂议事等,并有作者的矜夸自评,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涉及的明代重要人物有张居正、申时行、沈一贯等等。 《视履类编》见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现仅存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本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两种。此次整理以傅斯年图书馆藏康熙二十四年李王佳刻二卷本为底本,采用本校、理校、他校原则处理原书明显讹误,全式标。此为本书首次校整理,可以为了解晚明官僚文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提供新的材料。
满3件5折 国学概论选粹·国学概论2
国学概论选粹·国学概论2
主编:杜泽逊
¥49.50
《国学概论选粹》共收录六种文献,包括洪北平《国学研究法》、陶庸生《国学概要》、曹聚仁《国故学大纲》、甘鹏云《经学源流考》、马瀛《国学概论》、王易《国学概论》。 本书选择精良的版本,重新高清扫描影印,每本文献之后附录相关材料,作为补充,前撰对作者生平、内容、优劣等行简要说明。这次整理不止是对民国文献的保护,也是立足于存真传古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国学概论”传本中选择菁华,以饗读者。这些珍贵的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学习国学的重要门径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笺证(试读本)
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笺证(试读本)
谭新红笺证
免费
《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其中卷198至卷200,共著录127部词籍,内容丰赡。本书从三个方面笺证词籍提要,其一是考证材料来源。通过考察馆臣论述的史源,而折衷群言,分析利病,作出允洽的评议。其二是纠正错误。《四库全书总目》总共有一万篇左右的提要,初成于众人之手,后由纪昀定稿。基于此,“纰缪之处,难可胜言”,本书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一步订正《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的错误。其三是补充原书未备的相关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虽然内容非常丰富,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本书的第三项内容就是补充重要信息,以备研读词籍提要的读者参考。作者谭新红教授致力此项研究有年,成稿要言不烦,阅读称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