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审美流变(精)
¥58.80
书稿梳理了历来不甚清晰的清代前期至中期词学审美取向流变的脉络。从内外两个方面对清代词坛审美主张由浙西词派向常州词派的转向做了深细致的考察:先是从家庭出身、成长环境、交游范围、治学经历、词学作品、词学理论主张、对清代词学发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朱彝尊、厉鹗和张惠言在文学思想、审美趣味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深的探讨。然后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导向、文人心态、学术思潮、文学批评走向等诸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这些客观条件对文学思想和词坛审美风尚产生的影响。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研究(精)
¥57.60
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是20世纪中国学界*重要的学术经典之一,被誉为《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后人研究《文心雕龙》的阶之作。本书通过十余篇专论,论及“范注”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后,就杨明照、王利器、斯波六郎、张立斋、王更生等学术大家对“范注”的举正、订补、批驳等行个案评析。此外,附录两篇与“范注”密切相关的文章。本书内容多有创获,在解决“龙学”史上诸多疑难问题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茶之三味(套装)(全四册)
¥27.30
《茶之三味》由《茶经 茶谱 茶疏》《大观茶论 煮泉小品 茗史》《续茶经》(上)《续茶经》(下)四种组成。《茶经》是世界上*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被称为“茶书中的圣经”。该书对唐代和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及栽培、采制、煎煮和饮用的知识技术都做了阐释。《茶谱》详细介绍采茶、制茶、烹试之法等。《茶疏》是明代茶文化的集成之作,详尽而务实地论述了茶事的各个方面。《续茶经》按《茶经》体例编撰而成,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行了考辨。《大观茶论》详细介绍了宋代的主流茶道艺,在古代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煮泉小品》从水质选择、火候掌握等方面论述水对茶的重要性。《茗史》杂采古今茗事,生动有趣。通过《茶之三味》,可以阅茶史、赏茶艺、悟茶道,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乾隆十二时辰
¥21.60
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乾隆三十年,是康乾盛世中的稳定升平期。这一年,乾隆帝55岁,政治生命如日中天。 作为一统华夏的帝王,他的理想是维护国语骑射的民族传统,同时又希望人们视他为仁慈的文殊菩萨,以及儒家正统文化统治者的完美代表。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京师。 这一天上演着丰富而复杂的政治场景。紫禁城内的清廷祭祀、君臣茶宴联诗,民间的祭星仪式,以及道教的庙会,共同映照出一幅多种文化并融并存的盛世之景。 历史学者又该如何从乾隆帝的十二时辰中,拆解乾隆帝的多重面向?这盛世之下,又有哪些隐忧?不妨带着问题,翻阅本书。
文徵明年谱(全二册)--年谱丛刊
¥44.87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后裔、门生,也将文徵明书法、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对明代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 本书是目前*一部文徵明的年谱著作。作者周道振、张月尊研究文氏多年,有《文徵明全集》整理本,本年谱为其研究文氏生平、著作、书画、交游等的成果结晶。本书搜集了大量与文徵明及其家族、交游、门生有关的传记、诗文和书画作品信息,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文徵明其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的书。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6册)
¥242.90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内容简介: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内容简介:你真的知道土肥圆吗?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其实活色生香,带着故事,带着血肉,带着彷徨,带着信念。 历史,有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内容简介: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内容简介:本书是《历史的温度》系列第四本。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冷冰冰的历史中,其实饱含温度。那些或名垂青史或默默无闻的人,都在馒头大师的文章里面现出一张张面孔,你会看到他们闪光的一面,进而让自己受到鼓舞或激励。馒头大师说的历史,亦正亦邪。正是指其整体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人物事件不管历史评价如何,你总能读出正能量。而邪,是有趣,风趣的文字将原本或许枯燥的历史,变得津津有味、活色生香。一些冷冰冰、生人勿近的历史故事,像在微波炉里转过,带上了温度,暖暖的,想一起分享。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内容简介: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美墨战争、石油大战……不管是二战史上那些看似各方团结一致的会议,还是放在明面上的争端,其幕后是否还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 邓稼先、陈嘉庚、奥本海默……那些不曾屈服于时代和环境的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否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人与一件件事,你会发现,博弈和抗争,可以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性的抗争。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炮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天人交战”: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2020年,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较量”和“博弈”,并不是只在于人类彼此之间。 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可能我们越需要读一些历史。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内容简介: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舞台上,为何能一直做到言行合一?辜鸿铭,一代“狂儒”,又有过怎样的挣扎和矛盾?…… 总有几次,我们会站在十字路口,或面对未有之巨变,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这是曾摆在辜鸿铭、蔡元培等人面前的抉择,也是当下我们时常面临的选择。 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贪婪、恐惧、孤独、虚荣、自私、迷茫……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而后人读史,当感受其矛盾、纠结,去解读,去借鉴。 张玮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他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如在眼前生动再现。
罗马的审判
¥29.40
*文艺复兴这么读才有意思! 这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历史,更像是一部电影 从威尼斯、罗马,到佛罗伦萨,再重返威尼斯 跟随美男子马可,深文艺复兴时代的每一个毛孔,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这里有散发着松香气味的希腊特产葡萄酒,盛在饰有美第奇家族纹章银盘里的珍珠烤鸡,佩科里诺山羊奶酪,还有杏仁粉做的包裹着奶油,可以一口吞下的小心。 更有16世纪佛罗伦萨市中心艺术家们的工作室,遍布欧洲的大银行,和琳琅满目摆满外国商品的商店。你会路过用大锅煮埃及豆汤、穿着朴素的平民女人,也能和身穿上乘绸缎蕾丝的贵族激烈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预言,更不可思议的是,你还可以去现场观看、“扰”米朗琪罗本人创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 不仅如此,美男子和优雅艺妓之间的爱情drama,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之间的权利斗争,彼时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呈现在这部“文艺复兴小说”系列中。 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读完本书之后,你心里应该就有了答案。 “教皇血脉”搅乱了永恒之都 马可和奥琳皮娅能否破社会层级的藩篱? 他们的爱情会走向何方? 马可来到奥琳皮娅的故乡罗马,幸遇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作者米朗琪罗,受到艺术熏陶,在恩佐老人的带领下,每天沉浸于寻访古代遗迹,感受古罗马的魅力。在得知奥琳皮娅的过去后,他决意跨越社会障碍和她结婚,但适逢威尼斯在与土耳其的海战中失利,马可的国家荣誉感让他一定要回威尼斯。两人的命运再次遭遇历史浪潮的冲。
傅国涌作品集(套装共8册)
¥129.00
本套书包含《文人的底气》《追寻失去的传统》《民国商人:1912-1949》《金融的原理:陈光甫言论集》《历史深处的误会》《主角与配角》《偶像的黄昏》《发现廿八都(增订版)》共8部作品。 《追寻失去的传统》主要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言论自由,研究“文人论政”的传统及中国百年言论史。言论自由,乃文明社会的基本尺度之一,是世界的公法,人类进步的象征。 《金融的原理:陈光甫言论集》本书回溯中国*优秀的银行家,被誉为“中国的摩根”陈光甫的传奇经历,并深入史料研究,集结了自1915年至1948年期间其在各场合所发表的言论,更不失为对当代金融业从业者、企业家的一种鞭策和指引。 《民国商人:1912-1949》潜心研究十余年,*部编年体民国商业史巨作!在那个复杂动荡年代里,商业的萌芽风云飘扬。可是就在这短短半个世纪里,时代的挥旗者为中国近代工商业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创立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本土传统,引入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打造了一个近乎奇迹的民族工商业繁荣时代!他们虽敌不过历史的洪流,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传统。追寻中国现代工商业文明的起源,触摸时代处境与命运、抗争与妥协,!
大城市的兴衰 : 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65.99
在这本书中,作者回溯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包括雅典、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威尼斯、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和上海,它们都是特定时代里作为贸易和文化焦的大城市。 虽然是我们建造了城市,但城市却反过来从根本上重塑了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这一信息时代,这种影响甚至变得更加深刻。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5.00
东周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变时期,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社会经济急剧变化,争霸战火频仍,学术文化异彩纷呈。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今西安西南)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原来至高无上的周王室走向衰微,各个诸侯国加强军备,图谋霸权,出现所谓的“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十余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战事不断,七雄逐鹿。终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形势。
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5.00
文景之治的盛世光环,并不能掩盖潜在的社会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兼并之风渐起;汉初分封诸侯王的弊病,仍然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匈奴对汉王朝的侵扰愈演愈烈,势不可遏;百家学说纷呈,思想不统一的状态依然。诸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摆在汉武帝面前。武帝凭借文景时期集聚的巨大物质财富,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开疆拓土,极大地推动了“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基本实现。
唐朝——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5.00
唐朝从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流光溢彩的时代。当是时,君臣一体,励精图治;社会稳定,民丰物阜;文治武功,睥睨当世,超越前代。文学、宗教、艺术从太宗发端,长盛不衰,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光照千古的巨人。璀璨夺目的盛唐文明,即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们仰慕、激动不已。
明朝——长城拱卫的社会
¥5.00
明朝的皇权集中达到空前的水平,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直接操纵统治大权。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下,系统而分工严格的政权机构威力强大,国家依靠它得以清除混乱,开疆拓域,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然而,明朝高度集中的权力设置、严酷的刑法、恐怖的特务机构和权倾朝野的宦官,使得整个社会陷入僵化和无理由的顺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被牢牢地束缚起来。
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清
¥5.00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东北地区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乘势崛起,统一女真族诸部。征战过程中,他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接着进攻旅顺,拉开了反明战争的序幕。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通过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后金的封建化进程;同时消除朝鲜和蒙古的威胁;控制了整个辽西走廊,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明崇祯十七年(1644),皇太极第九子顺治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建立。
西域余闻
¥17.40
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22.40
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 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0 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补选,学术与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为晚清代驻外使臣,郭嵩焘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凉;胡适晚年以净友自居对国民党提出一系列批评和建议,然不被理睬,独自彷徨。 “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两辑收录了部分文化评论和文学评论。林则徐破坏“夷夏之防”与李鸿章隐瞒疫情的当代启示,“拿伯的葡萄园”中保护私产的法治意识,美国政府镇压“退伍补偿金大军”的历史伤疤,茨威格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托斯卡尼尼面对法西斯暴政表现出的良知与洞见,卡夫卡的小说对于东方民族遭遇的惊人预见,等等。内容看似庞杂,贯穿其中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 作者平素广泛参与文化讨论,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纸镜子:七个故事
¥15.30
近年来赵柏田以知识分子题材写作在读书界声名鹊起,本书是他的短篇历史小说集。收入本集的七则故事,主角从历史的底部浮上这个喧嚣的时代说话:一个追慕画道的青年在对大师徐渭的寻找中遁形于一幅画中;一个在梦境和香料中营造精致生活的明朝作家;一个年代莫辨的复仇故事;一个对《世说新语》经典故事的后现代嘲讽;一场绵延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秘密处决;一个诗人的前世今生……讲故事的人与故事中人在时空的某一个交叉点上邂逅相遇又合二为一……循着草蛇灰线,其本事或可一一追溯、考据到徐渭、陈独秀、苏曼殊、董若雨、王子猷这些历史人物。但所谓羚羊挂角,相由心生,他们不过是心灵世界的一个幻象。作者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堪充满同情,同时,他出色的想象力使得历史呈现出第二个维度,一个由智力活动构成的全景式维度,历史写作也从苦役一跃而成为了一场欢庆。
温故(之七)
¥7.20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七)
¥13.92
2013年推出的第四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历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战)法兰西画刊对战争的手报导图像近40幅,为秦风老照片馆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本辑“特稿”专栏,唐逸《落花飘逝的年华》回忆了1940年代自己在北师附小读书时的童年时光;汪朝光《剪不断,理还乱:抗战时期的蒋、宋、孔关系》以藏在美国胡佛档案馆的三人日记等材料为依据,回溯了这个阶段三人间纠结、复杂的关系。 “人物”专栏,诸葛计《白天将军在历史研究所》回忆了1963-1974年自己与白天将军共同经历的“四清”、“文革”等运动、长达十年的相处;林建刚《董时进的人生片段》通过零碎的史料勾勒出了这位民国史学家的一生;此外还有杨萍《金岳霖:人生就一“好玩”》。 “记忆”专栏,唐龙潜《父亲这一生》回忆了50-60年代大跃进期间自己因为“投机倒把”、偷卖烟枪被抓的经过和父亲两次被关押的痛苦经历;张樯《旧光阴的主人公》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其中有自己暗恋的初中同学“女特务”张苏莉,有性格乖张、才华出众的侯老师,还有文工团的年轻人,等等。 “口述”专栏,《几次运动中的经历》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三部分,口述自己1950年代在参与历次运动的经历。 “往事”专栏,亮轩《崔小萍与曹禺:记一段千古不灭的师生之缘》记录了台湾戏剧界的名导演、现在已是九旬老人的崔小萍女士回忆1940年代在曹禺门下当学生时的生动掌故和1989年她专程回到大陆探望老师的感人场面; 此外还有赖炜福口述、朱新地整理成文的《寻常人家的百年故事》。 2013年3月因患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年仅36岁。 他遽然离世的消息,让众多同辈学人唏嘘垂泪。《温故》的“文本”专栏,特邀约张晖多年的挚交好友维舟将已经整理的、两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的六十余封通信在《温故》杂志上分两期首次全文发表,本辑刊出了第二部分。此外,这一辑《温故》还独家发表了由张晖遗孀张霖女士整理的,张晖在南京大学从本科毕业前夕到硕士一年级求学期间(1999年5月2000年12月)的日记,可以视为中国当代青年学人求学过程的写照。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十七)
¥8.65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二)
¥11.60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22)》“影像”专栏特别奉献钟文典《国联防疫团在广西:法国穆克瑞博士的影像记录》,32码精印老照片,论及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民族危难时刻来自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能够有幸重温这段鲜为人知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