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傅国涌作品集(套装共8册)
傅国涌作品集(套装共8册)
傅国涌
¥129.00
本套书包含《文人的底气》《追寻失去的传统》《民国商人:1912-1949》《金融的原理:陈光甫言论集》《历史深处的误会》《主角与配角》《偶像的黄昏》《发现廿八都(增订版)》共8部作品。 《追寻失去的传统》主要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争取言论自由,研究“文人论政”的传统及中国百年言论史。言论自由,乃文明社会的基本尺度之一,是世界的公法,人类进步的象征。 《金融的原理:陈光甫言论集》本书回溯中国*优秀的银行家,被誉为“中国的摩根”陈光甫的传奇经历,并深入史料研究,集结了自1915年至1948年期间其在各场合所发表的言论,更不失为对当代金融业从业者、企业家的一种鞭策和指引。 《民国商人:1912-1949》潜心研究十余年,*部编年体民国商业史巨作!在那个复杂动荡年代里,商业的萌芽风云飘扬。可是就在这短短半个世纪里,时代的挥旗者为中国近代工商业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创立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本土传统,引入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打造了一个近乎奇迹的民族工商业繁荣时代!他们虽敌不过历史的洪流,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传统。追寻中国现代工商业文明的起源,触摸时代处境与命运、抗争与妥协,!
满3件5折 田野图像——北纬34°偏北(精)
田野图像——北纬34°偏北(精)
田野图像——北纬34°偏北(精)
¥94.80
北纬34°偏北大致是长安—洛阳一线,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区域。本书选取该区域有代表性的文化图像(如殷墟甲骨、汉代画像砖、清明上河图等),以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这一区域的典型文化图景,从文物考古、艺术鉴赏的角度,对相关图像作深解读。全书语言流畅,资料丰富,配有大量精美实物图片,有趣易读。
满3件5折 南明那些事儿
南明那些事儿
洪兵
¥69.99
《南明那些事儿》记述了晚明的一段历史,展现了乱世之中的民族抗争,透析了古代官场的权谋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小人、内战与外侵、野蛮与文明交织成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满3件5折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精)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精)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精)
¥52.80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收录顾颉刚、殷履安夫妇1932年淞沪抗战以及1937—1943年全面抗战期间的往还家书。 1932年1月23日,顾颉刚离北平赴杭州看望父亲,“一·二八事变”后滞留杭州数月。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因宣传抗日被日人追捕,辗转绥远、苏州、甘肃、青海、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动荡的岁月中,顾颉刚与家人聚少离多,夫人殷履安操劳一家生活,辛苦支撑。山河破残,妻孥离散,家国大义,儿女柔情,每通家书背后都有一段往事,每程邮路尽头都是一双望眼,个中滋味,在往还书信里体现得淋漓而尽致,颇具故事性、可读性、生活性。 “顾殷家书”既是顾氏一家及其亲友以及学界同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如何支援军队抗战,在战火中如何流离转徙、艰难谋生的真实见证;又是个体生命在悲惨的战争岁月之中,人生际遇、家庭变故、心理感受的如实反映;更在宏大历史叙述背景之下,为弥补疏阔的历史罅隙,提供了生动的细节与丰富的素材,也是极为珍贵的档案史料。 书末附其间顾颉刚长女、次女与父母的往还书信,可与顾殷家书参照对读,使夫妇间的部分情事连贯完整,视角多维,别有况味。整理者对书信中所涉人物及其字号、别名、昵称及当时的背景、人物关系等,做了简明的注释,更便理解。
满3件5折 西明东夏:唐代长安西明寺与丝绸之路(精)全二册
西明东夏:唐代长安西明寺与丝绸之路(精)全二册
西明东夏:唐代长安西明寺与丝绸之路(精)全二册
¥288.00
西明寺是位于唐代首都长安城延康坊的皇家寺院,是唐代强盛之时的众寺之首,也即所谓“国家大寺”,不仅是僧团日常活动的载体,还集译经的场所、著述的所在、外国僧人的留学重地、皇家礼仪活动乃至市民文化活动的场所等功能于一身,是一个不断吸引周边宗教与世俗精英的知识朝圣的中心,其辐射范围笼罩了整个周边地区与国家。玄奘、不空、道宣、慧琳等佛教精英,都曾活跃于此。 《西明东夏:唐代长安西明寺与丝绸之路》以长安西明寺为切入点,从“帕米尔高原—敦煌—长安”、“西明寺—杭州—日本”、“南海—广州—长安”三条线路,对该寺在长安佛教乃至中国佛教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梳理,清晰呈现了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安文明。其中神圣与世俗、超世离尘与财富金钱、政治与宗教、精神与物质、中土与异域、东方与西方完美地交融,折射出中古时期王权与教权间的微妙关系及神圣同世俗间的互动,可使读者深入了解通过丝绸之路而来的佛教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鼎盛时期海纳百川、容摄万有的博大胸襟。 本书分“研究编”与“史料编”两编,深入的研究与翔实的史料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满3件5折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英)庄士敦
¥39.50
《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
满3件5折 大城市的兴衰 : 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大城市的兴衰 : 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英】本·威尔逊;龚昊、乌媛译
¥65.99
在这本书中,作者回溯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包括雅典、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威尼斯、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纽约、洛杉矶和上海,它们都是特定时代里作为贸易和文化焦的大城市。 虽然是我们建造了城市,但城市却反过来从根本上重塑了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这一信息时代,这种影响甚至变得更加深刻。
满3件5折 班固——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班固——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班固——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12.00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从小博览群书,少年时即洛阳太学学习。父亲病逝后,班固继续父亲未完的事业,编纂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名为《汉书》。 《汉书》起自汉高祖,终至王莽篡汉,与司马迁的《史记》一同创了中国正史修纂的体例与标准,在中国史学史上举足轻重。因而班固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满3件5折 易中天带你读懂中国(套装共5册)
易中天带你读懂中国(套装共5册)
易中天
¥274.20
《大话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南腔北调”“朝秦暮楚”“东拉西扯”“死去活来”“张冠李戴”“指桑骂槐”六个部分,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详细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内容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充满了奇闻异趣,读时忍俊不禁欲罢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开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在《读城记》中,易中天记录了在不同城市的经历与所见所闻。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也阅读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就像喜欢品评人物一样,人们也喜欢议论城市。 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视连续剧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非常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品人录》,项羽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武则天长孙无忌、海瑞、康熙雍正年羹尧……以五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有据有料地告诉你,关于他们的英雄故事、政治角力、宫斗大戏。 作者对史实与考据信手拈来,用宏观的眼光看待个人与历史环境的相互作用。写作笔调轻松有趣,文本充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中国男女风貌。 本书从两个性别角色入手,先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再到两者现实的社会表现,进一步考察两者关系的社会历史演变。本着实证精神,这种考察并没有止步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边缘,而是呈现了两性关系的完整图景,其内容有助于人们寻求自身性别角色的历史渊源。 书中有述、有证、有观点、有故事,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 《中国人的智慧》以易懂的语言,阐释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国原典精髓。看完本书,中国智慧的精华也便算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
满3件5折 近代社会的百年风云:历史大人物篇(共22册)
近代社会的百年风云:历史大人物篇(共22册)
岳南,唐德刚,黄一鹤,王凯,郭宝平,滕征辉,等
¥591.99
这是风云突变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是文化激荡群星闪耀之时。身处大时代的杰出人物的风骨与情怀;描绘一幅关于民国大人物的精妙群像。 主要人物有:梁思成、林徽因、梅贻琦、胡适、陈寅格、傅斯年、陈布雷......
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上)
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上)
读书堂
¥2.90
1801年至19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这段期间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连带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但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造成这些国家被迫走向“现代化”。此外,民族主义兴起,使多数欧洲民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代国家,并开始建立与保存本国的历史与文化。
惊异的历史
惊异的历史
读书堂
¥2.90
从民国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始终战乱不停,经历了军阀战争、抗日战争、国共战争,普通百姓生活很苦。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不但生命安全无法保障,而且生活质量差,颠沛流离,丧失幸福感。你如果到大西北,会发现乌鲁木齐、西安等地有很多河南后裔,这些人多数是民国二十年前后,从河南迁移过去的。
满3件5折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傅国涌
¥18.00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偶像。他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人、一份报纸或者一所大学,等等。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承载了过重的道德化精神的分量,在历史、文化与道德的场域中充满张力,并在大众传媒的合力策划中被推上历史文化的*。 我们只是怀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时代所给予的道德光环必然得接受时代的严正评判。在这个信念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坚强地说:“我不害怕你们剥我的皮,因为那下面,都是鲜红的血肉。”
温故(之七)
温故(之七)
刘瑞琳
¥7.20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春秋战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文明探索系列》编委会
¥5.00
东周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变时期,政治局面错综复杂,社会经济急剧变化,争霸战火频仍,学术文化异彩纷呈。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今西安西南)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原来至高无上的周王室走向衰微,各个诸侯国加强军备,图谋霸权,出现所谓的“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十余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战事不断,七雄逐鹿。终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结束战国纷争的割据形势。
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文明探索系列》编委会
¥5.00
文景之治的盛世光环,并不能掩盖潜在的社会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兼并之风渐起;汉初分封诸侯王的弊病,仍然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匈奴对汉王朝的侵扰愈演愈烈,势不可遏;百家学说纷呈,思想不统一的状态依然。诸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摆在汉武帝面前。武帝凭借文景时期集聚的巨大物质财富,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开疆拓土,极大地推动了“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基本实现。
唐朝——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唐朝——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文明探索系列》编委会
¥5.00
唐朝从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流光溢彩的时代。当是时,君臣一体,励精图治;社会稳定,民丰物阜;文治武功,睥睨当世,超越前代。文学、宗教、艺术从太宗发端,长盛不衰,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光照千古的巨人。璀璨夺目的盛唐文明,即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们仰慕、激动不已。
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清
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清
《图说中国历史系列》编委会
¥5.00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东北地区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乘势崛起,统一女真族诸部。征战过程中,他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接着进攻旅顺,拉开了反明战争的序幕。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通过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后金的封建化进程;同时消除朝鲜和蒙古的威胁;控制了整个辽西走廊,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明崇祯十七年(1644),皇太极第九子顺治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建立。
明朝——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朝——长城拱卫的社会
《文明探索系列》编委会
¥5.00
明朝的皇权集中达到空前的水平,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直接操纵统治大权。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下,系统而分工严格的政权机构威力强大,国家依靠它得以清除混乱,开疆拓域,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然而,明朝高度集中的权力设置、严酷的刑法、恐怖的特务机构和权倾朝野的宦官,使得整个社会陷入僵化和无理由的顺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被牢牢地束缚起来。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雷颐
¥22.40
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 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0 年中央研究院院长补选,学术与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为晚清代驻外使臣,郭嵩焘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凄凉;胡适晚年以净友自居对国民党提出一系列批评和建议,然不被理睬,独自彷徨。 “历史的余波”和“不该遗忘的伤痛”两辑收录了部分文化评论和文学评论。林则徐破坏“夷夏之防”与李鸿章隐瞒疫情的当代启示,“拿伯的葡萄园”中保护私产的法治意识,美国政府镇压“退伍补偿金大军”的历史伤疤,茨威格对于战争的反思与人性的绝望,托斯卡尼尼面对法西斯暴政表现出的良知与洞见,卡夫卡的小说对于东方民族遭遇的惊人预见,等等。内容看似庞杂,贯穿其中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 作者平素广泛参与文化讨论,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
满3件5折 纸镜子:七个故事
纸镜子:七个故事
赵柏田
¥15.30
近年来赵柏田以知识分子题材写作在读书界声名鹊起,本书是他的短篇历史小说集。收入本集的七则故事,主角从历史的底部浮上这个喧嚣的时代说话:一个追慕画道的青年在对大师徐渭的寻找中遁形于一幅画中;一个在梦境和香料中营造精致生活的明朝作家;一个年代莫辨的复仇故事;一个对《世说新语》经典故事的后现代嘲讽;一场绵延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秘密处决;一个诗人的前世今生……讲故事的人与故事中人在时空的某一个交叉点上邂逅相遇又合二为一……循着草蛇灰线,其本事或可一一追溯、考据到徐渭、陈独秀、苏曼殊、董若雨、王子猷这些历史人物。但所谓羚羊挂角,相由心生,他们不过是心灵世界的一个幻象。作者对生命中的种种不堪充满同情,同时,他出色的想象力使得历史呈现出第二个维度,一个由智力活动构成的全景式维度,历史写作也从苦役一跃而成为了一场欢庆。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