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楷书书法字汇
¥21.21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唐代书法中兴,风格多样,蔚为壮观。中唐颜真卿,其楷书雄浑创新,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晚唐柳公权,其字体风格为柳骨风健,端庄宽舒。他们的作品历代公认为楷书典范。《精编楷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历代名家楷书墨迹、名牌、名帖中精选出的一万余范字。所选范字按中国传统汉字部首笔画由简到繁顺序编排,并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楷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硬笔正楷教与学
¥6.80
*发布: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该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作者向汉波,是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有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40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多年的书法教学经验,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书中的“书法指导”,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书中的“样字”和小学生120多首必背古诗文,都由作者亲笔书写。 全书共分五章:汉字及书写知识、基本笔画的写法、偏旁部首的写法、间架结构的把握、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摹写。这五章,是一个条理简明的系列。将汉字的基本笔画按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基本笔画分类,将偏旁部首按字旁、字头、字底、字框分类,将间架结构按独体字、合体字分类,这样化繁为简,清晰明了。五章的设置直击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和新课程、考纲的要求,其中的“相关链接”也有同样的功用。 该书是一本精讲与精练紧密结合的书。讲,用语专业而不深奥,三言两语,讲清一种笔画或一个字的写法,随讲随练;练,先有技法引路,后有“样字”作帖。该书不仅可以用作学案,还可以用作教案。所有内容都按课时编排,一页一至二课时,连写班级、姓名、评语的位置都在卷首安排好了,可以活页形式发给学生,随收随阅随讲评,非常方便。
习书有法
¥24.59
《习书有法》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则和布白之道;第四部分“学习步骤”,从临摹到读帖,表明屡试不爽的前人经验;第五部分“审美鉴赏”,以提升眼力,带动手的跟进,从而明白诸多书“趣”;第六部分“字体书体”,辨析字体书体之别,各种字体衍变源流;第七部分“创作观念”,明晰书法创作的要义,演绎书法与人心的契合之道;第八部分“书家修养”,强调艺术终落实在人,艺术与人格的紧密关系,提高书家修养的途径等。
笔法解析
¥14.99
书法艺术和笔法技巧是属于两个层面的东西。笔法技巧与天分无关,这一点与文学艺术不同。文学家的孩子大多成不了文学家,因为其中天分因素非常重要,因而如何吟诗作赋、谋篇属文等技巧性、规则性内容,历来都没有人刻意去保密。而在书法的历史上,书法家往往都出自书法世家,书法的基本笔法技巧事实上就像工匠的手艺一样在他们的家族中秘密传承。因而相应地,书法领域一直存在一个轻易不会向外人袒露的核心秘密——笔法。 人类社会走进了当今的信息时代,书法早已从一般读书人赖以安身立业的内容中彻底剥离,书法的大部分功利因素也早已不再,已经成为一门纯艺术而为少数人所继续喜爱。因此之故,书法的核心技巧——笔法,已经可以成为同道中人彼此放下心防、诚意探求的东西了。本书就是笔者数十年来探求的心得总结,“缄秘之旨,余无取焉”。
漫画中国书法史
¥29.90
本书从汉字的起源讲起,以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为主线,贯穿3000年中国书法史的全过程。书中内容涉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诸种书体的产生和发现,其中还穿插讲到很多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可以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并熟悉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全书行文简洁生动,语言文字活泼爆笑,是一本可以让读者零负担阅读的中国书法历史科普书。
笔墨千年 汉乙瑛碑
¥19.90
《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 与《礼器碑》《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 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
唐宋书法史拾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本书主要对书法史上较少为人关注的书家、作品及书法史现象行研究,分为书史专题、书家论析、书迹丛考三部分。在时代上以唐宋为主。作者试图突破流行的以政治时代行历史分期的做法,将原本因为政治时代分期而导致的书法史裂痕通过细节的还原得以弥缝和延续。书家的作品大部分为历史烟尘所埋没的残碑断楮,因其补足了曾经缺失的书法史条而弥足珍贵。对于人物研究,则通常选取一些有趣的话题和为常人所忽视的节行深阐释,力求言之有物,兼具一定的审美趣味。书迹考证则以人物为序编排,或作宏观论述,或事微观探讨,也不乏可观。
篆书与隶书临创秘籍
¥11.70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属古文字,从汉代的隶书一直沿袭到现在我们所普遍使用的楷书、行书属现代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统一规范使用小篆字体,这在汉字书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上承大篆,下启汉隶,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盛行于两汉,至东汉达到鼎盛阶段。在书法发展史上,隶书的出现,是汉字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上承秦代篆书的一些规则,下开魏晋楷、行、草书的先河。小篆和汉隶因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至今仍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本书已作者的书法作品为实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讲述书法学习写作方法。分析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张志和临写智永真书千字文
¥15.00
自古以来,学习书法都把临帖作为基础,历代的大书法家,都是通过学习前人的优秀书法杰作,先继承而后创新,终成独特风格而卓然成家的。临习古代名家名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掌握正确的临帖方法是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的关键。为此,我们约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博士临写古代名帖五种,包括王羲之小楷四种、唐怀仁集王羲之行书圣教序、智永楷书千字文、欧阳询皇甫明公碑和柳公权神策军碑,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欣赏。图书中还有书法原帖,也有艺术鉴赏和书写方法的文章,内容丰富,既有益于赏析,也利于临摹之用。
中国书法全集(第二册)
¥1.99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重在“法度”。有“法”无“法”,就是书匠和书法家的区别。 本书选取了古今书法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使青少年在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经典读本。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21.50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笔墨千年 汉史晨碑
¥19.90
《史晨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 年)刻,为记述史晨祭祀孔庙而立,碑阴也刻文,故后人分称《史晨前碑》《史晨后碑》。 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 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史晨碑》的艺术风格特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规矩、法度谨严,偏重于规矩和法度,属于较成熟的作品。其特是字型工稳、笔法严格、结构匀称、意态端庄。 其次,秀逸典雅,端庄敦厚,结体方正,给人以端庄典雅的美感,较其它几碑的笔势健劲遒逸,更多古朴敦厚的气息。乾隆已酉(1789 年)何梦华将跌眼凿,从此全文遂显。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再次,方圆兼备,极尽变化,将用笔中的方与圆完美的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温润典雅,不激不励, 理性而有节制的书风。《史晨碑》就是这种用笔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儒家崇尚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加之在结构上左右顾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使得这一端庄典雅的汉碑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月出皎兮-唐人小楷诗词手贴
¥51.99
本书精选各类“写情”诗词,以唐人小楷(写经体)抄录,保证字迹的辨识度,又还原古意。参考古人真迹,力求呈现书法与诗词的*结合,让读者感受书法之美与诗词的魅力,并可增加书法修养,作为诗词字帖练习或填色。为自己收藏使用,亲朋好友相互馈赠佳礼。
赵之谦篆书三略八屏
¥26.05
清光绪四年(1878),赵之谦为在江西任职的李文敏篆书《群书治要·三略》,冀望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文敏,字少頫,又字捷峰,陕西西乡人,时任江西巡抚。这件篆书八屏气度恢弘,每屏纵一百七十四点四厘米,横四十三厘米,八屏总计篆字三百零六个,字高近半尺。赵氏五十岁书写的这件精品力作,可谓人书俱老,亦是其晚年代表作。?二十世纪末,日本二玄社曾单色出版过这一书作。在西泠印社二○一○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这件作品以二十八万元至三十五万元起拍价拍卖。本书虽为八开印本,仍未能原大印出此作,还望读者见谅。
中国书法全集(第四册)
¥1.99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重在“法度”。有“法”无“法”,就是书匠和书法家的区别。 本书选取了古今书法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使青少年在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经典读本。
中国书法全集(第三册)
¥1.99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重在“法度”。有“法”无“法”,就是书匠和书法家的区别。 本书选取了古今书法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使青少年在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经典读本。
小楷灵飞经墨迹
¥1.99
释文:行此道,忌淹汙、經死之家,不得與人同牀 寢,衣服不假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又對近 婦人尤禁之甚,令人神魂亾,生邪失性,災 及三世,死為下鬼,常當燒香於寢牀之首也。 上清瓊宫玉符,乃是太極上宫四真人,所受
中国硬笔写字教程(入门)
¥8.72
介绍传统楷书的简化体。
笔墨千年 颜真卿颜勤礼碑
¥19.90
颜真卿(709—785 年),原籍琅琊临沂(山东),字清臣。因为他曾经做过平原太守,所以人们称他颜平原。又因为他封为鲁郡国公,所以又称为颜鲁公。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雍容壮伟,气势磅礴,具有盛唐时期的时代风貌。他家学渊博,工尺牍文字, 又深得褚遂良、张旭的笔法,以圆润深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代笔法,以平稳端庄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古法为之一变,自成家数,世称“颜体”。 《颜真卿颜勤礼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曾祖父颜勤礼书写的神道碑。此碑笔力沉着内涵,结体宽博, 雍容端正,笔势相向而多内蕴,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宝塔》那样方正谨严,秀丽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坛记》那样古拙中透露出几分霸气,是颜氏楷书代表作之一。
新编书法入门与提高
¥2.99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是国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学习书法,能够起到增强艺术修养和修生养性的作用。本书系统介绍了书法基础知识以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等门和提高等内容,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吴让之篆书唐宋诗
¥23.15
清咸丰乙卯(1855年)仲春,著名书家吴让之篆书十二首唐宋诗。其中唐诗十一首,宋诗一首。这十二首诗作分别是诗人郭向的《途中口号》、王勃的《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之三、王维的《白石滩》、钱起的《江行无题百首》之五、贾岛的《剑客》、顾况的《小孤山》、李涉的《遇湖州妓宋宜二首》之一、李德裕的《长安秋夜》、白居易的《王子晋庙》、刘禹锡的《酬柳柳州家鶏之赠》、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之一。此件系书家五十七岁寄寓泰州吴云官邸时书写,书家以羊毫笔书于生宣纸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兴文社用珂罗版印行过这件书作;八十年代,上海书店亦曾印发此作。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彩印推出,供读者参阅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