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华碑帖精粹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5.60
  欧阳通(?—六九),字通师,因曾官任兰台郎,亦称“欧阳兰台”欧阳询第四子,为欧阳询少夫人徐氏所生。欧阳通幼年丧父,徐氏教学父书,怕他学不专心,便常给钱让他收父亲的手笔。他把收来的父书视为珍宝,朝夕临摹,书法大。时人称其父子书法为“大小欧阳体”。   与父书相比,欧阳通的楷书更加瘦劲、险绝峻峭,锋芒毕露,少温润、平正之趣;且有更明显的隶书笔意。欧阳通的书法虽逊于其父,但从临习欧阳通手,不失为学习欧体的一条捷径,正如清代书法家何焯所言:“率更帖不易致,由兰台以门,亦庶乎其不远矣。”欧阳通传世碑刻仅存《道因法师碑》与《泉男生墓志》。《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李俨撰碑文,唐高宗龙朔三年(六六三)建。碑高三百二十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石现存西安碑林。
满3件5折 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中华碑帖精粹
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4.40
  姜夔(约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其人多才多艺,工诗词,长书法,通音律,为婉约词派之重镇。同时在书法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著有《绛帖平》六卷,《禊帖源流考》一卷,以及仿效孙过庭《书谱》之《续书谱》一卷。姜夔论书精到,尤以《续书谱》为□,通过对用笔、用墨、临摹、方圆、向背等论的讨论,阐释其对书法的独到见解,是南宋书论中影响非常大、成就非常高的著作。   姜夔传世墨迹不多,《跋王献之保母帖》为其代表作,该帖为纸本欧体小楷,高三十一六厘米,全文计一〇一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典雅温润,安静平和,用笔凝练,筋骨兼备,细腻中隐隐透露“骨鲠”之气,暗合其推崇魏晋,反对俗书,提倡文人意趣之思想。宋谢采《续书谱序》云:“(白石)好学无所不通……运笔遒劲,波澜老成。”此帖可作为学书者取法魏晋的阶梯门径。
中国书法全集(第二册)
中国书法全集(第二册)
唐书同 主编
¥1.99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重在“法度”。有“法”无“法”,就是书匠和书法家的区别。   本书选取了古今书法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使青少年在鉴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书法造诣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经典读本。
满3件5折 王铎行书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王铎行书墨迹--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2.80
王铎(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习书崇尚古法,强调“宗晋”,四十岁前多以习古为主,得米芾、《圣教》之意。五十岁后书鼎盛,乃具个人面目。王铎善于将学习传统法度与任情恣性的自由创作巧妙结合,其艺术创作始终保持与古代经典的不断交流。   《临兰亭序并律诗帖》书于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与王铎晚年临作相较,更见细腻古雅,为忠实于原帖之佳作,在其诸多临作中尤显珍贵。此帖通篇用笔流畅生动,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意味,画重者如有千钧之力,轻者似游丝而又坚韧婉转,且时用涨墨之法,颇具厚重之致;其字型结构或茂密雄放,或紧结蹙缩,或拓纵逸,或跌宕多姿,千变万化,莫不如意。   《书唐人诗》册,现藏日本,书于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南皮道上七律诗帖》,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书于明崇祯元年(一六二七)仲冬。此时王铎书风尚处在学古而未出新的阶段,故用笔、结字、章法、浓淡对比等皆透出米芾和二王的身影,与其晚年面貌反差较大。此二诗帖虽未脱古人藩篱,不难看出前贤学书亦须从先贤汲取养分,读者或可由此了解古人学书之方法和态度。
满3件5折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中华碑帖精粹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6.80
吴熙载(一七九九—一八七〇),原名廷飏,字熙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长期寓居扬州,鬻艺为生,是清代有名篆刻家和书法家。吴熙载为包世臣室弟子,恪守师法,行草出包氏门庭。后篆、隶、篆刻皆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并以此很为*。吴氏篆书行笔流畅劲挺,结体瘦长疏朗,画清雅飘逸,虽古朴不及邓,但秀雅灵动则过之,对赵之谦、吴昌硕皆有影响。《与臧焘敕》是宋武帝刘裕为整顿时弊,崇尚尊师求学,加强教化,励精图治所颁发的敕文。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通篇方圆互参,结体展蹙修长,用笔清健混融,深得秦汉遗意,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在晚清篆隶全面发展的时候,写篆隶的书家相对较多,在对秦汉碑刻技法的选择和发挥上,呈现出各取所好和结合自己优势强化夸张的趋势;在追求个人面目上煞费苦心,争奇斗巧。这不仅使篆隶书的创作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与突破,还使其迸发出新的活力。吴熙载作为篆隶书体之创......
满3件5折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
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40
邓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初名琰,字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工书法、篆刻,篆隶尤精。初因未通小学,不谙六书,多以己意为之,篆法时有乖误,后由梁巘引荐到梅镠家学习,始正轨。其隶书注重发掘汉隶之内在精神,将遒劲豪放的“书写”之趣作为表现重,强调画的完整性和运动感,因而在举世描摹汉碑形貌的风气中脱颖而出;篆书则多从隶,能脱王澍一脉之笼罩,广泛汲取秦、汉碑不同特并加以融合提炼,独步当时。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创了清人篆书的新面貌。        《白氏草堂记》是邓石如的篆书代表作,共六屏,每屏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四十六厘米,书于嘉庆九年甲子(一八〇四),即邓氏谢世前一年。笔墨线条圆涩浑厚,雄劲苍茫,掺隶书笔意,字形方圆互通,姿态新颖。书者大胆使用长锋羊毫,在丰富提按变化的同时,又使其骨力坚韧的用笔得以显现,可见其晚年所臻之境。
满3件5折 书法美育的经典图释
书法美育的经典图释
陈振濂
¥88.80
本书为陈振濂书法美育思想的“图像篇”,是针对书法美育的一次力行实践,对书法美育的推广与普及做出了前瞻性的贡献。全书立足于书法作为艺术的古今经典图像、图式、图形的视觉观赏世界,又以清晰的历史流变嬗递和书法构成中的书体、书风、书技诸要素的比较立场和类型化方式,为我们构筑起一个浩瀚宏阔、循序渐进、栩栩如生的书风解读和审美感知渠道。 全书围绕100件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对这些名作进行了一次全 面而深刻的审美提示。作者以“观赏的书法”概念为中心,以文释图,以图释图,通过“阅读书法”,将文史知识、个人情怀和社会文化敏感地引入书法美育之中,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与学习,建立起一个关于认识和欣赏艺术及书法经典的基本框架,为社会大众、广大非专业的观众、爱好者提供一道精神盛宴。
满3件5折 文化与书法
文化与书法
欧阳中石;欧阳启名
¥16.99
《文化与书法》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书学思想的总结。在书法理论上,欧阳中石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关于汉字书写的学问,并对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书法的历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论述。在书法教育上,提出了“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书学理念。在书法学习上,主张不能“重复错误”式地死练,要去“有效地”学习;创作上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融诸家而汇一格。附录部分是欧阳中石先生学习书法的访谈对话录。本书是了解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文化的极佳入门读本,也对书法临摹、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满3件5折 王羲之兰亭序四种
王羲之兰亭序四种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东晋永和九年(三五三)春,王羲之与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上巳修禊之会,王羲之写了一篇诗序《兰亭序》。这件书迹代代相传,在唐太宗时内府。太宗命欧阳询、褚遂良传摹临写,又叫弘文馆拓书人赵模、冯承素等钩摹廓填,分赐王公近臣。后世所见《兰亭序》各临摹本中,以冯承素摹本、虞世南临本、褚遂良临本*为人称道;拓本则以定武兰亭*为知名。《兰亭序》被称为“天下*行书”,读者可通过以上临摹本及拓本,体会王羲之书法遒媚之姿。
满3件5折 曹全碑隶书
曹全碑隶书
张恒国 主编
¥7.06
本丛书精选了历代著名书法的代表性碑帖作品,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王羲之、曹全碑的代表性作品,书体包括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各种书体。既介绍了各种书体的特,又分析每种书法的写法,是一套实用有效的原碑配套练习册,是书法爱好者门学习的好助手。适合于书法爱好者、书法培训班、书法专业考生基础训练使用。
满3件5折 笔墨千年 王羲之兰亭序
笔墨千年 王羲之兰亭序
凤凰空间天津
¥19.90
《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临河序》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 王羲之同名士谢安、孙绰等40余人在会稽兰渚山下的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期间众人饮酒赋诗,并请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王羲之即兴书成此文。全文共28行、324字,既描写了当日“曲水流觞”的盛况,同时也抒发了者对于“生”“死”的人生感慨。因书文俱佳,历来备受推崇。 《兰亭序》通篇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用笔精严细腻、方圆兼备,行笔果断稳健,下笔干净利落、道劲自然。结体欹侧多变、疏密相间,注重字的姿态变化,全篇21个“之”字均以不同形态呈现,其他重字同样构形巧妙。章法布局疏密自然,字体大小参差、错落有致,各字间距随手所如。通篇气脉贯通、形神兼具,于自然畅达中尽显作者的超逸和儒雅。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邢春如,李穆南,竭宝峰,刘心莲
¥1.85
中华书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陕西、河南、山东仰韶文化遗址里,我们可以从那些刻画于彩陶器表面的各种花纹、符号中看到其早的表现。但是,据现有资料分析殷商之前的这些文物上的图案符号尚不具备书法的要素。只有到了殷商的甲骨文,用笔、结字和章法这三要素全具备之际,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书法。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
周汝昌
¥30.91
中华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但时至今世,“书法”的面貌精神已大不相侔了。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以通俗而简要的问答形式,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传承、内涵、学识、意义;中编追根溯源,从理论上矫正了以往对汉字书法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为单篇论文,或通俗,或学术,均包含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意。主旨是,讲书法要先懂中华文化,晓悟汉字、毛笔两大特异文化创造所组构成的中国书法的规律和审美要求。   在这次的新版中,不但新增了作者探究书法之道的文章,而且专门收集了作者收藏多年的“破帖”,都是难得一见的临摹范本,也有作者对书帖的妙语点评,情深恳切,弥足珍贵。   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其美无比,天上人间独一无二,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高超艺术,已传承了几千年之久,这门艺术不容荒废衰落。几千年大师们创造积累的书法原理法则,必不可弃,必当讲求。   书法艺术家,是高超的建筑师,他运用汉字的结构法,造出千百种美妙的形、态、姿、致。他的建筑材料不是僵死的东西,而是多变的线条笔触,内含着丰富的力的运行的美。各个建筑连成组、群,又有丰富变化的章法布置。这一切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造诣、素养、生气、神采和时代的新精神新风格。   毛笔能“通灵”,具有灵性。否则,它如何那么擅长表现使用者个人的千变万化的不同气味、气质、性情、意志、精神世界、生活态度等等?   笔是中国文豪艺匠的心和手,是血肉相连的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汝昌
满3件5折 米芾苕溪诗卷 蜀素帖--中华碑帖精粹
米芾苕溪诗卷 蜀素帖--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7.35
在宋四家中,米芾是独特的存在。苏黄米蔡,蔡襄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为继承,苏黄米三人创了尚意的宋代书风。而与苏轼、黄庭坚相比,米芾在政治地位、文学成就方面,都不可与之并论。然而米芾的书法影响,似乎超过了苏黄二人。 米芾是一个天资极高而又极用功的人,集古与出新在他身上完美结合。他注重向古人学习,且能融会贯通,变化出的自身面貌,因取法的多广和巧妙,“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身上有许多标签,比如“集古字”“刷字”,多出自本人之口,这些表述体现了米芾的学书智慧,后人多得启发。 本书所刊为米芾的行书代表作《苕溪诗卷》和《蜀素帖》,写于元祐戊辰(1080)的八月和九月,米芾时年三十八岁。《苕溪诗卷》,纸本墨迹,纵32.2厘米,横189.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卷以侧锋取势,字势欹侧,意态潇洒沉着。《蜀素帖》,绢本墨迹,纵27.8厘米,横270.8厘米,书各体诗六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多用渴笔,毫发毕现。从这两件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其丰富的笔法变化、新奇的结构态势以及凌厉迅捷之笔势。
满3件5折 习书有法
习书有法
崔树强
¥24.59
  《习书有法》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则和布白之道;第四部分“学习步骤”,从临摹到读帖,表明屡试不爽的前人经验;第五部分“审美鉴赏”,以提升眼力,带动手的跟进,从而明白诸多书“趣”;第六部分“字体书体”,辨析字体书体之别,各种字体衍变源流;第七部分“创作观念”,明晰书法创作的要义,演绎书法与人心的契合之道;第八部分“书家修养”,强调艺术终落实在人,艺术与人格的紧密关系,提高书家修养的途径等。
国粹书法光辉
国粹书法光辉
孙常福
¥4.20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满3件5折 实用硬笔楷书大全
实用硬笔楷书大全
拜喜
¥15.99
本书通过五大章的编排,系统的、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硬笔楷书必须遵循“上紧下松、左紧右松、横平(灵)竖直、结构合理、重心稳固”的原理。突出了:圆上线处处宝、三角形、应用好、撇如剑、捺如刀、点如蚪、亦如蛟、广、户、尸、撇重要、国字框、直角好、左偏旁、窄条条、三七开、确实好、上下结构的字、排版好、雨、西、穴、头上罩…书法理论。
满3件5折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好书法研究中心(主编)
¥21.21
汉字书法,它能陶冶情操、修炼心境,历来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历代书家名人辈出,至今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能代表我国书法艺术成就的除了行书和草书之外,还包括隶书和篆书。《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给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的对照,用范字与简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精选唐寅、苏轼、王宠、孙过庭、文征明、欧阳询、赵孟頫、怀素、祝允明、邓石如等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满3件5折 王献之尺牍--中华碑帖精粹
王献之尺牍--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2.00
王献之四十三岁就去世了,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远不及其父王羲之。今天,人们以“二王”并称,来定义“晋韵”书风,更多看到的是父子二人的共性。其实,与王羲之相比,王献之的书法思想多有不同。如果说王羲之更注重继承传统,那么王献之的创新和个性化更明显;王羲之的书法审美趋于中和,强调“不激不厉”,王献之却追求奇险,彰显性情。王献之的书写更为潇洒纵逸,“笔迹流怿,婉转妍媚”,他甚至发展出一种特有的书写形式——“一笔书”。一笔数字,字字相连,偶有不连,气势不断。“一笔书”启发了大草书法的发展,张旭、怀素,王铎、傅山,莫不由此而来。本书收录王献之尺牍作品十九通,其中尺牍墨迹七通,分别为《地黄汤帖》《东山松帖》《廿九日帖》《中秋帖》《送梨帖》《群鹅帖》《鸭头丸帖》。
满3件5折 书法课(陈丹青作序,书画家林曦给零基础读者的书法课;从零启程,用写字的方式,感受艺术之美,滋养当下生活。)
书法课(陈丹青作序,书画家林曦给零基础读者的书法课;从零启程,用写字的方式,感受艺术之美,滋养当下生活。)
林曦
¥38.40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书法课》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方面。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为细微及更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
满3件5折 文徵明琵琶行二种--中华碑帖精粹
文徵明琵琶行二种--中华碑帖精粹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19.20
 文徵明(一七四〇-一五五九),初名壁(也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于篆、隶、楷、行、草诸体均有造诣,尤擅行书和小楷。其书风格俊秀,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霸悍雄厚之貌,却具魏晋书法之风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八一六),为七言歌行体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反映其被贬后的凄凉心境。   《文徵明琵琶行二种/中华碑帖精粹》收录文徵明书《琵琶行》二种。□□种书于文氏七十一岁(一五四〇)时,通篇风格温润秀劲,稳重老成,结字大小有致,以收济放,并偶尔通过字之连属来加强对比和节奏变化,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第二种书于文氏八十八岁(一五五七)时,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是册以行草抄录,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以清雅、纯正、醇和的品格,表现了“文人士气”与隐逸之风。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