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研究历程.
隋唐五代卷
¥182.4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7篇,内容涵盖隋唐五代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建国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清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既方便读者惠存检索,又是对《动态》新老几代编辑的工作表示致敬。
中国史研究历程.先秦卷
¥180.80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先秦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先秦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府兵制度考释
¥65.00
谷霁光先生的代表作《府兵制度考释》,是其以三十年的功夫研究北朝隋唐府兵制的重要成果,全面系统论述了府兵制的由来、演变、发展及其衰落的历史。如其对府兵制的渊源问题、初期府兵的军备给养问题的看法,补充了陈寅恪先生的相关论述。另外,书中对府兵制还提出了一些新视角,如军府前冠以地名,虽很细小,却能从中窥见到,那原来是防守要冲的驻屯军队,后来逐渐变成了常备军,又而成为常设的军事学校。本书可以说是府兵制研究的集大成者。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 秦本纪
¥75.00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秦本纪》主要讲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为嬴姓,秦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从商鞅变法才始改变。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07年,秦国灭亡于秦末农民战争。《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秦本纪》主要从汇校、汇注、汇评三方面整理、综合有关学术研究成就,力求较全面的反映出历代有见解的观。所涉及研究成果斟酌取舍,注重吸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新发现,兼及国际研究的成果,对原文行依据可靠、论据充分、自成一体的研究,对研究的历史情况及现状行系统性的总结,体现其《史记》研究、司马迁研究的意义。
五代那些事儿.叁:五代归宋卷
¥29.99
《五代那些事儿·叁·五代归宋卷》从后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始写起,到后周恭帝柴宗训被废、赵匡胤夺得了天下,五代归宋结束。书中客观描写了刘知远、郭威、柴荣、赵匡胤等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重现了五代那段乱世。作品集知识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充满了活力。
五代那些事儿.贰:唐晋争雄卷
¥29.99
《五代那些事儿·贰·唐晋争雄卷 》,从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始,到后晋出帝被废结束。 书中客观描写了李嗣源、石敬瑭、石重贵等五代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抨了丑恶,弘扬了正气,重现了五代那段乱世。作品集知识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幽默风趣,辛辣犀利,充满了活力。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经济卷(精)(试读本)
免费
《近代蒙古文献大系》是一部将1840—1949年一百余年中,散见于各种期刊杂志、报纸文摘、回忆录及各类政府公报中有关蒙古的中文文献进行分类编辑而成的史料丛书。经济卷是其中一部分。共收录文献1500余篇。内容包括蒙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工矿业(毛织、皮革、酿酒、面粉,金、银、铁、盐碱、石棉)、商业、贸易、财政金融、人口、屯垦、移民、救灾等经济概况,各级地方当局关于经济发展的计划、报告、方案、条例、章程、办法,列强的经济侵略,人民生活状况,各项经济调查统计图表,各界人士关于发展蒙地经济的构想和建议,等等,可供近代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
江苏音乐史
¥35.33
本书记录了从远古至新中国建立江苏历史上重要的乐人、乐曲、乐器、乐论、乐事等音乐事象。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江苏古代音乐史,以历时通史体系写作,分为远古及夏商时期的音乐,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秦汉时期的音乐,六朝时期的音乐,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宋元时期的音乐,明清时期的音乐七章。下篇为江苏近现代音乐史,则以专题史的范式呈现,分为江苏古琴史、琵琶史、二胡史、戏曲史、说唱史、音乐社团史、音乐教育史以及现当代的人物志八章。
古典学在中国(《世界历史评论》第5辑)
¥25.00
《古典学在中国》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5辑,主题为“古典学在中国”,分为“专论”“评论”“书评”“访谈”和“文献与史料”五个栏目,主要研究希腊、罗马知识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本辑收王焕生、张竹明、刘津渝、黄洋、张巍、等诸位名家的精彩文章19篇,黄洋论证了雅典民主政治事实上并非仅为下层公民的统治,精英阶层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刘津瑜等梳理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作品在欧美的校勘、译注和研究历程以及在中文世界的翻译、研究情况,白钢研究了口传诗歌理论视野下的荷马史诗及其“深度”,视角丰富多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辽东半岛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88.80
辽东半岛是东北亚多元文化交汇的枢纽地带,这里既是辽西区文化向东传播的必经之地,也是海岱区文化向东北腹地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传播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东北腹地和朝鲜半岛等地文化向南、向西传播的必由之路。深探讨这一地区不同文化系统的碰撞、影响及相互作用与融合,将研究目标更多地放在以辽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多元文化关系比较,对于深化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研究来说,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辽东半岛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研究的重是细化辽东半岛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探讨本区文化的来源及演,讨论本区与邻近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探索以本区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文化交流等问题。
炉边话明史:社会变局与历史迷思
¥19.99
文史大家金性尧在注诗之余熟读明史,深谙明代掌故。此部作品是其有关于明史的随笔结集,包含读史札记、闲谈文化掌故、解读历史迷思、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评著名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 《炉边话明史:社会变局与历史迷思》不同于一般历史类作品,并非编年史、大历史,而是在史海中撷取一些小掌故,编缀而成。金性尧功力深厚,深浅出,评史论人议事时,文史结合,常有独见。
国学的当代性
¥28.80
刘东教授既是中文世界z大的汉学迻译工程的主持者,同时作为清华国学院副院长,又担负着如何讲说国学的重大使命。他不满足于前人的“照着讲”与“着讲”,特别强调建立在中国本土文化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对着讲”,认为中学应在与西学的并长争高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全人类提供一种独特而有效的“人生解决方案”。此即所谓“国学的当代性”,亦即作者本人一直在追寻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综谈“理论背景”,下编剖析“文化个案”。
胡培翚《仪礼正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9.97
在儒家经传诠释体式中,义疏以系统、周详为优长和特色。群经义疏既是学子门阶梯,亦为经师治学义府,因而“言经学者,莫盛于义疏”(孙诒让《刘恭甫墓表》)。义疏之学兴于中古,如《仪礼》一经,南齐贺场有《礼讲疏》,贺琛有《三礼讲疏》,陈沈文阿有《仪礼注》;北魏刘怀方有《仪礼疏》,北齐黄庆、隋李孟悊有《仪礼》章疏。唐永徽年间,贾公彦以黄、李二家为本,“择善而从,兼增己义”,裁成《仪礼注疏》,朝廷著于功令,学者奉为圭臬。宋熙宁年间,以《仪礼》于经世为迂远,不列取士科目;南宋以降,理学家说经,义重性道,文尚简易,学者宗之,义疏之学渐衰。故清儒感叹“三礼之学,至宋而微,至明殆绝。《仪礼》尤世所罕习,几以为故纸而弃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仪礼述注”条),或深悯义疏之学“旷然中绝者逾五百年”(孙诒让《刘恭甫墓表》)。 至清代,“通经学古”思潮兴起,钻研十三经注疏成为士林风气。阮元说:“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江西校刻宋本十三经注疏书后》)礼学是经学研究的突出重,“学者不通典礼,不列名家”(郑知同《仪礼私笺后序》)。众多朴学家的考据实绩证明,不仅理学家论说古礼多有舛误,《十三经注疏》也不能令人满意。如《仪礼注疏》,“或解经而违经旨,申注而失注意”(罗椒生《仪礼正义序》)。故陆续有学者展其所长,撰著新疏。胡培晕积40余年心力,历览众说,集腋成裘,撰《仪礼正义》。 清代《仪礼》学与宋、元、明盛衰迥异。这一逆转缘何得以实现的呢?有研究者指出,清廷大力提倡礼学研究,对学者起到导向作用;汉学家厌弃理学末流空谈心性,普遍重视古礼考证;朴学考证方法日趋精密,为《仪礼》考释创通了道路。这些因素都不可忽视,但清初硕学鸿儒,特别是顾炎武在经学思想上的创新与突破,对《仪礼》学持续繁荣,尤具关键意义。
“女界”之兴起
¥16.80
本书作为近年来*本探讨晚清天津女子教育的专著,以此时期天津大小37所女学、1000多名女教习和女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由此生成的现代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晚清女子教育初兴,如何应对、认知这些女教习和女学生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成为女学发展之关键所在。就此,本书选择三个与晚清女学密切相关的话语实践行深分析:身体和图像的游移、视觉建构和形象制造,即女学师生的身体及照片在实际的和虚构的公共空间中的流动、画报在视觉层面上对女学生、女教习和女校的再现和建构,以及新女性典范形象的制造和传播。本书认为,晚清天津女学,或者更普遍意义上的近代女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以校园为中心、在师生之间传递知识的教育过程,而是各类参与者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重新探索社会规范、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这其中充满对话、磋商甚至矛盾。一方面,女学参与者赞誉女学之现代性,推崇文明女教习和女学生形象;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主动借助传统的性别意识、社会规范以及文化惯例来确立女学的现代边界,将女学这一新兴事物去陌生化,使得女学真正在认知层面和日常层面沉淀下来,成为实际的社会存在。
中华文化要义读本(试读本)
免费
认识中华文化,要抓住其要义。而掌握中华文化要义,必须基于中华文化自身立场,遵循中华文化自身演的逻辑,回到经典文本,探其源,析其流,弄清中华文化究竟讲了什么。作者基于这一立意,选取中国文化史上z具代表性的文本,包括《论语》《易经》《孟子》《道德经》《庄子》《坛经》等,阐释儒家、道家、佛家及中医的主张、思想,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蕴含着beyond时空的大智慧,给予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
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1905-1907)--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40.80
本书梳理赵尔巽执政奉天三年间的举措,分析其施政背景、具体措施、客观效果等,从东北特殊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出发,指出赵尔巽执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这一问题上的积极意义,并在清末东北新政以及清末全国新政的大背景下,分析赵尔巽执政承前启后、尤在启后的政绩,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认识赵尔巽其人、赵尔巽执政三年间的奉天政局。
国际视野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纸币政策研究
¥44.00
南京国民政府短短22年历史中,既成功完成了具有创意义的法币改革,又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恶性通货膨胀,其纸币政策经历了兑换券、法币、金圆券、银元券四个阶段,有关币制问题的法令、法规、条例、办法等更令人眼花缭乱。本文从决策、执行、影响三个层面对南京国民政府纸币政策行全面、系统研究,既可厘清制度设计与管理执行的是非得失,又可揭示影响政策推行的复杂因素,得出更为客观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本书以中外历史档案馆、图书馆所藏的大量*手资料,*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梳理了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政策在国内外复杂形势背景下的演变,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货币政策的沿革及其执行、货币形态的变化、货币本位制度、货币发行数量及其影响、英美日苏为代表的国际形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政策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评判。
国家与市场--中大史学文丛
¥34.80
中国传统时期产权主体分散,这一背景下的王朝食盐贸易一方面体现出高度的市场依赖,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强烈的行政管控,这可视为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书约258千字,纳入《中大史学文丛》,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黄国信教授。全书共分为六章,从食盐专卖、国家财政、食盐走私、官盐贸易等角度深入研究明清时期食盐贸易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偏重区域研究视角,重视食盐贸易在王朝财政收入中的意义,考察明清时期市场、社会以及行政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有望帮助学术界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特质。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杨讷史学著作四种)
¥17.50
精炼叙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事迹,重在其征服世界的过程,深浅出,可读性科学性俱强。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40.80
公元前1000—前500年,文化中国的《诗经》时代,自由的时代咏唱出自由的诗歌。“中国”这个词出现在此时,关于“中国”之内涵的界定也出现在此时,但不是通过论理的形式,而是用铭文中不磨灭的誓言,还有诗歌中活泼欢畅的曲调,来界定中国人就是这样生活,这样思考的。周召优雅,郑风直白,宋地民风狂野,齐鲁朴实沉着,楚地天性浪漫,而并未收《诗经》中的吴地诗歌也经由楚人的“翻译”,灵气乍现。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竹简《文子》研究之回顾与反思(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37.12
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依次为:一、竹简《文子》研究;二、竹简《文子》成书年代反思;三、竹简《文子》、今本《文子》、《淮南子》三书关系反思;四、今本《文子》与《淮南子》之关系;五、当代学者新近出版《文子》论著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