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历史文化研究
¥10.79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学习俄语,从事俄语工作和研究俄罗斯的人越来越多。本著作从俄罗斯历 史和文化的角度对俄罗斯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读者对俄罗斯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广大俄语学习者、俄语爱好者和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史学史 (全三册)
¥26.00
台湾学者杜维运先生长年致力于史学史研究,尤擅长于中国古代史学史、中西古代史学比较等研究,在史学史研究方面创获颇丰,成就显著。这部史学专著就是他历时十七年之久撰著而成的。全书共分三册,册由夏、商、周起迄于东汉;第二册由魏晋南北朝迄于唐代之结束;第三册由宋代起迄于十九世纪初。


中国历代治边政策研究
¥55.00
本书稿共收录论文28篇,这些文章均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上发表过,时间大致集中于近二十年。选择的标准有二:一是主题为“中国历代治边政策”;二是有一定的引用率和下载量。所选文章内容主要探讨自汉代以迄清末等历代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的政策举措,主题围绕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形成、多民族国家疆域统一等中心展,深研究各个不同时期治边政策的不同特及其继承与创新,从而总结出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边疆、处理民族关系、促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方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制度上的努力和有益探索。本书稿主编李大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多年从事边疆历史学术研究;副主编刘清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各篇文章的作者也都是研究相关边疆问题的专家学者。


孟宪实讲唐史·唐高宗的真相
¥49.99
传世史书多认为唐高宗“软弱无能”,但它们却无法解释为什么高宗时代拥有唐代辽阔的疆域,高宗之后能有“元盛世”的到来。事实上,唐高宗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论用“君主无为”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事功来衡量,高宗都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史书之所以如此描绘唐高宗,无非是由于他培养的武则天用“武周”取代了“李唐”。后来的史家要为防止再出现女皇专政的局面,必须可以为戒的史实。因此,他们宁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牺牲历史的真实。本书在梳理、甄别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大胆为高宗正名,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历代经典文丛——智谋通鉴
¥1.99
《智谋通鉴》荟萃了中国古代风云人物的各种纵横韬略,并结合了人物和历史背景对谋略、策略及典范性历史事件做具体剖析。《智谋通鉴》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情况下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出各种机智巧妙的应对策略。智谋是人们在求生存和发展中积淀的智慧,是历史进步的产物,为后世传说和应用。


畏庐琐记--民国掌故
¥19.60
《畏庐琐记》是林纾的一部笔记体短文集,共230余则,大部分故事均为其亲闻目睹,涉及清代以来官场野史传闻、民间流风遗俗、文学掌故等等,语言简练,叙述生动,很能反映清末民初风气初、新旧文化并立的时代特征。钱钟书评价《畏庐琐记》:“多载狎亵事,窥见此老本性,诙谐可喜。”


人命关天:清代刑部的政务与官员(1644-1906)
¥45.00
本书综合编年体官修史书、各类典章、档案、文集、年谱、笔记等史料,对清代刑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详细梳理。同时,在制度史研究中引对人、事的考察,刻画了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刑部技术型官僚形象,由案件的驳议往来,再现刑部与其他中央机构及地方官员在法理、人情、利益交织情况下的多重博弈。 全书通过分析清代皇权在刑名体系中的环节性作用,揭了有清一代如何提升刑名体系的运作效率,以维持全面制度化治下的政治与社会稳定,由此缓解统治合法性的危机。


大清钱王1:草根的进阶
¥15.99
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国家弱而商业盛,胡雪岩、乔致庸、盛宣怀等一批晚清巨商强势登陆历史舞台,然而在众多的商人之中,却没有一人可与他相比,他被李鸿章誉为是清廷的国库,被老百姓称为钱王,被《时代周刊》列为19世纪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一品红顶商人——王炽。他用一根扁担挑着货物贩卖做起,而后在乱世中组织马帮,在中国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用他的机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间闯出了一片天地。在对待政商关系上他坚持“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法则,在生意场中他又秉承“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虽逢乱世,却如鱼得水,涉足各行各业,吃遍政商两界。终成一代“钱王”。


从草原到中原:后唐明宗李嗣源传
¥22.80
后唐明宗李嗣源统治的八年时间被誉为“小康”,在五代乱世中尤为难得。本书作为一部李嗣源的传记作品,致力于从基本史实出发解读李嗣源的政治成果。结构上以年代与话题相搭配:*、二章描绘明宗的成长背景与王者之路,第三、四章以年代为基础,强调明宗统治的八年时间里政治演变的过程;第五、六章则采用的话题式结构。与以往同类作品主要强调汉族政治文化对沙陀的影响有所不同的是,本书更关注沙陀给后世中国留下的政治遗产。


华夏图志: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视觉形象
¥36.00
西方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反映中国自然及人文风貌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以西方商人、旅行者和传教士等的文字说明,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在西方人眼里的模样。本书从建筑(包括长城、故宫、卢沟桥、大报恩寺塔)、人物(包括皇帝、官员、孔子、妇女、蜑民)、动物(包括鸬鹚、麝)、植物(包括人参、大黄、茶)、交通(包括车、船)、习俗(包括司法、饮宴、杂耍、节庆、音乐与戏剧、汉字)等方面手,结合440余幅插图,生动地介绍了鸦片战争前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视觉形象以及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精)
¥52.80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
¥28.00
公元1276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常常被人忽略但又有着关键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元军挥师南下,将偏安已久的南宋王朝攻灭,在长达五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大江南北再次重为一域,忽必烈成为首位在中国大陆建立大一统中央王朝的少数民族领袖;而且这次统一程把云南、西藏和西域也划中华版图,如此范围广大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首次出现。 作为这次统一程中*为关键的年份,作者以纪实手法将1276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连缀成篇,向读者展示出一幅简短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残酷而激烈的战争过程之外,重描述了由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冲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书中先后出现了近300个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历史人物,皇帝、重臣、将军、义士、宫女……在1276年这个有着宏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他们演绎了种种令人长叹、或悲或喜的个人命运。

定格历史的史学名著(上)
¥0.99
史学名著即突出地反映某一史学思潮、彰显其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者。史著可以再现昔日人类活动的“体相”,且能显示出历史演进之因果关系,为民众生活提供借鉴。本书对于现今人们了解历史、阅读历史典籍、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白话汉书(套装共4册)
¥48.00
《汉书》又称《前汉书》, 由东汉初期历史学家班固编著,这是中国部纪传体式的断代史书。《汉书》通过纪、表、志、传开创了我国编撰断代史的先河,奠定了此后编修正史体例的基础。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将其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以史料丰富、文赡事详、博学洽闻而著称,为后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史资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十志》的撰写,更为后代学者们所推崇。

中国历史的教训
¥4.99
【作者简介】习骅,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 【内容简介】《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首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 作者习骅在“反腐一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12年—2014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作者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 《中国历史的教训》有趣、有料,叙事流畅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

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修订版)
¥15.20
清季民国之时,中国学者面临着学术嬗变的契机,非常重视对有清一代学术的总结,从而令学术史特别是清学史成为显学。在当时研究清学史的学者中,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是杰出的代表,树立了这一领域的典范,他们的主张,如对清学来源与发展阶段问题的看法、对考据学派分野的见解、褒皖抑吴的共同取向、强调考据学“科学”性的特质、视戴震为“反理学思想家”的立场等,皆对后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并规范了后人的相关研究。本书之写作,就是基于这些因素,在将章、齐、梁的清学史著述作为整体系统探讨的同时,辅之以个案研究。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32.99
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国的诸子时代,确立了中国人生活和思考的轴心。春秋的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礼”在战国刚刚到来时就饱受挫折,兵家、纵横家以用计取代礼,其后有变法,西河之学与稷下之学交相辉映,启了热闹的诸子时代。孟子、庄子、老子、墨子互相辩驳,他们创造的思想观念,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这个时代终结于“儒家圣化”和“儒门王圣运动”,终局也就是荀子的门徒韩非子的帝王学。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品: 第—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服装·服饰史话
¥26.70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装服饰发展历史及现状,编写时注重史料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就每个品种而言,内容包括它的出现时间、发展与演变过程、品种与特、如何穿戴或使用等。 可供服装服饰研究者、设计师、大专院校师生、营销及消费者参考。


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
¥14.00
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34.00
本书是英文世界*本对“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行全面考察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本书解释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一期间“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不仅对主要海派作家的“现代主义”诉求行了细致的探讨,而且对主要京派作家的“现代主义”努力也作了颇具理论深度的分析。在有关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方面,本书则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日本与西方的现代主义的交叉之处,并且从多重殖民方式和文化相遇中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跨国路线图,而解构了比较文化研究中所习惯预设的“中心/边缘”东方/西方”的二元对立。在殖民和后殖民理论研究方面,本书指出了现代中国的“半殖民主义”特,认为后者是一套不同于正式殖民主义的文化政治与实践。


晋武帝司马炎
¥19.20
从诸生之家、地方望族到天潢贵胄, 他和他的家族经历了三四代人的努力, 篡夺曹魏、平定孙吴,由此一统天下。 作为晋王朝国之君,他锐意取,拉下三国时代的帷幕,致太平之世。 而随后又沉迷后宫、倦于政事,亲手播下西晋政权内乱崩溃的种子。 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本书以司马炎为基,上溯其祖、父两代,下延其子、孙两代,以河内司马氏五代人的事迹为主轴,生动描述了曹魏、西晋时代的政治变迁与社会风貌。前半部分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四人的活动为中心,叙述了汉末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司马氏篡魏、西晋统一、司马攸出镇等主要政治事件及其意义。后半部分,以发生于晋惠帝、怀帝、愍帝时代的贾后专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事件为线索,叙述了西晋王朝逐渐崩溃的过程。*后,本书考察了西晋王朝统一、灭亡过程中的内在动因,揭示了西晋王朝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位置。 晋武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有意识地试图阻挡时代的潮流,但*终却为潮流所摆布。魏晋时代是一个复杂万分而又生机勃勃的时代,而晋武帝正是这样一位体现时代特征的皇帝。——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