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山集:故纸谈往录
¥48.00
《秋山集:故纸谈往录》可说是李军老师对既往的追忆,是对秋的纪念,是对春的期待。正如《春水集》之名源于《纸上春水桃花浪》一般,“秋山”出自本书所收的《顾麟士数仿〈秋山图〉》一篇。元人黄公望的那幅《秋山图》早已下落不明,令人惋惜。不过, “秋山”似乎早就脱离了纸墨,飞上笔端,成为一个意象、一种境界,引得无数画家沉浸其中,心摹手追,于今未休。五百年后的顾麟士、吴湖帆,莫不如是。本书所收的二十八篇文章中,一大半篇幅不长的,均是李军老师两三年来所写,已陆续发表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南方都市报》上。另外一小半篇幅略长者,则是从近十年间所写旧稿中选出。按“艺林一瞥”“斯人俱往”“书海浮桴”三个主题编排。


北宋尺牍研究
¥40.00
北宋是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又一个高峰,存世万余通尺牍,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尺牍发展至宋,有了新的突破,具备综合性艺术价值与独特的研究价值。本书结合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在综合考察尺牍的起源、界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北宋尺牍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研究。尺牍作为一种成熟的复合文化范式,其意义与影响超越了单一的文学作品或书法习作,而成为一种尺牍文化,牵连时代思想、文化、风俗、艺术、文学方方面面,是宋人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投更多的精力去整理、研究。

宏观文艺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9.40
《宏观文艺学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结合广度、深度、动态和关系四个向度,全 面考察文艺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三编。第 一编“文艺根脉和文艺思潮”,研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产生、演变与相互关系,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文艺思潮的内涵与关系。第二编“文艺学理系统研究”提出文艺有七大学理系统,即生态主义、历史主义、人本主义、审美主义、文化主义、心理主义、文本主义文论学理系统,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第三编“文艺观念间性研究”研究各种重要的文艺观念的间性关系,诸如文艺本体论以及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客体性和主体性、反映论和价值论、创作论和艺术生产论,深化对各种文艺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本书对树立多向度、多层面、全景式和全过程的大视野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有益启示。


圈地运动与英国文学的乡村叙事
¥49.00
本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本书深究英国圈地文学的内在实质,所研究的作家从16世纪到19世纪,包含了莫尔、莎士比亚、笛福、奥斯汀和哈代等文学家。结合史学、经济学和农业学等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圈地文学中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生活方式等的变化,以及资本主义的商业化和私有制思想逐渐渗透英国农村后的情景。本书结合圈地运动时期研究英国文学,对揭示文学中的农村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论鲁迅的复调小说
¥40.11
本书为严家炎先生论述鲁迅小说和鲁迅思想的论文集,不仅较充分地论述了鲁迅的小说,对其成就和特色做了一系列新的阐发,而且对鲁迅思想特别是晚年思想的深刻性也行了不少新的掘和研究。


传媒业的颠覆性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
¥54.60
在传统媒体业“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传媒创新”(media innovation)与“传媒创业”(media entrepreneurship)正在成为学术界回应行业危机的核心概念。本书以“颠覆性创新”为理论视角,尝试整合传媒创新与创业两种行业现象,梳理两者融通的学术问题与理论概念,细致剖析传媒业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并探讨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步骤和社会张力。 本书力求贴近当下中国传媒变革趋势,勾勒全新的行业图景和逻辑,并探索具有跨学科特色的传媒创新与创业理论。


宋代诗词类鉴(第五辑)
¥49.00
本书是宋代诗词类鉴的第五本,包括(十九)二月春风(节序卷)、(二十)未央宫阙(建筑卷)、(二十一)心有灵犀(爱情卷)、(二十二)惊破霓裳(艺术卷)。斯人已逝,留存的只有无声的文化,闪耀着宋朝璀璨的艺术之光。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风习俗和社会风尚,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宋诗宋词因其文学的本质属性而与它们发生了必然的联系。论今怀古,是自古至今的情怀;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千年前的诗词在如今依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宋代诗词类鉴(第二辑)
¥49.00
本书是宋代诗词类鉴的第二本,包括(六)春色满园(园林卷)、(七)怒发冲冠(爱国卷)、(八)竹溪花浦(交谊卷)、(九)策杖溪边(闲隐卷)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诗词作为一个整体,完整体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家国情怀、挚友情谊和隐士情结,并分门别类,介绍了宋诗宋词中不同的人文内涵、思想情感、叙事方式、表达手法和艺术境界,把宋朝士大夫情怀的文化内涵完全展露了出来,有助于读者循着主题欣赏阅读宋诗宋词,更好地通过文本触宋朝文人的思想。


宋代诗词类鉴(*辑)
¥49.00
本书是宋代诗词类鉴的本,内容包括(一)千古风流(怀古卷)、(二)酒愁肠(饮酒卷)、(三)浅斟低唱(青楼卷)、(四)天下形胜(名胜卷)、(五)江山如画(山水卷)五个部分。收录了王安石、戴复古、苏轼等著名宋朝词人在这几个方面的作品,并对其行了深的分析,由自然的沧桑引起人事兴衰的感慨,再深阐述对宋朝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分类清晰、见解独到,通过分门别类,介绍了宋诗宋词不同的人文内涵、思想情感、叙事方式、表达手法和艺术境界,有助于读者循着主题欣赏阅读宋诗宋词。


解读乔伊斯的艺术
¥50.40
本书是坎贝尔关于乔伊斯文学研究的毕生成果结集。从1927到1987年, 坎贝尔对乔伊斯有整整60年的沉迷、追随与研究。坎贝尔将深度心理学、比较宗教、人类学和艺术史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乔伊斯创建的文学迷宫。本书不仅包含坎贝尔已发表的论文、文章和演讲,还包含大量坎贝尔生前未曾面世的研究成果,zui后一章引坎贝尔与读者的对话,更利于普通读者的理解和阅读。 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到《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囊括乔伊斯意识流文学的三部代表作,坎贝尔从意象和人物神话原型的角度,带领读者领略乔伊斯作品的精妙,全景式解读乔伊斯的创作理念与脉络。

文心
¥38.40
《文心》完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深受读者喜爱,至今畅销不衰。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语文大家,基于自身丰富的国文教学经验和语文学养,以故事的形式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知识串联起来,讲解的是“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字词句篇,作文,读书,古文学习和文学鉴赏,语感、修辞、文体,等等。将知识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和场景有机融合,在生活中讲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行文自然有趣,内容包罗广大,使青少年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欧亚译丛(第六辑)
¥110.40
本书是专门译介国外欧亚内陆史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目的是通过精通各类外语的专业译者的努力,为国内相关学者提供国际学术界在该领域所发表的重要文献和新成果。本辑为第六辑,收录的译文有:《阿石卡勒遗址丘:费尔干纳地区新发现的楚斯特文化遗迹》、《“单于”的称号与“匈奴单于庭”的位置》、《古代游牧民族大型墓葬发掘与研究》、《古代突厥的社会结构》、《库蛮人概述》、《渤海国城市的文化与日常生活》等。


诗艺与政治(“经典与解释”第38期)
¥38.00
《诗艺与政治》是"经典与解释"集刊的第38辑。论题部分有三篇文章,纳斯鲍姆的《阿里斯托芬与苏格拉底论实践智慧的学习》论析了两部以道德培养为核心的作品,一部是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另一部是阿里斯托芬的《云》。另外两篇--布雷德坎普的《罪犯艺术家》以及秦燕春的《一個人的情書》,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诗艺与政治的关系。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 <研究卷>
¥99.99
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研究卷,套装共5册包括《地域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流亡文学》《东北流亡文学总论》《东北流亡文学作家论》《罗烽白朗研究》《骆宾基:时代与政治洪流里中国现代作家的一种范型》,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代东北流亡文学研究的前沿、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康熙时期中朝诗歌交流系年1703—1722
¥34.30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王朝保持着典型的宗藩关系。作为藩邦外交的直参与者,两国使臣的纪行作品构成了中朝文化交流的主体。特别是朝鲜使臣创作的大量《燕行录》,以诗歌、日记、杂录、状启等形式记载使行途中的见闻随感,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俗风貌、思想文化等方面翔实描绘明清中国社会图景,堪称古代域外汉文学的经典文本。本书时间范围起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止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结合史料、文集、年谱、碑传、书牍、诗话等文献对康熙时期中朝两国使行诗歌及作品本事行搜集、整理、考证与系年,以期通过对以使臣为媒介的中朝诗歌交流情况的系统考察,再现清代中朝文化交流风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和资料线索。


翻译艺术通论(许渊冲集)
¥23.99
《翻译艺术通论》可谓许渊冲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探讨了翻译中的矛盾论、实践论、三美论、三化论、三之论等论,还举出了大量的译例加以佐证。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现在,讲述了如何做到既符合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又使译文与原文的思想内容、文字风格相一致,甚至使译文比原文更加出彩。书中作者所阐明的关于文学翻译理论的基本观,也是他多年来在从未间断的翻译实践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和理论提炼。


细部修辞的力量
¥22.99
《细部修辞的力量》是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学昕教授最新文学批评著作,全书包括《视角与伦理》《小说的气象与魔术》《世纪写作和荒寒美学》三辑,其中《细部修辞的力量》《小说家及其文本可能得宿命》《苏童与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小说的气象》《贾平凹的世纪写作》《苍茫“北中国”的乡土美学》等作品兼具学术与文学价值,可以说本书是《中国当代小说八论》的续作,对中国当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学术贡献。


精神守望
¥42.99
鲁枢元长期从事精神生态问题的研究,认为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之上,还存在着一个“精神生态”的层面。《精神守望》是作者对“精神生态”问题深考察之后写下的随笔和札记的结集。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们却越来越无力;技术越来越先,空间却越来越狭窄;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的局面。鲁枢元从自己富于质感的生命体验出发,以“人类精神的经典”“思想界的浮士德”为旗帜,从那些真实的个体生命身上寻找精神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与和解为问题诱因,用生动的笔触解剖具体的人与事,深刻地反思当下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期待为当代人唤回渐行渐远的人文精神、宇宙精神。钱谷融先生当年曾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既是一本具有深邃思想的学术著作,又是一本抒发性灵的优美散文。 《精神守望》新版分为两卷。卷一以人物品评为主,那些为人类的“精神守望”奉献过生命与智慧的人,一经品题,气貌毕现。卷二以地理风物和观念为线索,经由通俗、凝重的文字抒写作者触到的质朴人生,表达了作者审视现代人类生活时的忧虑与祈望。 相较初版,本次再版,书稿收录的文章更换大半,在保留初版精粹的同时,加了时代发展下作者新的思考,文章写作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这些文字中流露的对人文精神和自然生态的深度思考,在今天,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古代经典文艺理论书(套装共2册)
¥19.99
这是一套经典文艺理论小书,包括《文心雕龙》和古代diyi部诗论专著《诗品》共2册。 这两本小书历经时代变迁,直到今天仍以其严谨丰富的内容,值得细细研读。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是研究文学理论的读者的书。 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著作,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是古代diyi部诗论专著。 对喜欢诗歌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极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122人。 作品对后世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敖陶孙,明胡应麟,清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钟嵘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钟嵘论诗一方面是反对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义潮流的影响。 他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diyi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


在上下千年里 ,求索汉字的足迹
¥56.00
“一字一姿态,一字为一史,一字一故事”是《汉字探花》的三个准则。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有自然朴素的形态来体现。中国汉字各个阶段的美,包括甲骨文的意趣、金文的形韵,还有行草等各种书体的姿态之美,汉字的字音、字义、字形的美,姿态之美,韵律之美,都在系列书中的天地宇宙、日月星辰、雨雪风霜、山川河流、朝代流变、人物鸟兽、农技工具、纲常伦理、家人朋友、生老病死、情感变化中一一有对应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兴起(百家廊文丛)
¥29.40
本书以文学理论学科自身为研究对象,把文学理论视为一种知识形式和社会实践行考量,把问题回溯到清末民初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诞生之际,从近代学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范式的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话语规范化的路径、作为权力话语的文学理论及其运作等方面,具体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形成与兴起的动因,系统且深地探讨近代教育体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确立的关系。